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言文学不仅仅可以方便大家学习诗词歌赋,进而了解各种题材风格的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而且还是一门广泛交流的、变化非常快的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关系到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遭遇了巨大的冲击,海量的信息对于汉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更要求汉语言文学以更加简洁和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只有积极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才能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学的不朽魅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意义;特点;举措
汉语言文学不仅可以加上人们对于古典诗词、散文及其小说的了解,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学修养,陶冶个人情操。汉语言文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具有海量资源的网络时代对原本汉语言文学的使体系产生了较大的瓦解和冲击作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不仅要继续巩固原来的知识体系,还要与时俱进,紧跟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要求,不斷创新和丰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
一、汉语言文学有效结合网络传播环境下意义
汉语言文学为我国一门非常古老的专业学科,对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价值及人文价值。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不单纯是由于华人数量多,更因为汉语具有较强的典雅性和优雅性,是一种极富诗情画蕴的语言,在今天汉语言已经在文化气质方面征服了全世界,被评价为“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我国的古人进行造字和造词的时候,已经对那些典雅浓郁的生活情趣加以高度提纯,例如一些固定短语、成语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请君入瓮让我们看见了凶残的来俊臣,指鹿为马使我们看见了奸诈的赵高,孔融让利则体现了我国少年的谦让精神,见贤思齐呼吁人们向善向美,以上这些典雅的语言一方面实现了传播功能,另一方面也把古典与时尚、古代与现代紧密融合起来,从而使具有韵味的历史文化获得了一种现代性的传播,令现代人及现代汉语具有较强的韵味和雅致。因此那些经史子集中的古典固定语,依然出现在当今的文化审美当中,这是每一个华人的骄傲,正是这种优雅和厚重,才使汉语言文学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这种改变在语言习惯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什么”一词,最初是表示疑问的一个词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渐渐变成了“神马”一词。语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有的字、词都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绝不可以有半点的轻视。但是在网络词语盛行的当下,很多非常正常的词语,都变成了网络词语,譬如“那么美”变成了“辣么美”,人们之所以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辣么美”,就是因为“辣”和“那”的读音比较近,所以网络上就开始火起来,“辣么美”已经取代“那么美”,这种变化已经失去了汉语言的庄重性和典雅性。为了有效避免该现象,汉语言必须进行积极的创新,在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的基础上,使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美。
汉语言文学是关系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重要前提。中国的古代文学丰盛而璀璨,上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下至隋唐宋元明清,这些卷帙浩繁的经典文学传承至今包含着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历经了历史的磨砺。汉语言文学在现代互联网网络中的传播、演变和发展,它鲜活地展现着近现代汉文学发展的热点和趋势。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渐完善,网络文学也逐渐发展壮大,并与纯文学、经典文学分庭抗礼。作为网络时代的代表产物,网络文学也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的身上能够更加凸显网络媒介加诸于汉文学的特性。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不仅要研究互联网给正统文学带来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应该研究网络如何刺激汉文学进行自我的革新和发展,这是汉文学传播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应当致力于找准汉语言文学和互联网之间的整合点,从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汉语言文学。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的特点
1、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得网络上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可以有效实现网络用户的共享,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来选取自己所需的文学资源,同时还能了解到与自己所需资源相关或相似的资料,再通过整合之后变成属于自己的资源。当你想了解一个典故时,不仅会找出你想要的那一个,网络还会为你提供到与之相似或者与之有莫大关系的典故比。在网络上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则出现与之以相同的其他寓言故事,有时还会出现关于寓言故事的解说等等,由此看出,网络环境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学资源。
2、网络获取汉语言文学资源的便捷性
在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下,凭借网络就可以实现对一切信息的搜集和了解,有效改善了传统只能依靠光盘和录像带学习的传统方法,有效降低了书籍文学资源和保存参观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收集到的文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优化,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比如,当你错过了收听昨天的央视经济之声,那么,你是不可能再从广播中收听一次的,但是此时却可以在网上进行寻找录音版或者文字版进行观听。
3、网络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具有重组性
网络上的文学资源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它是打破了一定的结构顺序再进行整合,没有系统和严格的储存标准,因此相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教材来说,在知识体系上相对零散和混乱,这就需要信息搜集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归纳,从而变成有利于自身汉语言文学的系统内容。比如在搜集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口语知识,就要将容易出错的内容以资料整理的方式归纳在一起,方便自己在以后口语学习中的使用。这就充分体现了网络对汉语言文学传播具有一定的可重组性。 4、网络获取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具有互动性
网络时代的普及,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网络授课也成为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互动性,保证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发挥个人的最高水平,网络布置课后作业以及网络查收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措施
1、建立移动终端的汉语言文学传播平台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传播者受众表达需求、传播需求、内容需求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无所不在的生活和学习背景下,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格局,其大大改变了以往文化传播想格局。人们似乎进入了“微传播”的时代,微信这一社交软件,作为视频、文字、动画、图片、表情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较强的互动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汉语言文学可以借此设立相关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他们用于传播和发送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和内容,从而增加和人们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途径,人们在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同时,不断丰富个人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通过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节目进行精准推送和投放,手机和电脑客户端是主要的接收方,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接触和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使处于繁忙生活或工作的人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观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2、构建二维码的数字化传播体系
