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学生之前已经了解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超链接是网站制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网站中各页面进行合理链接,从而形成完整结构的关键因素。学生通过建立站点,能够有效提高其信息集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超链接的种类,掌握在Front Page中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利用超链接来有效集成信息的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超链接设置的过程,增强学习信息技术、遨游信息世界的兴趣;增强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超链接的设置。
难点:掌握超链接的种类,并能够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超链接。
四、教学准备
一组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网页,一段赵本山领衔的春晚小品视频,教师讲课所需的PPT、板书设计、教案、学案,教师通过网络广播软件把上课需要的素材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上。
五、教学过程
1.情境设问,引入课题
师:茂密的原始森林,崎岖的山间小道,一群探险者精疲力尽,怎么也走不出大山。他们迷路了。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
学生间展开讨论,引出“向导”。
师:有了向导,就不会迷路,就可以曲径通幽。那么谁是网络世界里的向导呢?现在请大家把桌面上的文件夹打开,浏览其中的网页文件,看看是否存在问题?
学生浏览网页,发现问题:浏览网页不方便,因为网页中没有设置超链接。
师:很好,当在网页中设置了超链接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信息世界里穿梭。这时的超链接就像是引导我们徜徉于信息世界的向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信息世界的向导——超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自然地引入课题。
2.环环相扣,讲解新课
师:同学们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已经多次接触到超链接了,那我想问一下:什么是超链接?它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学生头脑风暴,回答问题。
(1)引入事例,增加趣味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的小品王赵本山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教师播放小品视频。在小品《捐助》中,洋洋给钱大爷解释如何通过搜狗收看视频的时候,因为洋洋的解释不清闹了笑话,最后还是在“大长脸”的解释下钱大爷明白了:“就是搜狗,它先出来,后来我牵根绳出来的。”课堂中借用钱大爷的这句话对超链接做了一个形象的描述——超链接就像是钱大爷手中牵着的那根绳。
师:怎么样?赵老师说得形象吧!超链接就像赵本山老师手里牵着的那根绳子,它可以引出绳子那头的东西来。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同学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会发现鼠标在某些地方会变成手指形状,经验告诉我们这儿是一处超链接,单击它就可以打开链接的目标,用赵老师的话说就是顺着绳子就能够牵出所要的东西来。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播放学生喜欢的小品视频,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借助小品中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超链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此概念。
(2)完成练习,熟悉概念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完成学案上的同步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学案上关于超链接的填空练习,及时形成并深化学生对超链接的科学认识。
(3)教师演示,规范操作
师:你们都对超链接及其作用有了很深的认识,我想知道有没有同学会设置超链接呢?
如果有,则请一名学生到教师机前演示在问题网页上建立指定超链接的操作。之后,教师讲解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操作,学生参照学案上的操作提示完成首页中导航栏的超链接设置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基本操作可以减少学生学习时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精心设计操作任务,既让学生练习了刚学的内容,又可以通过设置障碍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4)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在设置最后一个超链接时,会碰到有关邮件链接的问题,除个别学生会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会暂停在这里。
师:同学们都设置好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第五个导航不会设置。
师:根据提示我们知道,第五个导航是一个邮件链接,是不同于前面四个的一种超链接类型。到这儿我突然有了个想法:除了我们刚刚碰到的页面间的链接和邮件链接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链接类型呢?如果有,又有哪些?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练习中遇到的新链接引出超链接的种类,鉴于此类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故放手让学生去做。
(5)资料助学,解决问题
学生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类,指出应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链接,并指导学生填写学案。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探讨如何设置这些不同类型的超链接。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不同类型的超链接都是在同一个窗口中进行设置,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设置窗口,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
(6)小组合作,各展其能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如何设置首页上的“Email我”的链接,以及“心灵鸡汤”页面中的书签链接。
各组成员互帮互助设置超链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几位小组代表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设置超链接的。
各组派代表进行操作演示,小组之间互评。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请根据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完成学案上的表格,熟悉不同类型链接的设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真正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7)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填写学案上的自评表,看看可以得到几颗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评,从反思中了解自己的得与失。
3.归纳要点,形成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了什么是超链接,以及超链接在信息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接着又重点学习了建立超链接的一般步骤,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本站点内的页面间可以建立超链接,还可以在某个网页内部建立书签式链接,或者是链接到其他站点、电子邮箱、外部文件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链接类型来为我们服务。在设置这些超链接的时候,其方法与基本过程类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签式链接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总结、梳理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4.留下问题,课外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网页(打开带有热区链接的网页http://www.ipe.org.cn,演示热区链接)。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链接属于哪种类型?如果我们想使用这种链接,应该如何操作?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有限,知识无限。通过课外拓展达到延伸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带着好奇逐步学习超链接的制作,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自主探究领会知识,同时把网络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向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很大。掌握较好的学生无事可做,接受不好的学生不知所措,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五中学)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学生之前已经了解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超链接是网站制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网站中各页面进行合理链接,从而形成完整结构的关键因素。学生通过建立站点,能够有效提高其信息集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超链接的种类,掌握在Front Page中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利用超链接来有效集成信息的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超链接设置的过程,增强学习信息技术、遨游信息世界的兴趣;增强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超链接的设置。
难点:掌握超链接的种类,并能够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超链接。
四、教学准备
一组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网页,一段赵本山领衔的春晚小品视频,教师讲课所需的PPT、板书设计、教案、学案,教师通过网络广播软件把上课需要的素材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上。
五、教学过程
1.情境设问,引入课题
师:茂密的原始森林,崎岖的山间小道,一群探险者精疲力尽,怎么也走不出大山。他们迷路了。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
学生间展开讨论,引出“向导”。
师:有了向导,就不会迷路,就可以曲径通幽。那么谁是网络世界里的向导呢?现在请大家把桌面上的文件夹打开,浏览其中的网页文件,看看是否存在问题?
