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河南一例新冠复阳患者再度被媒体聚焦。相继发生的复阳病例让不少人开始担心,罹患新冠肺炎治愈后,体内留存的抗体到底能维系多长时间?在复阳病例出现的背后,新冠疫苗能否为人类竖起真正的保护屏障?
近日,河南一例新冠复阳患者再度被媒体聚焦。此前,吉林、湖北均出现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被确诊的复阳案例。新冠肺炎治愈后,为何会出现复阳的现象?人体内的抗体维系时间究竟有多长?复阳现象的发生,又是否会影响到新冠疫苗的使用价值?
时隔仅一月余,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复阳
11月2日,河南省卫辉市出现的1例境外输入复阳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发舆论关注。
据河南省卫辉市卫健委通报,患者李某某现年24岁,曾在今年7月24日从俄罗斯入境呼和浩特时,被检测出核酸阳性。接受隔离治疗后,李某某于8月9日核酸检测转阴,待后续隔离观察期满后,9月9日解除隔离,其间多次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于9月10日返回卫辉老家。
10月30日,李某某因外出工作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然而,令李某某没有想到的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
从第一次治愈解除隔离到再次被确诊,时隔仅一个多月时间,李某某出现复阳。据通报内容透露,李某某目前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复阳人员,现状态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已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已采样的51份密切接觸者样本均为阴性。
短时间内何以再次被确诊
对于该起复阳病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广发看来,其是否能被确定为“复阳”,还是被“二次感染”,尚需要更多实验比对结果才能给出定论。
“首先应澄清复阳的概念。”王广发解释,复阳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患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假阳性,而出院后复查时由于采样质量提高,核酸又转为阳性,但这种复阳并非真正的复阳;第二种是出院时核酸确实转阴,而且是真阴性,但过一段时间复查出现核酸阳性,而且是真正的阳性。具体到患者李某某要考虑的是,他在第一次治愈后到第二次被确诊前,有没有再进行过核酸检测。如果没有,那么就暂时无法确定该患者的情况属于病毒一直未转为阴性,还是复阳。
王广发解释称,真正的复阳要考虑是否存在第二次感染的可能,这就需要对两次感染的病毒毒株进行测序。若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不一致,且两次感染期间出现的抗体有两个峰值,那么就应该认定为二次感染。“除非出现两次感染的病毒毒株序列一致,才能认定其属于复阳的情况,否则可能是患者存在二次排毒可能,这在某些传染病是可以看到的。”
此外,王广发还补充,除了要考虑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两种不同情况,还应该重视的一点是,该患者是否在第一次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出现了假阴性。
以武汉早期的多数“复阳”情况为例,王广发称,当时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系对核酸的采样质量不高,导致患者在出院不久后再度出现核酸阳性,但并无临床症状,实际上这一类情况属于假复阳。在王广发看来,李某某两次确诊间隔时间仅有月余,因此也不排除出院时出现假阴性的可能。
哪些因素会导致复阳
为何新冠肺炎在治愈后,还会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对此,王广发认为,目前有少数二次感染的报告,需要引起重视。但比例很低,其原因是患者个体的因素还是与病毒的特性有关?目前并不清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病毒的特点,就是感染后还会导致再感染。”至于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王广发提出,目前还不应过早下结论。
那么,冬季气温下降,是否会激发病毒活性,诱发体质较弱人群新冠复阳呢?王广发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解释称,由于新冠病毒寄宿在人体内,而人体温度大概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因此病毒不会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在冬季复阳。
对于新冠复阳的诱导原因,一篇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研究发布的《COVID-19 出院患者复阳情况及原因分析》,分析了患者复阳的原因。
从病原学上看,与其他致病性强的冠状病毒相比,新冠病毒与宿主结合力更强且体内病毒载量更高,宿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过程可能更复杂;从免疫学上看,如果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体内的抗体不足以完全清除病毒,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后未完全恢复使得病毒清除时间延长,患者体内的病毒间歇性从呼吸道、肠道等部位释放,其病毒载量若达到了检测限值,则可能发生复阳现象。
对于易发生复阳的人群,上述文章分析指出,根据目前的研究,复阳患者年龄范围在1至77岁,分布较广,以60岁以下为主;而性别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复阳患者临床分型涉及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以普通型为主,复阳时间发生在达到出院标准后1至16天。
从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来看,哪些人更容易复阳?王广发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复阳者中目前确认为二次感染的仍然是个例,还需要进行更系统的科学研究,目前难以下结论。
复阳患者是否更难治愈
复阳患者更难治愈吗?传染危害性更大吗?
王广发表示,从前期我国尤其是武汉病例的情况看,复阳的比例大约在14%左右,可以说几乎没有传染给他人的报告。他解释称,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病毒会在人体内繁殖,待细胞崩解后,病毒才释放出来。因此,感染后病毒在细胞内逐渐崩解脱落,死亡的病毒也同时逐步释放。
在临床上,大部分复阳病人没有症状,只有极个别的会出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进展,但病情稳定,隔离观察即可。“但如果确定这名患者确实是复阳,又培养出了活病毒,这或许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王广发提醒,对复阳患者,同样不可轻视。他建议,有必要对复阳患者进行病毒培养测试。
“依据现在的治愈出院标准,要求两次阴性,没有临床症状,但这无法证明患者体内的病毒是否仍然是活病毒,而如果还存在活病毒,就可能导致传染。”王广发认为,如果出现复阳患者,应对导致其复阳的病毒进行病毒培养,检测其为活病毒还是死病毒。如果复阳患者有病毒培养阳性的,就证明其体内依然有可以导致传播的活病毒,如果情况如此,“那我们真该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冠病毒这一新发现的病毒。”
(《成都商报》2020.11.4)
近日,河南一例新冠复阳患者再度被媒体聚焦。此前,吉林、湖北均出现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被确诊的复阳案例。新冠肺炎治愈后,为何会出现复阳的现象?人体内的抗体维系时间究竟有多长?复阳现象的发生,又是否会影响到新冠疫苗的使用价值?
