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力不容小觑。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问题的要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备受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绿色生态经济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创新路径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推动国家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以新时代下出现的新兴“互联网+”模式为依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平台开发农业工程系统应用,将新式生态环保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中去,着力解决传统农业问题,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处共融。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去,对实现乡村振兴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污染现象严重
1、旅游污染
突然涌现的大量消费群体打破了特定的平衡,给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造成了一定压力,加上一些人素质不高对自然环境的伤害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三年良种培育,出现在杭州滨江公园的特色“粉黛”草,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片的粉黛草地,放眼望去,就如法国薰衣草地般美丽。网络宣传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很多人拍照时全然不顾对环境的损害,肆意踩踏现象比比皆是,一时间花海的美景被毁于一旦。乡村旅游在给人们带来休闲体验的同时,人们也把垃圾留在了那里,果园垃圾、绿林刻字、水体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2、生活和工业污染
农村垃圾处理站的数量有限,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却处理滞缓,加上雨雪等特殊天气的影响,水夹杂着垃圾的废液排放到湖泊水源中去,造成水体的污染,湖破坏了固有的生态平衡,通过生态自然循环间接地进入到生活用水中,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很多投资商选择在郊区或临近农村处投资设厂,因而污染便从市区转移到了乡村,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工业废料和工业污水不经处理排放到了农村的湖河等水体中去,使水源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的水体一部分进入到农业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当中去,一部分参与到了生态自然的循环中去,加重了水陆空的多重污染。
3、农业生产污染
农民的知识能力有限,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完全依靠经验的判断和大致的用量,加上施肥和喷洒技术的限制,过度的肥料极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的过量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和土壤中,一部分参与了水体循环,危害人类健康。地膜污染也是影响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农作物的生产环境不受外界多变气候的影响,农民大都会使用地膜技术,质量廉价的塑料地膜埋在土壤中,加上后期农民不经回收,很难腐烂和分解。农村的家禽养殖大多为散养,排污处理系统短缺,这些家禽喜水源且随意在水源及周边地区排便,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体的污染。
(二)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农村在享受发展经济和农业所带来的物质提升的同时,却忽略了意识上的跟进。由于缺乏一定环保意识,从而导致农民只享受收获的成果,却不注重农业上的污染。农民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较弱,他们大多都局限于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环境保护缺乏一种参与的观念和责任。农民的知识水平十分有限,很难对政策有一个深入地认识和解析,这就使他们的环保的行动上存在了较低执行力。
(三)体制有待于完善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实施效率低和法律体系不健全是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实障碍。农村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的面积比较窄,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规制,这也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一环。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由于相关的环保执法部门力度不够,实际审查和监管力度较差,存在虚位假空的问题。
一些工厂无所忌惮,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的可持续,放开手脚的谋取经济利益将环境和生态问题抛之脑后。尽管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条文存在,但是缺乏完善的执行力,没有明确的责任管制和法律惩戒,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空架子,没有实际的效力性和功用性。
三、展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增强农民环保观念,提高整体文明意识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互联网+”这类新兴的传播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和知识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影视宣传和公益广告普及和推广生态文明观念,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农民的行为观念,自觉地维护生态实践。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农民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理解能力,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农民认识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趋利避害,从而自觉地加强生态文明观念。
(二)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农业生态建设
企业要完善环保工程和建设环保项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发展绿色环保经济,开发更多新式环保项目。通过规划、源头管控、环保行动等多措并举,将绿色生态文明观念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摒弃旧有的耗能费力污染重的项目,转变产业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效低能环保的创新绿色发展方式。
要适时的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引进新型农业工程系统,例如基于物联网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农机管理与应用等系统,根据数据库的准确测量和精确化数据分析,既能够节约农民的时间精力,又能进行检测预警和信息反馈,直击问题随时解决,从而实现科学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农业培育和种植管理,节约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有利于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三)完善生态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农业和企業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加大宣传投入,通过互联网传播、媒体宣传、广告投放、印刷出版刊文等途径对农民、企业等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群体进行环保知识再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另外,政府要完善生态管理体系,取缔和关停非法污染企业,整改耗能大污染重的农业生产。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保证各部门和机构切实有效的行使权力,真正承担起生态文明创建的监督责任。
总而言之,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稳固求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它既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合力协作、共同推进,也需要科研界和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华网.2017(10).
