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对护理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临床护理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出发,运用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分析构建护理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旨在培养“英语+护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内外护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岗位需求;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2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职院校基于岗位需求的ESP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JB14212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郭蕾(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公共英语、涉外护理英语教育研究。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对某一特定专业设定的相关英语课程。通俗来说,ESP教学是把英语当成一种实用型工具,让学生根据职业需求,学习特定领域或范畴的英语,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知识、有效地完成职场交际任务做好准备。“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门”并非指语言本身,而是指学习目的,这种“所学即所需”的特点与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目标高度适配,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随着护理专业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加强涉外护理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拓宽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就业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应肩负起英语有效教学的重任,应用ESP教学理念,以有效提升护理人才的英语能力。
一、ESP在护理类岗位需求中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改革摸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调研问卷显示,高职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相关英语知识掌握得很少,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英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ESP教学模式特点,笔者认为将二者结合将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育人质量。
护理类高职教育具有技能性、服务性特征,其教学理论基础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专门用途英语,其核心在于“专门”,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因此教师在护理专業中开展ESP教学,“有的放矢” 地进行以实用性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ESP教学模式并不过于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而是通过分析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职业需要,设计符合需求的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保证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英语知识,能轻松应对未来的工作。
二、ESP与护理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多“重语言知识,轻职场能力”,很难做到“将职业内容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融入职业、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活动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示实用业务英语的特色,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高级化,护理专业对临床所需的英语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开设类似“医护英语”这样的课程,把英语水平与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把职场情境和岗位需求作为教学核心,能形成有效的、针对性强的、以实用能力为基础的教学途径。
1.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护理英语教学基于岗位需求来开展,这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跨学科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否则就难以胜任ESP教学工作。针对高职院校护理岗位对英语的需求,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到实际岗位中进行调研,通过观察和体验明确岗位需求,制定ESP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这是ESP教学模式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必要保证。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实现“学以致用”,就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保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ESP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由被动的“聆听者”变为主动参与的“主角”。这样,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障碍,让课堂更加生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操控力和调动力。
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还不够,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机会,建设好培养教师的基地,逐步让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简而言之,就是英语教师通过一定的学习,了解基本的护理操作流程;护理学专业教师要加强英语学习,尤其是实用型交际英语。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进行积极的跨学科合作,能为ESP教学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复合型+互补型师资力量的培养既有效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教学水平。
2.改善英语教学方法
不管是EGP还是ESP教学模式,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充分利用课上的每一分钟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职业类院校的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不敢也不愿开口说英语,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大胆张口,树立自信。ESP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出英语的“专门用途”性,即实用价值,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纠正他们的语音,构建特定情境下的英语会话。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医患对话、同行交流、人机互动等。一切的课堂互动形式,均以实用为目的,让学生体验情景对话的真实性。在强调医护英语表达的重要性之外,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让学生了解医护职业的岗位职责,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责任感。这样,能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职业自信,通过努力来完成职业规划目标。 3.完善考核評价机制
高职院校在基于岗位需求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来制定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考核标准,通过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审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可从书面表达和实践练习两方面来进行,更好地体现与护理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考核内容可覆盖护理学专业知识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侧重于实训考核。高职院校还应改革传统考试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或将二者相结合,加大平时分,即课上实践练习的成绩比例。这样,通过笔试、口试、医疗情景剧等方式,更好地体现ESP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岗位职业性优化。
三、护理类ESP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定
护理类岗位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和常见性,大多数人对于医护场景较为熟悉,所以在ESP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及课堂教学设计要兼具知识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教学内容要包含和护理类职业相关的真实语料,不可脱离生活。而且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点及情景会话也应体现出护理专业的实际特点,符合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及操作规范等细节。护理英语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医护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设计,从简单的医护间对话、医疗器械的英文注解、药品的英文说明,到协助指导患者办理入院、出院、转院等手续,都要注意工作细节上英语词语、语句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尽快掌握、巩固和增加词汇量,提高实际操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英语教学不能脱离岗位需求而独立存在。本文主要分析护理类高职院校基于岗位需求的ESP教学模式,以促进英语教学更加科学化。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既能助力学生获得更多满足工作需要的英语知识,又能助力高职院校打造特色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工学结合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2]雷蕾.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定位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Exploration of ESP Teaching Based on Post Demand in Nurs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Lei
