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关人士呼吁:人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增强对资源再利用的意识。于是,要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就必须从娃娃抓起。近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活动。在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以其非同于一般学科的教育方式——操作法教学的特点,成为了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幼儿积极动手操作使数学活动成为环境教育的载体;选择安全、可靠的废旧材料,在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合适的、环保的操作用具,提供幼儿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幼儿数学学习中,有一点要强调:让幼儿亲手自己操作教师所创设的教学工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究和学习,最终获得了关于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一定要在“做”的过程中,在和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某一个数学概念规律有所体验,就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些年来许多专家都在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指出了“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的观点。结合数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及操作游戏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许多教育者就如何开展幼儿小组性数学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因此,基于幼儿数学活动的这一特性,教师必须制作大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而教师设计与制作教具的这一过程,就是渗透资源再利用的环境教育的大好时机;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同时又节省了资源与资金,在教育价值与本身的行为价值上都体现了崇尚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
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
作为幼儿园教师,怎样才能把环保意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呢?怎样让幼儿的行为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笔者考虑到,可以从我们的一些案例谈起,进行反思,从而总结一些自己在环境教育中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譬如,在选择废旧材料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被运用,教师必须从教育的角度、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卫生情况的角度等多维度地思考与选择。一是选择的材料必须给儿童创设极大的创造空间,必须简洁,并富有启发性。比如:一只一次性的蛋糕盘,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形物品,或许就能在孩子们的眼里或手中,变成了太阳、狮子、小兔、小刺猬、小闹钟、娃娃的小脸等好玩的自制玩具。二是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卫生的。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提供幼儿材料时,必须杜绝给孩子帶来危险和伤害的可能性。比如:易拉罐与塑料瓶等质地较硬的物品,幼儿可在其表面进行装饰,但不适宜用剪刀加工,因为容易割伤或划破手指。另外,所收集材料多是废旧物品,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并杜绝使用发霉、腐蚀的物品;在投放一些废旧报纸或广告纸的时候,还应注意避免出现不适合幼儿的图片。
设计合适的环保操作用具
操作是幼儿思维的好帮手,幼儿在操作中形成了概念,有了创造的火花。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给幼儿创设大量的操作用具。在设计任何数学活动时,都离不开利用幼儿的双手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教具。但是并不是每一件废旧物品的操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选择用具时应考虑到用具的价值,选择时可注意以下几点:①操作用具多以低结构为主,留给幼儿较多的想象空间;②收集一物多特征的材料较为适宜,比如同性质的物品却具有颜色、大小、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在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操作用具。
一是汽水瓶盖。现在市场上各种汽水饮料品种繁多,于是各种颜色漂亮的汽水瓶盖铺天盖地。教师在孩子中间收集各种颜色的汽水瓶盖,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操作用具。瓶盖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种:幼儿既可以根据瓶盖的颜色进行分类与排序,也可以通过垒瓶盖比高低,或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找寻比高低的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目测能力和数数能力。
二是酸奶杯。可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酸奶杯,只要稍做改动就能成为一个很有用的操作用具。你只要在酸奶杯的两边与底部打几个洞,幼儿就可以利用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酸奶杯串出各种花样。在串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展两度或两度以上的思维能力。
幼儿在对多功能的用具动手操作时,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他们学得轻松,效率也很高。目前,笔者所执教班上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中,笔者却发现这些幼儿的实际行为举止和已具备的环保意识时常会出现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情形。这种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关。其实,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教,始终树立渗透环境教育的意识,就能够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即使是逻辑性、概念性比较强的数学活动,同样也能成为环境教育的载体,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价值,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幼儿数学学习中,有一点要强调:让幼儿亲手自己操作教师所创设的教学工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究和学习,最终获得了关于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一定要在“做”的过程中,在和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某一个数学概念规律有所体验,就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这些年来许多专家都在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指出了“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的观点。结合数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及操作游戏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许多教育者就如何开展幼儿小组性数学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因此,基于幼儿数学活动的这一特性,教师必须制作大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而教师设计与制作教具的这一过程,就是渗透资源再利用的环境教育的大好时机;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同时又节省了资源与资金,在教育价值与本身的行为价值上都体现了崇尚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
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
作为幼儿园教师,怎样才能把环保意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呢?怎样让幼儿的行为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笔者考虑到,可以从我们的一些案例谈起,进行反思,从而总结一些自己在环境教育中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譬如,在选择废旧材料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被运用,教师必须从教育的角度、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卫生情况的角度等多维度地思考与选择。一是选择的材料必须给儿童创设极大的创造空间,必须简洁,并富有启发性。比如:一只一次性的蛋糕盘,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形物品,或许就能在孩子们的眼里或手中,变成了太阳、狮子、小兔、小刺猬、小闹钟、娃娃的小脸等好玩的自制玩具。二是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卫生的。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提供幼儿材料时,必须杜绝给孩子帶来危险和伤害的可能性。比如:易拉罐与塑料瓶等质地较硬的物品,幼儿可在其表面进行装饰,但不适宜用剪刀加工,因为容易割伤或划破手指。另外,所收集材料多是废旧物品,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并杜绝使用发霉、腐蚀的物品;在投放一些废旧报纸或广告纸的时候,还应注意避免出现不适合幼儿的图片。
设计合适的环保操作用具
操作是幼儿思维的好帮手,幼儿在操作中形成了概念,有了创造的火花。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给幼儿创设大量的操作用具。在设计任何数学活动时,都离不开利用幼儿的双手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教具。但是并不是每一件废旧物品的操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选择用具时应考虑到用具的价值,选择时可注意以下几点:①操作用具多以低结构为主,留给幼儿较多的想象空间;②收集一物多特征的材料较为适宜,比如同性质的物品却具有颜色、大小、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在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操作用具。
一是汽水瓶盖。现在市场上各种汽水饮料品种繁多,于是各种颜色漂亮的汽水瓶盖铺天盖地。教师在孩子中间收集各种颜色的汽水瓶盖,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操作用具。瓶盖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种:幼儿既可以根据瓶盖的颜色进行分类与排序,也可以通过垒瓶盖比高低,或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找寻比高低的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目测能力和数数能力。
二是酸奶杯。可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酸奶杯,只要稍做改动就能成为一个很有用的操作用具。你只要在酸奶杯的两边与底部打几个洞,幼儿就可以利用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酸奶杯串出各种花样。在串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展两度或两度以上的思维能力。
幼儿在对多功能的用具动手操作时,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他们学得轻松,效率也很高。目前,笔者所执教班上的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中,笔者却发现这些幼儿的实际行为举止和已具备的环保意识时常会出现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情形。这种反复性和不稳定性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关。其实,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教,始终树立渗透环境教育的意识,就能够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即使是逻辑性、概念性比较强的数学活动,同样也能成为环境教育的载体,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价值,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