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和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如此之高,为什么还是没有完美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根源是缺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推行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要看教师“有质量的课堂”。唯有高素质的教师营造有质量的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命运,有质量的课堂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素质教育;有质量的课堂;改变命运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暖心的话让我们为孩子的未来重拾信心。“有质量”三字,醒目且震慑人心,清晰地指明了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有质量”为把我国建设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积蓄了力量。有质量的课堂归功于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有质量的课堂能点燃学生伟大梦想。如何探究有质量的课堂?中国教育从曾经的“广覆盖”到达“有质量”的阶梯。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有质量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仔细剖析问题并适时给予解决方案。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期待在孩子心理和身体上增加了负担。若干年后,这些负担折射出孩子们不快乐的童年,不快乐的生活,导致他们成长路上的偏差和倦怠。这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思考。有质量的课堂越发显得重要,有质量的课堂关键取决教师。一个学生一生中很多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塑造都是从他的老师那慢慢习得的,不论是知识素养,文化修养,品德养成,爱国情怀,团体合作能力,各种操作技能。似乎每一处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以学生为中心,也能因材施教,提供给受教育者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自主化的、高质量的课堂。这样的有质量的课堂如滴水穿石,日久天长方显出巨大力量。
有质量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释放学生的潜能,增进了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教师的爱无处不在,有质量的课堂展示出的爱和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无畏前进。让学生相信身边有人相陪,有人欣赏,有人关注,有人帮助。有质量的课堂造就出有能力、有修养的学生。简言之,有质量的课堂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命运。
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已经把“有质量的教育”提上日程,教育的未来在眼前,要让教育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关键还是要看优秀教师的培养。教育的推动和展开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再好的改革都不从说起。要想让教育有质量,首先要拥有“有质量的教师”,进而开展有质量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发展前景的学生。国家教育总体目标需把握精准到位,导向作用必须真刀真枪的做到。学校的管理层应该重视教师地位提高,适当减轻工作量,让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校园内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校园固有面积与学生人数不成正比,教师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这些不均衡问题导致班额容量大,远超过国家规定班额45人。纵观全国,关于择校、择班的问题都是一种普遍的存在。长期的教育似乎也没给出一个优质的解答。这种负担演变成一种慢慢吞噬教师能量的毒瘤,肆意地侵害着教师的心灵和肉体,这就是我国“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国民素质迟迟不上的原因。缺乏高素质教师队伍,缺少有质量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长抓不进、长抓不起。
十九大后我们关注到这样的问题,国家层面开始关注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区域配置均衡问题,注重补齐短板,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国家给教育带来福音并开展一系列的新行动,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弱校作为强校的分校,优化教育资源。实行校长和教师的轮校制度,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改革评价制度,开展合理竞争的新局面。让所有优质资源均等分配,同时定期轮换岗位,城市农村教师进行轮岗、同时对于所有轮岗的教师给予职位上优先评聘资格。部分省市开展的送课下乡的活动很有意义。开展线上线下教师提升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定期的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进行观摩学习。当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时便是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努力在課堂革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
研究价值
探究有质量的课堂是一场关乎心灵、观念、技术和行为的革命。有质量的课堂归根于教师的改革。教师的心灵和观念的革命会带动课堂技术的革命,因而引发一系列的行为革命。这些才会成就有质量的课堂,也会慢慢内化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师对课堂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有质量的课堂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把金钥匙,聚小流已成江海,学生的命运有了改变,国家的命运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优先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新时代广大的教师应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注重提升个人修养,言传重于身教,教师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不断充实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为学生成长倾注全部爱心。教师在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积极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梦想离我们就不远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有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个人需刻苦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塑造完美人格,改变不良习惯,努力锻造自己。“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孩子们可以通过有质量的课堂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们可以通过有质量的课堂重塑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命运。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薛二勇.教育均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2007(5):5-9.
[3]朱永新.如何破解择校难题.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
[4]朱永新.改革教师培养模式.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
[5]韩玲 王晗.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优化发展.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1.
