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学习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是指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无法”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富于创造性,敢于尝试。“比较——归纳——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试图打破这种状态,运用“直接类比”的方法,采取“自读自比”、“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通过对文章、词语的多方比较,找出异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此促使学生探求和掌握语文学习的某些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灵感。
  一、“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认为,类比发明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发明方法。所谓类比发明法,就是一种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与此有联系的几个相关事物加以对照,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再进行创造。直接类比是指对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
  中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一单元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为进行比较思维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课文相同知识点进行比较,才能把感知与判断、分析与归纳、学习与运用有效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操作
  “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创造。
  学生要比较两个词语,就要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方面,要比较两篇课文就必须熟悉这些课文的内容,写作技巧,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课文。而“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有别于一般的讲读课,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它能够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背景——词语——分段——中心思想”模式,灵活地学习语文。它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去解剖、分析课文,捕获课文信息,继而比较课文的异同,巩固所学知识点。比较学习的最终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什么是创新,怎样才能创新。
  三、“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
  从使用比较的过程看,大致有这几种:
  1.导入比较式
  在新课导入时采用。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课本要求讲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只有先介绍了这些知识,课文的结构才能解释清楚。许多教师采用简捷的方式,就是把这些知识板书在黑板上,逐一讲解,然后让学生对号入座。而采用“导入比较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把前一天的报纸带到课堂,由老师指定几篇“消息”,让学生认真细读,比较这几篇文章在结构上的异同,从而明确“新闻”的几个特点以及结构的五部分。这样教学,虽然费时稍多,但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的,因此他们记忆深刻。
  2.全文比较式
  比较不同的文章应注意: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②细读课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包括选材、内容、写作手法、字词的提炼等等方面)。③归纳总结。④创造性作文。
  其中,“整体感知全文”环节可以采用先由老师点拨再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启发;其他环节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归纳总结”环节要求学生以书面文字形式表述,教师要进行讲评。最末的环节可以口头作文,可以书面文字;可以片段练习,可以写整篇(大作文)。
  四、“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授课思考
  我们通过实例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例如:《我的老师》,其一是魏巍写的,编为讲读课;另一篇是海伦·凯勒写的,编为自读课。如果按一般教学法,势必会精读精讲前一篇,略讲后一篇,然后或者粗略比较或者根本不比较。
  实际上这是使用“比较——归纳——创新”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机。
  授课前教师让学生将两篇课文通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作者想通过文章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相对完整的印象。由于初一学生的文学功底还比较薄弱,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思维还比较直观。因此,这时他们对课文的印象还是比较朦胧或是支离破碎的,仅仅只是有了一些印象而已。在此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提示学生:比较课文,是要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
  1.都是“我的老师”,学生是否一样?老师的教法是否一样?
  2.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否一样?
  3.两篇课文的表现手法如何?
  为了避免对学生产生暗示心理,教师的点拨不宜太细、太直接。
  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旁指导能力稍弱的学生)。之后,要求细读两篇课文,比较后小结,写成文字。教师小结后布置片段练习“我的语文老师”,要求:看着面前的语文老师,写出老师的特征;字数不限。
  从上面简述“比较两篇《我的老师》”一课的授课过程可以看到,“比较——归纳——创新”阅读教学的一些特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小学或前面单元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对新课文进行判断、分析。
  2.读、析、想、写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学生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感悟原作的语言美和语言技巧,学会尝试创新。
  4.学生参与面广,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5.反馈直接,教师的小结针对性强。
  实际上,许多课文都可以运用“比较——归纳——创新”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如同一单元的写景比较。既可以比较《语文》书上的课文,也可以拿课外的优秀文章进行比较。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今天的作文课,我安排的内容是语文教材必修五写作“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当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次的主题时,还没有转身过来,就听到下面的学生传来一片唏嘘声。我转过来,看到的是学生无奈而低落的神情。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个作文主题可不讨好啊。我故意问:“怎么了?”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这个题目从小学就开始写,都写了几十遍了!”其他学生也连连点头。看来,这些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实施赏识性评价,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执行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提出校企协同创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模式,阐述了实施校企协同创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模式的必
记叙文创新的办法很多,我以为最行之有效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是“换位”。这里的“换”是“变换”“更换”的意思;“位”则是指组成作文的诸要素,如体裁、题材、立意、语言、写法等。就作文而言,“换位”就是换体裁,换题材,换立意,换语言,换写法等。如果作文时将其某一二个方面做点改变,做到和以前不一样,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那么所写之文就有可能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按这样两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教师进行的教学主导让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理解,教师普遍只是在阅读教学时进行格式化的答案训练,甚至连字数和思维方向都有要求。这让学生很难在阅读的学习时找到乐趣,也很难深入探究语文阅读的主要方法,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倾向过于严重,学生也不能进行思维的拓展训练,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解阅读,下面结合具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
微文化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影响,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实现教育意图.充分运用微文化载体优势,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教育
新闻点评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激活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因为它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的发展与品质”。  首先,新闻点评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选择那些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特别是当下生活的热点问题,比如校园群殴事件、课桌文化、校服的选择等,从这里入手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大胆鼓励学生见仁见智。  其次,观摩引领,榜样激励。万事开头难,更何况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越来越注重以学生本身为培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摒弃了原来那种仅仅提供知识的教学方法。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语文素养,加深对其他学科题意以及讲解的理解。  一、远近结合,体验成功愉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增多,而不再是以往的“满堂灌”,然而这只是从老师的角度进行了改革,学习的根本还在于学生,很多学生都缺乏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多问多想的好习惯,激发问题意识,将思考化为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分析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要让学生可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内容,懂得文言文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由此可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