高考视野下政治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36942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新一轮以“核心素养”重点考查的政治高考要求下,高考备考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备:考纲审读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判断能力、体系机构归纳能力、时事政治分析能力、试题讲评导向能力,方能胜任备考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高考  政治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58-02
  高考考纲指出,政治学科高考应体现考生“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教师有着怎样的教学能力事关国家人才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政治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教学能力。
  一、考纲审读分析能力
  考纲审读分析能力就是指政治教师通过对近几年的政治学科高考考试大纲进行对比审查、分析,从中找出今年考纲在考查知识内容、能力要求、题型、材料维度等方面变化及其规律的技能。这是政治教师最基础的能力,它为高考备考政治教学提供了方向和依据。这一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分析政治考纲的考试范围(内容)及其变化,从而确定当年高考的常考知识、重点考知识,新增考点知识;第二,能分析能力考查要求及其变化,能确定当年考查的能力要求,这为选择适应的训练题提供方向;第三,能分析题型示例的调整变化,从而确定考试的基本题型,新的题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第四、能分析试题的材料所选择的角度和价值取向,知识信息承载的方式(或关键点),以及设问、答案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解题能力做必要的引导。
  二、知识理解判断能力
  知识理解判断能力是政治教师对考纲中的考点知识进行分解,然后结合课标、教材、考题、时政分别加以研究,从而把握考点知识的内涵、外延、适用范围、结构体系以及考查方向答题要点等,以达到准确把握考点知识和运用考点知识的技能。这一能力是政治教师基本功的体现,同时也是政治教师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是搞好高考备考复习的关键所在。这一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能从整体上把握考点知识,即对考点知识的讲解,既要从整体知识体系上把握考点知识,弄清考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要把握考点知识本身的结构层次;第二,能对考点知识进行类比、归纳,即教师对相关的考点、相类似的考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进而提高学生对考点知识的全面把握;第三,能精准运用考点知识,即政治教师精准地运用考点知分析、解读当年的时政,长效热点,在分析、解读中不探索考点知识的运用范围和情景。
  三、体系结构归纳能力
  政治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等方面的要求。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逻辑关系的理清、知识体系的建构、知识网络的形成。因此,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知识体系结构归纳能力。
  所谓体系结构归纳能力,就是指政治教师按一定的逻辑思路,将考纲中的知识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技能。良好的知识体系构建,可以让学生轻松统揽政治学科全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在高考备考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维度构建知识体系:从宏观维度构建知识体系,就是在全面系统的把握考纲、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对考点进行逐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打破教材章节顺序,以模块、单元、专题等为主题,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结构;中观维度构建知识体系就是指以某一考点,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创新观)等为主题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微观维度构建知识体系就是指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细化整理,形成具体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但要自己能独立的构建知识体系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学生独立的构建知识体系结构,以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时事政治分析能力
  政治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实践性、时代性、导向性的特点,政治高考试题一般都以时政材料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在高考备考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国内外的重要时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的实际,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突出的问题,并且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考点和教材知识点,对时政材料进行加工、分析、提炼观点。这就要求高考备考的政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时事政治分析能力,所谓时事政治分析能力就是指政治教师具有较强的时政敏锐感,按高考考查的要求对时事政治進行收集、筛选、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时政与考点相结合,再用考点知识进行解读的技能。教师拥有较强时事政治分析能力: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如何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获取信息;有利于带动学生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准确、有效的与相关考点知识对接;有利于带动学生就某一现象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认识和评价,也可以带动就某一时政问题的解决提出看法,表达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复习的效果。
  搞好时事政治分析,教师要走好以下过程:首先、要按高考考查的方向,做好时政的收集、筛选和分类。一般来说,国内“民生”方面的时政知识,是从细节来考查,如:2017年全国卷三,第14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考查了就业、劳动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知识;内政外交的重大方针政策方面的时政是从较大的知识范围来考查,如:2017年全国卷三,第39题,以“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考查了“国际社会知识,”即从中观的视角考来考的;其次,要对筛选好、分类好的时事政治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分析:维度一,知识模块分析法,即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进行分析解读同一个时事政治现象;维度二,主体分析法,即在维度一的基础上,根据各模块的主体进行分析解读。如经济生活可以从消费者、投资者、企业(经营者)、政府(主要是宏观调控)等主体,政治生活可以从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法院等主体;维度三,层面分析法,即可以从思想、制度、利益、操作等层次对时事政治加以解读;维度四,因果分析法,即对某一时事政治现象的解读既要从原因上分析其产生的依据、理由,又要从结果上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导致的后果)。
  五、试题讲评导向能力
