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阅读理念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书吧设计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吧在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很多见,可在图书馆这样的相对大型藏书馆并不多见,通过观察图书馆现状,整理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议在大学图书馆开展书吧,以开放阅读的理念为导向在高职院校建立书吧,亦是希望更多的学生多多看书,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与扩大,以其自身功能的延伸服务学校大众。
  关键词:书吧;优势;设计
  书吧是一种新的读书场所,集书、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于一身,人们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看杂志、流行小说,当代文学作品,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2160人(其中80后占63.0%,70后占26.1%)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7.3%的人表示身边有人经常在书吧。这证明书吧已越来越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高校图书馆开设书吧的价值意义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正陷入读者大量流失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大环境下,审时度势地对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与服务模式进行重新定位,掌握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习惯,了解他们的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特点后,高校图书馆书吧生逢其时,在这里书籍更加丰富全面,阅读形式不再单一枯燥,阅读空间更加个性化的,而书永远都是主角。
  二、书吧的开放阅读理念内涵
  在书吧开设之初,有些思考和疑问一直困扰着图书馆人。书吧该怎样去开发这些读者?应对这些读者时,具体的接待规则该怎么定?还有,每一个进入书吧的人都是读者吗?书吧所说的“开放自由”,等于读者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吗?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体现出了书吧的办吧理念。 原来,进书吧现在可以不付费、不交押金,可以不需要任何证件就自由阅读,不设任何门槛。 很难设想,如果处在封闭和散发着陈旧气息的书吧,能够让人神清气朗沉迷其间,更不要说承担教育高学历大众的职能了。书吧开放阅读理念的内涵根源在于,一个禁锢越少、门槛越低、声音越杂的时代,才越有可能养成拥有健全心志、丰盈思想和自由灵魂的公民。开放的心灵,从开放的图书馆开始,从开放的书吧开始! 注重打造书吧开放的阅读理念,通过点点滴滴的服务举措,让读者们认识到图书的价值,把书吧看成一个读书乃至文化休闲的好去处。精心打造立足于读者阅读的书吧文化特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书吧软环境建设。外部环境决定书吧的风格和定位,室内环境营造独特的“悦读”氛围,力争让书吧内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同时在校园营造宣传文化,拉条幅,图书馆宣传板都有与书吧有关的内容。
  (二)书吧硬环境建设。多途径补充书源,让书成为流动的风景而非僵死的收藏品。
  (三)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形式。你在这里看书,那这里就是你的阅读室;你在这里上网,那这里就是你的网吧;你在这里聚会,这里就是你的客厅;你在这里打个盹,这里就是你的休息室。
  三、书吧的服务种类与阅读形式
  书吧的种类与形式目前流行的有以下三种
  (一) 蓝调书吧
  所谓蓝调书吧是以蓝调音乐形式为主的书吧空间,书吧营业时间期间,音乐全是播放蓝调音乐。而播放的音乐类型更以钢琴蓝调,乡村蓝调,城市蓝调,灵魂蓝调,经典女性蓝调等为主,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让走进书吧的人能迅速安静,专心的看阅书刊,而蓝调书吧也会附带贩售一些蓝调音乐的专辑,让喜欢音乐的朋友能在阅读购买书籍的同时,也一并购买喜欢蓝调的音乐。蓝调书吧是小众小资的,而精神上的享受与聆听能在书吧得到一个很好的补给。在校图书馆开设蓝调书吧可以主要针对教师和社会人士这个族群,让压力得到缓解。
  (二)富氧书吧
  氧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气体,生命因为氧气而得以延续。书吧给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氧。读到好书,都会觉得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多读书,读好书,人就能看到更多走的更远。 顾名思义,植物是释放氧气最好的载体,在氧气书吧里,植物和书同为主角。书架上是植物,书吧角落,书桌上,也相应摆放着植物,且每盆植物都贴着价格,喜欢植物的读者也可以一并购买。在阅读的同时,植物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而释放出氧气。人吸收天然的氧气,而精神昂然,神采奕奕。走入氧气书吧,仿佛进入到植物园,书的墨香与植物的绿色相互辉映,平静和谐,是爱书读书的好去处,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场所。在图书馆开设氧气书吧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氧气对大脑有着百利而无一害的功效。
  (三 )午后书吧
  午后书吧,顾名思义即在中午过后开业。这个时间段正是下午茶的时间。午后书吧没有蓝调那般的高雅,也没有氧气书吧那么多的植物,上午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可以在下午这个时间得到一些缓解。午后书吧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家庭化一些,在午后书吧里,更多的是座椅板凳,还有玻璃柜里的一些小点心和饮料,可以坐下来边吃边看,有的书吧也会自己做咖啡,饮料等出售。当然若是在高校图书馆开设一个午后书吧,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里。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存在的问题
  对于今天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引领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馆藏的书籍和知识需要流动,只有当其被借出、被阅读,进行创造和转化,其作用与价值才能被发挥出来。归结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一些热门图书不能及时购进,大型工具书也出现断档,图书馆的图书破旧、过时,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导致众多读者大量流失。
  (二)读者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
  (三)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正考验着图书馆文化设施的运营能力。作为图书馆人,我们经常能看到查阅工具的老旧;电脑网速慢甚至是死机现象;馆内环境冬冷夏热等这些原因,让很多读者止步于图书馆。
  五、书吧对解决阅读问题的优势和可行性
  (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   书吧为很多学生所津津乐道,常常出现有限个座位人满为患的情景。这是书吧没有硬性要求消费,主体是书,因为书籍才吸引访者前来,而又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主动阅读购买。高校图书馆打造自身的特色的同时也培养众多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忠诚度。这样的一个方式,是可行的。
  (二)效仿星巴克的感性营销模式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奥尔登堡教授在自己的著作《非常美妙的场所》一书中阐述了“第三个场所”存在的必要性。他的主张是:人们非常要在家或者工作以外的第三个比较舒适的非正式公共场所里,忘掉一切烦恼,静静地休息聊天。书中写道:“假如没有第三个场所,人们就不可能进行交往,也不能相互作用并产生影响,这样的场所对城市来说是必需的。当这种权利被剥夺时,人就会感到孤独。”星巴克店并不嘈杂,是能够安静悠闲聊天约会相聚的场所,星巴克特别关注人们的感受,哪怕是短短的十分钟也要让顾客觉得轻松舒适。尽可能为顾客营造一个浪漫而感性的氛围,这样他们会因为那个难忘而美丽的故事再次光临。人是感性营销的中心,书吧亦可如法炮制,只是把咖啡变成了书,一个是入口的美味食品,一个是头脑的精神食粮。
  (三)变主动为被动,给读者更多的空间
  高校书吧相对其他的公共场所,相对安静一些,所以能给读者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自由的购买和翻阅。图书管理者变主动为被动,让读者自己选择。但当他们的选择有些困惑时,想请教服务人员时,也应给以微笑及时地回答。这无形是给书吧良好形象上的加分。
  (四)服务更人性更贴近读者
