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折与转是钢笔行楷中最常用的书写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折与转,掌握其书写方法。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注重示范,采用口诀、动画等方法,明确折是方笔,转是圆笔。引导学生在书写中体会行楷字体的刚柔之美。
【关键词】钢笔行楷;折转;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47-03
【作者简介】周雨,江苏省睢宁县第二小学(江苏睢宁,221200)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会员。
行楷与楷书不同,一是在字的笔画之间出现了许多牵丝;二是为了能提高书写速度,出现了笔画的减省。正如古人所说:“行笔而不停,着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行云流水”。“折”与“转”是行楷字体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书写方法,对字的刚柔起到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学习钢笔行楷字,必须掌握这两种书写方法。
一、明确理念厘清目标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行楷字体,对“折”与“转”的用笔方法还比较生疏,通过对具体例字的书写,帮助学生认识“折”和“转”。并通过练习,掌握折与转的书写方法,感性地了解钢笔行楷字体的特点,体会钢笔行楷书写的快捷与美观,为以后的钢笔行楷学习作一个铺垫。教学力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教学目标少而精。一是掌握折和转的写法,二是体会钢笔行楷的美观。这样目标少,达成度才高;目标精,突破重难点才有足够的时间,教学目标才具有可测性。
(二)精讲多练。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学要抓住要点,要言而不赘,少“说字”,多“写字”。少动口,多动手。内容要安排适当,拓展要适度。
(三)注重示范。教师要写好“下水字”,亲身示范。指导时要做到“眼中有字,目中有人”,教师不仅要示范字的书写过程,还要示范写字姿势。运用投影仪,坐下来,与学生用相同的书写工具,在相同的纸上范写。
(四)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先评价有问题的字,再评价学生的进步,最后评价侧重于分享与欣赏。
二、遴选方法优化策略
写字是技能训练,因此,教学必须遵循反复训练的原则,由生到熟,由慢到快。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强调训练的同时,还辅以以下几种方法:
(一)口诀法:教学时教师力求把每个字、每个笔画都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让学生轻松记住折与转的书写要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演示法:通过动画和教师的范写,形象展示行楷字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衡;
(三)观察比较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体会“转”“折”的特点。
教学策略不仅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心理和生理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可采用“欣赏导入—观察揣摩—讲解示范—反复练习—反馈评价”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例字学习写法
(一)欣赏导入,引出“折”“转”
先出示一组钢笔行楷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钢笔行楷飘逸洒脱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作品之所以令人赏心悦目,是因为作品每一个字的笔画顾盼生姿、灵动飘逸,而“折”与“转”更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灵动。什么是折,什么是转?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字来认识行楷字中折与转,学习它们的写法。教师相机用楷书板书:工、口、王。
(设计意图:通过名家钢笔行楷作品的欣赏,感知钢笔行楷灵动飘逸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学写“工”,感受“折”的阳刚
让学生说说楷书“工”字是几笔写成的?那么看看“工”字的行楷需要几笔写成的?
出示行楷字“工”: 让学生观察知道行楷“工”是通过两个“折”一笔写成的。通过动画演示,总结出书写口诀:三笔连成一笔写,折处略停要干脆,字形小,中宫紧。根据学生书写的反馈情况,教师范写,强调折的方法要点:折用顿笔做翻折运动。工字折处略停有方角,显阳刚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工”字楷行对照的书写,让学生感受行楷书写的快捷。然后通过动画、口诀和教师的书写示范,让学生看清“折”的特点和动态的书写过程,学生看得清,记得牢,练得实。)
(三)学写“口”,领略“转”的柔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口”的行楷写法。楷书“口”字是三笔写成的,看看是行楷是几笔写成的:
引导学生比较行楷“口”字的第二笔与行楷“工”字的写法的异同。知道“工”用的是折笔,而行楷“口”把横折变为转笔,变方为圆。动画演示行楷“口”字的写法,师生共同归纳书写要领:折变转,方变圆,连笔才能更快捷。学生练习后,针对问题,教师再范写,强调:口字要上宽下窄,两笔写成。“转”用提笔作弧形运动。
小结:行楷中我们常把正楷中的折变为转,方变为圆。“转”就是书写笔画要圆转,显得柔美。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书写的速度,在钢笔行楷书写中,我们常把楷书中横折变为转,变方为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行楷“工”和“口”写法的不同,知道“转”用的是圆笔,要使笔画柔美,就要运用“转”法。)
(四)学写“王”,品味“折”“转”的刚柔相济
一个字有折笔就显得阳刚,转笔就显得柔美,各有千秋。如果一个字既有折又有转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出示行楷“王”字: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明确行楷“王”是一笔写成的,有虚有实,用笔上有折有转,虚实相映,方圆结合。再让学生按照范字尝试写写,根据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动画演示,归纳“王”的书写口诀:“7”“2”相连一笔写,折笔转笔有区别。最后小结:行楷“王”字,有转有折,有方有圆,方圆结合,刚柔相济。
(设计意图:教者在这里巧妙地把数字“7”和“2”的书写引入到“王”行楷书写中来,减轻了书写的难度,学生感觉很新鲜,写起来也比较顺手。通过练习写“王”字,使学生明白在钢笔行楷书写中,折与转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正是方圆结合,才显示出行楷字变化多样的风格。) (五)拓展练习,体验“折”“转”的方圆运用