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就已经连续攀升,未来数字化阅读也会持续增长,所以我们必须积极顺应该趋势,将那些优质的阅读内容转变成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传播。在微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二维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想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二维码来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数字化传播,因为二维码有着面积小、备容量大、识辨力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也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汉语言文学的数据库系统,生成相应的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获得相应的分类框图,然后点击设定好的模块,例如历史典故、大师作品、诗词歌赋、成语大全等,就可以获得具体的内容,这种传播系统能够实现针对性高、全面性好、覆盖面广的传播效果。
3、开发模拟仿真体验型传播的应用软件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珍宝数不胜数。例如戏剧、汉字、建筑、工艺等等,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非物质方面的。有一些传统文化还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历史长河不断沉淀的瑰宝,我们有义务使其发扬光大。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可以积极开发并运用一些软件,使人们充分感受我国的精神文化,例如开发出一些汉语言文学软件,把汉语言文学细化分成不同类别,然后融入到虚拟空间,通过相应的故事情节将其串联起来,而用户就可以利用游戏方式,按照情节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生活,通过真实的听觉、视觉、触觉去感受我国古典文学及文化的魅力,体味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史。
四、结束语
网络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其自身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会极大程度冲击人们已有的汉语言知识。汉语言文学不仅仅可以方便大家学习诗词歌赋,进而了解各种题材风格的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而且还是一门广泛交流的、变化非常快的学科。学好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知识,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汉语言文学应该步步紧跟时代。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拓宽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途径,积极挖掘和创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以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关注,以此达到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松男.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1)
[2]苏其飞.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高新区,2017(19)
[3]许流雨.全球化环境中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研究[J].现代交际,2017(20)
[4]张宝月.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J].科技展望,2017(29)
[5]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6]郭華坚.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电子测试,2016(12)
[7]李永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8]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2013(16)
[9]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10]张海波.网络环境下高师汉语言文学“双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
[11]杨静.论网络环境下教师汉语言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12]高岭.整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北京电大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意义;特点;举措
汉语言文学不仅可以加上人们对于古典诗词、散文及其小说的了解,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学修养,陶冶个人情操。汉语言文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具有海量资源的网络时代对原本汉语言文学的使体系产生了较大的瓦解和冲击作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不仅要继续巩固原来的知识体系,还要与时俱进,紧跟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要求,不斷创新和丰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
一、汉语言文学有效结合网络传播环境下意义
汉语言文学为我国一门非常古老的专业学科,对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价值及人文价值。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不单纯是由于华人数量多,更因为汉语具有较强的典雅性和优雅性,是一种极富诗情画蕴的语言,在今天汉语言已经在文化气质方面征服了全世界,被评价为“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我国的古人进行造字和造词的时候,已经对那些典雅浓郁的生活情趣加以高度提纯,例如一些固定短语、成语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请君入瓮让我们看见了凶残的来俊臣,指鹿为马使我们看见了奸诈的赵高,孔融让利则体现了我国少年的谦让精神,见贤思齐呼吁人们向善向美,以上这些典雅的语言一方面实现了传播功能,另一方面也把古典与时尚、古代与现代紧密融合起来,从而使具有韵味的历史文化获得了一种现代性的传播,令现代人及现代汉语具有较强的韵味和雅致。因此那些经史子集中的古典固定语,依然出现在当今的文化审美当中,这是每一个华人的骄傲,正是这种优雅和厚重,才使汉语言文学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这种改变在语言习惯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什么”一词,最初是表示疑问的一个词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渐渐变成了“神马”一词。语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有的字、词都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绝不可以有半点的轻视。但是在网络词语盛行的当下,很多非常正常的词语,都变成了网络词语,譬如“那么美”变成了“辣么美”,人们之所以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辣么美”,就是因为“辣”和“那”的读音比较近,所以网络上就开始火起来,“辣么美”已经取代“那么美”,这种变化已经失去了汉语言的庄重性和典雅性。为了有效避免该现象,汉语言必须进行积极的创新,在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的基础上,使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美。
汉语言文学是关系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重要前提。中国的古代文学丰盛而璀璨,上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下至隋唐宋元明清,这些卷帙浩繁的经典文学传承至今包含着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历经了历史的磨砺。汉语言文学在现代互联网网络中的传播、演变和发展,它鲜活地展现着近现代汉文学发展的热点和趋势。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渐完善,网络文学也逐渐发展壮大,并与纯文学、经典文学分庭抗礼。作为网络时代的代表产物,网络文学也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的身上能够更加凸显网络媒介加诸于汉文学的特性。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不仅要研究互联网给正统文学带来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应该研究网络如何刺激汉文学进行自我的革新和发展,这是汉文学传播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应当致力于找准汉语言文学和互联网之间的整合点,从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汉语言文学。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的特点