[6]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素质教育;有质量的课堂;改变命运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暖心的话让我们为孩子的未来重拾信心。“有质量”三字,醒目且震慑人心,清晰地指明了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有质量”为把我国建设成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积蓄了力量。有质量的课堂归功于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有质量的课堂能点燃学生伟大梦想。如何探究有质量的课堂?中国教育从曾经的“广覆盖”到达“有质量”的阶梯。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有质量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仔细剖析问题并适时给予解决方案。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期待在孩子心理和身体上增加了负担。若干年后,这些负担折射出孩子们不快乐的童年,不快乐的生活,导致他们成长路上的偏差和倦怠。这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思考。有质量的课堂越发显得重要,有质量的课堂关键取决教师。一个学生一生中很多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塑造都是从他的老师那慢慢习得的,不论是知识素养,文化修养,品德养成,爱国情怀,团体合作能力,各种操作技能。似乎每一处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以学生为中心,也能因材施教,提供给受教育者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自主化的、高质量的课堂。这样的有质量的课堂如滴水穿石,日久天长方显出巨大力量。
有质量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释放学生的潜能,增进了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教师的爱无处不在,有质量的课堂展示出的爱和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无畏前进。让学生相信身边有人相陪,有人欣赏,有人关注,有人帮助。有质量的课堂造就出有能力、有修养的学生。简言之,有质量的课堂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命运。
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已经把“有质量的教育”提上日程,教育的未来在眼前,要让教育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关键还是要看优秀教师的培养。教育的推动和展开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再好的改革都不从说起。要想让教育有质量,首先要拥有“有质量的教师”,进而开展有质量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发展前景的学生。国家教育总体目标需把握精准到位,导向作用必须真刀真枪的做到。学校的管理层应该重视教师地位提高,适当减轻工作量,让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校园内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校园固有面积与学生人数不成正比,教师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这些不均衡问题导致班额容量大,远超过国家规定班额45人。纵观全国,关于择校、择班的问题都是一种普遍的存在。长期的教育似乎也没给出一个优质的解答。这种负担演变成一种慢慢吞噬教师能量的毒瘤,肆意地侵害着教师的心灵和肉体,这就是我国“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国民素质迟迟不上的原因。缺乏高素质教师队伍,缺少有质量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一直长抓不进、长抓不起。
十九大后我们关注到这样的问题,国家层面开始关注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区域配置均衡问题,注重补齐短板,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国家给教育带来福音并开展一系列的新行动,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弱校作为强校的分校,优化教育资源。实行校长和教师的轮校制度,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改革评价制度,开展合理竞争的新局面。让所有优质资源均等分配,同时定期轮换岗位,城市农村教师进行轮岗、同时对于所有轮岗的教师给予职位上优先评聘资格。部分省市开展的送课下乡的活动很有意义。开展线上线下教师提升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定期的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进行观摩学习。当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时便是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努力在課堂革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
研究价值
探究有质量的课堂是一场关乎心灵、观念、技术和行为的革命。有质量的课堂归根于教师的改革。教师的心灵和观念的革命会带动课堂技术的革命,因而引发一系列的行为革命。这些才会成就有质量的课堂,也会慢慢内化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师对课堂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有质量的课堂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把金钥匙,聚小流已成江海,学生的命运有了改变,国家的命运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优先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新时代广大的教师应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注重提升个人修养,言传重于身教,教师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不断充实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为学生成长倾注全部爱心。教师在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积极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梦想离我们就不远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有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个人需刻苦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塑造完美人格,改变不良习惯,努力锻造自己。“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孩子们可以通过有质量的课堂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们可以通过有质量的课堂重塑学生的信心,改变学生命运。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薛二勇.教育均衡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2007(5):5-9.
[3]朱永新.如何破解择校难题.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
[4]朱永新.改革教师培养模式.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
[5]韩玲 王晗.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优化发展.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11.
[6]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