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在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支持,青知布老师现在为甘肃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代传承人,他的老师勒知布为第一代传承人,青知布老师将演奏仲热轧木捏技艺传承给了他的儿子尕藏旦巴,尕藏旦巴老师成为了演奏仲热轧木捏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到了现在尕藏旦巴老师从他的父亲青知布老师那里传承到了仅剩的三首曲目,但是在现在信息大爆炸的大背景下通过发达的网络,青知布老师和尕藏旦巴老师也对仲热轧木捏进行了创新,这三首仅剩的仲热轧木捏曲目父子两人可以通过调弦,一人演奏高音,一人演奏低音,将曲目进行了创新,在曲目中两人高低声部相互交错、交相呼应,但是曲目的音还是原来的音,演奏技法还是传承下来的技法,其中的音乐情感也还是那样的深沉没有改变,虽然高低声部只是简单的高低八度,但是也是对仲热轧木捏这种乐器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青知布老师的记忆中一开始,仲热轧木捏就是独奏的乐器,不管是在生产方面、娱乐方面还是宗教方面都是进行独奏,在青知布老师的记忆中,原来的仲热轧木捏全部都是独奏,现在进行创新之后父子二人可以进行合奏。
尕藏旦巴老师因为想要更好的传承仲热轧木捏技艺,也曾找过许多的老师想要学习记谱,但是老师建议尕藏旦巴不要学习记谱,由于仲热轧木捏的演奏是没有规律的,尕藏旦巴老师根据这种特性,在他的当地老家找了一位快100多岁的高僧学习了藏族独特的记谱法(阳伊戈),这种记谱法类似于寺庙音乐中诵经时根据音的高低起伏谱进行记谱,由于诵经时是人声进行演唱,需要有呼吸接口,但是仲热轧木捏不需要人声进行演唱,所以就省略了这些呼吸的接口,变得更加完善,尕藏旦巴老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音一个音的给高僧演奏,再通过他自己的结合创新,才将仅剩的三首曲目中的一首才给谱写下来。这种藏族的記谱法在尕藏旦巴老师来说对他相对于简单一些,不像简谱五线谱那样困难,更加的适合他,更加的原生态,他说如果非要将仲热轧木捏曲目用简谱五线谱记谱下来,会感觉将他框住,没有了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不能够很好的抒发情感,就得这样保留下来属于仲热轧木捏独特的情感。
在学习仲热轧木捏的过程中是特别的艰难的,在尕藏旦巴老师的小时候,因为父亲青知布经常练习牛角琴,耳润目染下尕藏旦巴老师了解仲热轧木捏的结构、音色、演奏方法的情况下学的都是特别的困难,还差点放弃,更不要说是其他学徒了。青知布老师也有很多其他学徒,都是这样口口相传,只有用心去学习去练习才能够学会,可惜除了尕藏旦巴老师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学徒坚持下来。
仲热轧木捏传统制作材料与改良:
尕藏旦巴老师的仲热轧木捏是他父亲青知布老师为他制作的,差不多和尕藏旦巴老师年纪一样大。
制作材料:
琴弦:最健壮的成年公马的马尾巴
木材:采用比较普通的木头,不容易变形的坚硬的木头,例如花木、松木、柳木,但最好的是采用花木材质。
固定琴皮与音桶的材质是竹子,就地取材最为普通的竹子就可以使用。
弓子:传统的弓子是类似于弓箭样式的弓子,采用比较长比较柔软的木材,由于当地竹子比较稀少,所以只能用当地最细的柳树枝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制作。由于青知布老师到处出门去演出,所以原来传统的弓形弓子不容戏携带特别的不方便,现在进行了改良,运用了比较方便的二胡弓进行演奏。
弓毛:也是采用健壮的公马的马尾巴制成。
松香:原来是没有松香这种东西的,原来为了增加弓子的摩擦性只能放在嘴巴上用口水进行擦拭。原来青知布老师是在没有传承人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心情特别的焦急,坚持练习牛角琴的时候特别艰苦没有松香,只能用口水,日日的练习将嘴巴擦拭的全是裂口。
琴皮:不可以采用牛皮,因为牛皮太厚,传导性不佳,采用羊皮,最好的是当地的乌拉羊,当地山羊皮是最好的,不论公母,只要皮质够薄可以更好的震动,使音色更加饱满就是最好的制作材料。
