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拿破仑的库图佐夫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次被子弹打穿头颅却还能活着,是怎样的体验?来自战斗民族的库图佐夫最有发言权了。
  没错,他人生经历了两次被子弹穿过头颅,还重创了大脑。可他不仅幸运地活了下来,还成功击败了拿破仑。
  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不断传颂他这段传奇的经历,却不清楚他受伤后究竟经历了什么。直到近年来一项历时数载的医学调查,才挖掘出背后更多的秘密。在这基础上,人们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脑部手术改变历史的佳话。
  库图佐夫生于军事世家,他12岁就进入炮兵工程学校学习,接受良好的军事训练。同时他还酷爱历史和文学,熟练地掌握了六门语言。文武双全的他顺利从军校毕业了,并于16岁正式入伍。
  年轻的库图佐夫打仗十分拼命,因此屡建战功而不断获得晋升。等到29岁时,他已经当上营长,亲自指挥战斗。
  一次战斗中,他高举着团旗,率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兴许是天妒英才,突如其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砰的一声,正在冲锋的库图佐夫立刻倒在地上。再英勇的将领也敌不过一颗小小的子弹。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对一颗子弹真实的杀伤力有所误解。他们会认为子弹没有击中要害部位的话,顶多就是身体留下弹眼。
  毕竟影视剧中,身中数枪还屹立不倒、谈笑风生的例子真不少。但实际情况是,一颗子弹穿过身体,起码能留下拳头大小的洞。无论是哪个部位,都会造成大出血,令伤者丧失行动能力。因为子弹离开枪时速度非常快。
  当子弹与物体相互碰撞时,动能会推动子弹在物体内发生偏转和滚动。所以,它不仅会留下一个“通道”,还会拉扯周围的物体导致其短时间内位移。
  当子弹击中人体时,软组织并不会立刻被子弹贯穿,而是先会被冲击力拉伸延展。随着子弹的继续前进,这个冲击力猛烈地向四周推进并且超过组织的弹性限度。同时皮肤、血管、体液和内脏会被它推开撕裂,空腔的震荡加大伤口。
  由子弹动能转化的冲击力,能瞬间在人体内开一个大窟窿,伤者会迅速丧失作战能力。这种情况被称为空腔效应,是子弹具有杀伤力的主要原因。
  此时,只有及时止血,稳住伤口才可能幸免于难。否则伤者就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然,在库图佐夫那个时代的子弹,可能跟现代有不同。
  但当时外科手术才刚起步,麻醉和无菌术还未出现,所以杀伤力也不容小觑。好在对外伤的止血发展到一定阶段了。
  一看到头破血流的库图佐夫,士兵们赶紧将他送到了一位叫马索特的军医手上。
  这位医生迅速取出子弹、对脑外伤进行止血等操作。至于马索特具体用了哪种方法已无从考证,但能确定的是库图佐夫活过来了。而当时子弹是从库图佐夫的左太阳穴射入,从右眼穿出。
  因此,大难不死的库图佐夫只剩下左眼了,被称为“独眼将军”。
  到了1787年,42岁的库图佐夫以少将军长的身份冲在了最前线。结果很不幸,他又一次被敌军的子弹击中了头部。
  这回子弹从他的左脸颊进去,从脖子后面出来。说来也巧,他又一次被送到了自己先前的救命恩人马索特的手上。经过这位医生火速的抢救之后,库图佐夫被从死神的手中夺回。
  就这样,两次“脑洞大开”后的库图佐夫还幸运地活下来了。
  最重要的是,他还出奇制胜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成为了俄国的英雄。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库图佐夫究竟得多幸运才能如此开挂?那两次子弹穿颅真的都没有影响到库图佐夫的脑功能吗?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历时数年、横跨三大洲才解开了其中的真相。
  他们用三维重建的影像还原了穿过库图佐夫头部的子弹路径。结果显示,库图佐夫第二次穿颅而过的子弹确实没损伤大脑的重要部位。
  但这并不是说第二次弹伤对他的大脑毫无影响。要知道,人的大脑在演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完整而结实的骨性结构来保护脑。一旦它受伤了,颅内会出血、大脑会水肿,这两样都要占地方。当颅骨提供不出来新的地方,脑组织就会被挤到不该去的地方。
  由于脑组织的病变不同,可能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或枕骨大孔,或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导致局部神经功能丧失。
  这样会使患者出现运动障碍、意识改变等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医学上称为脑疝。
  然而,库图佐夫行动却并无异常,还能上战场指挥英勇杀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还原他第一次子弹穿过头颅的路径,发现他的额叶已经受到损伤了。
