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妈妈带你去印度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帶着儿子问问一起奔赴撒哈拉的旅程,曾让我第一次邂逅到灵魂归处的感动,我以为那段行程已经足够深刻,可是在印度自北往南穿越的60天,却历时更久、路途更艰辛、情节更跌宕。而这些故事不急于讲完,这是一个可以一直讲下去的故事……

编辑手札


  笔者于本文开篇时曾言:“这是一篇萦绕于心,却久久不敢动笔的游记。或许是感情的温度太高,或许是这一次去梳理那些故事和心绪的时间有点久。与其说是在回忆印度为期60天的旅程,倒不如说是在脑海里一遍一遍重现,这三年来带着孩子行走在路上的时光和瞬间,继而还会联想起那些一直在坚持独自旅行的过往。”其实,因篇幅有限,只摘录了部分原文进行刊登。但这部分文字已足以让人感受到一位母亲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快乐。我想,这样的旅途,定会成为家人与孩子最棒的回忆。



  曾经,那些一直惦念于心的环球旅行的梦想,不知不觉问似乎觉得走过了多少地方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能做到在任何环境下都明白自己是谁,要去哪里,不畏惧前行。
  若非亲身去经历孕育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用全部的精力和时光陪伴他坚持做一件起初连自己都心里没有底的事情。可能我自己都不会真的体会到,母亲这个角色,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所带来的脱胎换骨的改变和影响。
  我一直坚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你会变得更沉静还是浮躁,取决于你能将自己置于哪层境界,又愿意为此付诸多少行动。

德里


  很多人都说在印度如果能待上一个星期还不讨厌的,大多会爱上印度,如果一周忍不下来,就会无比憎恶这里。
  我觉得一开始到印度很不适应的一个原因,是大多初到印度的旅行者都是从加尔各答或者德里入境。拿德里来说,我们从机场乘坐地铁到新德里站下来,一出站台就感受到一股热浪袭来,纵使只是一件单衣,却还是止不住的冒汗,站厅外挤满了拉客的TUTU车司机,印度没有出租车,只有这样的黄绿TUTU车载客代步。
  此前早有耳闻TUTU车的各种坑术,初到印度我们确实也不想被套路影响心情,于是摆脱了司机的干扰拖着箱子径直走开。
  我有心里准备印度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很普遍,只是没想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如此浓烈的屎尿味,相比于担心雾霾的伤害,我反倒开始更担心这种气味存在的杀伤力。
  新德里的帕哈甘吉一片,有非常多的旅店,只是可能不要太轻信Bookinq上的照片。最后我们转到一家附近有集市的民宿,老板的热情总觉得有点假,可能都是为了拉生意吧。
  只是他说我们可以用厨房,并且隔壁正巧住着一个中国人潘潘,我一度以为在印度的中国人很多,后面的行程应该经常能遇上,可是没想到在潘潘之后,整整两个月从北印到南印,我们只遇到了3个中国人。
  德里的天气,热的只想躲在阴凉处喝冰水。不出门的时候就躲在屋子里凉快着。民宿有两个大露台,楼顶的露台可以晾衣服,只是有一天上去发现管家直接以天为被睡在地上我给吓一跳,还没有适应印度人随时随地都能睡的节奏。
  老板只有白天在而且超级喜欢顶着大太阳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还喜欢拉上我们几个房客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扯到我们在德里想去哪里玩,他可以推荐包车司机或者向导,扯到我们什么时候离开德里,他可以帮着定车票等等。所以请脑补一下我想要逃离的心情。
  所以都说印度坑蒙拐骗很多,但其实大部分的骗术在我们看来都很低级,所以稍加留意便可以防范于未然。只是初到印度,那种时时需要心中设防的感觉,真的很不好也疲惫。







  回到房间我发给美朵发微信:“朵,印度别的城市也跟德里一样吗,你喜欢印度的什么?”要知道,其实一开始对印度产生兴趣,是因为我身边在旅行路上遇到的几位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全部都对印度充满好感,并且一再说还会再来。他们都是环球旅行者,去过那么多的地方却依然对印度情有独钟。所以我才愈加想亲身来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神奇。
  德里的印度门一带,集中着不少景点,我们抱着闲逛的目的坐着地铁带小问子出去转转。超级晒,感觉走在路上眼前都是白花花的一片,马路在冒烟。几乎每隔一段路遇到雪糕车就要吃冰棍或者大罐冰水降温。


