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低年级教学中,面向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之、乐之,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动,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一、通过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语言直观,利用儿歌教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易于接受直观、简单的事物,在教学中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利用儿歌(顺口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在教学“2—6的乘法口诀”时,有些小朋友觉得背口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记起来有麻烦,我就用儿歌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读乘法口诀时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跟唱歌一样,让小朋友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懂;大多数小朋友喜欢音乐、爱唱歌,大家都把记住乘法口诀当作一件开心的事,课后总能听到有小朋友自己吟唱乘法口诀,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2、借助视觉直观,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要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例如:在教学“钱段”时,有这样一项课堂练习——“比较线段的长短”。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森林运动会”的情境,首先动画播放小鹿、小猫、小猴比赛立定跳远的场面,每只小动物跳起落地,就留下一条线段,让小朋友们做小小裁判员,看谁跳得最远。通过直观演示,小朋友们很快判断出小鹿跳得最远,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因为小鹿跳的那条线段最长,小猫跳的那条线段最短。”师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每条线段的开始的端点对齐了,就要看结束的端点”。这样,通过动画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受到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二、创设有趣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玩、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在课堂上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便适当地插入自己设计的游戏。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新课授完,大多数小朋友已经初步记住了口诀,该做一些巩固练习了,但这时候小朋友们已经觉得有点累了,一般的计算练习必定会让小朋友们感到厌倦。于是我改变方法,自己编了一个“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画一些小房子,里面写上数字,然后画一些小动物的卡片,每个小动物身边有一句关于9的乘法算式。然后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帮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每找对一个,大家都为之喝彩,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2、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加强情感体验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百听不厌,因此把一些问题编成故事,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复习导入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前一天就关照好朋友早点来。这不,一大早呀,小狗就带礼物来了,他敲了敲门,说:‘小熊,生日快乐!’小熊听到了可高兴了,可是这时候他的衣服还没穿好呢,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你答对门上的6道题,我就让你进来。’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小狗答题吗?…… ”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帮助他人后的愉悦体验。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我就在课前让小朋友准备4根小木棒。课上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要求把4根小棒分成2份,就可以有如下三种分法:
① / / / / ② // / /③ / // /
引导学生观察后讨论:“从每份分的小棒个数看,其中哪一种方法与其它两种方法不同?”多数学生说:“第三种方法不同。”再问:“你是怎么想的?”有小朋友回答:“第三种分得同样多。”我这时给予肯定,并及时归纳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后的感性认识,饶有兴趣地认识了“平均分”这一概念。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之,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好学之、乐学之。
(作者单位:214400 江苏省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
一、通过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语言直观,利用儿歌教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易于接受直观、简单的事物,在教学中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利用儿歌(顺口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在教学“2—6的乘法口诀”时,有些小朋友觉得背口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记起来有麻烦,我就用儿歌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读乘法口诀时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跟唱歌一样,让小朋友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懂;大多数小朋友喜欢音乐、爱唱歌,大家都把记住乘法口诀当作一件开心的事,课后总能听到有小朋友自己吟唱乘法口诀,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2、借助视觉直观,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要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例如:在教学“钱段”时,有这样一项课堂练习——“比较线段的长短”。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森林运动会”的情境,首先动画播放小鹿、小猫、小猴比赛立定跳远的场面,每只小动物跳起落地,就留下一条线段,让小朋友们做小小裁判员,看谁跳得最远。通过直观演示,小朋友们很快判断出小鹿跳得最远,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因为小鹿跳的那条线段最长,小猫跳的那条线段最短。”师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每条线段的开始的端点对齐了,就要看结束的端点”。这样,通过动画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受到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二、创设有趣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玩、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在课堂上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便适当地插入自己设计的游戏。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新课授完,大多数小朋友已经初步记住了口诀,该做一些巩固练习了,但这时候小朋友们已经觉得有点累了,一般的计算练习必定会让小朋友们感到厌倦。于是我改变方法,自己编了一个“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画一些小房子,里面写上数字,然后画一些小动物的卡片,每个小动物身边有一句关于9的乘法算式。然后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帮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每找对一个,大家都为之喝彩,课堂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2、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加强情感体验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百听不厌,因此把一些问题编成故事,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复习导入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前一天就关照好朋友早点来。这不,一大早呀,小狗就带礼物来了,他敲了敲门,说:‘小熊,生日快乐!’小熊听到了可高兴了,可是这时候他的衣服还没穿好呢,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你答对门上的6道题,我就让你进来。’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小狗答题吗?…… ”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帮助他人后的愉悦体验。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我就在课前让小朋友准备4根小木棒。课上让学生自己分一分,要求把4根小棒分成2份,就可以有如下三种分法:
① / / / / ② // / /③ / // /
引导学生观察后讨论:“从每份分的小棒个数看,其中哪一种方法与其它两种方法不同?”多数学生说:“第三种方法不同。”再问:“你是怎么想的?”有小朋友回答:“第三种分得同样多。”我这时给予肯定,并及时归纳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后的感性认识,饶有兴趣地认识了“平均分”这一概念。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之,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好学之、乐学之。
(作者单位:214400 江苏省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