  试题讲评是高三备考中必须重点把握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得分率的抓手,是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如何描述和阐释事物、如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过程,是落实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素养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发挥试卷讲评的导向功能,即教师通过对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如何构建必备知识,如何提升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运用的能力。
  在试题的讲评中,政治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导向能力:第一,价值导向能力。教师通过对试题特别是高考原题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观、全局观。第二,设问审读导向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审读设问,让学生学会如何审设问,即学会在审设问中把握答题的知识限定、主体限定、角度限定、内容限定,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材料解读与观点提炼的导向能力。教师按设问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的方法,读懂材料的主旨、及其各个层面的观点,能将材料中生活化语言、政策性语言转换为学科语言,提炼出观点。第四,组织答案导向能力。在提炼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即引导学生学会理清答案与设问的逻辑关系,学会如何将观点与材料结合,防止两张皮的现象,学会理清要点之间的逻辑顺序。第五,构建必备知识和提升关键能力的导向能力。即通试题的讲解,让学生清楚需要怎样的知识及其能力,才能解好题,并且能引导学生积极构建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提升这些关键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考备考政治教师一定要能根据考纲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陈宗杰.有效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3]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课题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融慧”理念角度,结合日常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有力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融慧”理念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47-01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礎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在“融慧”理念指
期刊
【摘要】散文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我国的散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基本分为传统模式备课和在西方教学设计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两个阶段,通过散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思维和能力。笔者结合散文阅读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创设散文教学情境,引起学习兴趣;整体感知教材文本,品味优美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散文意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步入技术理性阶段,科学是世界的“唯一真理”,技术控制是对待世界的最好方式。这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使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随着国际上兴起的复杂思潮,自组织、无序性、生成性等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断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历史教学的无序性也崭露头角。本文主要阐述历史教学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初步探寻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历史教学 有序性
期刊
【摘要】在本课题的研究当中依托当前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了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入问题。并由此分析了一些可以实现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 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57-01  高中政治课标当中从四个方面定义了高中政
期刊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德育课程成为中职学生不得不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德育课程包含知识面比较广、理论性比较强,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充分了解所学习的内容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程教学 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摒弃了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思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更加杰出的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小学生德育教育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
期刊
【摘要】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试题情境的创设与选择,尤其是通过创设地理与生产联系的真实情境,将所要考查的知识内容、思维能力及探究方法与试题情境融合渗透,实现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本文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地理选择题1-3小题为例,从地理与生产联系情境创设进行系统分析,获取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备考启示。  【关键词】高考地理 试题情境 地理与生产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学好语文极为重要,费功夫伤脑筋。如何学好语文,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其实要真正学好语文不外乎弄明白两个方面,那就是学什么和怎样学,学什么即学习内容,怎样学即学习方法。  【关键词】语文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26-02  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从小学
期刊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物理是理科综合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同样由于物理知识不易理解,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老师适当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进行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但是很多老师,尤其是山区的老师,由于教育资源环境等问题,学生的实验素养较弱,对此笔者对如何提高进行了山区高中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相关策略探讨,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山区学生 实验素养
期刊
【摘要】项目学习法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认知。在当前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素养、教师的价值,以及学生的课堂本位性,进行项目学习法的优化,从而不断提高项目学习法的应用效果,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 初中化学 教师价值 学生本位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