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动物保护思想的传播,人们逐渐地将目光投射到了动物保护上面。很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动物保护法,并且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了。而我国却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思想传统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的动物保护在立法方面严重缺失。因此,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外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其次简析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发面的不足及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立法;反虐待动物
一、国内外动物保护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动物保护的程度和水平也不同。国外的很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很早就已经普及了动物保护的理念,它们的相关立法也已经比较完备了。
(一)美国
美国最早出现的关于动物立法出现于1641年制定的《马萨诸塞湾自由典则》中,第92条规定:“不得对通常供人使用的动物施加任何暴力或虐待。”在此基础之上,一系列有关保护动物的规定在美国的一些州法律中相继出现。到1866年4月,《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在纽约得以通过,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进步。目前美国所有的州都已制定了有关保护动物的法律,有些州甚至对虐待动物情节严重者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罚。[1]p8
(二)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动物进行保护立法的国家。早在16世纪,英国切斯特郡就出现了关于禁止狗和熊相斗的法令。1822年英国人查理·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家畜法案》在英国国会顺利通过,这是世界立法史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在《马丁法案》之后,英国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都较之前的法律在动物保护范围和程度上更为广泛和有效。
(三)中国
目前中国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截止到目前,我国体现保护伴侶动物和工作动物的法律几乎为零,只有在国务院的一些部委规章或者地方政府规章里能看到一些影子。如《北京的养犬管理规定》要求犬类的饲养者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和饲养条件。[2]p23
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许多残忍杀害动物和虐待动物的事件不断的被曝光出来,而在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中找不到相关法条可以规制、惩罚这些行为。所以,现在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数量少且滞后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外再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动物保护的基本法,况且现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物种被保护的比较好,数量增多,已经不再属于濒危物种,但有些物种因为没有被纳入野生动物保护法而疏于保护,使其逐渐成为了濒危物种。另外,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在动物保护方面也会不断地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频繁发生的虐待宠物、流浪动物的行为应该怎样惩处等,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
(二)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目的多监管、少保护
动物保护立法的初衷应该是通过人为的手段和制度的保护,使得动物能够自然健康繁衍生存。但是目前我国除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其他有关动物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动物,很少有体现“保护”的立法宗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倡人工养殖,保护渔业养殖者的利益而不是动物自身的利益。《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预防和管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也不是为了处于保护动物的目的。[3]p13
(三)目前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结构不合理
根据当前有关的立法现状,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过于粗略、零散、模糊,这样的立法根本不能灵活应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我国,一些行政部门也在动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立法活动,比如如国务院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农业部颁布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4]p14-15还有一些地方出台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反而让动物保护的权限变得混乱、复杂,从而一些政府部门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有些动物就会因为管理的混乱而得不到保护。
三、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立法目的
立法要明确立法的意图和宗旨,这样才能够在制定法律时有一个正确的向导,每一个法律条文都能够沿着它的指引展开,不会有所偏差。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时把动物的经济价值和人类的利益需求作为重点,为了保障公共秩序而制定的,这明显违背了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立法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适当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动物保护法律的立法宗旨和经验,把尊重和保护动物生命,保障动物的基本权益作为动物保护立法的宗旨。
(二)合理划分保护范围
我们在动物保护立法时应该参考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由此才可以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采取最适合它们的保护措施。比如从宏观上来看,可以把动物分为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将非野生动物进一步细分为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和表演动物等。这样给动物作出合理详细的分类对于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动物因此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却又是应有的保护。
(三)加大惩处力度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滥杀、盗猎野生动物的不法现象,但对于杀害、虐待非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却缺少适当的惩罚措施或者惩罚力度太轻微,导致蓄意残害动物、随意丢弃家养动物等现象不断地呈增长趋势。因此,我们完善动物保护立法的前提下,还要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分别明确侵害动物的法律责任,各项法律法规都应该适当地加大惩处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娜.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杜军.动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
