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学校及周围生物环境进行直观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能促进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快速形成和提高,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经。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生物环境资源;调查;利用;教学
中学生物学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行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直观教学,特别是对生物标本的认识过程,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及本地环境资源对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进而学习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利用实际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知道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利用好环境资源进行生物教学,就要对本地环境资源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为此,自己结合生物学基本知识,一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对本地及生物资源及环境,农业生产情况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方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粗略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本地环境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生物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北有东西走向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东北有方圆几十里的中牟县林区北林区及周边村庄的集体林,大小村庄相隔几里十几里油路相连。村庄周围为农田、灌渠、排水渠、沟、河系统较完备。
中牟县北林区东西走向,东西几十里,南北宽处十几里,窄处几里为高低不平的沙岗洼地,生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为主导的树种槐树,还有各种杨树、楝树、柏树、紫穗槐、酸枣树、柳树……。草本植物有苇草狼芽根、芦苇、蒲、黄蒿、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马唐、猪秧秧、沙打旺……。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有蘑菇、木耳等菌类。各种植物上下呈层状分布,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地资源。动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有蚂蚁、蝗虫、蚂蚱、金龟子,各种蝶、蛾、蚜虫、瓢虫等昆虫,有蜘蛛、蜈蚣等其他节肢动物,有蛇、蟾酴、青蛙等两栖动物,有麻雀、斑鸠、山雀、鹰、猫头鹰、喜鹊、灰喜鹊、啄木鸟、野鸡等多种鸟,还有老鼠、刺猬、黄鼠狼等动物,各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树林生态系统。
除国有集体林场外,还有黄河大堤防护林、赵口引黄干渠、耿干渠、西干渠等防护林生态系统。
水资源及水生资源也较丰富,除母亲河黄河外,穿梭在村庄农田间的多条灌渠、排水沟、河,一年四季基本不断水,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也为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条件。水生植物有芦苇、莲藕,各种水生杂草……。水生动物有水蛭、田螺、蚌、虾、三尾鱼、鲫鱼、草鱼、红鱼、白条、小草鱼、泥鳅、鳝及蛇、青蛙两栖动物,还有野鸭、鹰、白鹭、灰鹤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水鸟,在黄河滩区以及雁鸣湖等地还能见到大雁等。另外本地还有大大小小的鱼池上千个,人工饲养的有红鱼、鲢鱼、鲫鱼、鲳鱼……。还有黄河及雁鸣湖等湿地,生长生活着各种水生的动植物。
人民的生产情况,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油菜、花生、大蒜及其他一些蔬菜,粮食作物等。耕作方式,多为一年两熟,小麦一大豆、小麦一玉米、小麦一水稻、大蒜-玉米、油菜-花生、油菜-棉花轮作,还有小麦-棉花套种等,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种收基本上全部机械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多使用农药,人工、生物防治少。
多数家庭少量养有鸡、鸭、鹅,有狗、猫,个别家庭养有猪、牛、羊及其他牲畜,猪、羊、牛、鸡等出现个另家庭规模化养殖,猪、鸡以人工加工饲料喂养为主,生长快,生长期短。
充分了解本地生物资源情况,就可以加以运用,搞好对学生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此情况以生物和生物圈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在认识生物学习中,利用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需要营养和水分、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动物吃食喝水、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所产生的废物、生物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等。了解掌握了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后,有一个调查实践课。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就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环境资源情况指导学生认真搞好调查活动。按照教材课标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求:了解校园或农田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所看到的生物,不管喜欢与否,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在调查到的生物中选2—3种,说说他们的生物环境有什么不同?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大家交流。在课堂上由各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将本组调查到的生物和采用的归类方法向同学汇报,大家一起讨论:对生物进行归类有什么意义?后加强如下技能训练。通过对课本中马、牛、羊及生活环境图片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对看上去相识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不同点,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要求学生之间交流你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哪些特点是你没有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①调查时,有没有不认识的生物?从中挑出一两种,记录他们的特征,自己帮助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他们。
②在所调查的地区,有没有原来常见的生物不见了,举出几个例子,试分析原因。
③完成一篇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天气、调查路线,所见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环境,调查后的体会等。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此次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生物知识得到较大提高,其他多方面技能均得到较大提升。另外要求学生保存好调查资料,以备以后学习用。