调音杆:传统的木质调音杆比较容易跑音,后来经过了改良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机械调音,调音比较方便实用,木质调音杆的存在也就是为了美观。
将琴制作好之后要先用白香熏一遍,然后进行诵经,类似于一种开光仪式,对于琴的尊敬平常会把琴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琴头处缠绕的经幡作用主要是在宗教方面,证明将音乐女神请到保佑这把琴,保护琴的整洁干净,也是对于琴的一种尊重、祝福,这种布只能有活佛或者得道高僧才能有资格去缠绕,一般人是没有资格去缠的,在佛事活动中演奏完《甘丹寺唢呐经曲》之后会有活佛或者得道高僧来缠,象征着对琴的祝福和尊重。
乐器改良:
为了琴的美观借鉴蒙古族马头琴将仲热轧木捏琴头改成了一种精致的牛头形象
传统琴的仲热轧木捏主琴杆是上下实心的,就连连接调音杆的部位也都是实心的,而且是水平垂直的嵌入主琴杆正面的,琴弦是缠绕到调音杆上直接嵌入琴杆的,换弦调音及其不方便,经过改良之后将连接调音杆的部位挖出一个槽子,将调音杆分布在主琴杆侧方,经过改良之后加强了牛角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换弦调音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实用方便。原来的琴调音杆在一侧,放在肩头是容易影响演奏,后来进行改良分布在了琴的两侧,变得实用方便。
与其他大多数拉弦乐器不同的是仲热轧木捏有两个琴码,分为上码和下码,上码在调音钱就放置在琴上,主要的作用是固定音高,使琴弦不容易跑音;下码和其他拉弦乐器一样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
尕藏旦巴老师说仲热轧木捏也是离不开游牧民族的三样动物牛羊马,琴头是精致的牛头形象,琴弦是健壮的马的尾巴,琴皮是羊皮,将琴与游牧民族最宝贵的三样动物结合了起来。
后面青知布老师说他还是会对于仲热轧木捏进行改良,在他这么大的年纪还在努力的学习蒙古族的马头琴,为了结合马头琴去改良自己的仲热轧木捏去努力。
仲热轧木捏只有两根弦,两根弦是同音,没有固定音调,只要两根弦同音即可演奏,可能在不同曲子里用到的音不同再进行调弦。
如果一种音乐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进行新的创作,才能够为这种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如果甘南地区的仲热轧木捏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可能就有更多的专家对其进行研究,为其创作新的作品,我认为这样才能够使甘南地区的仲热轧木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田林(1995—),男,河北省唐山人,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尕藏旦巴老师因为想要更好的传承仲热轧木捏技艺,也曾找过许多的老师想要学习记谱,但是老师建议尕藏旦巴不要学习记谱,由于仲热轧木捏的演奏是没有规律的,尕藏旦巴老师根据这种特性,在他的当地老家找了一位快100多岁的高僧学习了藏族独特的记谱法(阳伊戈),这种记谱法类似于寺庙音乐中诵经时根据音的高低起伏谱进行记谱,由于诵经时是人声进行演唱,需要有呼吸接口,但是仲热轧木捏不需要人声进行演唱,所以就省略了这些呼吸的接口,变得更加完善,尕藏旦巴老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音一个音的给高僧演奏,再通过他自己的结合创新,才将仅剩的三首曲目中的一首才给谱写下来。这种藏族的記谱法在尕藏旦巴老师来说对他相对于简单一些,不像简谱五线谱那样困难,更加的适合他,更加的原生态,他说如果非要将仲热轧木捏曲目用简谱五线谱记谱下来,会感觉将他框住,没有了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不能够很好的抒发情感,就得这样保留下来属于仲热轧木捏独特的情感。
在学习仲热轧木捏的过程中是特别的艰难的,在尕藏旦巴老师的小时候,因为父亲青知布经常练习牛角琴,耳润目染下尕藏旦巴老师了解仲热轧木捏的结构、音色、演奏方法的情况下学的都是特别的困难,还差点放弃,更不要说是其他学徒了。青知布老师也有很多其他学徒,都是这样口口相传,只有用心去学习去练习才能够学会,可惜除了尕藏旦巴老师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学徒坚持下来。