学生浏览网页,发现问题:浏览网页不方便,因为网页中没有设置超链接。
师:很好,当在网页中设置了超链接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信息世界里穿梭。这时的超链接就像是引导我们徜徉于信息世界的向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信息世界的向导——超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自然地引入课题。
2.环环相扣,讲解新课
师:同学们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已经多次接触到超链接了,那我想问一下:什么是超链接?它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学生头脑风暴,回答问题。
(1)引入事例,增加趣味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的小品王赵本山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教师播放小品视频。在小品《捐助》中,洋洋给钱大爷解释如何通过搜狗收看视频的时候,因为洋洋的解释不清闹了笑话,最后还是在“大长脸”的解释下钱大爷明白了:“就是搜狗,它先出来,后来我牵根绳出来的。”课堂中借用钱大爷的这句话对超链接做了一个形象的描述——超链接就像是钱大爷手中牵着的那根绳。
师:怎么样?赵老师说得形象吧!超链接就像赵本山老师手里牵着的那根绳子,它可以引出绳子那头的东西来。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同学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会发现鼠标在某些地方会变成手指形状,经验告诉我们这儿是一处超链接,单击它就可以打开链接的目标,用赵老师的话说就是顺着绳子就能够牵出所要的东西来。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播放学生喜欢的小品视频,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借助小品中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超链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此概念。
(2)完成练习,熟悉概念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完成学案上的同步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学案上关于超链接的填空练习,及时形成并深化学生对超链接的科学认识。
(3)教师演示,规范操作
师:你们都对超链接及其作用有了很深的认识,我想知道有没有同学会设置超链接呢?
如果有,则请一名学生到教师机前演示在问题网页上建立指定超链接的操作。之后,教师讲解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操作,学生参照学案上的操作提示完成首页中导航栏的超链接设置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基本操作可以减少学生学习时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精心设计操作任务,既让学生练习了刚学的内容,又可以通过设置障碍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4)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在设置最后一个超链接时,会碰到有关邮件链接的问题,除个别学生会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会暂停在这里。
师:同学们都设置好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第五个导航不会设置。
师:根据提示我们知道,第五个导航是一个邮件链接,是不同于前面四个的一种超链接类型。到这儿我突然有了个想法:除了我们刚刚碰到的页面间的链接和邮件链接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链接类型呢?如果有,又有哪些?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练习中遇到的新链接引出超链接的种类,鉴于此类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故放手让学生去做。
(5)资料助学,解决问题
学生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类,指出应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链接,并指导学生填写学案。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探讨如何设置这些不同类型的超链接。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不同类型的超链接都是在同一个窗口中进行设置,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设置窗口,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
(6)小组合作,各展其能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如何设置首页上的“Email我”的链接,以及“心灵鸡汤”页面中的书签链接。
各组成员互帮互助设置超链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几位小组代表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设置超链接的。
各组派代表进行操作演示,小组之间互评。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请根据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完成学案上的表格,熟悉不同类型链接的设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真正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7)自我评价,体验成功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填写学案上的自评表,看看可以得到几颗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评,从反思中了解自己的得与失。
3.归纳要点,形成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了什么是超链接,以及超链接在信息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接着又重点学习了建立超链接的一般步骤,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本站点内的页面间可以建立超链接,还可以在某个网页内部建立书签式链接,或者是链接到其他站点、电子邮箱、外部文件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链接类型来为我们服务。在设置这些超链接的时候,其方法与基本过程类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签式链接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总结、梳理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4.留下问题,课外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网页(打开带有热区链接的网页http://www.ipe.org.cn,演示热区链接)。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链接属于哪种类型?如果我们想使用这种链接,应该如何操作?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有限,知识无限。通过课外拓展达到延伸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带着好奇逐步学习超链接的制作,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自主探究领会知识,同时把网络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向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很大。掌握较好的学生无事可做,接受不好的学生不知所措,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