[2]参见徐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9):117-118.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推动国家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以新时代下出现的新兴“互联网+”模式为依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平台开发农业工程系统应用,将新式生态环保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中去,着力解决传统农业问题,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处共融。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去,对实现乡村振兴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污染现象严重
1、旅游污染
突然涌现的大量消费群体打破了特定的平衡,给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造成了一定压力,加上一些人素质不高对自然环境的伤害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三年良种培育,出现在杭州滨江公园的特色“粉黛”草,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片的粉黛草地,放眼望去,就如法国薰衣草地般美丽。网络宣传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很多人拍照时全然不顾对环境的损害,肆意踩踏现象比比皆是,一时间花海的美景被毁于一旦。乡村旅游在给人们带来休闲体验的同时,人们也把垃圾留在了那里,果园垃圾、绿林刻字、水体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2、生活和工业污染
农村垃圾处理站的数量有限,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却处理滞缓,加上雨雪等特殊天气的影响,水夹杂着垃圾的废液排放到湖泊水源中去,造成水体的污染,湖破坏了固有的生态平衡,通过生态自然循环间接地进入到生活用水中,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很多投资商选择在郊区或临近农村处投资设厂,因而污染便从市区转移到了乡村,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工业废料和工业污水不经处理排放到了农村的湖河等水体中去,使水源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的水体一部分进入到农业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当中去,一部分参与到了生态自然的循环中去,加重了水陆空的多重污染。
3、农业生产污染
农民的知识能力有限,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完全依靠经验的判断和大致的用量,加上施肥和喷洒技术的限制,过度的肥料极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药的过量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和土壤中,一部分参与了水体循环,危害人类健康。地膜污染也是影响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农作物的生产环境不受外界多变气候的影响,农民大都会使用地膜技术,质量廉价的塑料地膜埋在土壤中,加上后期农民不经回收,很难腐烂和分解。农村的家禽养殖大多为散养,排污处理系统短缺,这些家禽喜水源且随意在水源及周边地区排便,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体的污染。
(二)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农村在享受发展经济和农业所带来的物质提升的同时,却忽略了意识上的跟进。由于缺乏一定环保意识,从而导致农民只享受收获的成果,却不注重农业上的污染。农民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较弱,他们大多都局限于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环境保护缺乏一种参与的观念和责任。农民的知识水平十分有限,很难对政策有一个深入地认识和解析,这就使他们的环保的行动上存在了较低执行力。
(三)体制有待于完善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实施效率低和法律体系不健全是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实障碍。农村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的面积比较窄,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规制,这也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一环。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由于相关的环保执法部门力度不够,实际审查和监管力度较差,存在虚位假空的问题。
一些工厂无所忌惮,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的可持续,放开手脚的谋取经济利益将环境和生态问题抛之脑后。尽管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条文存在,但是缺乏完善的执行力,没有明确的责任管制和法律惩戒,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空架子,没有实际的效力性和功用性。
三、展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增强农民环保观念,提高整体文明意识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互联网+”这类新兴的传播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和知识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影视宣传和公益广告普及和推广生态文明观念,使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农民的行为观念,自觉地维护生态实践。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农民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理解能力,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农民认识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趋利避害,从而自觉地加强生态文明观念。
(二)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农业生态建设
企业要完善环保工程和建设环保项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发展绿色环保经济,开发更多新式环保项目。通过规划、源头管控、环保行动等多措并举,将绿色生态文明观念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摒弃旧有的耗能费力污染重的项目,转变产业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效低能环保的创新绿色发展方式。
要适时的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引进新型农业工程系统,例如基于物联网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农机管理与应用等系统,根据数据库的准确测量和精确化数据分析,既能够节约农民的时间精力,又能进行检测预警和信息反馈,直击问题随时解决,从而实现科学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农业培育和种植管理,节约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有利于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三)完善生态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农业和企業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要加大宣传投入,通过互联网传播、媒体宣传、广告投放、印刷出版刊文等途径对农民、企业等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群体进行环保知识再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另外,政府要完善生态管理体系,取缔和关停非法污染企业,整改耗能大污染重的农业生产。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保证各部门和机构切实有效的行使权力,真正承担起生态文明创建的监督责任。
总而言之,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稳固求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它既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合力协作、共同推进,也需要科研界和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华网.2017(10).
[2]参见徐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9):117-118.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