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科学课程理念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p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8-02
  《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力图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强调这门学科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这种角色的特征是: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二、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科学课以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知识点为研究对象,强调以观察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对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够做出某种解释,得出有关的科学结论,这个就是知识点。通过认真学习《科学课标》之后,明确了科学课最终的落脚点不是在知识结论上,而是让学生做某种结论,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教孩子们科学地看问题,科学地处理问题。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要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可采取的方式如:⑴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⑵同学们开始实验,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小组中先研究一下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共同制定一份实验计划,然后再进行实验。⑶实验后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⑷谁能就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些带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科学课标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学生们直接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去鼓励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自我见解,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其独到的见解。根据课标的学习,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计划。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我在教《钢笔吸水的奥秘》这一课时,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围绕“奥秘”这一问题,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这一概念,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讨论、研究、实验后发现了许多知识,归纳起来有:
  1.大气是有压力的,依据是在封闭的袋中吸水、吸气,袋往里瘪,说明大气有压力。
  2.大气的压力在上方,依据是把瓶口盖上薄膜,薄膜往瓶口里吸。
  3.大气压力来自下方,依据是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过来不会掉。
  4.大气压力来自四周,依据是用注射器吸封闭的橘汁,瓶壁向里瘪。
  最后启发学生归纳出“奥秘”的所在,即大气的压力帮了忙。
  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思维活跃,研究的时间充分,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有效地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教师 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我们教师本人,也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其他文献
自动检验是通过模式识别方法完成产品质量分类识别的过程,它是自动化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要求产品在线检验时,信息及其特征的实时处理和提取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自动
台桧大痣小蜂(Megastigmus formosana Roques et Pan)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长尾小蜂科(Torymidae)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在丽江市,台桧大痣小蜂是一种危害性中
学位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人人主动参与学习,要求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普遍欠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弱,对教师有较大的依赖,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愿意主动表达,所以學生更加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如何引导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打造一个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也是我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最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因此如何在这块阵地上打一场“高效”的学习之仗成为了我们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着,为了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快乐的学习,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
“中国梦”的强音再次点燃国人的梦想。何谓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宿愿的
从深层次来分析,所谓教学其实就是一场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发生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同时,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教师
中国新媒体公司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行业态势呈现马太效应,投资商也更趋于理性,踏踏实实经营媒体,不论从渠道还是媒体形式上,真正地帮助企业实现传播价值,完善服务体系才是新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成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作用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注意力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9-0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活
【摘要】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与电磁感应是《电工学》章节教学中的难点,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摸索,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磁场 物理量 电磁感应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70-02  在技工学校《电工学》课程第二章磁场与电磁感应的教学中,对于磁场的四个基本物理量及电磁感应的教学难度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7-02  任何一门学科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质做化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比课本更复杂,更丰富。往往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会引发一连串值得探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化学课上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