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整个人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笔者多年教学感受来说,中学的德育教育需要从如何做一个健全的人做起。学校也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大关注,采取多种办法与学生具体情况相结合。
【关键词】中学德育;重视做人教育
其可采取的措施应为以下这些:
1 设定恰当的培养目标
人的成长阶段不同,对做人的要求也不同。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这就决定了初中阶段要进行的是社会上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据此,学校要设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做“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
2 内容安排贴紧学生生活
首先制定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行为准则,包括出勤、自习、早操、眼保健操、教室、责任区卫生、校园礼仪、公物保护等项目。
其次,针对学生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道德困惑进行教育,例如,“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发展与同学的友谊”;“如何与异性交往”等。要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掌握人与人相处时的道德准则。还注意把道德教育贯穿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做到事事有教育,时时有教育。
3 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相结合
有关研究证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外部压力与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就要将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在规范管理上要抓住两点:
一是严格训练。每年重点在初一年级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由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反复训练准确而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突出“严”“新”“恒”。“严”体现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使学生感到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接受状态。“恒”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一环紧扣一环,善始善终,一轮管理过程结束后,新的一轮管理紧跟上,使学生在这种常年不懈、循环往复的管理中,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变为经常性的道德习惯。
心灵塑造教育方面也要制定一套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的系列教育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2)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安排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3)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看电影、讲故事、讨论会使学生认识道德准则,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感;通过义务劳动、家务劳动、春游、参加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体验道德准则。
此外,还可开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领域。主要工作有①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常识。②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考试焦虑”等普遍问题设计教案,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辅导。③组建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专项辅导。
4 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就能够制定出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判断、选择、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主体的能动性,使道德规范顺利向学生主体转化。再次,要看到学生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的人。从此观点出发,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上,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以后也能够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教师只有在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学生主体性潜能组织德育活动,才能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选择的认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改进班会,强调改变教师一言堂、表演式、表决心式班会,提倡主体参与式班会,并为班主任提供主体参与班会范例。
(2)学生参与管理,比如,可以在学校建立“文明督导巡查队”,职责是执行政教处制定的“学生违纪界定”,经过政教处培训挂牌上岗,各班三人为“巡查小组”,各年级为“巡查中队”,全校为“巡查大队”,分段设小组长,中队长,大队长,各层有特定职责、义务和权利,巡查员应工作认真负责,为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做出贡献。
(3)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明确形成期,了解自己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表现在学生到处寻找了解自己的知识。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学德育目标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个合格的人才的同时,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德育;重视做人教育
其可采取的措施应为以下这些:
1 设定恰当的培养目标
人的成长阶段不同,对做人的要求也不同。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这就决定了初中阶段要进行的是社会上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据此,学校要设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做“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
2 内容安排贴紧学生生活
首先制定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行为准则,包括出勤、自习、早操、眼保健操、教室、责任区卫生、校园礼仪、公物保护等项目。
其次,针对学生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道德困惑进行教育,例如,“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发展与同学的友谊”;“如何与异性交往”等。要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掌握人与人相处时的道德准则。还注意把道德教育贯穿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做到事事有教育,时时有教育。
3 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相结合
有关研究证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外部压力与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就要将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在规范管理上要抓住两点:
一是严格训练。每年重点在初一年级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由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反复训练准确而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突出“严”“新”“恒”。“严”体现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使学生感到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接受状态。“恒”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一环紧扣一环,善始善终,一轮管理过程结束后,新的一轮管理紧跟上,使学生在这种常年不懈、循环往复的管理中,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变为经常性的道德习惯。
心灵塑造教育方面也要制定一套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的系列教育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2)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安排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3)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看电影、讲故事、讨论会使学生认识道德准则,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感;通过义务劳动、家务劳动、春游、参加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体验道德准则。
此外,还可开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领域。主要工作有①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常识。②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考试焦虑”等普遍问题设计教案,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辅导。③组建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专项辅导。
4 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就能够制定出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判断、选择、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主体的能动性,使道德规范顺利向学生主体转化。再次,要看到学生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的人。从此观点出发,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上,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以后也能够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教师只有在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学生主体性潜能组织德育活动,才能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选择的认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改进班会,强调改变教师一言堂、表演式、表决心式班会,提倡主体参与式班会,并为班主任提供主体参与班会范例。
(2)学生参与管理,比如,可以在学校建立“文明督导巡查队”,职责是执行政教处制定的“学生违纪界定”,经过政教处培训挂牌上岗,各班三人为“巡查小组”,各年级为“巡查中队”,全校为“巡查大队”,分段设小组长,中队长,大队长,各层有特定职责、义务和权利,巡查员应工作认真负责,为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做出贡献。
(3)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明确形成期,了解自己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表现在学生到处寻找了解自己的知识。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学德育目标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个合格的人才的同时,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