时隔仅一月余,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复阳
11月2日,河南省卫辉市出现的1例境外输入复阳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发舆论关注。
据河南省卫辉市卫健委通报,患者李某某现年24岁,曾在今年7月24日从俄罗斯入境呼和浩特时,被检测出核酸阳性。接受隔离治疗后,李某某于8月9日核酸检测转阴,待后续隔离观察期满后,9月9日解除隔离,其间多次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于9月10日返回卫辉老家。
10月30日,李某某因外出工作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然而,令李某某没有想到的是,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
从第一次治愈解除隔离到再次被确诊,时隔仅一个多月时间,李某某出现复阳。据通报内容透露,李某某目前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复阳人员,现状态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已全部集中隔离观察,已采样的51份密切接觸者样本均为阴性。
短时间内何以再次被确诊
对于该起复阳病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广发看来,其是否能被确定为“复阳”,还是被“二次感染”,尚需要更多实验比对结果才能给出定论。
“首先应澄清复阳的概念。”王广发解释,复阳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患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假阳性,而出院后复查时由于采样质量提高,核酸又转为阳性,但这种复阳并非真正的复阳;第二种是出院时核酸确实转阴,而且是真阴性,但过一段时间复查出现核酸阳性,而且是真正的阳性。具体到患者李某某要考虑的是,他在第一次治愈后到第二次被确诊前,有没有再进行过核酸检测。如果没有,那么就暂时无法确定该患者的情况属于病毒一直未转为阴性,还是复阳。
王广发解释称,真正的复阳要考虑是否存在第二次感染的可能,这就需要对两次感染的病毒毒株进行测序。若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不一致,且两次感染期间出现的抗体有两个峰值,那么就应该认定为二次感染。“除非出现两次感染的病毒毒株序列一致,才能认定其属于复阳的情况,否则可能是患者存在二次排毒可能,这在某些传染病是可以看到的。”
此外,王广发还补充,除了要考虑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两种不同情况,还应该重视的一点是,该患者是否在第一次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出现了假阴性。
以武汉早期的多数“复阳”情况为例,王广发称,当时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系对核酸的采样质量不高,导致患者在出院不久后再度出现核酸阳性,但并无临床症状,实际上这一类情况属于假复阳。在王广发看来,李某某两次确诊间隔时间仅有月余,因此也不排除出院时出现假阴性的可能。
哪些因素会导致复阳
为何新冠肺炎在治愈后,还会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对此,王广发认为,目前有少数二次感染的报告,需要引起重视。但比例很低,其原因是患者个体的因素还是与病毒的特性有关?目前并不清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病毒的特点,就是感染后还会导致再感染。”至于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王广发提出,目前还不应过早下结论。
那么,冬季气温下降,是否会激发病毒活性,诱发体质较弱人群新冠复阳呢?王广发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解释称,由于新冠病毒寄宿在人体内,而人体温度大概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因此病毒不会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在冬季复阳。
对于新冠复阳的诱导原因,一篇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研究发布的《COVID-19 出院患者复阳情况及原因分析》,分析了患者复阳的原因。
从病原学上看,与其他致病性强的冠状病毒相比,新冠病毒与宿主结合力更强且体内病毒载量更高,宿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过程可能更复杂;从免疫学上看,如果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体内的抗体不足以完全清除病毒,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后未完全恢复使得病毒清除时间延长,患者体内的病毒间歇性从呼吸道、肠道等部位释放,其病毒载量若达到了检测限值,则可能发生复阳现象。
对于易发生复阳的人群,上述文章分析指出,根据目前的研究,复阳患者年龄范围在1至77岁,分布较广,以60岁以下为主;而性别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复阳患者临床分型涉及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以普通型为主,复阳时间发生在达到出院标准后1至16天。
从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来看,哪些人更容易复阳?王广发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复阳者中目前确认为二次感染的仍然是个例,还需要进行更系统的科学研究,目前难以下结论。
复阳患者是否更难治愈
复阳患者更难治愈吗?传染危害性更大吗?
王广发表示,从前期我国尤其是武汉病例的情况看,复阳的比例大约在14%左右,可以说几乎没有传染给他人的报告。他解释称,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病毒会在人体内繁殖,待细胞崩解后,病毒才释放出来。因此,感染后病毒在细胞内逐渐崩解脱落,死亡的病毒也同时逐步释放。
在临床上,大部分复阳病人没有症状,只有极个别的会出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进展,但病情稳定,隔离观察即可。“但如果确定这名患者确实是复阳,又培养出了活病毒,这或许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王广发提醒,对复阳患者,同样不可轻视。他建议,有必要对复阳患者进行病毒培养测试。
“依据现在的治愈出院标准,要求两次阴性,没有临床症状,但这无法证明患者体内的病毒是否仍然是活病毒,而如果还存在活病毒,就可能导致传染。”王广发认为,如果出现复阳患者,应对导致其复阳的病毒进行病毒培养,检测其为活病毒还是死病毒。如果复阳患者有病毒培养阳性的,就证明其体内依然有可以导致传播的活病毒,如果情况如此,“那我们真该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冠病毒这一新发现的病毒。”
(《成都商报》20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