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应为产业优化升级引路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急的“四万亿”功不可没
  汽车纵横:欧美债务危机再次印证:千万不能忽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乃至亚洲制造业中的作用?
  罗军:汽车产业作为一项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等传统汽车业大国纷纷陷入衰退,由于美国早已经进入汽车工业国家,相对比较饱和;而中国则刚刚进入汽车工业国家,人均保有量还非常低。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汽车产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方面功不可没。
  汽车纵横:请您具体回顾一下上一个“四万 亿”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影响,对其利弊应如何评价?
  罗军:上一个“四万亿”是救急。当时时间紧迫,目标是稳定经济,确保国内经济不会造成严峻下滑。而一旦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再提振起来成本就高多了。但我很乐观,因为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是个机遇。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主要是其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过度依赖资本运作(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应用)。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血液不通则经济危矣。之所以对我国是好事,一是因为我国银行系统当时早在10多年前就将不良资产全部剥离出来,银行业轻装上阵,金融发展比较健康,负债率低,且经过此后几年的改革发展和接轨国际,实力大为增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二是健康的金融有利于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并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并购了一些优势项目。
  上一个“四万亿”,主要是用在基础设施建设(1.5万亿元)、汶川地震后重建(1万亿元),民生工程、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工程(1万亿元)。随后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惠民政策,鼓励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政策,使汽车企业从中受益不少。
  当时没有为汽车产业直接出台“救市”政策是正确的,一方面我们的汽车厂家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政府过度扶持只会形成更为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受益的只是外资企业。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存在结构性问题,《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利于从根本上引导汽车产业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汽车纵横:已经有不少人指责2008年的“四万亿”放水,就对制造业的影响而言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罗军:这种说法很不严谨。我们现在可以对过去的政策横加指责,但当时的背景情况很多人可能已经记得并不那么清楚。在国际形势很不明朗,全球主要经济体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如果当时的美国、欧盟也能够采取有力的自救措施,也不至于将全球经济拖入今天这样严重的衰退境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遭受较大程度打击以后,对主导产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一旦伤了“元气”,将至少五六年时间里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正常的经济运行确保了我们的制造业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我们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反而加快了步伐。当然,4万亿的投资拉动对经济的负面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很多地方开始显现。
  警惕产能过剩集中资源突破核心技术
  汽车纵横:从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您对当前国内现阶段的汽车产业整体看法如何?据您观察有哪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罗军: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基本上全球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汽车设计、汽车人才、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很多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都引进到国内,促进了我国汽车业与世界先进汽车产业的交流和对话,缩短了差距,扩大了共识。
  但是,我国汽车产业表面上的繁荣并没有与 我国汽车业应有的国际地位相吻合,掩盖了当前我国汽车业界的落后和被动局面。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主要是外资品牌和合资企业在“表演”,我们民族汽车工业仍然局限在中低端领域,仍然处于被动打工的地位。汽车产业长期以来沿袭的“市场换技术”策略,仅仅是为外资汽车品牌提供了成熟的市场,我们得到的技术还是杯水车薪。
  我们汽车生产厂商的自主创新力量还非常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缺乏汽车业界的领军人物,缺乏能够与国际汽车业界竞争的产品。不仅在整车方面缺乏拳头产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也缺乏自主性。我们不仅在传统内燃机市场领域远远落后,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差距也不可小觑。那些认为我国与跨国车企在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的说法其实是自我安慰,并不现实。电机、电池、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一直是我国汽车界的短板。在制造业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制造业的竞争实质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没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没有竞争力的。
  曾经以长虹、康佳、TCL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主家电品牌崛起,改变了国内80年代家电行业被外资品牌长期垄断的格局。然而好景不长。新一轮彩电行业的外资巨头带来了具有彩电行业革命性的面板(液晶、等离子)产品,显像管时代从此宣告退出历史舞台。民族彩电企业不得不在外资企业手中购买高额的面板材料。这个局面到今天都还没有扭转过来!
  目前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很不乐观,拿不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既缺乏核心技术,又缺乏核心产品。同样是通过“引进-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我国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却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汽车界学习和借鉴。
  最先掌握高铁技术的是川崎、西门子、庞巴迪、GE等知名企业,200公里时速的动车技术是南车集团在他们手中买断的。南车的技术研发团队在200公里时速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250、280、300、350、380公里的动车,远远超过日本新干线和欧洲之星300公里的时速。运行几年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整个高速列车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技术都全面掌握,实现成功超越。
  汽车业界的“散、乱、差”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是汽车产业整体落后的原因之一。
  产业集中度低,优势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我国对汽车产业本身的认识缺乏严谨性,不注重专业化,甚至有人认为因为“不成熟”就可以放开准入,让各方参与进来,在“乱”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但目前是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利用全球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此外我们也要搞好国际间的合作,参与对话活动,掌握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
  汽车纵横: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而且自去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减速,中国汽车产业应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调整产业结构的矛盾,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罗军:当前,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出口不容乐观,宏观经济调控压力增大,导致经济减缓,汽车购买力下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方面还是我国汽车产业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
  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才超过1亿辆,发展空间巨大,但是由于我国提前进入汽车国家,加之城市化进程过快,传统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布局不合理,汽车拥堵问题严重,汽车尾气也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空气质量。
  因此,当前,我们不应该一味追求汽车数量的增加,而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尤其要警惕汽车产业已经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一旦全球经济继续衰退,国内需求减少,出口不力,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严峻。
  当前,国内的一、二线城市的交通堵塞和限购政策、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利于汽车产能的“大跃进”。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限购政策,相信今后二、三年之内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限购行列。虽有买车、换车的刚需,但内需拉动已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三、四千万辆产能的容量。在出口方面,去年我国出口汽车81.43万辆,进口车约为101万辆,两相抵消等于负出口。而我国的出口车辆附加值很低,进口的却全是豪华车。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汽车产销量将呈现停滞或下降趋势。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相关部门不能轻视。
  转折期应做好结构调整“大文章”
  汽车纵横:有消息称,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措施即将出炉,市场低迷时汽车产业是否必需有政策救市,您是否赞同政府马上出手调控市场?汽车产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扶持政策?
