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倪元璐、徐三庚、马一浮、罗振玉、经亨颐等书画大师、收藏大家和“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家乡浙江上虞,如欲品佳茗、观雅藏,不妨到访古越轩茶社。
一天,我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古越轩茶社。一进门,抬头就看到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协原主席叶文玲女士写的题记挂于墙上,其中一段写道:“古越轩雅集茶家书画家,以茶会友以文会友以画会友,因饮茶而赋诗作画,因品诗评画以尝茶。在茶香郁郁中得觅盎然诗意,其趣浓浓;在诗韵袅袅中品尝香醇的新茶,其乐融融。”
被服务员引到二楼,但见书画盈盈,但闻茶香幽幽。没多久,我便见到了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古越轩文化公司董事长杜金康先生。这是一位儒雅豁达的性情中人,与之交谈,话题一俟由茶及画,他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959年出生的杜金康,曾在空军部队当过兵,又先后担任过林场场长、農垦场书记、县建设银行副行长等职。上世纪末,他下海经商。既从事城市建筑、房地产,又联建二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从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及苗木培育。2006年12月,公司被浙江省林业厅认定为“浙江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前几年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园林企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杜金康与书画事业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且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8月,他应邀赴北京参加“百位将军全国书画名家企业家共庆国庆50周年联谊”活动。活动期间,一批老首长、老将军鼓励他涉足书画市场,力争做一名儒商。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与他会晤,得悉他来自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虞舜桑梓、英台故里上虞,便欣然挥毫:“舜之故乡,文化辉煌。”自此以后,杜金康便穿梭于建筑与书画、绿化与文化之间,把两拨看似互不搭界其实本源相通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1999年12月18日,古越轩书画社诞生了。
书家画家,有若星月交辉,共同创造了东方文化的灿烂。笔底的波澜,纸上的云烟,记录着文明的印痕,历史的轨迹,祖宗的聪明才智。如此,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涉足书画收藏,等于在干一件传承艺术、弘扬文化这一利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大事呢?而一旦涉足书画收藏,杜金康就一直坚守着这一宗旨、笃守这般信条:品位至上,藏画求真求精,求稀求雅,力求在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内涵以及审美者感受三者间促成良性循环。
为了尽快入门,他读书,他求教,他与韩美林、杨仁恺、徐庆平、王冬龄、尉晓榕等书画名家交往,邀请他们到古越轩书画社进行艺术交流。此外,他还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一些画廊、收藏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频频交往、层层交流的过程,自然成了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当眼力一旦与魄力、实力交融,收藏便别开生面、别有天地。
杜金康常说,自己收的是书画,藏的是人生,藏的是情谊。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收藏的体悟也在加深。在收藏中,他特别看重书画家的人生轨迹和人品。
在众多书画家中,他对陆俨少的作品情有独钟,早在15年前,他就开始收藏陆俨少的画。他非常敬重陆俨少的人格力量。他知道,在当代大画家中,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若论在世命运,他远不如齐白石、张大千和傅抱石;但陆俨少的画雅俗共赏,许多画可以走入普通人的心灵。为此,杜金康先后收藏到陆俨少不同时期的几十幅画。难怪一位对陆俨少颇有研究的书画评论家说,杜金康对陆先生的探究,已经超出了一个收藏者的本身,其实他已经成为研究陆俨少的学者了。
收藏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也同样是出于对其画艺和人格的敬重。前些年,书画收藏市场一度鱼龙混杂,为了收藏几幅徐悲鸿大师的真迹,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眼力,他试着向廖静文女士和徐庆平院长发出邀请。想不到,他们母子俩不仅热情地鼓励他收藏徐悲鸿大师的作品,而且愿意一同到拍卖会现场给他指导,为他把关。
有一天,他的父亲杜来云到古越轩茶社喝茶,无意之中谈到,作为上虞人还应该收藏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东西,比如越窑青瓷。听闻父亲的建议,杜金康心中豁然开朗。于是,这10多年来,只要是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老东西、好东西,他都作系列收藏,且多多益善。
观赏着1000多件自汉至宋、种类多品相好的越窑青瓷,600多件明清瓷器,800多件昌化鸡血石和田黄,让人心旷神怡。而当一块出自浙江昌化,重达84公斤的田黄巨无霸“千秋万代”呈现于眼前,我不禁叹为观止。这件作品由多位艺术家或设计雕刻或留铭置款,堪称镇馆之瑰宝。
记得著名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曾给杜金康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耘。”在杜金康身上,它体现得那样的完美、和谐。他不仅孝敬父母,更懂得致富回报社会:他曾多次捐资修路,受到乡人好评;他坚持20多年向书画爱好者无偿赠送美术报刊,帮助他们提高书画创作和艺术欣赏水平;他为两所中小学美术班定期邀请老师并多次举办联展,但从不收取报酬……
致富思源、知恩图报,这样的性情又何尝不是受了艺术精神的浸润呢?“尺幅之内,千里之外”,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达到这般境界;只有文化的美丽,才能这般的温婉和含蓄。
