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赏析课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提高对美的鉴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的教育,语文的本质是审美,语文最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语文所有功能的发挥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审美价值是诗歌语文的其他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离开了语文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语文的任何价值都将无所依托。审美价值既能培养德行,也增进智力,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修养,这也是高中生语文教育的目的。通过对语文课诗歌的审美感悟,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审美情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趣味。
诗歌赏析能培养语文的语感。通过对诗歌中有形有色的种种物象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能够体味到视知觉层面的美。因为诗歌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征,是构成语文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但是诗歌赏析需要想象,想象是语文创作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丰富的想象才会带来不断的创新。在对诗歌初步的明词达意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想象,深入体会作品的寓意和内涵。在诗歌赏析中,教育是沟通学生与诗歌作品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阶段。
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对诗歌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修养,用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念和作品深层的思想。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通过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的本领
创新应该首先从“发现”开始。雕塑大师罗丹:“生活中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但是,要“发现”美、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我们只会看到鲜花是美的,风景是美的,却不会发现青苔是美的,古老的传说是美的,这其中就说明同学们对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语文诗歌中优美意境的“发现”。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知欲是高中生的一种最强烈的本能表现。诗歌作品本身就各自有其独特的新颖性,都是经过诗人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的产物。所以,优秀的诗歌作品既是“新的”,又是“美”的。对美的赏析本身就是人固有的潜质,高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结构中,大部分学生虽不能创造出出优秀的作品,但都具备对优秀的诗歌作品赏析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真实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诗歌学习的真正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他们逐步培养起一种探究真理的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了这一个前提,学生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跃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先天的本领,生活中的创造精神是现代人类的基本特征。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在有了潜在的审美意识和求知欲的条件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的能力能在赏析有创新的诗歌作品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事实证明,诗歌赏析活动训练了高中生“审美的眼睛”,训练了高中生“审美的心灵”,也培养了高中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语文诗歌佳作的赏析,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和引导,既品味了诗人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学生潜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发掘和进一步发展。
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扩大参照、培养学生设疑、善问、多思和深思的习惯,成为审美的主动者和支配者。在赏析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万里江山,千里冰封”的时候,远处连绵的雪山、还有滔滔江水,蜿蜒不断的长城,早晨初起的太阳使学生想到祖国山河的优美壮丽,也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使学生领悟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境,这就是诗歌赏析的匠心独运之处。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启发,视觉和心理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诗歌的创造能力
诗歌赏析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涌现出一些有“创造美”的天赋的学生。诗歌赏析的重要过程和目标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去评价诗歌作品,发表创新见解。比如在赏析辛弃疾作品《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不同评价说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按自己对作品的不同见解、创意,写成小结。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在诗歌方面的创造能力。
诗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高中生的诗歌赏析应该是审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能力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充实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亚香.让诗歌赏析插上想象的翅膀[J]
[2]吕内巧,陈丽莉.刍议诗歌赏析的突破口[J]
[3]王小忠.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J]
诗歌赏析能培养语文的语感。通过对诗歌中有形有色的种种物象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能够体味到视知觉层面的美。因为诗歌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征,是构成语文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审美的享受。但是诗歌赏析需要想象,想象是语文创作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丰富的想象才会带来不断的创新。在对诗歌初步的明词达意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想象,深入体会作品的寓意和内涵。在诗歌赏析中,教育是沟通学生与诗歌作品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阶段。
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对诗歌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修养,用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念和作品深层的思想。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通过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的本领
创新应该首先从“发现”开始。雕塑大师罗丹:“生活中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去发现”。但是,要“发现”美、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我们只会看到鲜花是美的,风景是美的,却不会发现青苔是美的,古老的传说是美的,这其中就说明同学们对事物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语文诗歌中优美意境的“发现”。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知欲是高中生的一种最强烈的本能表现。诗歌作品本身就各自有其独特的新颖性,都是经过诗人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的产物。所以,优秀的诗歌作品既是“新的”,又是“美”的。对美的赏析本身就是人固有的潜质,高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结构中,大部分学生虽不能创造出出优秀的作品,但都具备对优秀的诗歌作品赏析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真实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诗歌学习的真正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他们逐步培养起一种探究真理的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了这一个前提,学生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跃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先天的本领,生活中的创造精神是现代人类的基本特征。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在有了潜在的审美意识和求知欲的条件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的能力能在赏析有创新的诗歌作品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事实证明,诗歌赏析活动训练了高中生“审美的眼睛”,训练了高中生“审美的心灵”,也培养了高中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语文诗歌佳作的赏析,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和引导,既品味了诗人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学生潜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发掘和进一步发展。
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课,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扩大参照、培养学生设疑、善问、多思和深思的习惯,成为审美的主动者和支配者。在赏析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万里江山,千里冰封”的时候,远处连绵的雪山、还有滔滔江水,蜿蜒不断的长城,早晨初起的太阳使学生想到祖国山河的优美壮丽,也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使学生领悟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境,这就是诗歌赏析的匠心独运之处。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启发,视觉和心理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诗歌的创造能力
诗歌赏析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涌现出一些有“创造美”的天赋的学生。诗歌赏析的重要过程和目标是: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个性,去评价诗歌作品,发表创新见解。比如在赏析辛弃疾作品《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不同评价说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按自己对作品的不同见解、创意,写成小结。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在诗歌方面的创造能力。
诗歌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高中生的诗歌赏析应该是审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能力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情感的丰富和充实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亚香.让诗歌赏析插上想象的翅膀[J]
[2]吕内巧,陈丽莉.刍议诗歌赏析的突破口[J]
[3]王小忠.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