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减持新规的影响之下,“定增王”财通基金的业务模式或将生变。
5月27日,为解决“无序减持、违规减持”等问题,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同日,上交所及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这是自2月中旬的“再融资新政”后,证监会向以定增项目为主业的基金公司打出的第二记重拳,尽管这一拳也同时挥向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及PE。
根据“减持新规”,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该部分股份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而且,“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而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而且,与“再融资新政”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不同,“减持新规”自公布之日起立即实施。
这意味着,一个规模超万亿元的定增市场立即变了气象,那些在定增业务上有较大布局的基金公司,则必须立即改变行为模式。
定增王受伤
目前,从事定增业务的基金公司主要有财通、九泰、博时、银华、北信瑞丰、泰达宏利、申万菱信等,其中又以“定增王”财通的规模最巨。据总经理王家俊介绍,截至2017年1月底,“财通成功中标的定增项目已经突破500个,规模超过1500亿元。”
Wind资讯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财通的公募规模为215亿元,在113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63位。至2017年一季度末,其规模增至229亿元,排名则降至第66位。专户规模方面,根據中基协披露的数据,至2017年一季度末,财通以920.82亿元排在第16位。至于其专户规模中定增产品所占比例,则未见公开数据。
至于公募定增产品,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19家基金公司推出的定增基金46只,资产规模共计561.42亿元,其中财通以145.90亿元占到25.99%的份额。
截至6月1日,财通旗下公募定增产品共有5只,分别是财通多策略精选(501001.OF)、财通多策略升级(501015.OF)、财通多策略福享(501026.OF)、财通多策略福瑞(501028.OF)、财通福盛定增(501032.OF),资产规模分别为14.94亿元、49.29亿元、45.34亿元、31.15亿元、5.18亿元。
毫无疑问,作为“定增王”,财通在众多基金公司中受“减持新规”打击最重,其减持模式将不得不做重大调整。
极速减持之道
那么,财通旗下的定增基金是如何进行减持的呢?
上述5只基金中,财通多策略精选成立时间最早、运行最为成熟、数据最为丰富,且其余4只都处于封闭期,本文主要考察该基金2016年下半年解禁且认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定增项目。
公告显示,符合条件的定增项目共有8个。《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整理公开数据后发现,该基金所持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半年内减持比例达到100%的有1个,减持比例在80%以上的有3个,在50%以上的有8个。
其中,半年内减持100%的是中国中铁的定增项目。2015年7月16日,财通多策略精选以7.77元/股成功认购中国中铁非公开发行股份1673.10万股。公告显示,自2016年7月18日解禁至2016年年末,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基金将所持股份全部卖出,卖出金额为1.17亿元,合均价6.98元/股。
而据日K线数据,在2016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期间,中国中铁的最低股价是7.02元(9月30日),最高股价为10.63元(11月29日),期间均价为8.94元;月K线数据则显示,2016年7月至12月,均价分别为7.02元、7.54元、7.45元、8.47元、9.29元、9.05元。因此,该基金的100%减持发生在解禁后的两个半月内(即第三季度)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减持可能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而非通过大宗交易。根据上交所大宗交易数据,自2016年7月18日至12月31日,中国中铁共发生大宗交易4起,分别是10月11日以7.19元/股卖出56万股,11月23日以9.30元/股卖出314万股,12月2日以8.82元/股卖出2000万股,12月28日以8.89元/股卖出56万股。
粗略估计,在中国中铁的定增项目上,财通多策略精选亏损1177万元。若考虑到中国中铁股价在2016年11月最高达到10.63元,且11月、12月均价都在9元以上,远远高出6.98元的减持均价,则其付出的机会成本更大。
半年内减持比例在80%以上的定增项目,除了中国中铁,还有海特高新及中国铁建。
2015年9月1日,财通多策略精选以20元/股成功认购海特高新非公开发行股份1150.05万股。自2016年9月2日解禁,至2016年末,该基金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减持933.80万股,减持比例为81.20%,减持均价为14.94元/股。
2015年7月20日,该基金以8元/股的价格成功认购中国铁建非公开发行股份1875万股。自2016年7月20日解禁至2016年年末,该基金在半年时间里减持1591.75万股,减持比例为84.89%,减持均价为9.05元/股。
半年内减持比例超过50%的定增项目还有用友网络、科大讯飞、胜利精密、银江股份、中航飞机等5个,截至2016年年末,减持比例分别为57%、60.12%、60.56%、51.31%、54%。 值得一提的是,用友网络、海特高新、科大讯飞、银江股份、中航飞机等5只股票,自解禁日起至2017年5月30日,股价一直处于倒挂状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股价则在减持后不断攀升,2017年的高点分别是9.97元、14.58元,远高于减持均价。
更需投资者关注的是,上述8个项目的减持行为无一符合“减持新规”的要求。
为何倒在黎明之前?
