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探索技工教育提高培养层次的实现形式,使技师学院逐步成为多领域、多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能力、深化专业建设,同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开发工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是首钢技师学院承接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围绕合作培训、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能力评价五个环节的体系构建进行建设与实施。
一、校企融合,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一)培训能力建设
焊接加工作为一个重要生产环节,有其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时,要积极与航空、航天等生产企业合作,将其作为我们在做高技能人才培训时的实训场地,在这方面我校有着较大优势。
(二)根据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以提高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为核心,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承担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的开发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等任务,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验,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积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王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一起大力开展了技术攻关、传授技艺、学习交流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了服务企业和社会、为高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的积极作用。
二、根据调研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第一,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希望的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根据需要制定出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第三,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培训课程建设。
三、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一)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给专业负责人和重点课程负责人压担子,将本年度应该完成的相关建设工作全部分解落实,涉及到各类培训方案的制定、学习包的建设、继续各项调研工作、校企合作培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实施、经验总结、标准的编制等,甚至包括各种类型的招标工作和合同审查等商务性工作。正是通过这种几乎全面的建设项目工作。
(二)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本项目的工作之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更是重中之重,校企高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在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班的教师安排中,我们聘请了5名企业专家分别从事前沿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案例分析两个方向为研修班学员授课,获得学员的好评,同时企业也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人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对现场工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更加熟悉,更有利于平时的操作和判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使学员真正获得收益,使企业真正获得收益,从教学工作的推进情况看,是按照企业的预期在运行的。
(三)专家团队的建设
我们加大企业专家和行业专业专家队伍的建设,邀请了6专家加入我校的专家团队,为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出谋划策。这些专家既参加基地建设的各类评审会,也接受我们在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业务咨询,为建设工作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建设过程中的好帮手。各位专家得益于自身工作层次和工作性质的优势,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不同的侧面对项目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能力评价
(一)制定不同形式与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评价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训教学工作中,评价方式所体现的内涵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评价方式不仅体现在对培训结果的评判上,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参加培训的人如何学习,如何更有效果的学习都起到了引领效果,更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根据建设期内制定的各个层级培训方案和进行的培训工作,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了高级工评价方案,技师评价方案,技师研修评价方案,学习包自学评价方案,高技能人才研修评价方案等多个不同的评价方案,以满足不同培训形式的学员学习效果评价需要,对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效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用大赛平台促进技术提升
1.组织首秦公司维检职工首届焊接技能大赛
2012年6月,首秦公司资质维检职工进行了“首届焊接技能大赛”,为使大赛具备较高水平,特聘请王文华组织大赛工作。王文华同志不负众望,从命题、组织到执裁严谨认真。大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参赛单位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有效的促进了该公司焊工技能水平的提高。
2.培训焊工大赛选手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指导教练带领参赛选手参加了全国冶金行业焊工技能大赛决赛、北京市焊工技能比赛决赛及首钢总公司技术比赛决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一人获全国冶金行业焊接决赛第十九名,同时获全国冶金行业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两人分获首钢总司技术比赛决赛冠、亚军;七人获北京市技能大赛前十名,并囊括冠、亚、季军全部荣誉,这些选手同时获得了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首席技师王文华用实际行动对技艺进行了传承。
在两年期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承担了3000人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指标,其中焊接专业更是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培训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首钢各个焊接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班、高级工培训取证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班、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班等不同的培训形式,我们共完成了约850人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达到基地建设项目培训人数的要求,并通过培训工作的完成,及大地促进了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
一、校企融合,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一)培训能力建设
焊接加工作为一个重要生产环节,有其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时,要积极与航空、航天等生产企业合作,将其作为我们在做高技能人才培训时的实训场地,在这方面我校有着较大优势。
(二)根据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以提高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为核心,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承担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的开发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等任务,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验,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积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王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一起大力开展了技术攻关、传授技艺、学习交流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了服务企业和社会、为高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搭桥的积极作用。
二、根据调研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第一,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希望的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根据需要制定出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第三,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培训课程建设。
三、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一)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给专业负责人和重点课程负责人压担子,将本年度应该完成的相关建设工作全部分解落实,涉及到各类培训方案的制定、学习包的建设、继续各项调研工作、校企合作培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实施、经验总结、标准的编制等,甚至包括各种类型的招标工作和合同审查等商务性工作。正是通过这种几乎全面的建设项目工作。
(二)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本项目的工作之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更是重中之重,校企高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在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班的教师安排中,我们聘请了5名企业专家分别从事前沿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案例分析两个方向为研修班学员授课,获得学员的好评,同时企业也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人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对现场工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更加熟悉,更有利于平时的操作和判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使学员真正获得收益,使企业真正获得收益,从教学工作的推进情况看,是按照企业的预期在运行的。
(三)专家团队的建设
我们加大企业专家和行业专业专家队伍的建设,邀请了6专家加入我校的专家团队,为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出谋划策。这些专家既参加基地建设的各类评审会,也接受我们在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业务咨询,为建设工作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建设过程中的好帮手。各位专家得益于自身工作层次和工作性质的优势,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不同的侧面对项目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能力评价
(一)制定不同形式与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评价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训教学工作中,评价方式所体现的内涵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评价方式不仅体现在对培训结果的评判上,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参加培训的人如何学习,如何更有效果的学习都起到了引领效果,更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根据建设期内制定的各个层级培训方案和进行的培训工作,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了高级工评价方案,技师评价方案,技师研修评价方案,学习包自学评价方案,高技能人才研修评价方案等多个不同的评价方案,以满足不同培训形式的学员学习效果评价需要,对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效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二)用大赛平台促进技术提升
1.组织首秦公司维检职工首届焊接技能大赛
2012年6月,首秦公司资质维检职工进行了“首届焊接技能大赛”,为使大赛具备较高水平,特聘请王文华组织大赛工作。王文华同志不负众望,从命题、组织到执裁严谨认真。大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受到参赛单位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有效的促进了该公司焊工技能水平的提高。
2.培训焊工大赛选手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指导教练带领参赛选手参加了全国冶金行业焊工技能大赛决赛、北京市焊工技能比赛决赛及首钢总公司技术比赛决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一人获全国冶金行业焊接决赛第十九名,同时获全国冶金行业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两人分获首钢总司技术比赛决赛冠、亚军;七人获北京市技能大赛前十名,并囊括冠、亚、季军全部荣誉,这些选手同时获得了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首席技师王文华用实际行动对技艺进行了传承。
在两年期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承担了3000人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指标,其中焊接专业更是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培训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首钢各个焊接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班、高级工培训取证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班、高技能人才研修培训班等不同的培训形式,我们共完成了约850人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达到基地建设项目培训人数的要求,并通过培训工作的完成,及大地促进了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