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急的“四万亿”功不可没
汽车纵横:欧美债务危机再次印证:千万不能忽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乃至亚洲制造业中的作用?
罗军:汽车产业作为一项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等传统汽车业大国纷纷陷入衰退,由于美国早已经进入汽车工业国家,相对比较饱和;而中国则刚刚进入汽车工业国家,人均保有量还非常低。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汽车产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方面功不可没。
汽车纵横:请您具体回顾一下上一个“四万 亿”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影响,对其利弊应如何评价?
罗军:上一个“四万亿”是救急。当时时间紧迫,目标是稳定经济,确保国内经济不会造成严峻下滑。而一旦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再提振起来成本就高多了。但我很乐观,因为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是个机遇。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主要是其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过度依赖资本运作(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应用)。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血液不通则经济危矣。之所以对我国是好事,一是因为我国银行系统当时早在10多年前就将不良资产全部剥离出来,银行业轻装上阵,金融发展比较健康,负债率低,且经过此后几年的改革发展和接轨国际,实力大为增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二是健康的金融有利于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并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并购了一些优势项目。
上一个“四万亿”,主要是用在基础设施建设(1.5万亿元)、汶川地震后重建(1万亿元),民生工程、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工程(1万亿元)。随后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惠民政策,鼓励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政策,使汽车企业从中受益不少。
当时没有为汽车产业直接出台“救市”政策是正确的,一方面我们的汽车厂家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政府过度扶持只会形成更为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受益的只是外资企业。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存在结构性问题,《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利于从根本上引导汽车产业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汽车纵横:已经有不少人指责2008年的“四万亿”放水,就对制造业的影响而言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罗军:这种说法很不严谨。我们现在可以对过去的政策横加指责,但当时的背景情况很多人可能已经记得并不那么清楚。在国际形势很不明朗,全球主要经济体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如果当时的美国、欧盟也能够采取有力的自救措施,也不至于将全球经济拖入今天这样严重的衰退境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遭受较大程度打击以后,对主导产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一旦伤了“元气”,将至少五六年时间里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正常的经济运行确保了我们的制造业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我们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反而加快了步伐。当然,4万亿的投资拉动对经济的负面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很多地方开始显现。
警惕产能过剩集中资源突破核心技术
汽车纵横:从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您对当前国内现阶段的汽车产业整体看法如何?据您观察有哪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罗军: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基本上全球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汽车设计、汽车人才、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很多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都引进到国内,促进了我国汽车业与世界先进汽车产业的交流和对话,缩短了差距,扩大了共识。
但是,我国汽车产业表面上的繁荣并没有与 我国汽车业应有的国际地位相吻合,掩盖了当前我国汽车业界的落后和被动局面。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主要是外资品牌和合资企业在“表演”,我们民族汽车工业仍然局限在中低端领域,仍然处于被动打工的地位。汽车产业长期以来沿袭的“市场换技术”策略,仅仅是为外资汽车品牌提供了成熟的市场,我们得到的技术还是杯水车薪。
我们汽车生产厂商的自主创新力量还非常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缺乏汽车业界的领军人物,缺乏能够与国际汽车业界竞争的产品。不仅在整车方面缺乏拳头产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也缺乏自主性。我们不仅在传统内燃机市场领域远远落后,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差距也不可小觑。那些认为我国与跨国车企在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的说法其实是自我安慰,并不现实。电机、电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一直是我国汽车界的短板。在制造业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制造业的竞争实质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没有竞争力的。
曾经以长虹、康佳、TCL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主家电品牌崛起,改变了国内80年代家电行业被外资品牌长期垄断的格局。然而好景不长。新一轮彩电行业的外资巨头带来了具有彩电行业革命性的面板(液晶、等离子)产品,显像管时代从此宣告退出历史舞台。民族彩电企业不得不在外资企业手中购买高额的面板材料。这个局面到今天都还没有扭转过来!
目前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很不乐观,拿不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既缺乏核心技术,又缺乏核心产品。同样是通过“引进-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我国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却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汽车界学习和借鉴。
最先掌握高铁技术的是川崎、西门子、庞巴迪、GE等知名企业,200公里时速的动车技术是南车集团在他们手中买断的。南车的技术研发团队在200公里时速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250、280、300、350、380公里的动车,远远超过日本新干线和欧洲之星300公里的时速。运行几年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整个高速列车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技术都全面掌握,实现成功超越。
汽车业界的“散、乱、差”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是汽车产业整体落后的原因之一。
产业集中度低,优势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我国对汽车产业本身的认识缺乏严谨性,不注重专业化,甚至有人认为因为“不成熟”就可以放开准入,让各方参与进来,在“乱”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但目前是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利用全球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此外我们也要搞好国际间的合作,参与对话活动,掌握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
汽车纵横: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而且自去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减速,中国汽车产业应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调整产业结构的矛盾,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罗军:当前,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出口不容乐观,宏观经济调控压力增大,导致经济减缓,汽车购买力下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方面还是我国汽车产业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
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才超过1亿辆,发展空间巨大,但是由于我国提前进入汽车国家,加之城市化进程过快,传统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布局不合理,汽车拥堵问题严重,汽车尾气也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当前,我们不应该一味追求汽车数量的增加,而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尤其要警惕汽车产业已经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一旦全球经济继续衰退,国内需求减少,出口不力,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严峻。
当前,国内的一、二线城市的交通堵塞和限购政策、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利于汽车产能的“大跃进”。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限购政策,相信今后二、三年之内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限购行列。虽有买车、换车的刚需,但内需拉动已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三、四千万辆产能的容量。在出口方面,去年我国出口汽车81.43万辆,进口车约为101万辆,两相抵消等于负出口。而我国的出口车辆附加值很低,进口的却全是豪华车。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汽车产销量将呈现停滞或下降趋势。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相关部门不能轻视。
转折期应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
汽车纵横:有消息称,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措施即将出炉,市场低迷时汽车产业是否必需有政策救市,您是否赞同政府马上出手调控市场?汽车产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扶持政策?
罗军:新一轮刺激经济措施的出台将有别于上一轮“4万亿”投资拉动计划。上一轮措施主要是“救急”,是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入手,而这一轮救助主要是从产业转型发展入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升经济质量和水平。将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而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化、兑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一些细节的目标要求,定位明确,针对性更强。
汽车产业的重点是两个:一是将重点推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二是加快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的深度整合,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机遇。
当前汽车市场低迷,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相对饱和,而不完全是消费者信心不足造成的。
如果说,汽车产业需要扶持政策,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鼓励和扶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汽车产销可能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汽车产业界应该齐心协力,做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才是我国汽车业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此外,政府引导国民重视自主品牌汽车也非常重要。政府应当首先带头示范使用自主品牌汽车,同时,也希望国产车也争口气,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本国品牌的汽车市场起不来,其他一切都是空谈。韩国在推动民族汽车产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