  路遇一个坐在地上写作业的小妹妹,跟前摆了一小袋可以用来喂鸽子玉米碎。只是我在想这个大马路上都是高速行驶的车辆,会有人停下来买吗?但是他似乎并无意招揽客人,眼里也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而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作业本上。
  对我们来说,可能初到德里的印象并不是很好,甚至不太屑于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而覺得一定要去观摩哪处著名景点。但是对于很多印度人来说,德里是大城市,就连一个印度门,都聚集着非常多的国内游客。
  印度人爱拍照的特质在这时就已经显露出来,看到外国面孔的我们就上来想拍照合影,拍完之后,旁边见着的人又都一个个紧跟着来拍,这一点,真的比在伊朗当众合影的现象还夸张。



  穿过印度门,总算看到一个大片大片绿地和树荫的公园,啥也不说了,狂奔过去凉快一下避避暑。我们在公园找了一处阴凉,刚一坐下就被一群热情的印度学生围过来轮番合影。
  而小问子却淡定的在一旁,对小猪佩奇动画片里见过的、猪爷爷的割草宝充满好奇,对旁边那个小男孩更是一脸羡慕不已的表情。
  仅仅只是因为小男孩的爸爸是从事公园割草工作的。他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以后你也买一个割草宝吧。”
  你看,孩子内心的价值杠杆是多么简单。他依然挺好,依然在开心的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高兴了就笑不爽了就闹闹,热了吃个冰激凌就超满足,困了趴在肩膀上就能睡得很香。


达兰萨拉


  达兰萨拉本不是印度行程计划要来到的目的地,相对于南北印的其他城市,这里路线规划起来确实有点远。但最终我们依然不顾奔波义无反顾的选择前往,只因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我曾跟路遇的有缘人惜灵有过几次相聚的机会长谈。
  他向我讲述他几次剑走偏锋的印度旅行,而达兰萨拉正是一处有着特殊回忆的地方,当我静静地坐在他对面,那些极具画面感的经历,那些感动到他,即使是再次复述也依然眼里饱含着泪花的瞬间,也令我心有所动。
  那一刻,达兰萨拉便成了我在印度最期待拜访的地方。
  网上是这样概括达兰萨拉的:“喜马拉雅山下的瑜伽小镇”。但实际上更多的人是将这里与“流亡藏民”相联系,我对宗教流派本没有太多的好奇和执念。可这次旅行从时隔五年带上问问重返西藏,到前往尼泊尔的藏族学院留下很多感动的回忆,如今又来到达兰萨拉,一切都是最初的计划之外,最终却似乎冥冥之中串连成了一条线。
  抵达时,清晨的达兰萨拉还是有点凉,让人直想往太阳下面钻,我们拖着箱子抱着小问子准备先找一处旅店落脚。街道两旁的店铺还有很多没有开门,我一边走一边在藏文、印度文、英文交错的门牌里猜想这些店的主人是不是同胞。
  红黄袍子的僧侣们倒是挺早,围坐在街边喝甜茶晒太阳。不知道是不是出来两个月开始有点想家,面对眼前这些熟悉的肤色和面庞,竟然有种莫名的亲切与归属感。
  不再像德里时候那样,脚步匆忙,躲避路人目不转睛的眼神,躲避烈日的暴晒,躲避拥挤的街道和汽车尾气。
  我知道我一定会在这里住上好几天的。
  来达兰萨拉本就只是想来看看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的生活,想看看这个被他们称作Free Tibet的地方是如何的Free。于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很简单,买菜做饭去街上闲逛、晒太阳喝甜茶,去后山探访深居的藏民,或者远远的用长焦拍摄和记录人文。
  在外面的时日,因为不能随身携带很多玩具,小问子反倒思维更发散,对各种我们携带的生活用品充满好感和创意,把它们拼装成他脑海里想象的东西:把空瓶子当小号角、把便携小马桶圈被当作潜水面罩、把相机电池组合成小帆船、把皮带扣起来当成救援绳索、把长焦相机当作望远镜、把枕头堆成帐篷……
  也对各种学校和公园里的滑滑梯跷跷板之类的满是期待。用小问子的话说就是:“我喜欢旅行的呀,因为可以遇见各种不同颜色的滑滑梯。”平时小区家门口就有两座大的滑滑梯,也没见他这么喜爱过,果然还是匮乏的环境能让人更懂得知足和珍惜。
  达兰萨拉有两所学校,目测有一处是给年少小喇嘛学习,一所是供藏民孩子读书的场所。小喇嘛的学校因为在镇中心,我们也是无意问看到一个小标牌写着“School”才发现这个隐蔽铁门背后的校园。
  正从铁门的小窗户里张望进去,只见一个身着藏族衣饰,手里还捧着几本书的姑娘走了出来,我猜她可能是学校的老师。她冲我点头微笑又半蹲下身子去摸了摸小问子的脑袋,然后邀请我们进去,依然没有任何的语言交流,但却彼此都心有默契。
  包括之后去拜访的另一所建坐在一个小山腰上的学校。去的时候刚巧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学校门前站了很多家长,跟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无异。只是面对一群人,我不再像路遇一位僧侣那样目不转睛地等待眼神交集,我害怕自己的突如其来惊扰到他们,更不想他们有一个瞬间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我而尴尬。
  学校有两层楼,大概8间教室和一些老师的办公室,这让我想起妈妈在乡村教书时的校园,只是这里少了一些繁茂的树木。