在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学中,学习教材使学生了解生物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资料,使学生明确动、植物生存需要相同的基本条件,即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选择改变了生物,生物又影响改变着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光、水分、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种则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在小学<自然>中学生通过用蚯蚓作实验已经有所了解,为加深对环境因索的了解,利用鼠妇作实验,继续使学生探索理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土壤潮湿程度等)。另外,一种生物的生活还受周围其他很多生物的影响,也就是说,生物生活受生物因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如学生调查中所见到的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蜻蜒捕食蚊子、家中壁虎捕食苍蝇蚊子等,还有象蚂蚁、蜜蜂群居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生关系,植物各群体之间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空间等竞争 关系等。
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引导学生联系调查树林生活实际:要树林中,我们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动物,树叶间透过的阳光,听到些什么呢?微风吹,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小河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有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时候,我们想过了没有,这片树林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中除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才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充足的食物,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引导学生利用食物链作出判断。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极限,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壤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再如我的家乡二十多年前村庄四周环绕着树林,相连方圆几十里,里边有槐树、多种杨柳树、柏树、枣树、柿子树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多种多样的花草。里边的动物非常丰富,像蚂蚁、蝈蝈、蜥蜴、蚂蚱、蝉、蛇、刺猬、喜鹊、乌鸦、啄木鸟、斑鸠、黄鹂、猫头鹰、鹰、兔子、狐狸……小河里一年四季流水不断,虽然有深有浅,夏季人们在里边洗澡,秋季人们捕获各种各样的鱼虾吃,农田种植从来不用浇水,各种农副产品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但是卣于种种原因,人们几年时间就把树木砍伐光了。树林里各种动物不见了,小河里常年干枯,更不用说见鱼虾了,夏季人们也只能在屋里电扇下凉快,用进水冲洗身子,吃鱼虾、肉、蛋到集市上买,做饭烧煤,大人、小孩再也不能在树林中玩耍、嬉戏,再也享受不到鸟语花香带来的快乐情景了。
人们的生存条件恶化了,你认为呢?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互不关联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构成一个大统一的生态系统整体——生物圈。它是我们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为了人们更好的生存,人民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我们每个人应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并请同学们以此内容写一篇文章。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意识。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生物环境资源;调查;利用;教学
中学生物学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行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直观教学,特别是对生物标本的认识过程,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及本地环境资源对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进而学习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利用实际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知道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利用好环境资源进行生物教学,就要对本地环境资源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为此,自己结合生物学基本知识,一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对本地及生物资源及环境,农业生产情况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方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粗略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本地环境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生物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北有东西走向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东北有方圆几十里的中牟县林区北林区及周边村庄的集体林,大小村庄相隔几里十几里油路相连。村庄周围为农田、灌渠、排水渠、沟、河系统较完备。
中牟县北林区东西走向,东西几十里,南北宽处十几里,窄处几里为高低不平的沙岗洼地,生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为主导的树种槐树,还有各种杨树、楝树、柏树、紫穗槐、酸枣树、柳树……。草本植物有苇草狼芽根、芦苇、蒲、黄蒿、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马唐、猪秧秧、沙打旺……。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有蘑菇、木耳等菌类。各种植物上下呈层状分布,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地资源。动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有蚂蚁、蝗虫、蚂蚱、金龟子,各种蝶、蛾、蚜虫、瓢虫等昆虫,有蜘蛛、蜈蚣等其他节肢动物,有蛇、蟾酴、青蛙等两栖动物,有麻雀、斑鸠、山雀、鹰、猫头鹰、喜鹊、灰喜鹊、啄木鸟、野鸡等多种鸟,还有老鼠、刺猬、黄鼠狼等动物,各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树林生态系统。
除国有集体林场外,还有黄河大堤防护林、赵口引黄干渠、耿干渠、西干渠等防护林生态系统。
水资源及水生资源也较丰富,除母亲河黄河外,穿梭在村庄农田间的多条灌渠、排水沟、河,一年四季基本不断水,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也为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条件。水生植物有芦苇、莲藕,各种水生杂草……。水生动物有水蛭、田螺、蚌、虾、三尾鱼、鲫鱼、草鱼、红鱼、白条、小草鱼、泥鳅、鳝及蛇、青蛙两栖动物,还有野鸭、鹰、白鹭、灰鹤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水鸟,在黄河滩区以及雁鸣湖等地还能见到大雁等。另外本地还有大大小小的鱼池上千个,人工饲养的有红鱼、鲢鱼、鲫鱼、鲳鱼……。还有黄河及雁鸣湖等湿地,生长生活着各种水生的动植物。