折与转的写法完成以后,通过一组字及时巩固折转方法:江、中、为、玉。
说说哪些字用到折,哪些字用到转。并从折和转书写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的角度来评价。
(设计意图:学用结合应是写字教学坚持的立场。所以,学生掌握方法以后,后续的练习要跟上,通过一组字的练习,帮助学生强化“折”“转”的书写方法。)
(六)总结收获,明确意义
教学完成以后,组织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告诉学生,钢笔行楷字具有简便、飘逸流畅的特点,它在用笔快慢、轻重,字体变化上十分自由,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行楷字的写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检查效果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折”和“转”是行楷字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是行楷技法的精髓。本节课教师通过“工”、“口”、“王”这三个字的书写练习,体会“折”与“转”的写法,“折”稍用顿笔作反折运动,显得刚;“转”用提笔作弧形运动,显得柔。教者在这里讲解非常详细,学生掌握比较好。
(二)方法指导比较得力。写字教学如果一味地注重技法训练,难免会单调乏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口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好的突破教学的难点,在循环式的练习中实现教学的高效。
(三)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带着欣赏的心态及时地予以表扬与肯定,让孩子获得练字的精神动力。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添写字的乐趣。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不足:
一、由于小学六年级才开始学习行楷字,学习还刚刚起步,所以学生对行楷字的笔画之间的牵带还有些生硬,特别是“转”的节点把握不准,再加上有些学生楷书基础不够扎实,写的行楷字不够规范。
二、有的学生还没有解散楷书的写法,依然用楷书的书写方法去写行书,写出的行楷“折”与“转”不够自然,出现“折”的做作,“转”软而无骨。部分学生书写有些花里胡哨,过多地考虑主体线外的牵丝上面,主次不分,还有的无法看清笔的走向。
三、教师在书写演示时为了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走向,速度有些慢,没有能表现出钢笔行楷的快捷的特点。
四、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运用口诀,是否会有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之嫌呢?
以上的问题和思考都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循序渐进,学用结合,使学生的钢笔书写逐步入“行楷之体”。
【关键词】钢笔行楷;折转;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47-03
【作者简介】周雨,江苏省睢宁县第二小学(江苏睢宁,221200)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会员。
行楷与楷书不同,一是在字的笔画之间出现了许多牵丝;二是为了能提高书写速度,出现了笔画的减省。正如古人所说:“行笔而不停,着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行云流水”。“折”与“转”是行楷字体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书写方法,对字的刚柔起到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学习钢笔行楷字,必须掌握这两种书写方法。
一、明确理念厘清目标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行楷字体,对“折”与“转”的用笔方法还比较生疏,通过对具体例字的书写,帮助学生认识“折”和“转”。并通过练习,掌握折与转的书写方法,感性地了解钢笔行楷字体的特点,体会钢笔行楷书写的快捷与美观,为以后的钢笔行楷学习作一个铺垫。教学力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教学目标少而精。一是掌握折和转的写法,二是体会钢笔行楷的美观。这样目标少,达成度才高;目标精,突破重难点才有足够的时间,教学目标才具有可测性。
(二)精讲多练。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学要抓住要点,要言而不赘,少“说字”,多“写字”。少动口,多动手。内容要安排适当,拓展要适度。
(三)注重示范。教师要写好“下水字”,亲身示范。指导时要做到“眼中有字,目中有人”,教师不仅要示范字的书写过程,还要示范写字姿势。运用投影仪,坐下来,与学生用相同的书写工具,在相同的纸上范写。
(四)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先评价有问题的字,再评价学生的进步,最后评价侧重于分享与欣赏。
二、遴选方法优化策略
写字是技能训练,因此,教学必须遵循反复训练的原则,由生到熟,由慢到快。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强调训练的同时,还辅以以下几种方法:
(一)口诀法:教学时教师力求把每个字、每个笔画都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让学生轻松记住折与转的书写要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演示法:通过动画和教师的范写,形象展示行楷字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衡;
(三)观察比较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体会“转”“折”的特点。
教学策略不仅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心理和生理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可采用“欣赏导入—观察揣摩—讲解示范—反复练习—反馈评价”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例字学习写法
(一)欣赏导入,引出“折”“转”
先出示一组钢笔行楷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钢笔行楷飘逸洒脱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作品之所以令人赏心悦目,是因为作品每一个字的笔画顾盼生姿、灵动飘逸,而“折”与“转”更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灵动。什么是折,什么是转?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字来认识行楷字中折与转,学习它们的写法。教师相机用楷书板书:工、口、王。
(设计意图:通过名家钢笔行楷作品的欣赏,感知钢笔行楷灵动飘逸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学写“工”,感受“折”的阳刚
让学生说说楷书“工”字是几笔写成的?那么看看“工”字的行楷需要几笔写成的?
