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住在北京市西四区西安门大街惜薪司胡同内的石板房胡同九号,我家的电器商行曾开在西安门大街。一年四季,西安门的门洞我经常路过和游玩。尤其炎热的夏季,穿堂风凉爽宜人,拉洋车的坐在洋车上进入了梦乡,门洞内的石台阶上也有一些穷人歇晌,两边的门洞内居住着倒垃圾的苦力。门洞正当中有“西安门”三个字,字体很清楚。
我每次都要看射在“西安门”上方的箭痕,据说是李自成逃离北平时所射。
西安门南边是一排买卖家。我们家和西安门内外的大买卖家都有营业上的往来,我是我们家的少掌柜,又能歌善唱,很得这些山东、山西来的掌柜的喜爱。每月的初一、十五,我有机会和大人同去会餐,所以比较了解前店后厂的一些情况。
马路南边原是“公和顺”大米面庄(“公和顺”粮店因股东问题,解放前就改为“正大号”粮店),五间门面有门楼,挂字号匾用,最西边是库房,紧邻西安门南墙有3米多长的通道,就是南皇城根,临墙就是“何记脚行”的摔跤场。“正大号”粮店经常免费提供茶水。
“正大号”粮店的东边是“公和顺”大油盐店,往东就是不养牛只卖牛奶西点的“模范牛奶场”,再往东就是木料厂、棺材铺、“华泰山”砖瓦铺和“香薷轩”奶茶铺,只有内掌柜张大妈和伙计们。我小时候老喝他们家的牛奶,吃奶点心。“香薷轩”后院养有十头左右的黑白花奶牛,味儿很难闻。
马路北是“强中”服装店、“天往顺”油坊。提到“天往顺”油坊,我记得日伪时期,我吃过他们生产的车轱辘大的豆饼和花生饼。
西安门内大街的马路旁各有一条1米宽的马路沟,很长,西安门外就没有,不知何故。
1950年岁末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夜十一二点,风力顶多一级,滴水成冰,我们全家已经睡下。突然听胡同中一阵嘈杂,“着火啦”的喊声此起彼伏,眼见着西安门方向火光冲天,照亮了幽暗的夜空。据大人们闲谈,这场大火很有来头,偏偏在无风之夜啊!那天要是刮两三级的西北风,将会给西安门路南的店铺和居民造成火烧燎原之势,包括惜薪司路西一片民房,图样山的民房和石板房胡同较规整的民居。可偏巧也算有幸,只把“正大号”米面庄的门楼匾右上角微微熏黄,清晰可见,谁人不说,真危险啊!要不然就火烧连营了。
深夜无风的西安门可把“正大号”粮店的掌柜的和伙计吓坏了!他们把值钱的东西和米面粮食抬到马路北边的“天往顺”油坊院内外。因为西安门的北墙和“天往顺”油坊之间的道路很宽,“何记脚行”,的摔跤手们也加入了抢粮食的行列。
马路南边的“公和顺”油盐店也忙得不可开交!“模范牛奶场”也如热锅上的蚂蚁,木料行把木料搬到马路边,棺材铺的掌柜的看着沉重的棺材只好犯愣,可急坏了“香薷轩”奶茶铺的张大妈。
我和母亲看望她时,她还惊魂不定、语无伦次。她说:“大火的夜晚,我和伙计都不敢睡觉,眼看着大火向天直烧,那人喊、牛叫和救火车的笛声响成一片。我是天主教徒,一心祈祷着天主保佑!别烧死那些无罪的奶牛!”
