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阴。
  突然之间,想起了旧村的那口老井。
  老井旁边有棵瘦枣树,树下是大片的良田,金秋时节,稻香弥漫,枣树结满了金黄的枣粒子,每一次路过,敲上几竿子,哔哔啵啵,一地的欢喜。吃了枣子,又对着老井大喊,嗡嗡作响的回音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井水甘甜澈洌,站在井口,往下看,人影澄明。那时,全村人共一口井,到了晚间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老井挑水,人们只用扁担上的钩子钩住木制水桶,稍稍往下一伸就可以触到水,再使劲一晃,咚的一声,老井仿佛疼到心里去了,然后水就满了。挑水的人都往路两边的墙下走,空了中间的路,所以到了挑水的时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路中间一条断断续续的水带子,到了分叉的时候,直接指引到各家各户。以前老人认为某人懶就说,你家的水带子都没有了。挑满了缸里的水,炊烟就在暮色里袅袅升起了。
  后来,大伙日子好了,手头也有了余钱,便在马路旁修了新楼,交通便利了,离老井却远了。这段时间老井就被废弃了,甘泉变得咸涩,井旁的泥地上长满了青苔和狗尾巴草,有时候也长些轻盈的蒲公英。不过,废弃的老井最终还是得到了村民的青睐。
  那年秋天,大旱,新村的井涌不出多少水来了,人们洗衣洗澡都往老井那去,老井又开始热热闹闹了,连青苔和狗尾巴草都识趣地消失了,倒是蒲公英在人群里飘飘荡荡,粘在男人的赤膊上,随着他们往新村去了。
  “到了紧张时刻还是老家伙管用,这就跟大老婆和小老婆一样,到头来还是大老婆陪你。”男人们忍不住赞扬老井的可靠。
  “听老辈人说,这口井可是有来头的,它直通我们省的地下海呢!”
  男人们说着说着就扯得老远了,开始细究关于老井的传说,你一句我一句把故事说得透透的、腻腻的。最后还是女人们一声大吼,“恰祭食不恰(吃不吃饭),你有那么爱干净,洗格隆久(洗那么久)?”男人们赶紧收了话头回家吃饭去了。
  没过多久,天终于下雨了,新村的井水也够用了,但是村民们感念这口老井,觉得这是老一辈遗留的财富。于是,村干部集合村民一同修了条路,拉近全村人与老井的距离,并且还对老井重新修缮,在老井旁新置了洗衣池和舀水的轱辘,还有一座木制茅草顶的小凉亭。每逢天气晴好,村里的老人便三三两两地走到老井旁,走进茅草凉亭,在那里唠唠嗑,怀怀旧,或者干脆呆一整天啥也不干,他们也许在感叹现今生活,也许在回忆往事,也许这往事里就有那蜂蜜一样甜的青春。有孩子在场的时候,他们便聊聊过去的故事,每逢精彩处连最坐不住的小孩也安静下来。
  老井至今仍未荒置,在老井取水的人越来越多,井水又恢复了当年的甘甜澈洌,连那棵瘦枣树也奇迹般开了花。现在,老井旁除了洗衣池、水轱辘以及凉亭外,又新增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一行遒劲有力的行草,云:“饮水当思源,幸福莫忘恩。”
其他文献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体中国人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人道主义的光芒,令海外媒体赞叹: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愈发成熟,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物质与精神的零和博弈中,物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精神和信仰逐渐被挤压出局。曾经被视为人类良知的知识分子,其独立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摧残。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面临工作、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现实问题,作家知识分子深入观察并体验这种生活困境,在磨砺中探寻知识分子群体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焦虑,展现出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所面临的
期刊
龚自珍狂放恣意的诗歌创作风格一直引为奇观,其奇崛诡异的作品占据了他作品的半壁江山。这种奇奥风格的诞生是他对“情”与“真”的向往,以及在晚清腐朽统治下“避席畏闻文字狱”的时代压迫的结果。他曾经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的其十五中说:“第一欲言者,古来难明言。姑将谲言之,未言声又吞。不求鬼神谅,矧向生人道?……”这足见他写诗作文的处境,然而在如此艰涩的创作生态里,他依旧在诗作里传达
期刊
张立和陈艳刚上初中时是同桌,因为张立总是调皮捣蛋,活脱脱一副痞子相,痞子张就是当时班主任叫出来的,算是给他的“爱称”。  2012年,张立和陈艳考上了全市最好的初中,能进这所学校的人非富即贵,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成绩十分优异的人。陈艳就属于后者,而张立既属于前者也属于后者。  开学第一天,张立懒洋洋地横躺在两张桌子上,一条腿不安分地放在陈艳的凳子上。陈艳走过去,瞟了他一眼,说实在的,陈艳一向对这类纨
期刊
期刊
期刊
庐隐是一位觉醒的女性,也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她在自己崎岖、坎坷的命运中浮浮沉沉,同时也将自己的创作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作日臻成熟.本文通过对庐隐女性
期刊
佛教文化自传入中国后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佛教文化的影子。金庸是中国武侠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很多佛教文化的痕迹。金庸对佛教文化比较推崇,他从佛教文化悲天悯人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慈悲思想的人物形象。金庸开创性地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武侠小说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同时,他将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