抛开用友网络、中航飞机等5个截至目前股价仍处于倒挂状态的项目不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财通多策略精选的基金经理为何如此急于大幅减持,以至于“倒在黎明之前”,痛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这两只题材丰富的绩优蓝筹股的上涨行情。
答案主要与基金经理对行情的误判有关。
该基金的招募书写道:“在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结束后,本基金将根据对股票内在投资价值和成长性的判断,结合股票市场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时机卖出。”显然,招募书并未对卖出时机做出强制性规定,基金经理有充分的择时权限。
不过,如果“倒在黎明之前”的是一年期定增基金专户或资管计划,又另当别论,因为这些定增产品一般采取“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其中“12个月”指的是限售期,“6个月”指的是建仓与退出期。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产品而言,解禁后半年内100%减持是常态。
之所以有“6個月”的规定,据一位业内人士解释,主要与定增配资有关。在定增行情火爆的时期,投资机构为博取高收益,经常会借钱加杠杆,“配资杠杆通常从1:1到1:4不等,所谓1:1,就是1亿劣后配1亿优先级,财通的定增产品多为1:2或1:3”。优先级资金一般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通常不会等到项目完成后才要求劣后退还本金、支付利息,而是要求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付一次利息。因此,时间即是成本,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不得不快进快出。
正是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公募产品,定增基金专户或资管计划受“减持新规”的冲击最为严重,因为根据新规,“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也就是说,要完全退出,至少需要12个月+1天的时间,亦即退出期至少延长了6个月+1天的时间。
由于“减持新规”自公布之日起立即实施,“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已瞬间成为历史。至于存量业务的遗留问题,基金公司正在苦思对策。至于未来的模式是“12个月+13个月”还是其他形式,还有待市场本身给出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配资成本将变得更高,因为对提供优先级资金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退出期延长,意味着风险更多,利息也就更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月中旬,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后,过了4日,财通公号曾发文阐述对新政的看法;截至记者发稿时,“减持新规”出台已5日,“定增王”仍在沉默中。
5月27日,为解决“无序减持、违规减持”等问题,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同日,上交所及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这是自2月中旬的“再融资新政”后,证监会向以定增项目为主业的基金公司打出的第二记重拳,尽管这一拳也同时挥向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及PE。
根据“减持新规”,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该部分股份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而且,“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而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而且,与“再融资新政”采取新老划断的办法不同,“减持新规”自公布之日起立即实施。
这意味着,一个规模超万亿元的定增市场立即变了气象,那些在定增业务上有较大布局的基金公司,则必须立即改变行为模式。
定增王受伤
目前,从事定增业务的基金公司主要有财通、九泰、博时、银华、北信瑞丰、泰达宏利、申万菱信等,其中又以“定增王”财通的规模最巨。据总经理王家俊介绍,截至2017年1月底,“财通成功中标的定增项目已经突破500个,规模超过1500亿元。”
Wind资讯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财通的公募规模为215亿元,在113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63位。至2017年一季度末,其规模增至229亿元,排名则降至第66位。专户规模方面,根據中基协披露的数据,至2017年一季度末,财通以920.82亿元排在第16位。至于其专户规模中定增产品所占比例,则未见公开数据。
至于公募定增产品,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19家基金公司推出的定增基金46只,资产规模共计561.42亿元,其中财通以145.90亿元占到25.99%的份额。
截至6月1日,财通旗下公募定增产品共有5只,分别是财通多策略精选(501001.OF)、财通多策略升级(501015.OF)、财通多策略福享(501026.OF)、财通多策略福瑞(501028.OF)、财通福盛定增(501032.OF),资产规模分别为14.94亿元、49.29亿元、45.34亿元、31.15亿元、5.18亿元。
毫无疑问,作为“定增王”,财通在众多基金公司中受“减持新规”打击最重,其减持模式将不得不做重大调整。
极速减持之道
那么,财通旗下的定增基金是如何进行减持的呢?
