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既有传统的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展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非智力因素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更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而我们传统的德育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较少的去思考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力图结合德育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在德育中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所谓非智力因素,广义上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上则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
在人的智力发展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和调节作用中。在智力活动中,一方面,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至于干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对一般人来讲,干得好不好则主要由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
作为德育过程的规律反映,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在德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可或缺。的确,如果没有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情感就是一种缺乏理智的感情冲动,思想品德意志就不能产生,思想品德行为也只是一种盲目的行为。但是,如果不培养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思想品德认识则无从体现,我们的德育就会落空。如果通过德育不能使学生形成稳固而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德育是没有成效的。可见,培育和养成非智力因素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所以,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于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德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居于优势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受社会、家庭、个人和学校等各种因素影响,当今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材。所以就中学德育工作而言,需要格外重视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1.把握需要,引导学生的行为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之后就会产生更高级的心理性需要,如成绩,名誉,被他人认可等。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动力,我们的德育应当根据学生真实的内心需要,激发他们在追求个人学业成功的同时,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的崇高动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精神激励的原则,重视学生的成就需要,对在德育中做得好的,要适当地给与一些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在同学们的面前对他进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中积极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我们的德育目标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积极的兴趣是有效能的兴趣,它不停留在静观阶段,为获得兴趣的对象而积极活动,促进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当一个学生有多种兴趣爱好并且能够积极的展示他的兴趣时,那么他的心理、人格等因素才是健全的。所以,我们的德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从高雅的兴趣中提升人格。
具体来讲,德育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也就是培养一个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兴趣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雅的兴趣,拒绝那些粗俗、不健康的爱好。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玩电脑,那就多布置一些“网络”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去寻找相關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电脑不是游戏和聊天的代名词,它更是一个帮助我们学习进步的工具。有了这些认识,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而且他们也会自动摒弃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3.情境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功能,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维持和指引活动方向。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在德育中,首先要使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勤俭节约的美德,使大家不去盲目追求高档名牌等奢侈产品。其次,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事。这就要求学生们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更要大家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特别是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可以利用自我暗示、转移注意、意志控制等方法来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特别要鼓励大家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要听听音乐或出去打一场篮球,甚至可以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哭一场等等。
4.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与实践中,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许多学生这时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帮助学生,告诉他们现阶段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其次,要注重从小事锻炼学生的意志。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坚持养成教育,如教育学生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坚持做好学校倡导的各项行为规范、文明举止,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再次,也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交给学生各种难度较大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比如举行军训、登山等野外活动和各种劳动。另外,除了教师对学生加强教育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善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5.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是影响一个人学习、生活甚至事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良好性格的又具有可塑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性格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简单的来说,性格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所以在德育中,要因材施教,而不要“一刀切”不分什么性格,都用同样地方式去教育,那样是肯定不行的。
对待内向型性格的人,可以引导他多去阅读一些良好思想道德模范方面的书籍。当这种人犯了一些小的错误时,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他,因为那样他会引起逆反情绪,而要私下地找他谈话,同时,要给他们机会去锻炼表现自己,以克服怯场,害羞,不爱讲话的弱点;而对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来说,则引导他们想更高的目标挑战,比如参加省市大型演讲比赛,参加社会实践等。
三、小结
以上分别简要阐述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这几个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及其应用,在德育中,这几个因素其实并非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他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共同对学生成才形成合力,所以,教师在德育中,对这些非智力因素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更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动力功能。
总之,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新形势下,要让德育工作做得更好,就要既关注智力因素,也要更多的关注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4]燕国材.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韩迎春.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理论探讨.2004,(0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非智力因素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更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中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而我们传统的德育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较少的去思考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力图结合德育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一下在德育中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所谓非智力因素,广义上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上则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
在人的智力发展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和调节作用中。在智力活动中,一方面,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至于干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对一般人来讲,干得好不好则主要由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
作为德育过程的规律反映,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德育的基础。在德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可或缺。的确,如果没有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情感就是一种缺乏理智的感情冲动,思想品德意志就不能产生,思想品德行为也只是一种盲目的行为。但是,如果不培养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思想品德认识则无从体现,我们的德育就会落空。如果通过德育不能使学生形成稳固而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德育是没有成效的。可见,培育和养成非智力因素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所以,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于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德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居于优势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受社会、家庭、个人和学校等各种因素影响,当今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材。所以就中学德育工作而言,需要格外重视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1.把握需要,引导学生的行为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之后就会产生更高级的心理性需要,如成绩,名誉,被他人认可等。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动力,我们的德育应当根据学生真实的内心需要,激发他们在追求个人学业成功的同时,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的崇高动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精神激励的原则,重视学生的成就需要,对在德育中做得好的,要适当地给与一些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在同学们的面前对他进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中积极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我们的德育目标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积极的兴趣是有效能的兴趣,它不停留在静观阶段,为获得兴趣的对象而积极活动,促进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当一个学生有多种兴趣爱好并且能够积极的展示他的兴趣时,那么他的心理、人格等因素才是健全的。所以,我们的德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从高雅的兴趣中提升人格。
具体来讲,德育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也就是培养一个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兴趣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雅的兴趣,拒绝那些粗俗、不健康的爱好。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玩电脑,那就多布置一些“网络”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去寻找相關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电脑不是游戏和聊天的代名词,它更是一个帮助我们学习进步的工具。有了这些认识,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而且他们也会自动摒弃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3.情境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功能,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维持和指引活动方向。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所以在德育中,首先要使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勤俭节约的美德,使大家不去盲目追求高档名牌等奢侈产品。其次,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事。这就要求学生们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更要大家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特别是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可以利用自我暗示、转移注意、意志控制等方法来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特别要鼓励大家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要听听音乐或出去打一场篮球,甚至可以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哭一场等等。
4.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与实践中,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许多学生这时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帮助学生,告诉他们现阶段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其次,要注重从小事锻炼学生的意志。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坚持养成教育,如教育学生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坚持做好学校倡导的各项行为规范、文明举止,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再次,也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交给学生各种难度较大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比如举行军训、登山等野外活动和各种劳动。另外,除了教师对学生加强教育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善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5.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是影响一个人学习、生活甚至事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良好性格的又具有可塑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性格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简单的来说,性格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所以在德育中,要因材施教,而不要“一刀切”不分什么性格,都用同样地方式去教育,那样是肯定不行的。
对待内向型性格的人,可以引导他多去阅读一些良好思想道德模范方面的书籍。当这种人犯了一些小的错误时,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他,因为那样他会引起逆反情绪,而要私下地找他谈话,同时,要给他们机会去锻炼表现自己,以克服怯场,害羞,不爱讲话的弱点;而对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来说,则引导他们想更高的目标挑战,比如参加省市大型演讲比赛,参加社会实践等。
三、小结
以上分别简要阐述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这几个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及其应用,在德育中,这几个因素其实并非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他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共同对学生成才形成合力,所以,教师在德育中,对这些非智力因素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更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动力功能。
总之,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新形势下,要让德育工作做得更好,就要既关注智力因素,也要更多的关注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4]燕国材.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韩迎春.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理论探讨.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