  操场倒不是很大,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座简易的滑滑梯,是那种铁艺焊接成的、一面是镂空的小楼梯一面是滑道的简单造型,小问子兴奋地奔过去,完了一会儿过来跟我说:
  “他们这里为什么只有一个滑滑梯没有别的可玩的呢?”
  为了让他将来去学校上学的时候不反感,我们从小就给他构建校园的美好画面让他充满向往:漂亮的老师、很多能一起玩的小朋友、操场、球场、滑滑梯和各种体育器材……可是如今他身处的校园似乎跟爸爸妈妈描述的不太一样,那一刻我脑子有点卡壳,突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回答。
  我在一旁看着小问子跟那些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似曾相识的哥哥姐姐,可他们之间的语言已经不再相通,只是那个追逐嬉戏的笑容却是同样的干净阳光。
  又想起我在尼泊尔的藏族学院遇见的孩子们,这世间的孩子,有很多种成长与被养育的方式,我在一个观念非常传统的环境中长大。而小问子在一个相对开放却依然有很多理念导向的社会里出生。
  从别人的孩子变成别人的妈妈,这个过程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于我,还常常恍惚的穿梭于儿时的很多场景和记忆里,觉得怎么好像自己都还没被好好照顾过却已经开始要照顾别人。也许那就是故事再也无法重塑的经历,以及空缺再难弥补的曾经吧。
  带着小问子一起去那些不同环境的地方,做那些原本以为可能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却又一次次触发极限的最终完成的过程。似乎内心与精神的力量和境界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超越,而精神,那是人类最具潜力的能量场。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在最直接的、促成着他成长历程里慢慢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格局和精神世界。
  纵使如今的大部分人还是宁可相信胎教也不愿相信孩子的亲眼所见和身受其中。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尊重一切信仰与生存方式,却也坚定的保有一片内心不被纷扰的自留地。
  所有的路从选择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有对错。有的不过是选择前的推敲和平衡,以及选择后的坚定和坚持。不需要向谁交待,这才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做主、以及自己承担所有一切的好与坏苦与甜。
其他文献
最近“西虹市”闹翻了整个网络,这主要是因为《西虹市首富》正在热映。其实早在当初的《夏洛特烦恼》中,西虹市早就斩露头脚,夏洛上的中学就叫西虹市第七中学,而马冬梅离开时,车站外的西虹市几个大字也特别醒目,只是随着电影剧情推向结尾,这一个细节也就极少被观众们关注。  如今随着新作《西虹市首富》的上映,西虹市又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也让人们发起了这样的疑问:“西虹市到底在哪里?”这我们还要从电影说起。 
期刊
因为几部电影,《乱世佳人》《阿甘正传》《萨凡纳》《冷山》《午夜善恶花园》,我踏上了美国南方这条小众自驾之旅。南方厚重的历史感,优雅的种植园生活,就是我要寻找的感觉。习惯了不走寻常路,厌倦了挤在大批的游客中,看已经烂熟于心的景色。只想住在南方的大宅深深中,听鸟语蛙鸣,寻片刻安宁,哪怕是几天也好。  我享受这种自由慵懒气息包围下的美国,包容且毫不刻板,让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舒适随性。  然而历史不会
期刊
