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价环节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我校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安排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其内容大部分单一,多用于总结师生的教学活动,显单一与传统,对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用微乎甚微,不能体现目前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 多元化
一、教学评价在高职英语课堂的现状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判断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在课程教学上使用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判断该课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成效如何,是否存在缺陷,让教学工作者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英语教学工作者常用的是总结性评价,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价。主体注重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同的把握。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属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由于长时间对英语考试处于低谷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且认为英语学习的用途不广。因此并不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由于他们升学压力不大,学习的习惯由初中的紧致一下松弛下来,记单词背单词更是困难重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评价通常仅总结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忽略了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评价分专业多元化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因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英语教学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成长;不仅应实施诊断的功能,还应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合作的情感与态度等。
对于文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因本身的文学领悟能力还不错,对于英语有些基础,有些甚至还不错。所以此类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该以英语教学为媒介,测重语法知识的比较与分析,以英美欧洲不同的风俗人情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本身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制定测试的评价方法,英语教师先确定单元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并对单元学习的成效准备自制的测试,制定测试标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共同交流所学的内容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及时掌握课程教学的知识,并对以往的学习进行回顾和运用。
也可以在课堂用演讲交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热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留学生对内容的思考,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补充他们的不足之处,极大程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能力。
对于理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大部分此类专业的英语基础比文科类专业学生更为薄弱,长时间处于对英语学习不敢兴趣,听不懂也不想看不想听,教师说什么,他们做什么,甚至有的教师说教师的,他做他的。我校处于苏北地区,且我校高职所选用的英语教学书籍(凤凰传媒)对于理科类专业学生来说普遍反应词汇量较多,阅读难度大。因此,英语教师要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案,考虑好评价的目的,用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贯穿整个单元的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者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努力克服他们的畏难,怕开口的情绪。内容可如包含以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课堂学习与反思,分别写上姓名,小组,成员信息。强调任务类型,是否主动完成任务,反思没有完成的任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有其他想法。记录本课中学到什么知识,哪些能记忆深刻,哪些模糊 。并对教师上课提出小小想法。在课后查阅的资料有哪些,并附上组长意见及教师意见。可以做一个本节课的感受调查简表。内容及提问可以是:
1.这节课你参与了任务及活动了吗?
2.这节课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3.这节课你学到了知识吗?
4.这节课你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吗?
5.这节课你对同学的互动满意吗?
6.这节课你对自己课堂表现满意吗? 程度用:是,一点点,没有或者A 非常有兴趣,B一般般,C枯燥来测评。
三、结语
英语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不仅仅是需要考试成绩,随着世界各国交流得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世界的语言可以在这些孩子们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中国打开大门走出去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正视教学过程的难点,紧跟教学改革发展新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思考教学过程,做好教学反思,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慧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化初探[J].考试周刊.2009(47):117-118.
[2]王蓓蕾.安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微—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说起[J].外语界.2012(03):42-50.
[3]张丽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策略探析[J].吉利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21-12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 多元化
一、教学评价在高职英语课堂的现状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判断的过程。它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在课程教学上使用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判断该课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成效如何,是否存在缺陷,让教学工作者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英语教学工作者常用的是总结性评价,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的课堂效果进行评价。主体注重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同的把握。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属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由于长时间对英语考试处于低谷状态已经习以为常,且认为英语学习的用途不广。因此并不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由于他们升学压力不大,学习的习惯由初中的紧致一下松弛下来,记单词背单词更是困难重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评价通常仅总结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忽略了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评价分专业多元化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因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英语教学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成长;不仅应实施诊断的功能,还应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合作的情感与态度等。
对于文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因本身的文学领悟能力还不错,对于英语有些基础,有些甚至还不错。所以此类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该以英语教学为媒介,测重语法知识的比较与分析,以英美欧洲不同的风俗人情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本身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制定测试的评价方法,英语教师先确定单元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并对单元学习的成效准备自制的测试,制定测试标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共同交流所学的内容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及时掌握课程教学的知识,并对以往的学习进行回顾和运用。
也可以在课堂用演讲交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热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留学生对内容的思考,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补充他们的不足之处,极大程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能力。
对于理科类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大部分此类专业的英语基础比文科类专业学生更为薄弱,长时间处于对英语学习不敢兴趣,听不懂也不想看不想听,教师说什么,他们做什么,甚至有的教师说教师的,他做他的。我校处于苏北地区,且我校高职所选用的英语教学书籍(凤凰传媒)对于理科类专业学生来说普遍反应词汇量较多,阅读难度大。因此,英语教师要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案,考虑好评价的目的,用相应的评价思路或理念贯穿整个单元的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者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努力克服他们的畏难,怕开口的情绪。内容可如包含以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课堂学习与反思,分别写上姓名,小组,成员信息。强调任务类型,是否主动完成任务,反思没有完成的任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有其他想法。记录本课中学到什么知识,哪些能记忆深刻,哪些模糊 。并对教师上课提出小小想法。在课后查阅的资料有哪些,并附上组长意见及教师意见。可以做一个本节课的感受调查简表。内容及提问可以是:
1.这节课你参与了任务及活动了吗?
2.这节课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3.这节课你学到了知识吗?
4.这节课你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吗?
5.这节课你对同学的互动满意吗?
6.这节课你对自己课堂表现满意吗? 程度用:是,一点点,没有或者A 非常有兴趣,B一般般,C枯燥来测评。
三、结语
英语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不仅仅是需要考试成绩,随着世界各国交流得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世界的语言可以在这些孩子们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中国打开大门走出去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正视教学过程的难点,紧跟教学改革发展新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思考教学过程,做好教学反思,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慧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化初探[J].考试周刊.2009(47):117-118.
[2]王蓓蕾.安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微—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说起[J].外语界.2012(03):42-50.
[3]张丽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策略探析[J].吉利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