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面对我国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状况,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为此,就网络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网络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途径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这个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交往、娱乐等行为方式,尤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习惯。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面对我国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状况,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专门强调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运用技术、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怎样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不断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成为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尤其对于刚刚成立的高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和其他院校的大学生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类型层次比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显得更为突出。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自我意识、人生观都日渐成熟,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很难在精神世界上与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相匹配,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方面的缺失,在网络世界迷失自我,荒疏学业、事业、也荒疏了自我心灵的完善。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规范高职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使用网络,推进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及网络文化建设,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工具大众化普及化,新媒体之间的软件和硬件通用化得到了加强,新媒体正日益渗入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好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才能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正确使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培养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课题选择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为主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此能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和关注。
一方面,在理论上该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教育观念,提出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的对策。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对于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我国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等,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很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吴俊清[1]认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从“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本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建设实践,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网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提高高校“网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进行通信和娱乐的重要途经,关联着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在当前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减少网络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应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推进“在线交流”、占领博客阵地、加强网络管理等多种途径,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容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必须符合网络本质特征和技术属性,必须坚持主体性、选择性、平等性、主导性、优化性等基本原则,还要创立和实施一系列的有效方法,包括“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和“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信息时代日益发展的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战斗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勇于应对各种思潮的挑战,强化人文精神,才能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上网已成为当今中国在校大学生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降低,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为此应针对性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弘扬文化主旋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看,各学者主要是从网络背景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困境、必要性和对策上探讨这一问题的,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的不多,针对新建高职院校的研究就更少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建设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吴俊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25-26.
[2]李智栽,黎平.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09):395-397.
[3]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04):102-104.
[4]马珺,李军,韩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69-171.
[5]雷永汉.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22-124.
[6]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3(01):26-29+40.
[7]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7):35-39+42.
[8]殷子惠,彭云龙,韩妮.新时期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07):99-102.
[9]张洋.网络文化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若干思考.
[10]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 (04):102-104.
[11]汪灿德.论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04):122-125.
[12]燕晋峰.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德育研究,2015,(04):201+191.
[13]马静.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03):25-26.
[14]郑伟芬.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01):76-79.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692)。
关键词:网络媒体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途径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这个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交往、娱乐等行为方式,尤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习惯。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面对我国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状况,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专门强调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运用技术、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怎样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不断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成为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尤其对于刚刚成立的高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和其他院校的大学生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类型层次比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显得更为突出。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自我意识、人生观都日渐成熟,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很难在精神世界上与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相匹配,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方面的缺失,在网络世界迷失自我,荒疏学业、事业、也荒疏了自我心灵的完善。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规范高职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使用网络,推进网络文明、网络道德及网络文化建设,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工具大众化普及化,新媒体之间的软件和硬件通用化得到了加强,新媒体正日益渗入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好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才能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正确使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培养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课题选择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为主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此能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和关注。
一方面,在理论上该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教育观念,提出在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的对策。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对于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我国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等,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至关重要,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很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吴俊清[1]认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的优势,从“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本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建设实践,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网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提高高校“网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获取信息,进行通信和娱乐的重要途经,关联着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在当前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减少网络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应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推进“在线交流”、占领博客阵地、加强网络管理等多种途径,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容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必须符合网络本质特征和技术属性,必须坚持主体性、选择性、平等性、主导性、优化性等基本原则,还要创立和实施一系列的有效方法,包括“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和“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信息时代日益发展的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战斗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勇于应对各种思潮的挑战,强化人文精神,才能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上网已成为当今中国在校大学生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降低,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为此应针对性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弘扬文化主旋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总的来看,各学者主要是从网络背景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困境、必要性和对策上探讨这一问题的,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的不多,针对新建高职院校的研究就更少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建设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吴俊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25-26.
[2]李智栽,黎平.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09):395-397.
[3]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04):102-104.
[4]马珺,李军,韩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69-171.
[5]雷永汉.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22-124.
[6]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3(01):26-29+40.
[7]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7):35-39+42.
[8]殷子惠,彭云龙,韩妮.新时期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07):99-102.
[9]张洋.网络文化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若干思考.
[10]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 (04):102-104.
[11]汪灿德.论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04):122-125.
[12]燕晋峰.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德育研究,2015,(04):201+191.
[13]马静.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03):25-26.
[14]郑伟芬.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01):76-79.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