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教者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与科学研究情景类似的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资料,不断增强分析、判断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一、改变陈旧观念,转换自身角色;二、联系教学实际,科学筛选课题;三、具体探索研讨,总结形成论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很有必要。
  一、改变陈旧观念,转换自身角色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老师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然而,剖析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处于一种“接受性学习”的状态。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无须动手研究,就可直接接受和消化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殊不知,如此学习方式的长期运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抺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最没有灵性的课堂。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切实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自身的角色:要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学生研究的参与者。从而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联系教学实际,科学筛选课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思想的焦点,科学家的任务就是用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加大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加大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特观察、独到见解的合逻辑的思想、实践能力,它不同于只重视结果的“标准答案”式学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实际,做到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科学、合理地筛选课题。
  具体要求:
  (1)筛选“课题”应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掌握具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研究课题的确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所选的课题要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水平。
  (2)筛选“课题”应符合价值性的原则。教学实践表明,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做研究性学习的开发课题,因为学生毕竟是学习者,而非研究者。然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在这方面的考虑有欠周详,选题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所确立的课题显得过大、过空,以至于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到教学内容,没有学到新知识,没能用所学的知识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从而导致预定的研究性教学目标未能实现。由此看来,确立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案例列举:
  教学小说《孔乙己》时,笔者设置了四个研究专题。专题一: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着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專题二: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专题三:结合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尝试分析小说的深刻主题及其在今天的教育意义;专题四:设想一下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再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一位老师筛选并确立了如下问题,供学生研究。问题一: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问题二:中国石拱桥与四大发明有何相通的意义。
  三、具体探索研讨,总结形成论文
  在具体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可指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让学生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的过程包括文献资料查找、网络资源查询、社会实践调查等。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形成初步结论。
  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所形成的初步结论,进行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从而为学生尝试写小论文提供铺垫。需要指出的是,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掌握撰写小论文的基本方法,要将具体小论文撰写的基本形式告诉学生, 从而让学生懂得怎样进行论文入题, 怎样展开论述, 怎样进行结论归纳。学生在写好小论文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对于特别好的小论文,教者还可让其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供同学们批评指正。从而进一步提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袁维新;论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J];浙江教育科学;2001(2)
  [2]刘卫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3]乔晖;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技能要求[J];岱宗学刊;2002(4)
  [4]胡丽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9)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北汛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的国际化,高考竞争的激烈化,英语已成为学生至观重要的课程。而写作又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并对其综合运用。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他的技巧。笔者在此阐述了书面表达的写作技巧。  【关键字】写作;审题;要点;句型  书面表达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它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和进
根据1989~2002年云南省滑坡、泥石流调查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地形、岩土体类型、降雨、地震、活动断裂、气候带和植被覆盖率共7个因素是云南省影响滑坡泥石流的主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历久不衰的一种检测形式。多年来,作文的考查形式不断变换创新,评价标准也逐步完善。近年推出的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检测形式以及作文评分标准,都要求学生
如今社会道德意识明显下滑,学校教育也岌岌可危。而英语作为一门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降低英语教学中的功利化倾向着手,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改善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降低英语教学中的功利化倾向  英语教学中的功利化倾向表现为重视教学结果,轻视教学过程,因此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改善这种功利化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能及时得
线条是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精髓,"骨力""气韵"皆由线出.线不仅承担着造型的功能,也承载着传达情意的功能.而线的表现又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时代的更替促成了笔墨的变化.在刚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