上述5只基金中,财通多策略精选成立时间最早、运行最为成熟、数据最为丰富,且其余4只都处于封闭期,本文主要考察该基金2016年下半年解禁且认购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定增项目。
公告显示,符合条件的定增项目共有8个。《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整理公开数据后发现,该基金所持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半年内减持比例达到100%的有1个,减持比例在80%以上的有3个,在50%以上的有8个。
其中,半年内减持100%的是中国中铁的定增项目。2015年7月16日,财通多策略精选以7.77元/股成功认购中国中铁非公开发行股份1673.10万股。公告显示,自2016年7月18日解禁至2016年年末,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基金将所持股份全部卖出,卖出金额为1.17亿元,合均价6.98元/股。
而据日K线数据,在2016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期间,中国中铁的最低股价是7.02元(9月30日),最高股价为10.63元(11月29日),期间均价为8.94元;月K线数据则显示,2016年7月至12月,均价分别为7.02元、7.54元、7.45元、8.47元、9.29元、9.05元。因此,该基金的100%减持发生在解禁后的两个半月内(即第三季度)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减持可能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而非通过大宗交易。根据上交所大宗交易数据,自2016年7月18日至12月31日,中国中铁共发生大宗交易4起,分别是10月11日以7.19元/股卖出56万股,11月23日以9.30元/股卖出314万股,12月2日以8.82元/股卖出2000万股,12月28日以8.89元/股卖出56万股。
粗略估计,在中国中铁的定增项目上,财通多策略精选亏损1177万元。若考虑到中国中铁股价在2016年11月最高达到10.63元,且11月、12月均价都在9元以上,远远高出6.98元的减持均价,则其付出的机会成本更大。
半年内减持比例在80%以上的定增项目,除了中国中铁,还有海特高新及中国铁建。
2015年9月1日,财通多策略精选以20元/股成功认购海特高新非公开发行股份1150.05万股。自2016年9月2日解禁,至2016年末,该基金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减持933.80万股,减持比例为81.20%,减持均价为14.94元/股。
2015年7月20日,该基金以8元/股的价格成功认购中国铁建非公开发行股份1875万股。自2016年7月20日解禁至2016年年末,该基金在半年时间里减持1591.75万股,减持比例为84.89%,减持均价为9.05元/股。
半年内减持比例超过50%的定增项目还有用友网络、科大讯飞、胜利精密、银江股份、中航飞机等5个,截至2016年年末,减持比例分别为57%、60.12%、60.56%、51.31%、54%。 值得一提的是,用友网络、海特高新、科大讯飞、银江股份、中航飞机等5只股票,自解禁日起至2017年5月30日,股价一直处于倒挂状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股价则在减持后不断攀升,2017年的高点分别是9.97元、14.58元,远高于减持均价。
更需投资者关注的是,上述8个项目的减持行为无一符合“减持新规”的要求。
为何倒在黎明之前?
抛开用友网络、中航飞机等5个截至目前股价仍处于倒挂状态的项目不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财通多策略精选的基金经理为何如此急于大幅减持,以至于“倒在黎明之前”,痛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这两只题材丰富的绩优蓝筹股的上涨行情。
答案主要与基金经理对行情的误判有关。
该基金的招募书写道:“在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结束后,本基金将根据对股票内在投资价值和成长性的判断,结合股票市场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时机卖出。”显然,招募书并未对卖出时机做出强制性规定,基金经理有充分的择时权限。
不过,如果“倒在黎明之前”的是一年期定增基金专户或资管计划,又另当别论,因为这些定增产品一般采取“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其中“12个月”指的是限售期,“6个月”指的是建仓与退出期。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产品而言,解禁后半年内100%减持是常态。
之所以有“6個月”的规定,据一位业内人士解释,主要与定增配资有关。在定增行情火爆的时期,投资机构为博取高收益,经常会借钱加杠杆,“配资杠杆通常从1:1到1:4不等,所谓1:1,就是1亿劣后配1亿优先级,财通的定增产品多为1:2或1:3”。优先级资金一般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通常不会等到项目完成后才要求劣后退还本金、支付利息,而是要求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付一次利息。因此,时间即是成本,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不得不快进快出。
正是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公募产品,定增基金专户或资管计划受“减持新规”的冲击最为严重,因为根据新规,“解除限售之日起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也就是说,要完全退出,至少需要12个月+1天的时间,亦即退出期至少延长了6个月+1天的时间。
由于“减持新规”自公布之日起立即实施,“12个月+6个月”的运作模式已瞬间成为历史。至于存量业务的遗留问题,基金公司正在苦思对策。至于未来的模式是“12个月+13个月”还是其他形式,还有待市场本身给出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配资成本将变得更高,因为对提供优先级资金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退出期延长,意味着风险更多,利息也就更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月中旬,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后,过了4日,财通公号曾发文阐述对新政的看法;截至记者发稿时,“减持新规”出台已5日,“定增王”仍在沉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