  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存在并不冲突,在书吧里还可以互相补充。如果在阅读时有资料需要查找或收集,也可同时使用网络,这样就会相当便捷。
  六、高职院校图书馆书吧设计思考
  (一)实行积分制和有奖制度
  图书馆是借阅书的地方,而图书馆书吧是可借可售的销售服务,无论是借阅还是购买,都可实行积分制度,购买书籍的同时可以赠送书吧的积分卡,以一个定数为量,且积累到一定量数,可让读者获赠书籍亦或者礼品,除此积分制外还可制定有奖制,比如定期在积分的会员中抽取部分读者,赠送实用小礼物,让读者感受到书吧的温暖。
  (二)定期组织活动
  书吧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可以说为爱书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既然提供了平台就应该好好利用。定期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既提升了书吧的知名度也让图书馆更具有深度。
  (三)开创读书会
  定期开创读书会,鼓励师生与爱书人士多看多写,多作交流,在交流中认识朋友,认识书的作者,让读者主动推荐书籍,推荐自己读过且欣赏的好书,亦或者是名家名作,开展读书会,也可以拟定一个主题,让更多的人敞开心扉聊好书,聊对作者的认同与欣赏,也可邀请大学里的外国师生共同参与,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读书会亦可听取外国友人的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促进文化交流。
  (四)勤工俭学实训基地
  利用高职办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利用书吧,使其成为学生在校就能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由图书馆内部招募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书吧的管理和运营,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与处事能力。
  七、结语
  作为图书馆人过多的关注图书,关注书店的设计、氛围和文化品质,这是我们的强项,但也有一项短板,即经营能力。如果我们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只陶醉、沉迷于自我对图书、文化的理解之中,用自认为好的东西就能引来读者,却很少甚至不屑研究读者和市场,到头来书吧是会少有人光顾甚至无人问津,自是必然的结果。书吧的重要功能是在学校营造读书向学的氛围,即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建造起一座图书馆,从中汲取滋养,润泽因为忙碌、欲望、急切而变得焦虑的心灵。提出此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为了更好的把高职类图书馆推向更高的台阶,更加人性化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金英汉 林希贞.星巴克的感性营销[M].天津: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
  [2] 付立宏 袁琳. 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
其他文献
反思学生的困难,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 江西省全南县第二中学 341800)  摘 要:本文从一个全新角度探讨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提出以学生困难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突破口。文中论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强调反思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举例说明了在十字相乘法教学和用方程计算三角形内角教学中如何通过反思方式开发数学课程资源。文中所提出反思方式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加剧,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将干部职工应用计算机的水平纳入考核工作能力的一环,员工计算机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他在企业的地位。因此,学校、企业及职工本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思路及方法  一、前言  如何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信息技术考试成绩成为了摆在学
期刊
摘 要: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部分师生关系机械、陌生、功利化和自由。这严重损害或阻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物理课堂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做了初步分析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并根据职中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提出了建设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有效性;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时间远远少于普通高中,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没有因为时
期刊
摘 要:农村中职学校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模式、设施设备、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针对该课程在农村中职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人才。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一、现状分析  职业中学在现今社会中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特别是身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职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影响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中职英语口语的课堂训练策略供大家交流,以达到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格,高尚情操,良好气质,竞争意识的新型职业高中学生的最终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及信息时代,社会急需复合型的外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甚至还会造成新的丢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中职学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档案信息管理的趋势,但是由于学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是对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创新服务推动中职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创新服务;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
期刊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就不能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改革。因为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采用的仍然是相对保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改
期刊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口语交际则是一种新型课程,它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口语交际归属于语文课程。这不仅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
期刊
摘 要:高校因工作需要招聘了部分不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人们常称为高校非在编人员。随着国家对民生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的不断深入,加强高校非在编人员的档案管理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非在编人员档案管理的现状,并就目前的现状提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对规范非在编人员档案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非在编人员;档案管理;对策  非在编人员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