人民的生产情况,农业种植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油菜、花生、大蒜及其他一些蔬菜,粮食作物等。耕作方式,多为一年两熟,小麦一大豆、小麦一玉米、小麦一水稻、大蒜-玉米、油菜-花生、油菜-棉花轮作,还有小麦-棉花套种等,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种收基本上全部机械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多使用农药,人工、生物防治少。
多数家庭少量养有鸡、鸭、鹅,有狗、猫,个别家庭养有猪、牛、羊及其他牲畜,猪、羊、牛、鸡等出现个另家庭规模化养殖,猪、鸡以人工加工饲料喂养为主,生长快,生长期短。
充分了解本地生物资源情况,就可以加以运用,搞好对学生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此情况以生物和生物圈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在认识生物学习中,利用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需要营养和水分、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动物吃食喝水、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所产生的废物、生物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等。了解掌握了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后,有一个调查实践课。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就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环境资源情况指导学生认真搞好调查活动。按照教材课标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求:了解校园或农田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所看到的生物,不管喜欢与否,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在调查到的生物中选2—3种,说说他们的生物环境有什么不同?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大家交流。在课堂上由各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将本组调查到的生物和采用的归类方法向同学汇报,大家一起讨论:对生物进行归类有什么意义?后加强如下技能训练。通过对课本中马、牛、羊及生活环境图片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对看上去相识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不同点,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相同之处。要求学生之间交流你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哪些特点是你没有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①调查时,有没有不认识的生物?从中挑出一两种,记录他们的特征,自己帮助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他们。
②在所调查的地区,有没有原来常见的生物不见了,举出几个例子,试分析原因。
③完成一篇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天气、调查路线,所见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环境,调查后的体会等。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此次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生物知识得到较大提高,其他多方面技能均得到较大提升。另外要求学生保存好调查资料,以备以后学习用。
在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教学中,学习教材使学生了解生物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资料,使学生明确动、植物生存需要相同的基本条件,即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选择改变了生物,生物又影响改变着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光、水分、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种则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在小学<自然>中学生通过用蚯蚓作实验已经有所了解,为加深对环境因索的了解,利用鼠妇作实验,继续使学生探索理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土壤潮湿程度等)。另外,一种生物的生活还受周围其他很多生物的影响,也就是说,生物生活受生物因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如学生调查中所见到的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蜻蜒捕食蚊子、家中壁虎捕食苍蝇蚊子等,还有象蚂蚁、蜜蜂群居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生关系,植物各群体之间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空间等竞争 关系等。
在学习生态系统时,引导学生联系调查树林生活实际:要树林中,我们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动物,树叶间透过的阳光,听到些什么呢?微风吹,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小河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有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时候,我们想过了没有,这片树林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中除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才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充足的食物,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引导学生利用食物链作出判断。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极限,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壤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再如我的家乡二十多年前村庄四周环绕着树林,相连方圆几十里,里边有槐树、多种杨柳树、柏树、枣树、柿子树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多种多样的花草。里边的动物非常丰富,像蚂蚁、蝈蝈、蜥蜴、蚂蚱、蝉、蛇、刺猬、喜鹊、乌鸦、啄木鸟、斑鸠、黄鹂、猫头鹰、鹰、兔子、狐狸……小河里一年四季流水不断,虽然有深有浅,夏季人们在里边洗澡,秋季人们捕获各种各样的鱼虾吃,农田种植从来不用浇水,各种农副产品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但是卣于种种原因,人们几年时间就把树木砍伐光了。树林里各种动物不见了,小河里常年干枯,更不用说见鱼虾了,夏季人们也只能在屋里电扇下凉快,用进水冲洗身子,吃鱼虾、肉、蛋到集市上买,做饭烧煤,大人、小孩再也不能在树林中玩耍、嬉戏,再也享受不到鸟语花香带来的快乐情景了。
人们的生存条件恶化了,你认为呢?
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互不关联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构成一个大统一的生态系统整体——生物圈。它是我们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为了人们更好的生存,人民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我们每个人应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并请同学们以此内容写一篇文章。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