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明确了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小学弱体质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然后具体阐述了实验的计划、过程,尤其对实验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做了介绍,最后结合实验分析总结出若干条对提高弱体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提高;弱体质学生;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34-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协调地发展。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跑、跳、投能力)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实验对象。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8个班中,跑、跳、投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分成实验班、对照班。实验时间:2014.6~2015.6。(2)教学实验方法。50m快速跑,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50m快速跑8课次,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8课次,立定跳远7课次,共计23课次。(3)数理统计方法。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所有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4)教学实验计划。(表1)(5)实验班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意激发弱体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等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集体游戏“快种快收”过渡到50m快速跑,从足球比赛中的掷界外球迁移到前抛实心球等,逐步把他们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实验班跑、跳、投教学计划。项目1:50m快速跑。总体要求:提高速度耐力和跑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50m~100m各种形式的让距离追逐游戏与比赛;二是增加各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练习;三是不同起跑50m快速跑,让学生体验成功;四是各种跑的游戏。项目2: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总体要求:提高上肢力量,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素质练习,二是持轻物过各种标志的投掷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投掷游戏与比赛,四是过不同标志线的教学比赛。项目3:立定跳远。总体要求:提高下肢力量发展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跳的各种辅助练习,二是越过一定高度的跳跃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四是游戏与教学比赛。2)诱导教学。在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提供学生学习、锻炼的支架,采用降低实心球的重量或运用小排球、小足球来替代实心球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一起进行锻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实心球的重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3)帮助表扬。对弱体质学生充分利用锻炼成绩的反馈作用。例如:在练习时,我们有的时候用“好、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进行口头赞扬,有时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表示对他们的赞赏。4)平行教育。教师要想教育某个学生,不是直接教育他,而是先建立一个良好集体,由集体的良好氛围、舆论再去影响那个学生。如小组接力跑就是一例。小组同学在“加油”鼓动中都会全力以赴,即使个人再力不从心也会在集体的鼓舞中奋力争先。
三、研究结果
从表1、表2中不难发现,实验前均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后两组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快速跑差异最为明显,实心球次之。(P<0.05)
四、分析与讨论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心情舒畅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只有先帮助学生学好、学得成功,学生才会树立起信心,主动投入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的内部机制。
(3)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面对弱体质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用教育的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通过实践,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巧,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来看,实验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验证了转化弱体质学生是贯彻素质教育、关心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耐心地引导每一位弱体质学生,让其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军.小学体育课学生自评和互评[J].中国学校体育,2006(07).
[2]宋玉梅,王晓春.小学体育课评价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提高;弱体质学生;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34-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协调地发展。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跑、跳、投能力)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实验对象。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8个班中,跑、跳、投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分成实验班、对照班。实验时间:2014.6~2015.6。(2)教学实验方法。50m快速跑,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50m快速跑8课次,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8课次,立定跳远7课次,共计23课次。(3)数理统计方法。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所有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4)教学实验计划。(表1)(5)实验班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意激发弱体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等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集体游戏“快种快收”过渡到50m快速跑,从足球比赛中的掷界外球迁移到前抛实心球等,逐步把他们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实验班跑、跳、投教学计划。项目1:50m快速跑。总体要求:提高速度耐力和跑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50m~100m各种形式的让距离追逐游戏与比赛;二是增加各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练习;三是不同起跑50m快速跑,让学生体验成功;四是各种跑的游戏。项目2: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总体要求:提高上肢力量,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素质练习,二是持轻物过各种标志的投掷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投掷游戏与比赛,四是过不同标志线的教学比赛。项目3:立定跳远。总体要求:提高下肢力量发展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跳的各种辅助练习,二是越过一定高度的跳跃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四是游戏与教学比赛。2)诱导教学。在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提供学生学习、锻炼的支架,采用降低实心球的重量或运用小排球、小足球来替代实心球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一起进行锻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实心球的重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3)帮助表扬。对弱体质学生充分利用锻炼成绩的反馈作用。例如:在练习时,我们有的时候用“好、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进行口头赞扬,有时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表示对他们的赞赏。4)平行教育。教师要想教育某个学生,不是直接教育他,而是先建立一个良好集体,由集体的良好氛围、舆论再去影响那个学生。如小组接力跑就是一例。小组同学在“加油”鼓动中都会全力以赴,即使个人再力不从心也会在集体的鼓舞中奋力争先。
三、研究结果
从表1、表2中不难发现,实验前均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后两组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快速跑差异最为明显,实心球次之。(P<0.05)
四、分析与讨论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心情舒畅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只有先帮助学生学好、学得成功,学生才会树立起信心,主动投入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的内部机制。
(3)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面对弱体质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用教育的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通过实践,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巧,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来看,实验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验证了转化弱体质学生是贯彻素质教育、关心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耐心地引导每一位弱体质学生,让其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军.小学体育课学生自评和互评[J].中国学校体育,2006(07).
[2]宋玉梅,王晓春.小学体育课评价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