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有效课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最重要的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笔者以听到的一节好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例,从导入、探究、提问三方面出发,谈谈对优化思品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思品课堂;有效教学;环节;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76-1
一节课教学是否条理清晰,是否能达成预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教学环节设计是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合理连接。而教学环节,顾名思义是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各个关键点。设计教学环节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要有趣、可操作,更重要的是富有实效。下面,我就以所听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优化思品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导入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节思品课,除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常见的导入方式有:由问题导入;由科学故事导入;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由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由社会热点导入;由多媒体演示导入等。我觉得导入的设计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所听的这节课的授课教师钱永珍老师来自浙江,第一次到珠海文园中学来授课。所以她在导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来到珠海,欣赏到了这里美丽的风光,可是我还有一点疑惑?因为谈到了珠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一个疑惑”又给学生留了个悬念,这时的学生会想:是什么疑惑呢?我就是珠海人,能让我来告诉你吗?钱老师接着问:为什么珠海人都喜欢在阳台上种上许多花?学生很自豪的回答:美丽,还可以和别人分享。这就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的有效性
在开设公开课时,教师喜欢追求主题探究的数量和氛围,总觉得探究的问题越多越好,探究的氛围越浓烈越好。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没有连续性和延伸性,往往回答只停留在表面,整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只有一个又一个分散的小故事和一张又一张精美的幻灯片,课堂固然热闹了,但却缺乏实效,很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所以,我觉得安排主题探究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有: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学生知识水平为依托。2.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商讨与教师辅助相结合;4.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为目标。钱老师在这一节课中的主题探究设计就较为巧妙,她安排了四个主题:爱的感悟、爱的体验、爱的智慧,爱的行动。在爱的感悟这一块,她首先通过苏州最美女孩过渡到珠海、广东的最美人物,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小悦悦事件中的陈娴姝。其次她播放了两段视频:《白芳礼:平凡中的精彩》和央视的一段公益广告,让学生深化了对爱的理解:爱在于奉献。在爱的体验这个主题中,钱老师首先是带着学生去分享感动(亲情、友情、师生情),进而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动通过我想对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某某)说的形式大声说出来。在爱的智慧这个主题中,钱老师设置了两个矛盾冲突,一是考试时好朋友向你要答案,你怎么办?二是假如你看见有老人摔倒了,你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二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他们既现实存在,而且学生平时也较难处理,这就在矛盾的碰撞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认知。最后水到渠成的推出第四个主题,爱的行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进行交流。这四个主题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整节课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说起,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亲身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最终又回到生活中来,落实到学生具体的行动上。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适当的穿针引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提问的有效性
我们很多教师预设的情境效果很好,但是在遇到课堂的随机生成时,往往在提问这个环节上拿捏不准,反而冲淡了课堂的生成。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了《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一段视频,讲述了大巴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迹。这时,所有人都被打动了,有些学生甚至留下了眼泪。这时,教师就应该将课堂停下来,让学生默默地感受这样一种悲伤,有一种情感的宣泄。可惜,教师却瞬间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吴斌走了,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到问题上去了,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一个课堂生成,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做个“有心人”,才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使我们的思品课堂绽放其应有的生命和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认识的升华。
关键词:思品课堂;有效教学;环节;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76-1
一节课教学是否条理清晰,是否能达成预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教学环节设计是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合理连接。而教学环节,顾名思义是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各个关键点。设计教学环节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要有趣、可操作,更重要的是富有实效。下面,我就以所听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优化思品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导入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节思品课,除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以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导入。常见的导入方式有:由问题导入;由科学故事导入;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由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由社会热点导入;由多媒体演示导入等。我觉得导入的设计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因势利导,自然地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所听的这节课的授课教师钱永珍老师来自浙江,第一次到珠海文园中学来授课。所以她在导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来到珠海,欣赏到了这里美丽的风光,可是我还有一点疑惑?因为谈到了珠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一个疑惑”又给学生留了个悬念,这时的学生会想:是什么疑惑呢?我就是珠海人,能让我来告诉你吗?钱老师接着问:为什么珠海人都喜欢在阳台上种上许多花?学生很自豪的回答:美丽,还可以和别人分享。这就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的有效性
在开设公开课时,教师喜欢追求主题探究的数量和氛围,总觉得探究的问题越多越好,探究的氛围越浓烈越好。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没有连续性和延伸性,往往回答只停留在表面,整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只有一个又一个分散的小故事和一张又一张精美的幻灯片,课堂固然热闹了,但却缺乏实效,很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所以,我觉得安排主题探究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有: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学生知识水平为依托。2.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商讨与教师辅助相结合;4.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为目标。钱老师在这一节课中的主题探究设计就较为巧妙,她安排了四个主题:爱的感悟、爱的体验、爱的智慧,爱的行动。在爱的感悟这一块,她首先通过苏州最美女孩过渡到珠海、广东的最美人物,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小悦悦事件中的陈娴姝。其次她播放了两段视频:《白芳礼:平凡中的精彩》和央视的一段公益广告,让学生深化了对爱的理解:爱在于奉献。在爱的体验这个主题中,钱老师首先是带着学生去分享感动(亲情、友情、师生情),进而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动通过我想对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某某)说的形式大声说出来。在爱的智慧这个主题中,钱老师设置了两个矛盾冲突,一是考试时好朋友向你要答案,你怎么办?二是假如你看见有老人摔倒了,你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二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他们既现实存在,而且学生平时也较难处理,这就在矛盾的碰撞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认知。最后水到渠成的推出第四个主题,爱的行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进行交流。这四个主题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整节课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说起,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亲身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最终又回到生活中来,落实到学生具体的行动上。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适当的穿针引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提问的有效性
我们很多教师预设的情境效果很好,但是在遇到课堂的随机生成时,往往在提问这个环节上拿捏不准,反而冲淡了课堂的生成。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了《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一段视频,讲述了大巴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迹。这时,所有人都被打动了,有些学生甚至留下了眼泪。这时,教师就应该将课堂停下来,让学生默默地感受这样一种悲伤,有一种情感的宣泄。可惜,教师却瞬间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吴斌走了,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到问题上去了,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一个课堂生成,就这样被破坏了。
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做个“有心人”,才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使我们的思品课堂绽放其应有的生命和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认识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