  众所周知,前额叶皮质是位于大脑前部的皮质结构。人类的前额叶皮质占大脑皮质总面积的40%,直到青春期才逐渐成熟。
  从进化上来讲,前额叶皮质是最晚发展的皮质结构之一,在人类中尤其发达。一般认为,前额叶皮质所处新皮层是我们高级认知功能的源泉。前额叶皮质能够为我们的情绪进行加工,例如暴躁的时候,能够克制自我。
  有些精神病患者,就是因为前额叶与其他组织的信号受阻隔,无法表达正确的自我。额叶损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暴力倾向或是奴性和盲从。
  虽说史料中并未记载库图佐夫的意识异常,但似乎能解释他一些疯狂的行为。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他就作出了史上最为疯狂的决定。敌军逼近之际,他居然说服沙皇下令撤离莫斯科。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才有这样的想法。这无疑是将这座城市拱手让人,失去战争的优势。
  库图佐夫却我行我素,坚信只有丢掉莫斯科才能不丢掉俄罗斯。紧接着,拿破仑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莫斯科,并逼迫沙皇亚历山大求和。彼时,库图佐夫又建议沙皇在谈判中时佯装成疲弱、无奈的窘态。这诱使拿破仑在莫斯科待的时间越长越好。得意忘形的拿破仑后来才意识到六万俄军悄无声息地失踪了,大部分居民也随军撤走。令他萬万没想到的是,库图佐夫居然派游击队在夜间放起了大火,引爆了炸药。
  谁能想到,库图佐夫不仅上演了空城计,还狠心地放火烧掉了自己的家园。拿破仑大军顿时惊慌失措,死的死,伤的伤。烈火烧了很久,整个莫斯科都快化为一片废墟。再加上当时城内缺乏食物和必需品,以及异常寒冷的天气,拿破仑的军队只好放弃俄国,灰头土脸回到了巴黎。
  库图佐夫也总算扬眉吐气了,毕竟在当时的欧洲击败拿破仑是史无前例的事。当然,库图佐夫也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成为了整个国家的英雄和拯救者。他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很多研究者认为,放弃莫斯科更像是一种“有病”的选择。耐人寻味的是,很可能正是两次开颅手术才使得库图佐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如果他没有受伤,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正面迎战拿破仑,结果则是战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这也许是一项脑部手术改变历史的佳话。
  在他们看来,尽管有些人说库图佐夫运气好,能在经历两次致命的头部中弹后存活下来,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点:那时期最好的神经外科技术对库图佐夫的成功起到的极大的作用。
  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两次施救的医生被世人遗忘了。不过有人认为这更像是医学的偶然导致的,毕竟连马索特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将库图佐夫救活的。
  能明确的是:没有马索特的帮助,库图佐夫很可能将无法领导军队打败拿破仑。尽管这并不能绝对地说医学改写了历史,但至少这段医学故事不该被忽视。
其他文献
初为人师  走在大街上,一样的马路,一样的行人,一样的街景,熟悉得叫我心惊。想那时,也是这么骑车去学校——是去上学,而今是去教书了。  学校门口,又一次被执勤的学生堵住问:“你是哪个班的?”我无奈而又懊丧,低下了眼睛道:“我是老师。”  “我是老师”?我是老师吗?!自从爸爸去世后,我自己也一败涂地,似乎不想着再站起来。深夜睡不着总还在想,既然生命短暂,人生在世,就更应该做些什么,为自己,也为别人。
期刊
我从小就爱海豚,6年前,幸运的我在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做实习生,开始在香港做野外鲸豚研究的工作。  我想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那就是圈养的海豚其实很痛苦。  在大海里,海豚是一个抓鱼高手,它可以潜进很深的海里去抓鱼,但是在圈养的环境里它只能吃冰冻的死鱼,准确来说,要完成规定的动作才能吃到鱼。  在野外,白鲸可以深潜1000米,虎鲸可以游100公里的距离,但是在海洋馆里,它们被关进一个狭小的空间,周围光秃
期刊
从小,我就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被激怒,会因为不太感动的电影背着人哭得一塌糊涂,别人的一个眼神儿有时会让我愣上半晌……用长辈的话说:“小小年纪,心事重重。”  性格爽利干脆的妈妈,似乎并不欣赏我这样多愁善感的女儿,她总是鼓励我去跟班里那些个性像男孩的女生多接触。她给我剪极短的头发,只让我穿各种长短的裤子,给我买的衣服总以冷色为主。但这样并未矫正我敏感的情绪,而我也就这样一年一年地长大了。  因