仲热轧木捏传统制作材料与改良:
尕藏旦巴老师的仲热轧木捏是他父亲青知布老师为他制作的,差不多和尕藏旦巴老师年纪一样大。
制作材料:
琴弦:最健壮的成年公马的马尾巴
木材:采用比较普通的木头,不容易变形的坚硬的木头,例如花木、松木、柳木,但最好的是采用花木材质。
固定琴皮与音桶的材质是竹子,就地取材最为普通的竹子就可以使用。
弓子:传统的弓子是类似于弓箭样式的弓子,采用比较长比较柔软的木材,由于当地竹子比较稀少,所以只能用当地最细的柳树枝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制作。由于青知布老师到处出门去演出,所以原来传统的弓形弓子不容戏携带特别的不方便,现在进行了改良,运用了比较方便的二胡弓进行演奏。
弓毛:也是采用健壮的公马的马尾巴制成。
松香:原来是没有松香这种东西的,原来为了增加弓子的摩擦性只能放在嘴巴上用口水进行擦拭。原来青知布老师是在没有传承人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心情特别的焦急,坚持练习牛角琴的时候特别艰苦没有松香,只能用口水,日日的练习将嘴巴擦拭的全是裂口。
琴皮:不可以采用牛皮,因为牛皮太厚,传导性不佳,采用羊皮,最好的是当地的乌拉羊,当地山羊皮是最好的,不论公母,只要皮质够薄可以更好的震动,使音色更加饱满就是最好的制作材料。
调音杆:传统的木质调音杆比较容易跑音,后来经过了改良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机械调音,调音比较方便实用,木质调音杆的存在也就是为了美观。
将琴制作好之后要先用白香熏一遍,然后进行诵经,类似于一种开光仪式,对于琴的尊敬平常会把琴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琴头处缠绕的经幡作用主要是在宗教方面,证明将音乐女神请到保佑这把琴,保护琴的整洁干净,也是对于琴的一种尊重、祝福,这种布只能有活佛或者得道高僧才能有资格去缠绕,一般人是没有资格去缠的,在佛事活动中演奏完《甘丹寺唢呐经曲》之后会有活佛或者得道高僧来缠,象征着对琴的祝福和尊重。
乐器改良:
为了琴的美观借鉴蒙古族马头琴将仲热轧木捏琴头改成了一种精致的牛头形象
传统琴的仲热轧木捏主琴杆是上下实心的,就连连接调音杆的部位也都是实心的,而且是水平垂直的嵌入主琴杆正面的,琴弦是缠绕到调音杆上直接嵌入琴杆的,换弦调音及其不方便,经过改良之后将连接调音杆的部位挖出一个槽子,将调音杆分布在主琴杆侧方,经过改良之后加强了牛角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换弦调音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实用方便。原来的琴调音杆在一侧,放在肩头是容易影响演奏,后来进行改良分布在了琴的两侧,变得实用方便。
与其他大多数拉弦乐器不同的是仲热轧木捏有两个琴码,分为上码和下码,上码在调音钱就放置在琴上,主要的作用是固定音高,使琴弦不容易跑音;下码和其他拉弦乐器一样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
尕藏旦巴老师说仲热轧木捏也是离不开游牧民族的三样动物牛羊马,琴头是精致的牛头形象,琴弦是健壮的马的尾巴,琴皮是羊皮,将琴与游牧民族最宝贵的三样动物结合了起来。
后面青知布老师说他还是会对于仲热轧木捏进行改良,在他这么大的年纪还在努力的学习蒙古族的马头琴,为了结合马头琴去改良自己的仲热轧木捏去努力。
仲热轧木捏只有两根弦,两根弦是同音,没有固定音调,只要两根弦同音即可演奏,可能在不同曲子里用到的音不同再进行调弦。
如果一种音乐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进行新的创作,才能够为这种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如果甘南地区的仲热轧木捏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可能就有更多的专家对其进行研究,为其创作新的作品,我认为这样才能够使甘南地区的仲热轧木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田林(1995—),男,河北省唐山人,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