要说电影中家居美学做得出色并且做出特色的,那《布达佩斯大饭店》一定名列其中。除了剧情跌宕起伏、怪诞、吸引人之外,电影中家居设计的配色更是大胆出位!有人说,电影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岂止是一个导演,简直是一个炉火纯青、独具一格、审美高艳的室内设计师啊!也正是因为导演独特的高级美学,使得电影中的装修风格成为了全球设计迷争相效仿的对象。  一直以来,导演韦斯·安德森堪称一位炉火纯青、独具一格、审美高艳的室内
期刊
编辑手札:  在这趟走进西藏的旅途中,作家许文舟遇上了高原反应,肋骨又旧伤复发,就连平静多年的阑尾也来添乱……也许,这注定是一场不同尋常的“朝圣之旅”。小编遂将此旅途编辑成上篇、下篇,与读者共享,一同体味许文舟所说的——“每个藏寨美的形式不同,就像每段进藏的路,风景肯定不一样,正是这些总激起人们欲拒还迎的冒险欲。”(一)抵达芒康县盐井  “盐业再也不会有昔日辉煌,但盐井作为西藏的一个历史景点,不会
期刊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一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源于明朝皇帝朱元璋调北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明朝军队征服西南过后,为了统治西南,命
期刊
圣托里尼岛位于希腊东南200公里的爱琴海上,这里到处是蓝白相间的房子,窗上鲜花盛开,并与不远处湛蓝的大海和洁白云朵遥相呼应。这是一座远离尘嚣的“海上伊甸园”,你可以骑驴在费拉街道和港口间游荡,坐船去火山岛闲转,在古老的庄园品尝葡萄酒,在爱琴海边吃烤肉,到伊亚落日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落日……美如梦幻的圣托里尼岛,令人沉醉!费拉城的舞蹈  一个阳光如瀑的午后,我们从北京飞雅典,然后到比雷埃夫斯坐船,直奔
期刊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竹文化可谓独树一帜。无论是“岁寒三友”亦或是“花中四君子”,竹均列在其中,足见古人对竹之喜爱与推崇。其实竹也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藏在竹枝或竹叶,缱绻在时光深处……湖汷的竹海,就在深氧处,诉说着最温柔的时光记忆。太湖第一源  太湖上游集水面积1.9万平方公里,有苕溪、荆溪两大水系汇水入湖。苕溪水系源于浙江省天目山地,荆溪水系源于宜溧山地和茅山东麓。综合考量集水区域面积
期刊
結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宜兴张渚有一个地方能带给你田园诗歌般的悠然乐趣,它是乐天派的,叫作陶山居。  出世还是入世,这是一个自春秋以来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的命题。究其缘由离不开历史上两个著名思想流派的论争,以老子为首的道家的政治观是出世,老庄学说抱有一种“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期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加坡褪去了白日的喧嚣,现代化的建筑,中西结合的风格、各样肤色的人,一切都在彰显新加坡这座亚洲发达多元化移民国家的特色。车道上川流不息车行不止,滨海湾灯火璀璨如梦如幻,醉在夜色的游人吹着微凉的海风,漫步夜晚的花园城市,感受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舒适……这座城市,愈夜愈美丽!滨海湾幻彩唯美的童话世界  那晚决定用最为传统的方式感受新加坡——步行。我从所住的半岛酒店出发,经过繁华的商圈,
期刊
前两天,我在一所艺术院校看他们的毕业展。由于是毕业设计展,所以大学生们在临走之前尽可能发挥了他们的创意,其中有不少作品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人物场景雕塑、智能家居设计、超现实绘画、新媒体和传统书画的结合等等,这些作品个性十足,有着强烈的个人审美情趣。  我喜欢如此“天马行空”的艺术形式,所有被规矩束缚住的艺术是很难走得更远的,或者说,是很难彰显个性,也就很快被遗忘和淹没。  在艺术造诣方面,后天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