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普通高考,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次试点省份之一,将音乐作为基本能力测试内容包含其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无疑对音乐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情感态度轻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音乐作为高考的一项内容以这样的模式首次纳入,对高中音乐教师来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横向拓展。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整合教材、提炼知识、潜心研究,想尽一切办法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分析山东省基本能力考试中的音乐样题与试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1.注重基础。即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及基本常识。2.关注能力。依托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并结合实际生活来培养能力。3.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学习方法来解决未知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下面以《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为例来交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设计与做法。
一、注重基础: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确定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京剧知识知多少”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称梨园?京剧分几个行当?脸谱是干什么用的?谁是四大名旦之首?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就相互交流了信息,对学生少得可怜的京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已经是高中生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了,根据教材设有的“相关音乐知识”栏目,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引导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京剧的诞生历史、唱腔、行当、流派、大师梅兰芳及代表作。教师探讨归纳为“寻找京剧的(1)(2)、(3)、(4)”来帮助学生熟记。(1)世界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之一(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2)两个主要唱腔(西皮和二黄);(3)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4)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把京剧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串在了一起,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比较轻松地就能记牢。
二、关注能力:多方搜寻各种资料,整合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这个环节学生需要完成的目标是艺术家、代表作、经典唱段相互对上号,防止出现张冠李戴。京剧艺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以梅兰芳最为显著,代表人物毋容置疑应以他为教学重点。他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两个经典唱段,学生竟无一人知晓。尤其是前者,在一次音乐知识的摸底考试中,有一个题是为“轮滑”这项运动选配一首乐曲,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大概因为有“冰轮”二字而选择了这首《海岛冰轮初转腾》。对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教师绝不能因为急躁而去嘲笑或者呵斥学生。如果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京剧唱段的话,就绝对不会因为字面意思而答错了。因为这两个剧目所表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历史、影视剧中都有与之相关的描述。需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学生的回答是纷杂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甚至有个同学把《霸王别姬》是一道菜名都说出来了。这时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我趁机让学生给这两个剧目与唱段、对号,然后介绍剧情、听赏这两个唱段感受大师风范后,再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及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学生在大师德艺双重魅力影响下觉得咿咿呀呀的唱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听。趁热打铁,我给学生观看李玉刚演绎的现代版的这两个唱段,因为他的表演更通俗、更时尚,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些,这时学生觉得听到的经典唱段简直就是曼妙之音,非常快地就完成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高考模式下的音乐教学,虽然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感官上的体验与刺激,让他们在“听”、“做”中去掌握、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分析音乐素材,运用排除、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
京剧所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尤其是行当、人物、脸谱等,我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把所有的这些都灌输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会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去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如:京剧脸谱中颜色的寓意,某个人物的行当等。关于脸谱的教学,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的一首歌《唱脸谱》,歌中唱到过哪些脸谱,师生共同总结:蓝脸——窦尔墩、红脸——关公、黄脸——典韦、白脸——曹操、黑脸——张飞。再引导学生根据所了解的人物性格推理出京剧脸谱中各种颜色的寓意:红脸的关公“千里走单骑”忠字当头——红色代表忠勇义烈;白脸的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白色代表阴险奸诈等。最后教师支招:除去前面讲的根据性格推理外,不熟悉的人物可以用“远看颜色近看花”来判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人物与行当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也知道生是男性、旦为女性、净是花脸、丑为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但一具体到某个角色是什么行当就又糊涂了,教师要体谅学生的“无知”,引导他们从各行当的概念和人物的性格来分析、推理、判断。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去慢慢领会,教师要给他们消化吸收的时间。
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来诠释如何进行“基本能力”之音乐教学难免有点以偏概全。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高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匮乏,因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没有考试压力、开课不正常而导致许多本该在小学初中就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缺失,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没有像语文等其它学科那样系统。例如:新课改后的音乐教材(湖南版和人音版)都没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等一些经典的曲子,而把它们放在了初中课本里,可初中尤其是县城、农村的一些中学的音乐课或因无师资或因没有升学考试而被占去,相关的这部分知识就出现了空白,就把压力全部集中到了高中的教学中。而在高考中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基础知识的缺失,学生能力的拓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仅凭高中三年的每周一节课或者是高考前的冲刺是不太可能的,需要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全体总动员”。