(Heilongjiang Nursing College,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service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nursing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posts for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 by using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theo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of "English + nursing",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nursing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job requirements; ESP teaching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岗位需求;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2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职院校基于岗位需求的ESP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JB14212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郭蕾(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公共英语、涉外护理英语教育研究。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对某一特定专业设定的相关英语课程。通俗来说,ESP教学是把英语当成一种实用型工具,让学生根据职业需求,学习特定领域或范畴的英语,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知识、有效地完成职场交际任务做好准备。“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门”并非指语言本身,而是指学习目的,这种“所学即所需”的特点与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目标高度适配,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随着护理专业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加强涉外护理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拓宽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就业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应肩负起英语有效教学的重任,应用ESP教学理念,以有效提升护理人才的英语能力。
一、ESP在护理类岗位需求中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教学改革摸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调研问卷显示,高职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相关英语知识掌握得很少,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英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ESP教学模式特点,笔者认为将二者结合将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育人质量。
护理类高职教育具有技能性、服务性特征,其教学理论基础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专门用途英语,其核心在于“专门”,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因此教师在护理专業中开展ESP教学,“有的放矢” 地进行以实用性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ESP教学模式并不过于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而是通过分析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职业需要,设计符合需求的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保证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英语知识,能轻松应对未来的工作。
二、ESP与护理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多“重语言知识,轻职场能力”,很难做到“将职业内容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融入职业、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活动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示实用业务英语的特色,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高级化,护理专业对临床所需的英语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开设类似“医护英语”这样的课程,把英语水平与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把职场情境和岗位需求作为教学核心,能形成有效的、针对性强的、以实用能力为基础的教学途径。
1.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护理英语教学基于岗位需求来开展,这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跨学科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否则就难以胜任ESP教学工作。针对高职院校护理岗位对英语的需求,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到实际岗位中进行调研,通过观察和体验明确岗位需求,制定ESP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这是ESP教学模式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必要保证。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实现“学以致用”,就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保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ESP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由被动的“聆听者”变为主动参与的“主角”。这样,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障碍,让课堂更加生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操控力和调动力。
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还不够,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机会,建设好培养教师的基地,逐步让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简而言之,就是英语教师通过一定的学习,了解基本的护理操作流程;护理学专业教师要加强英语学习,尤其是实用型交际英语。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进行积极的跨学科合作,能为ESP教学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复合型+互补型师资力量的培养既有效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教学水平。
2.改善英语教学方法
不管是EGP还是ESP教学模式,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充分利用课上的每一分钟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职业类院校的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不敢也不愿开口说英语,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大胆张口,树立自信。ESP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出英语的“专门用途”性,即实用价值,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纠正他们的语音,构建特定情境下的英语会话。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医患对话、同行交流、人机互动等。一切的课堂互动形式,均以实用为目的,让学生体验情景对话的真实性。在强调医护英语表达的重要性之外,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让学生了解医护职业的岗位职责,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责任感。这样,能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职业自信,通过努力来完成职业规划目标。 3.完善考核評价机制
高职院校在基于岗位需求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来制定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考核标准,通过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审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可从书面表达和实践练习两方面来进行,更好地体现与护理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考核内容可覆盖护理学专业知识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侧重于实训考核。高职院校还应改革传统考试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或将二者相结合,加大平时分,即课上实践练习的成绩比例。这样,通过笔试、口试、医疗情景剧等方式,更好地体现ESP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岗位职业性优化。
三、护理类ESP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定
护理类岗位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和常见性,大多数人对于医护场景较为熟悉,所以在ESP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及课堂教学设计要兼具知识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教学内容要包含和护理类职业相关的真实语料,不可脱离生活。而且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点及情景会话也应体现出护理专业的实际特点,符合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及操作规范等细节。护理英语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医护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设计,从简单的医护间对话、医疗器械的英文注解、药品的英文说明,到协助指导患者办理入院、出院、转院等手续,都要注意工作细节上英语词语、语句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尽快掌握、巩固和增加词汇量,提高实际操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高职英语教学不能脱离岗位需求而独立存在。本文主要分析护理类高职院校基于岗位需求的ESP教学模式,以促进英语教学更加科学化。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既能助力学生获得更多满足工作需要的英语知识,又能助力高职院校打造特色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工学结合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2]雷蕾.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定位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Exploration of ESP Teaching Based on Post Demand in Nurs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Lei
(Heilongjiang Nursing College,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service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nursing talents.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posts for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 by using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theory,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of "English + nursing",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nursing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job requirements; ESP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