1、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性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得网络上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可以有效实现网络用户的共享,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来选取自己所需的文学资源,同时还能了解到与自己所需资源相关或相似的资料,再通过整合之后变成属于自己的资源。当你想了解一个典故时,不仅会找出你想要的那一个,网络还会为你提供到与之相似或者与之有莫大关系的典故比。在网络上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则出现与之以相同的其他寓言故事,有时还会出现关于寓言故事的解说等等,由此看出,网络环境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学资源。
2、网络获取汉语言文学资源的便捷性
在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下,凭借网络就可以实现对一切信息的搜集和了解,有效改善了传统只能依靠光盘和录像带学习的传统方法,有效降低了书籍文学资源和保存参观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收集到的文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优化,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比如,当你错过了收听昨天的央视经济之声,那么,你是不可能再从广播中收听一次的,但是此时却可以在网上进行寻找录音版或者文字版进行观听。
3、网络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具有重组性
网络上的文学资源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它是打破了一定的结构顺序再进行整合,没有系统和严格的储存标准,因此相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教材来说,在知识体系上相对零散和混乱,这就需要信息搜集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归纳,从而变成有利于自身汉语言文学的系统内容。比如在搜集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口语知识,就要将容易出错的内容以资料整理的方式归纳在一起,方便自己在以后口语学习中的使用。这就充分体现了网络对汉语言文学传播具有一定的可重组性。 4、网络获取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具有互动性
网络时代的普及,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网络授课也成为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教师与每位学生的互动性,保证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发挥个人的最高水平,网络布置课后作业以及网络查收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措施
1、建立移动终端的汉语言文学传播平台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传播者受众表达需求、传播需求、内容需求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无所不在的生活和学习背景下,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格局,其大大改变了以往文化传播想格局。人们似乎进入了“微传播”的时代,微信这一社交软件,作为视频、文字、动画、图片、表情等多元因素于一体的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较强的互动性和较快的传播速度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汉语言文学可以借此设立相关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他们用于传播和发送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和内容,从而增加和人们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途径,人们在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同时,不断丰富个人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通过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节目进行精准推送和投放,手机和电脑客户端是主要的接收方,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接触和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使处于繁忙生活或工作的人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观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2、构建二维码的数字化传播体系
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就已经连续攀升,未来数字化阅读也会持续增长,所以我们必须积极顺应该趋势,将那些优质的阅读内容转变成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传播。在微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二维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想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二维码来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数字化传播,因为二维码有着面积小、备容量大、识辨力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也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汉语言文学的数据库系统,生成相应的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获得相应的分类框图,然后点击设定好的模块,例如历史典故、大师作品、诗词歌赋、成语大全等,就可以获得具体的内容,这种传播系统能够实现针对性高、全面性好、覆盖面广的传播效果。
3、开发模拟仿真体验型传播的应用软件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珍宝数不胜数。例如戏剧、汉字、建筑、工艺等等,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非物质方面的。有一些传统文化还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历史长河不断沉淀的瑰宝,我们有义务使其发扬光大。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可以积极开发并运用一些软件,使人们充分感受我国的精神文化,例如开发出一些汉语言文学软件,把汉语言文学细化分成不同类别,然后融入到虚拟空间,通过相应的故事情节将其串联起来,而用户就可以利用游戏方式,按照情节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生活,通过真实的听觉、视觉、触觉去感受我国古典文学及文化的魅力,体味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史。
四、结束语
网络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其自身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会极大程度冲击人们已有的汉语言知识。汉语言文学不仅仅可以方便大家学习诗词歌赋,进而了解各种题材风格的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而且还是一门广泛交流的、变化非常快的学科。学好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知识,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汉语言文学应该步步紧跟时代。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拓宽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途径,积极挖掘和创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方式,以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关注,以此达到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松男.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1)
[2]苏其飞.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高新区,2017(19)
[3]许流雨.全球化环境中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研究[J].现代交际,2017(20)
[4]张宝月.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J].科技展望,2017(29)
[5]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6]郭華坚.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电子测试,2016(12)
[7]李永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8]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2013(16)
[9]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10]张海波.网络环境下高师汉语言文学“双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
[11]杨静.论网络环境下教师汉语言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12]高岭.整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北京电大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