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精益生产管理的应用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积极改变管理模式,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则是企业重现活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管理中进行精益生产管理應用的必要性与该种生产管理的特色,然后介绍了将精益生产管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应用
  引言:
  精益生产管理主要旨在将顾客作为生产的助推剂,最大程度地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让企业依赖成本效益而摒弃陈旧规模效益,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达到顾客与企业共赢的局面。
  一、企业管理中精益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经济大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劳动力市场丰富的国家,大部分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都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来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规模效益带动企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仅仅靠大产量已经很难树立自身的特色,最终被市场潮流淹没。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企业生产质量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这也促使企业更加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加大对企业生产商品质量的关注度。精益管理则符合现今人们的需求,这一管理模式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并按照计划进行相关的生产活动,同时,“精”益管理也让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好保障。
  (二)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创业政策的颁布和国家对创业企业扶持力度的加强都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数量剧增,而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也无法让企业在市场中展现其自身优势,也就不能在所从事的行业脱颖而出,最后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大众化。由此可知,实行一种新型的生产管理模式迫在眉睫,而精益生产模式的出现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一条新道路,通过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可以让企业在生产的各方面都更加精细、准确,最终在企业间的竞赛中名列前茅。
  二、企业管理中精益生产管理的应用准则
  (一)关注价值流的意义
  供应商到企业、企业加工生产与交付产品给顾客的全过程,即给原材料赋予价值的过程就是价值流。对于精益生产管理来说,对价值流的详细分析是不可或缺的,是保障精益生产管理成功的重要步骤,因此,从接收订单到完成生产及产品发出都要做出对其价值流的分析考察,以此来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精确地规划,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产品价值
  产品的价值主要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劣质的商品即使生产过程简单、耗时短,也不会被人们所喜爱与接受,同时,若是产品的加工工艺过于复杂且其生产的原材料价格过高,这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成本过高以至于不被大部分顾客的承受能力所接受。这两种产品对企业来说都是无价值意义的,由此可见,对产品质量与价格的把握都是极为关键的,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某一产品时要确认其生产的意义与价值。
  (三)注重客户带来的价值。
  客户是精益生产的对象,增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刻不容缓。而只有达到顾客的需求才能得到其信任,从而促进双方的长期互惠合作,让顾客的需求来作为企业产品获得效益的助推器,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精益生产管理自身的显著特色
  (一)严格的质量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高低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展现企业实力的最好凭证,而精益生产管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为严格,力求每个产品都有最好的品质。因而,对生产员工优良意识的培育及其认真负责工作意识的树立极为看重,让员工以积极谨慎的态度来进行生产活动,从而减少质量差、质检不合格的产品数量[1]。保障产品质量在一方面也是保护企业的声誉,让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
  (二)团队形式进行工作
  团队的作用是强大的,精益生产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工作让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生产工作,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让工作更加迅速的完成。其次,在碰到工作中的难点难题时,也可以汇聚众人的智慧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不同员工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全面、完善。总而言之,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团队工作模式可以让员工发挥所长、各司其职的同时让难题的解决更加迅速。
  (三)与市场紧密结合
  精益生产对于市场调研的要求极高,因此对市场中顾客需求的提前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除了市场的需求,用户的消化程度与市场该产品的消耗数量等数据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制定一份最为适当的生产计划,才能避免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同时,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也可以让各个环节的配合更加连贯,减少了操作上的浪费。
  四、精益生产融入企业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一)缩减时间
  1.减少生产时间
  工作流程、产品搬运和产品等待的时间都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这段时间越长,并不代表着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也不能增加产品自身的价值,相反还会增加生产该产品的成本费用,所以对这些过程时间的缩短是不可缺少的。在精益生产管理中首先是对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耗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并发现其中的非必需时间,合理将几大环节连贯起来,将不必要的流程进行删减,减少产品在各工序间的运输次数,最终达到缩短时间、减少浪费的目的。
  2.减少作业转换时间
  企业生产的产品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对产品的生产品种、生产时间的选择也都不同。此时就需要进行内外部作业的转换,通过减少设备调整的时间和使作业转换时间得到缩短,来使作业率达到最高水平。缩减作业转换时间首先是要对内外部这两种类型的作业转换进行区分,对于内部作业转换,就是必须将机器设备停止运行来进行产品种类、工序的切换,而外部作业即是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前提下对作业进行转换。其次为了让生产时间更短,将内部作业转换变成外部作业转换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除了这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对外部作业转换进行标准化规范和利用一些辅助性工具来使作业同时进行的方式来减少作业转换所耗时长。当然,在这些措施的采取不仅需要思路与计划,对于未知的困难也要提前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办法,让工作人员在碰到突发情况时不至于惊慌失措。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生产管理制度标准化
  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的最为基础的标准,因此对于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划也显得极为重要的,必须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各方面作业标准的制定。达到这一目标,第一是要砍去作业中多余的部分,对生产中非必需的动作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改进的办法,最后使得动作的标准化。第二是要具体进行规划,通过观察分析与计算得出单位产品完成的标准时间区间,对产品生产的具体步骤制定,规范产品的质量达标准则等,让生产体系更加规范化[2]。在标准制订之后要进行的就是监察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操作人员粗心大意、做事不够严谨的问题,这就是监察缺失导致的后果,通过监察标准的规范化,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限制,让工作人员更加熟练的掌握作业标准并执行,消除无效动作与时间,增加附加值高的劳动,从而使作业的实际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人员管理制度精准化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对员工管理制度进行精准化规范可以让企业更加强大。对于生产环节来说,重要的不是劳动人员的数量多少,而是是否与生产环节相匹配、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少人化作业,即应生产的需求来变更作业人员的数量,解决人员冗余的问题,合理调整资源的分配,让生产任务的完成更加顺畅,也进一步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在企業中,阻碍劳动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岗位设置中分工过于细致,招聘的劳动力过多且不注重对人员素质的考察。因此,在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上,首先要对企业的原有部门进行重新组合,对重复无效劳动进行解决,让每位员工都能分派到最适合的工作类型与工作量,即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其次,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也要求在不同环境中所需的技术人员也有差异,这就需要实时进行人员分配的调整,从而达到人员使用的效率最大化。最后就是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工作素养,让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来进行作业,在这一方面,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进行奖励则是一条有效途径。