一天,我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古越轩茶社。一进门,抬头就看到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协原主席叶文玲女士写的题记挂于墙上,其中一段写道:“古越轩雅集茶家书画家,以茶会友以文会友以画会友,因饮茶而赋诗作画,因品诗评画以尝茶。在茶香郁郁中得觅盎然诗意,其趣浓浓;在诗韵袅袅中品尝香醇的新茶,其乐融融。”
被服务员引到二楼,但见书画盈盈,但闻茶香幽幽。没多久,我便见到了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古越轩文化公司董事长杜金康先生。这是一位儒雅豁达的性情中人,与之交谈,话题一俟由茶及画,他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舜之故乡,文化辉煌
1959年出生的杜金康,曾在空军部队当过兵,又先后担任过林场场长、農垦场书记、县建设银行副行长等职。上世纪末,他下海经商。既从事城市建筑、房地产,又联建二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从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及苗木培育。2006年12月,公司被浙江省林业厅认定为“浙江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前几年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园林企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杜金康与书画事业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且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8月,他应邀赴北京参加“百位将军全国书画名家企业家共庆国庆50周年联谊”活动。活动期间,一批老首长、老将军鼓励他涉足书画市场,力争做一名儒商。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与他会晤,得悉他来自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虞舜桑梓、英台故里上虞,便欣然挥毫:“舜之故乡,文化辉煌。”自此以后,杜金康便穿梭于建筑与书画、绿化与文化之间,把两拨看似互不搭界其实本源相通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1999年12月18日,古越轩书画社诞生了。
书家画家,有若星月交辉,共同创造了东方文化的灿烂。笔底的波澜,纸上的云烟,记录着文明的印痕,历史的轨迹,祖宗的聪明才智。如此,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涉足书画收藏,等于在干一件传承艺术、弘扬文化这一利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大事呢?而一旦涉足书画收藏,杜金康就一直坚守着这一宗旨、笃守这般信条:品位至上,藏画求真求精,求稀求雅,力求在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内涵以及审美者感受三者间促成良性循环。
为了尽快入门,他读书,他求教,他与韩美林、杨仁恺、徐庆平、王冬龄、尉晓榕等书画名家交往,邀请他们到古越轩书画社进行艺术交流。此外,他还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一些画廊、收藏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频频交往、层层交流的过程,自然成了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当眼力一旦与魄力、实力交融,收藏便别开生面、别有天地。
收的是书画,藏的是人生
杜金康常说,自己收的是书画,藏的是人生,藏的是情谊。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对收藏的体悟也在加深。在收藏中,他特别看重书画家的人生轨迹和人品。
在众多书画家中,他对陆俨少的作品情有独钟,早在15年前,他就开始收藏陆俨少的画。他非常敬重陆俨少的人格力量。他知道,在当代大画家中,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若论在世命运,他远不如齐白石、张大千和傅抱石;但陆俨少的画雅俗共赏,许多画可以走入普通人的心灵。为此,杜金康先后收藏到陆俨少不同时期的几十幅画。难怪一位对陆俨少颇有研究的书画评论家说,杜金康对陆先生的探究,已经超出了一个收藏者的本身,其实他已经成为研究陆俨少的学者了。
收藏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也同样是出于对其画艺和人格的敬重。前些年,书画收藏市场一度鱼龙混杂,为了收藏几幅徐悲鸿大师的真迹,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眼力,他试着向廖静文女士和徐庆平院长发出邀请。想不到,他们母子俩不仅热情地鼓励他收藏徐悲鸿大师的作品,而且愿意一同到拍卖会现场给他指导,为他把关。
做人两件事,读书与耕耘
有一天,他的父亲杜来云到古越轩茶社喝茶,无意之中谈到,作为上虞人还应该收藏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东西,比如越窑青瓷。听闻父亲的建议,杜金康心中豁然开朗。于是,这10多年来,只要是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老东西、好东西,他都作系列收藏,且多多益善。
观赏着1000多件自汉至宋、种类多品相好的越窑青瓷,600多件明清瓷器,800多件昌化鸡血石和田黄,让人心旷神怡。而当一块出自浙江昌化,重达84公斤的田黄巨无霸“千秋万代”呈现于眼前,我不禁叹为观止。这件作品由多位艺术家或设计雕刻或留铭置款,堪称镇馆之瑰宝。
记得著名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曾给杜金康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耘。”在杜金康身上,它体现得那样的完美、和谐。他不仅孝敬父母,更懂得致富回报社会:他曾多次捐资修路,受到乡人好评;他坚持20多年向书画爱好者无偿赠送美术报刊,帮助他们提高书画创作和艺术欣赏水平;他为两所中小学美术班定期邀请老师并多次举办联展,但从不收取报酬……
致富思源、知恩图报,这样的性情又何尝不是受了艺术精神的浸润呢?“尺幅之内,千里之外”,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达到这般境界;只有文化的美丽,才能这般的温婉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