从2007年高考山东省基本能力的答题统计情况来看,有关音乐节拍、强弱规律的题,有些地区的对题率只有7%。这说明原本是小学课标中就应完成的目标,到高中还没有完成,同时也说明我们的音乐教学在知识技能的传授方面还有欠缺。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应该讲求实效、充满智慧,融多维目标为一体,注重基础、关注能力、授之以渔,向学生展示音乐的无穷魅力,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十八中学)
分析山东省基本能力考试中的音乐样题与试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1.注重基础。即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及基本常识。2.关注能力。依托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并结合实际生活来培养能力。3.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学习方法来解决未知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下面以《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为例来交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设计与做法。
一、注重基础: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确定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京剧知识知多少”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称梨园?京剧分几个行当?脸谱是干什么用的?谁是四大名旦之首?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就相互交流了信息,对学生少得可怜的京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已经是高中生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比较强了,根据教材设有的“相关音乐知识”栏目,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引导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京剧的诞生历史、唱腔、行当、流派、大师梅兰芳及代表作。教师探讨归纳为“寻找京剧的(1)(2)、(3)、(4)”来帮助学生熟记。(1)世界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之一(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2)两个主要唱腔(西皮和二黄);(3)伴奏乐器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4)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把京剧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串在了一起,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比较轻松地就能记牢。
二、关注能力:多方搜寻各种资料,整合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这个环节学生需要完成的目标是艺术家、代表作、经典唱段相互对上号,防止出现张冠李戴。京剧艺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以梅兰芳最为显著,代表人物毋容置疑应以他为教学重点。他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两个经典唱段,学生竟无一人知晓。尤其是前者,在一次音乐知识的摸底考试中,有一个题是为“轮滑”这项运动选配一首乐曲,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大概因为有“冰轮”二字而选择了这首《海岛冰轮初转腾》。对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教师绝不能因为急躁而去嘲笑或者呵斥学生。如果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京剧唱段的话,就绝对不会因为字面意思而答错了。因为这两个剧目所表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历史、影视剧中都有与之相关的描述。需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学生的回答是纷杂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甚至有个同学把《霸王别姬》是一道菜名都说出来了。这时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我趁机让学生给这两个剧目与唱段、对号,然后介绍剧情、听赏这两个唱段感受大师风范后,再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及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学生在大师德艺双重魅力影响下觉得咿咿呀呀的唱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听。趁热打铁,我给学生观看李玉刚演绎的现代版的这两个唱段,因为他的表演更通俗、更时尚,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些,这时学生觉得听到的经典唱段简直就是曼妙之音,非常快地就完成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高考模式下的音乐教学,虽然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感官上的体验与刺激,让他们在“听”、“做”中去掌握、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分析音乐素材,运用排除、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
京剧所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尤其是行当、人物、脸谱等,我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把所有的这些都灌输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会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去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如:京剧脸谱中颜色的寓意,某个人物的行当等。关于脸谱的教学,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的一首歌《唱脸谱》,歌中唱到过哪些脸谱,师生共同总结:蓝脸——窦尔墩、红脸——关公、黄脸——典韦、白脸——曹操、黑脸——张飞。再引导学生根据所了解的人物性格推理出京剧脸谱中各种颜色的寓意:红脸的关公“千里走单骑”忠字当头——红色代表忠勇义烈;白脸的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白色代表阴险奸诈等。最后教师支招:除去前面讲的根据性格推理外,不熟悉的人物可以用“远看颜色近看花”来判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人物与行当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也知道生是男性、旦为女性、净是花脸、丑为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但一具体到某个角色是什么行当就又糊涂了,教师要体谅学生的“无知”,引导他们从各行当的概念和人物的性格来分析、推理、判断。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去慢慢领会,教师要给他们消化吸收的时间。
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来诠释如何进行“基本能力”之音乐教学难免有点以偏概全。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高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匮乏,因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没有考试压力、开课不正常而导致许多本该在小学初中就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缺失,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没有像语文等其它学科那样系统。例如:新课改后的音乐教材(湖南版和人音版)都没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等一些经典的曲子,而把它们放在了初中课本里,可初中尤其是县城、农村的一些中学的音乐课或因无师资或因没有升学考试而被占去,相关的这部分知识就出现了空白,就把压力全部集中到了高中的教学中。而在高考中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基础知识的缺失,学生能力的拓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仅凭高中三年的每周一节课或者是高考前的冲刺是不太可能的,需要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全体总动员”。
从2007年高考山东省基本能力的答题统计情况来看,有关音乐节拍、强弱规律的题,有些地区的对题率只有7%。这说明原本是小学课标中就应完成的目标,到高中还没有完成,同时也说明我们的音乐教学在知识技能的传授方面还有欠缺。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应该讲求实效、充满智慧,融多维目标为一体,注重基础、关注能力、授之以渔,向学生展示音乐的无穷魅力,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