  罗军:新一轮刺激经济措施的出台将有别于上一轮“4万亿”投资拉动计划。上一轮措施主要是“救急”,是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入手,而这一轮救助主要是从产业转型发展入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升经济质量和水平。将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而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化、兑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一些细节的目标要求,定位明确,针对性更强。
  汽车产业的重点是两个:一是将重点推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二是加快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的深度整合,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机遇。
  当前汽车市场低迷,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相对饱和,而不完全是消费者信心不足造成的。
  如果说,汽车产业需要扶持政策,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鼓励和扶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汽车产销可能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汽车产业界应该齐心协力,做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才是我国汽车业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此外,政府引导国民重视自主品牌汽车也非常重要。政府应当首先带头示范使用自主品牌汽车,同时,也希望国产车也争口气,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本国品牌的汽车市场起不来,其他一切都是空谈。韩国在推动民族汽车产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其他文献
2013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现场,来自各大媒体的各路记者把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摄影记者们更是早早就赶到会场提前占领有利地形。对于中国汽车记者而言,这个发布会可以说是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一个新闻发布会。  在这次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不仅详细回顾了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可能影响2013年汽车销量及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更引人关注的是,
期刊
愈加严峻的环境保护、能源安全挑战,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条件的具备,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又一轮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席卷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政府纷纷制定关于新能源汽车(各国称法不一,在此统称新能源汽车,不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及市场推广,产业界和企业踊跃参与,各类新能源汽车产品纷纷推出。但时隔4年,或技术、或成本、或市场推广等
期刊
经过2011年、2012年的成功举办,中国汽车论坛以“高端、求实、重效”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成为全面集聚世界汽车领袖、国内外行业精英、政府主管领导的中国汽车界最重要的交流与沟通平台。2013中国汽车论坛将于2013年4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中国汽车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世界汽车组织支持的国内顶级高端汽车论坛,其宗旨就是打造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中国政府与
期刊
“我们不断提醒自己的一点,就是最终决定性的力量是市场,是因为巨大的市场发展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只是抓住了机会。”在对宝马在中国的成功进行评价时,史登科给出这样谦逊的回答。这是1月10日下午,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的一间会议室内,史登科以这样平和的心态向众人告别。  一个月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宣布,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将提前退休,继任者宝马德国高级副总裁安格将在今年一季度上任。从2004年宝马销售1
期刊
2013年1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正式生效。转眼几月,媒体舆论关于其利弊得失的种种非议也渐渐平息。回过头来当我们跳出汽车行业的圈子,单纯从法律的角度再审视一下这份《条例》,似乎又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法规无非是各方权力和义务的组合,透过其中纷繁的条条框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蒋苏华替我们梳理了相关各方的权力和义务。  对比表格可以看出
期刊
从2011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高烧”渐渐消退,甚至让人感到寒意阵阵。人们不由感叹,过去那种“一个沙发加上四个轮子”,只要是汽车就能卖出去的时代正在远去。  广告轰炸、价格战、渠道下沉??各种营销手段轮番出场,仍难以逆转销售形势。有统计显示,目前有50%左右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迟亦枫指出,进入有形市场的经销商比单独开设4S店的经销商生
期刊
华晨宝马X1这次共推出20i和28i两个系列,二者在发动机缸体和技术方面差别并不大,28i为高动力调校版本。20i款,动力上虽不及28i款,但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了135千瓦、270牛米,也算得上是动力充沛。除此之外,华晨宝马X1还应用了VALVETRONIC电子气门控制系统和Double-VANOS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应用为车辆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
期刊
凡经过时间洗礼的事物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气质,已有接近一个世纪历史的北美国际车展便是一类。作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北美国际车展与法兰克福、日内瓦、巴黎和东京车展一起被称作全球五大车展,在北美市场企暖回升的新年伊始召开,自然让人不能不看。  遇见底特律之跨界车的逆袭  此次车展的大众展台上,不得不看的当属叫做CrossBlue的中型 7座跨界概念车,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计划在2015年正
期刊
在东风日产,你随处可见的是员工自己的笑容照片贴在公共场所内,即使是要求效率最快、精密程度最高、专业技术强的装备空间内,也专门腾出空间设计了员工休息区,茶水饮料水果应有尽有,还有音乐让员工放松…… 东风日产的总经理松元史明说这是日产的“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企业应该怎么管理?著名评论家John Coleman推荐了十一本书,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此前,我曾写到领导者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于渴望
期刊
中国即将进入汽车社会,为了与之相适应,需要在基础设施、研发、人才和文化等方面提前规划。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自主品牌需要回归理性经营,加强在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积累,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政策制定者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  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周永汉先生认为首先应该明确汽车产业的定位,他认为应该把汽车产业定位为“战略型支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