[3][4]王炳龙.我国动物保护法律制度探究[D].西北大学,2014
关键词: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立法;反虐待动物
一、国内外动物保护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动物保护的程度和水平也不同。国外的很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很早就已经普及了动物保护的理念,它们的相关立法也已经比较完备了。
(一)美国
美国最早出现的关于动物立法出现于1641年制定的《马萨诸塞湾自由典则》中,第92条规定:“不得对通常供人使用的动物施加任何暴力或虐待。”在此基础之上,一系列有关保护动物的规定在美国的一些州法律中相继出现。到1866年4月,《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在纽约得以通过,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进步。目前美国所有的州都已制定了有关保护动物的法律,有些州甚至对虐待动物情节严重者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罚。[1]p8
(二)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动物进行保护立法的国家。早在16世纪,英国切斯特郡就出现了关于禁止狗和熊相斗的法令。1822年英国人查理·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家畜法案》在英国国会顺利通过,这是世界立法史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在《马丁法案》之后,英国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都较之前的法律在动物保护范围和程度上更为广泛和有效。
(三)中国
目前中国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截止到目前,我国体现保护伴侶动物和工作动物的法律几乎为零,只有在国务院的一些部委规章或者地方政府规章里能看到一些影子。如《北京的养犬管理规定》要求犬类的饲养者具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和饲养条件。[2]p23
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许多残忍杀害动物和虐待动物的事件不断的被曝光出来,而在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中找不到相关法条可以规制、惩罚这些行为。所以,现在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数量少且滞后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外再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动物保护的基本法,况且现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物种被保护的比较好,数量增多,已经不再属于濒危物种,但有些物种因为没有被纳入野生动物保护法而疏于保护,使其逐渐成为了濒危物种。另外,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在动物保护方面也会不断地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频繁发生的虐待宠物、流浪动物的行为应该怎样惩处等,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
(二)目前的动物保护立法目的多监管、少保护
动物保护立法的初衷应该是通过人为的手段和制度的保护,使得动物能够自然健康繁衍生存。但是目前我国除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其他有关动物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动物,很少有体现“保护”的立法宗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倡人工养殖,保护渔业养殖者的利益而不是动物自身的利益。《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预防和管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也不是为了处于保护动物的目的。[3]p13
(三)目前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结构不合理
根据当前有关的立法现状,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过于粗略、零散、模糊,这样的立法根本不能灵活应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我国,一些行政部门也在动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立法活动,比如如国务院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农业部颁布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4]p14-15还有一些地方出台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反而让动物保护的权限变得混乱、复杂,从而一些政府部门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有些动物就会因为管理的混乱而得不到保护。
三、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立法目的
立法要明确立法的意图和宗旨,这样才能够在制定法律时有一个正确的向导,每一个法律条文都能够沿着它的指引展开,不会有所偏差。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时把动物的经济价值和人类的利益需求作为重点,为了保障公共秩序而制定的,这明显违背了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立法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适当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动物保护法律的立法宗旨和经验,把尊重和保护动物生命,保障动物的基本权益作为动物保护立法的宗旨。
(二)合理划分保护范围
我们在动物保护立法时应该参考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由此才可以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采取最适合它们的保护措施。比如从宏观上来看,可以把动物分为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将非野生动物进一步细分为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和表演动物等。这样给动物作出合理详细的分类对于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动物因此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却又是应有的保护。
(三)加大惩处力度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滥杀、盗猎野生动物的不法现象,但对于杀害、虐待非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却缺少适当的惩罚措施或者惩罚力度太轻微,导致蓄意残害动物、随意丢弃家养动物等现象不断地呈增长趋势。因此,我们完善动物保护立法的前提下,还要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分别明确侵害动物的法律责任,各项法律法规都应该适当地加大惩处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娜.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杜军.动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
[3][4]王炳龙.我国动物保护法律制度探究[D].西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