出示行楷字“工”: 让学生观察知道行楷“工”是通过两个“折”一笔写成的。通过动画演示,总结出书写口诀:三笔连成一笔写,折处略停要干脆,字形小,中宫紧。根据学生书写的反馈情况,教师范写,强调折的方法要点:折用顿笔做翻折运动。工字折处略停有方角,显阳刚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工”字楷行对照的书写,让学生感受行楷书写的快捷。然后通过动画、口诀和教师的书写示范,让学生看清“折”的特点和动态的书写过程,学生看得清,记得牢,练得实。)
(三)学写“口”,领略“转”的柔美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口”的行楷写法。楷书“口”字是三笔写成的,看看是行楷是几笔写成的:
引导学生比较行楷“口”字的第二笔与行楷“工”字的写法的异同。知道“工”用的是折笔,而行楷“口”把横折变为转笔,变方为圆。动画演示行楷“口”字的写法,师生共同归纳书写要领:折变转,方变圆,连笔才能更快捷。学生练习后,针对问题,教师再范写,强调:口字要上宽下窄,两笔写成。“转”用提笔作弧形运动。
小结:行楷中我们常把正楷中的折变为转,方变为圆。“转”就是书写笔画要圆转,显得柔美。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书写的速度,在钢笔行楷书写中,我们常把楷书中横折变为转,变方为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行楷“工”和“口”写法的不同,知道“转”用的是圆笔,要使笔画柔美,就要运用“转”法。)
(四)学写“王”,品味“折”“转”的刚柔相济
一个字有折笔就显得阳刚,转笔就显得柔美,各有千秋。如果一个字既有折又有转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出示行楷“王”字: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明确行楷“王”是一笔写成的,有虚有实,用笔上有折有转,虚实相映,方圆结合。再让学生按照范字尝试写写,根据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动画演示,归纳“王”的书写口诀:“7”“2”相连一笔写,折笔转笔有区别。最后小结:行楷“王”字,有转有折,有方有圆,方圆结合,刚柔相济。
(设计意图:教者在这里巧妙地把数字“7”和“2”的书写引入到“王”行楷书写中来,减轻了书写的难度,学生感觉很新鲜,写起来也比较顺手。通过练习写“王”字,使学生明白在钢笔行楷书写中,折与转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正是方圆结合,才显示出行楷字变化多样的风格。) (五)拓展练习,体验“折”“转”的方圆运用
折与转的写法完成以后,通过一组字及时巩固折转方法:江、中、为、玉。
说说哪些字用到折,哪些字用到转。并从折和转书写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的角度来评价。
(设计意图:学用结合应是写字教学坚持的立场。所以,学生掌握方法以后,后续的练习要跟上,通过一组字的练习,帮助学生强化“折”“转”的书写方法。)
(六)总结收获,明确意义
教学完成以后,组织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告诉学生,钢笔行楷字具有简便、飘逸流畅的特点,它在用笔快慢、轻重,字体变化上十分自由,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行楷字的写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检查效果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折”和“转”是行楷字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是行楷技法的精髓。本节课教师通过“工”、“口”、“王”这三个字的书写练习,体会“折”与“转”的写法,“折”稍用顿笔作反折运动,显得刚;“转”用提笔作弧形运动,显得柔。教者在这里讲解非常详细,学生掌握比较好。
(二)方法指导比较得力。写字教学如果一味地注重技法训练,难免会单调乏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口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好的突破教学的难点,在循环式的练习中实现教学的高效。
(三)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带着欣赏的心态及时地予以表扬与肯定,让孩子获得练字的精神动力。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添写字的乐趣。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不足:
一、由于小学六年级才开始学习行楷字,学习还刚刚起步,所以学生对行楷字的笔画之间的牵带还有些生硬,特别是“转”的节点把握不准,再加上有些学生楷书基础不够扎实,写的行楷字不够规范。
二、有的学生还没有解散楷书的写法,依然用楷书的书写方法去写行书,写出的行楷“折”与“转”不够自然,出现“折”的做作,“转”软而无骨。部分学生书写有些花里胡哨,过多地考虑主体线外的牵丝上面,主次不分,还有的无法看清笔的走向。
三、教师在书写演示时为了让学生看清笔画的走向,速度有些慢,没有能表现出钢笔行楷的快捷的特点。
四、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运用口诀,是否会有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之嫌呢?
以上的问题和思考都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循序渐进,学用结合,使学生的钢笔书写逐步入“行楷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