  (三)进行作业的不断改进
  只有不断的改善才能有进步,合理开展相关建议活动,可以广纳意见,及时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空壳子作业,从而将这些对企业无意义的作业删减,减少无意义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与此同时也可以更进一步的挖掘出企业中富有潜力与价值的作业,并对其附加值进行提升,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创新改进。保障这一过程的实施,首先要改变公司内部的大环境背景,进行鼓励持续改善氛围的营造,并设立奖励政策与机制,对提出有效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改造也要实时公示,让员工及时了解改革情况,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让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具希望,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
  五、总结语
  传统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易产生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而精益管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除此之外,精益管理的以顾客为助推器特色也让企业对市场现状的掌握更加实时、准确。总而言之,此种管理模式带来的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展现特色,促进企业生产模式的优化从而带动经济迅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康.精益生产在大型设备制作和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9):178-178.
  [2]蒋冬华,陈娜,刘易凤.“精益生产”理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4):163-16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社会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逐步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各种无法预知的突发性事件也频繁的发生。本文主要是就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发挥自身的国民支柱性作用是各个国有企业亟待探索解决的。所以,国有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正积极探索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对内部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供给的改革
期刊
摘 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中使用深基坑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且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综合效益,意义重大。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为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深基坑支护 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新类型建筑技术的不断应用,建筑工程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发挥着其资本经营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强化盈利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市场观念,拓展和运用财务管理范围的观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重点环节的建设与探索。  关键词:加强 财务管理 途径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必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强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计算机的普遍性使得现在一些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引入到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管理模式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合理的对档案信息的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档案管理
期刊
摘 要: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档案的管理质量将会关系到我国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企业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档案进行保密管理,只有高度重视档案整理保管和利用这整个过程,及时处理档案的保密工作和档案开放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成和保密工作的落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企业发展安全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企业之间的合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转型时期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方向:坚守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企业管理系统、加强员工知识培训、完善管理制度;提出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评价:柔韧性的管理弹性、有效性的管理制度、创新性的管理发展。其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制定可行性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转型时期企业把握管理模式核心内容,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职工培训;服务评价  引言:转型时期企业
期刊
摘 要:能源是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但是随着世界能源问题的形势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均把“能源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当中。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对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并对其提出相应对策,为能源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  关键词:能源安全 安全因素  一、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因素  1.能源供给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但能源生产力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不但大力勘
期刊
摘 要:文章对金融企业的治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监督管理以及资源的整合,通过分析企業委托代理关系将金融企业的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以及经管责任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明确监督管理职责。  关键词:金融企业;协同管理;对策方案  引言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以及深化改革是我国企业当中进行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为了有效的创新我国的金融调控政策,推进建设我国的金融现代化管理框架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在如今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增多,人们对于经济新闻报道呈现出极大的关注,网络媒体以其极大的便捷性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增强纸媒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便成了当今纸媒发展的关键突破。  关键词:新阅读环境;经济新闻;创新  被信息化所影响,人们对于消费、投资等有关的观念都出现了改变。融媒体时代来临,给许多受众给予了加入至信息生产、实践的渠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