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意识的觉醒,要求教育系统内实施素质教育,在各科教学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要求,要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物理素养,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响应这一号召,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由于初中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严重打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长期以来,初中生面对物理教学活动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其物理学业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也严重桎梏初中物理整体的发展。广大物理教师面对物理学科这一现象陷入沉思并积极努力寻求破解这一困境的出路,在总结长期物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广大物理教师发现把问题意识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一、设置兴趣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并以物理课本为主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在这样单调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物理意识不可能得到培养。其结果是,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被教师灌输时间占据,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慢慢地被消磨掉,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逐渐被掩盖,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生动的、科学的情境,是广大物理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物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教师要把隐含着物理智慧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学生采取实验的形式揭露和印证我们身边发生的由物理学引起的让人困惑的生活现象,这样的教学情境势必会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活动时,教师带领学生在对光的折射概念进行界定以后,让学生在脑海里对光的折射有了大概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处于理论层面,还处于浅层次水平。为了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教师把日常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抛出来,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诸如平面镜、猴子捞月、杯弓蛇影、捕鱼要错位等社会现象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设置疑问:为什么这些生活现象让大家记忆深刻,而且在生活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够得到预期效果?这样就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疑问,设身处地想如何破解这一现象。再如,在“压强”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人在沼泽地面走,相同的重量的人不能与平时地面走一样,然而如果铺设扶梯的话则会很轻松地过去,这样的现象怎么解释呢?然后播放这些现象的视频,以引起学生注意,并对这些现象引发出自己的疑问。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只是学生没有行深层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再次重现学生却无法解释,这就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寻求答案的疑问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因而学生就会主动问教师,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求答案。另外,实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验可以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应证和鉴别,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导性。在“大气压”教学活动中,可以做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师用一个杯子盖在一个满盛水的盆子里面,让杯子完全盛满水,然而当提起杯子时会需要一定的力气才行,学生亲身体验以后就会充满疑问,从而引导学生陷入沉思。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比较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可能进行潜意识的模仿。因此,教师要学会转换身份,从学生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在“摩擦力”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视频形式展示一些生活现象:野外生活的时候人们利用钻木取火,冬天路面结冰的时候为什么汽车轮子要加铁链,越野车的车轮为什么比普通车的轮子更宽厚,等等。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引导学生质疑这些生活细节凸显了什么物理学知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另外,物理学并不是仅仅涉猎物理知识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物理学的博大精深,也形成了物理学独特的神秘之处。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在理论上物理学与光学、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实际运用领域内,又与生物、数学、语文、地理、地质、气象学等知识紧密相关。因此,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仅仅以所涉及的课本内容为主,而应采取播放视频或者做实验的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散和综合思维。特别是面对问题的设置时,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学会提出问题。如: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学习“电能”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就以播放视频的形式,把日常生活中用的电压力锅使用时的情境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同时要播放电压力锅的构成及在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压力锅每个部分的功能,针对电压力锅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这一环节提一些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真正解疑释惑,则教师要让学生不拘于物理学科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思维。这些问题就会涉及力学、热学、电学、传导学、化学等方面,很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原来物理学涉及范围如此广泛,对于一个生活现象不能够光从物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从客观存在的规律出发并以辨证的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考虑,并应用这一知识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设置时候,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衔接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望远镜”时,指出望远镜的镜片要仔细观测,要通过摸、看、照了解望远镜镜片的原理及它是如何应用的。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果不采取这种形式则会怎么样呢?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探究,同时加深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引入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需要,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更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学习策略。随着学生问题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发展,必将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必将提升其学业水平,更使初中物理向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红俭.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2(12).
[2]邰彦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科教文汇,2009(10).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由于初中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严重打击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长期以来,初中生面对物理教学活动产生厌烦心理,致使其物理学业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也严重桎梏初中物理整体的发展。广大物理教师面对物理学科这一现象陷入沉思并积极努力寻求破解这一困境的出路,在总结长期物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广大物理教师发现把问题意识引入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一、设置兴趣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并以物理课本为主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在这样单调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物理意识不可能得到培养。其结果是,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被教师灌输时间占据,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慢慢地被消磨掉,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逐渐被掩盖,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生动的、科学的情境,是广大物理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物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教师要把隐含着物理智慧的生活现象引入物理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学生采取实验的形式揭露和印证我们身边发生的由物理学引起的让人困惑的生活现象,这样的教学情境势必会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活动时,教师带领学生在对光的折射概念进行界定以后,让学生在脑海里对光的折射有了大概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处于理论层面,还处于浅层次水平。为了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教师把日常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抛出来,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诸如平面镜、猴子捞月、杯弓蛇影、捕鱼要错位等社会现象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设置疑问:为什么这些生活现象让大家记忆深刻,而且在生活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够得到预期效果?这样就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疑问,设身处地想如何破解这一现象。再如,在“压强”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人在沼泽地面走,相同的重量的人不能与平时地面走一样,然而如果铺设扶梯的话则会很轻松地过去,这样的现象怎么解释呢?然后播放这些现象的视频,以引起学生注意,并对这些现象引发出自己的疑问。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只是学生没有行深层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再次重现学生却无法解释,这就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寻求答案的疑问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因而学生就会主动问教师,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求答案。另外,实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验可以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应证和鉴别,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导性。在“大气压”教学活动中,可以做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师用一个杯子盖在一个满盛水的盆子里面,让杯子完全盛满水,然而当提起杯子时会需要一定的力气才行,学生亲身体验以后就会充满疑问,从而引导学生陷入沉思。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比较长。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可能进行潜意识的模仿。因此,教师要学会转换身份,从学生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在“摩擦力”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视频形式展示一些生活现象:野外生活的时候人们利用钻木取火,冬天路面结冰的时候为什么汽车轮子要加铁链,越野车的车轮为什么比普通车的轮子更宽厚,等等。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引导学生质疑这些生活细节凸显了什么物理学知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另外,物理学并不是仅仅涉猎物理知识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物理学的博大精深,也形成了物理学独特的神秘之处。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在理论上物理学与光学、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实际运用领域内,又与生物、数学、语文、地理、地质、气象学等知识紧密相关。因此,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够仅仅以所涉及的课本内容为主,而应采取播放视频或者做实验的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散和综合思维。特别是面对问题的设置时,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学会提出问题。如: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学习“电能”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就以播放视频的形式,把日常生活中用的电压力锅使用时的情境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同时要播放电压力锅的构成及在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压力锅每个部分的功能,针对电压力锅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这一环节提一些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真正解疑释惑,则教师要让学生不拘于物理学科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思维。这些问题就会涉及力学、热学、电学、传导学、化学等方面,很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原来物理学涉及范围如此广泛,对于一个生活现象不能够光从物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从客观存在的规律出发并以辨证的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考虑,并应用这一知识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设置时候,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衔接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望远镜”时,指出望远镜的镜片要仔细观测,要通过摸、看、照了解望远镜镜片的原理及它是如何应用的。学生会产生疑问:如果不采取这种形式则会怎么样呢?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探究,同时加深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引入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需要,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更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学习策略。随着学生问题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发展,必将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必将提升其学业水平,更使初中物理向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红俭.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2(12).
[2]邰彦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科教文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