期刊
①  玛吉是我的好朋友,姓张。  她和我住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原本毫无交集,我们会变成好朋友,是因为流浪猫狗的缘故。有次我号召捐款,她开着一家小公司,用老板的淫威没收了一堆少女买零食的钱,理由是行善要与减肥并重。她把钱增加十倍,成为一笔小巨款,流浪动物之家收到后吓呆了,问我捐款人是谁,转账的时候是不是多打了一个零。  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现在很多女生都爱说自己是女汉子,可她们一定没有见过玛吉。我想
期刊
结婚十周年之际,妻子对丈夫说:“明天你要送我一个能瞬间从0跳到100的礼物。”第二天,她开门一看,院子里放着一个盒子,打开一看是个体重秤。  虽说这也许是个幽默,可不争的事实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失望,可能是因为工作、家庭或朋友,但总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不是个“是否”会发生,而是个“何时”会发生的问题。  17岁生日前夕,爸爸告诉我会赠送一辆车作为礼物,但要到生日那天早晨才能送到。你可以想象
期刊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蜘蛛都是一个无处不在、令人很讨厌的家伙。有统计显示,68%的家庭浴室里有蜘蛛,超过四分之三的卧室里也有蜘蛛。换句话说,100%的家庭都是蜘蛛的家。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当你悠闲地在家跷着二郎腿时,可能有只蜘蛛正在某个角落里用忽闪忽闪的小眼睛盯着你呢。  蜘蛛一般都吃昆虫,尤其是在家中发现的那些蜘蛛。但也有较大体型的蜘蛛物种会以鸟类、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两位欧洲生物学家对蜘蛛的胃口
期刊
叶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之物,在炎炎夏日,每当我们抬起头来望向窗外,总会看到几片翠绿的叶子,它们被阳光晒得发亮,洋溢着令人振奋的勃勃生机。  然而,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叶子。我们很少会意识到,一棵中等个头的落叶树就可以拥有多达20万片叶子,而世界上所有叶子放在一起平铺开来时的面积可以达到10亿平方千米,这几乎是地球陆地面积的两倍。如此之多的叶子并不只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它们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片奇妙的世界
期刊
我在法国酒庄工作5年了,深刻感受到,中国人对法国的一大误解就是关于“城堡酒庄”的浪漫想象,现实中的酒庄工作并不是那么诗情画意的,而是辛苦的纯体力活儿。  法国酿酒历史悠久,与此相应,葡萄酒行业中发展出很多特定词汇。例如,“葡萄采收”在法语中就存在一个专有名词,叫作Vendanges,“葡萄采摘工”被称为Vendangeurs。这种特殊待遇一下子就把收获葡萄和收获其他农作物区别开来了。  全球气候变
期刊
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谥文敏,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山东福山(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1899年,他发现了甲骨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考证甲骨文的发现者和发现史,并就王懿荣“巧合”发现甲骨文的观点达成共识。  王懿荣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王祖源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和古器物收藏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懿荣的祖父王兆琛为御史杨如奏参,自此家道中落。十余年间,王
期刊
【人物档案】汪品先,江苏苏州人,1936年11月出生。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春担任首席科学家,在南海主持了中国海区首次国际大洋深海科学钻探(ODP 184航次)。2006年起,成功推进我国海底观测系统的建立,由他指导的团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底观测试验站。2011年起,任国家“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使之成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深海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