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研究的效应特点及其途径分析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整理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相关研究的文献,总结其效应特点和途径.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中近30年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其研究对象、干预方法、干预部位(取穴)、干预参数、效应机制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2篇文献,其中临床研究51篇,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研究较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内关、足三里、风池、合谷,干预手法以手针居多,取穴部位以四肢部和头面颈项部为主,评价机制以心率变异性为主.动物实验研究151篇,以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研究较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内关”“神门”,干预方法多为电针,取穴部位同样多在四肢部,其效应途径主要为迷走神经中枢效应和外周胆碱能效应.结论:针灸具有良好的调节自主神经效应,研究中以四肢和头面部穴为主,效应途经主要涉及动物实验,以迷走神经中枢效应和外周胆碱能通路为主,其效应特点具有特异性,主要与刺激的穴位、方式、参数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腕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钩骨骨折所占比例较小,钩骨钩较钩骨体更易发生骨折.据相关报道显示,钩骨钩骨折仅占腕骨骨折2~4%[1].钩骨分为钩骨体和钩骨钩,钩骨体与第4、5掌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日益重视,多媒体是集图象、声音与文本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它使用灵活,形式多样,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生兴趣,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知识,课后一味地展开题海战术,大量无效的、刻板的训练题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根源之一。然而,在这针对性很强的训练中,学生真
期刊
我国癌症数据[1]中心显示,2015年癌症的新增病例数约为429.2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281.4万例,在全国癌症发病数约为313.28/10万.癌症患者的病死率占全部死亡患者的1/4,这在我国
使用实验室废弃的网状饲养笼笼盖结合螺栓、魔术贴等材料制作出简便实用的大鼠固定装置,用于大鼠针刺实验.使用本装置进行大鼠固定可提高成功率,延长固定时间,保证针刺实验能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重拾学习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T RP的磷酸肌醇(Pirt)、结肠黏膜中辣椒素受体(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Pirt、TRPV1在针刺缓解IBS-D内脏
陈雪清是洪江古商城“陈敦厚药店”的总经理,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经营时,只有资金两千银元,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时,就拥有资金十二万银元了,17年间,资金翻了60倍,可见其
针灸应用于生殖领域历史悠久.近20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致力于探讨针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针刺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