那夜有情义的大人和附近的人都六神无主、难以入眠。清晨,街头巷尾的议论很快传遍了北京城的千家万户。有的说是倒垃圾的在西安门门洞里做饭,不小心点着了。看西安门火烧现场的人们络绎不绝,那冻成冰甲的马路两侧是寸步难行。西安门是砖瓦木制,一场大火全烧光了,只剩下黑糊焦的废墟,地上的消防水顺着大街流了很远,冰在马路上两个多月未化。
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真不假。没过两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手工业的改造过程中,这些商号的资方和店员也加入社会主义的洪流,纳入社会主义企业组织。他们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由此开始了。
编辑 王文娜
我每次都要看射在“西安门”上方的箭痕,据说是李自成逃离北平时所射。
西安门南边是一排买卖家。我们家和西安门内外的大买卖家都有营业上的往来,我是我们家的少掌柜,又能歌善唱,很得这些山东、山西来的掌柜的喜爱。每月的初一、十五,我有机会和大人同去会餐,所以比较了解前店后厂的一些情况。
马路南边原是“公和顺”大米面庄(“公和顺”粮店因股东问题,解放前就改为“正大号”粮店),五间门面有门楼,挂字号匾用,最西边是库房,紧邻西安门南墙有3米多长的通道,就是南皇城根,临墙就是“何记脚行”的摔跤场。“正大号”粮店经常免费提供茶水。
“正大号”粮店的东边是“公和顺”大油盐店,往东就是不养牛只卖牛奶西点的“模范牛奶场”,再往东就是木料厂、棺材铺、“华泰山”砖瓦铺和“香薷轩”奶茶铺,只有内掌柜张大妈和伙计们。我小时候老喝他们家的牛奶,吃奶点心。“香薷轩”后院养有十头左右的黑白花奶牛,味儿很难闻。
马路北是“强中”服装店、“天往顺”油坊。提到“天往顺”油坊,我记得日伪时期,我吃过他们生产的车轱辘大的豆饼和花生饼。
西安门内大街的马路旁各有一条1米宽的马路沟,很长,西安门外就没有,不知何故。
1950年岁末一个天寒地冻的深夜十一二点,风力顶多一级,滴水成冰,我们全家已经睡下。突然听胡同中一阵嘈杂,“着火啦”的喊声此起彼伏,眼见着西安门方向火光冲天,照亮了幽暗的夜空。据大人们闲谈,这场大火很有来头,偏偏在无风之夜啊!那天要是刮两三级的西北风,将会给西安门路南的店铺和居民造成火烧燎原之势,包括惜薪司路西一片民房,图样山的民房和石板房胡同较规整的民居。可偏巧也算有幸,只把“正大号”米面庄的门楼匾右上角微微熏黄,清晰可见,谁人不说,真危险啊!要不然就火烧连营了。
深夜无风的西安门可把“正大号”粮店的掌柜的和伙计吓坏了!他们把值钱的东西和米面粮食抬到马路北边的“天往顺”油坊院内外。因为西安门的北墙和“天往顺”油坊之间的道路很宽,“何记脚行”,的摔跤手们也加入了抢粮食的行列。
马路南边的“公和顺”油盐店也忙得不可开交!“模范牛奶场”也如热锅上的蚂蚁,木料行把木料搬到马路边,棺材铺的掌柜的看着沉重的棺材只好犯愣,可急坏了“香薷轩”奶茶铺的张大妈。
我和母亲看望她时,她还惊魂不定、语无伦次。她说:“大火的夜晚,我和伙计都不敢睡觉,眼看着大火向天直烧,那人喊、牛叫和救火车的笛声响成一片。我是天主教徒,一心祈祷着天主保佑!别烧死那些无罪的奶牛!”
那夜有情义的大人和附近的人都六神无主、难以入眠。清晨,街头巷尾的议论很快传遍了北京城的千家万户。有的说是倒垃圾的在西安门门洞里做饭,不小心点着了。看西安门火烧现场的人们络绎不绝,那冻成冰甲的马路两侧是寸步难行。西安门是砖瓦木制,一场大火全烧光了,只剩下黑糊焦的废墟,地上的消防水顺着大街流了很远,冰在马路上两个多月未化。
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真不假。没过两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手工业的改造过程中,这些商号的资方和店员也加入社会主义的洪流,纳入社会主义企业组织。他们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由此开始了。
编辑 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