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信手拈来 实是苦心经营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其基本要求有:设计核心问题,寻求问题突破,组织最佳结构。
  关键词:有效提问 基本要求 实现条件
  
  有人说,一堂好课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源于他善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话固然有失偏颇,但确实说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的。
  一、有效提问应考虑的基本要求
  1.总体性要求:设计核心问题。课堂中的讨论是由若干个问题组成的,但众多的问题中,必须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总体性提问,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抓住本质,确定关键性的问题。这里的“总体”要考虑一篇课文的总体、课文局部的总体、一个教学环节的总体。如《采薄台的苇》一文,以苇喻人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应该围绕这一关键进行。《黄山奇石》一文,要围绕“奇石”的“奇”来提问。“为什么说它是奇石?奇在什么地方?”
  2.合适的切入点:寻求问题突破。围绕主体问题,必须选择合适角度突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入点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也有赖于教师的经验,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①从中心点切入。如《飞夺泸定桥》可以从“飞”“夺”两个字入手,设计问题。②从兴趣点切入。如《鸟的天堂》一文,可以从“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来发问。③从疑难点切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围绕“焦急而耐心地等待”,可问“怎么理解”?④从留白处切入。许多文章,由于行文和表达的需要,往往留有空白点。特别是诗歌,它的跳跃性比较大,留白更多。这样的空白处,是我们设计提问较佳的切入点。如《背篼》一文,开始的一句话“背篼里盛满了柴禾”,到最后的“背篼里盛着勤劳的童年”应该怎么理解?就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⑤从模糊点切入。模糊点就是学生不易读懂的地方,从这里切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学习材料。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跟诸葛亮联合攻操,周瑜明知诸葛亮三天之内难以造十万支箭,而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却很高兴。这是学生模糊的地方,这里是提问的一个切入点。模糊的地方往往也是矛盾交汇的地方。⑥从延伸点切入。许多课文都留有可供无限想象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从延伸点切入的提问要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问题,克服随意性。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实现条件
  1.课前准备:诸多生成性因素的充分估计。针对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并在全面考虑的前提下,编写提问提纲,估计各问题所需时间,作好必要的铺垫,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位教师教陆游《示儿》一诗时,讲解第一句的“空”后问:人死后什么都空的,什么都放得下,可接着一个“但”字又说明什么呢?引入下文,通过铺垫,让学生理解了陆游当时的心情。作者在表达上的“欲擒故纵”,被学生所理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的并列段式时提问:“仙桃石与仙人指路两部分能不能调?”结果学生说“不能”,理由是连接句中有一个“更”字。教师措手不及,因为事先缺乏充分的估计。
  2.人人参与:既面向全体又层次分明。面向全体是指向全班学生发问。层次分明是指问题要难易交替进行,以保持适当的张弛。一般应掌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程序,阶梯式推进与螺旋式上升交替进行。思考性大的由优秀学生作答,检查性提问由中等或偏下等生作答。让全班学生处在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状态,实现从最近发展区向可能发展区的延伸。操作上按“提出问题→思考→指名作答→评价”的顺序进行。面向全体的同时,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敏感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堂课中,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作答,以避免机会不均等。机会不均等会减少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从而加剧学习效果上的两极分化趋势。好的提问,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分别对待,要求教师课堂上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有灵活的课堂教学机智。
  通过以上的提问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上课时更认真听讲。
其他文献
国际音乐比赛在中国  “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自2014年落户哈尔滨后,一直通过两年一度的顶级综合弦乐赛事在世界舞台上推广优秀的弦乐艺术,为哈尔滨这座迷人的音乐之城建立在国际层面上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8年夏季,第四届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除了再一次呈献精彩的国际级赛事、大师音乐会、弦乐大师班等活动,还在比赛期间推出了一项特别的高端交流项目——首届勋菲尔德院长及艺术领军人物高峰论坛。这项为期三
摘要:创先争优活动主要是指创建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应该与自己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在专业学习与科研活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突出团队优势。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团队是知识团队,兼具学习型团队与创新型团队的特点。近年发展起来的强联系优势理论分析了情感网络如何带来非正式影响力,进而影响许多组织行为。其分析条件比较适合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能够为我们提供建立研究生党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熏 1833—1897),浪漫主义时期重要德国作曲家,他一生恪守古典主义创作精神,沿着古典大师们的足迹继续开辟前行,被音乐学家视为 “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其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是作曲家晚年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代表之作,分别为《人类遭遇的,兽类也遭遇》(Denn es gehet dem Menschen)、《我又转念》(Ich want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渠道,如果我们能真正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激发    一节课几十分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意学习的场所,重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育家斯特金认
我第一次听说杰克·波蒂(Jack Body)的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他刚来过成都,我父亲和四川音乐学院的同事们跟他有接触,但我没有见到他本人。在父亲的录音机上,我听到了他的音乐,虽未“目睹”,也算是“耳闻”了。  但我至今记得那次“耳闻”的惊奇和愉悦。我顶顶喜欢的是一首钢琴套曲《五首旋律》。这个音乐中的清灵机智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新感受。杰克在纪录片《大鼻子》里记下了他第一次的中国之旅,其中有一些
摘要:“生成”对应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捕捉、利用、开发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使教师、知识、学生、资源在课堂环境中发生共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学资源;生成资源  一、问题提出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预设”是教师根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了解什么行为才是美好的,而什么行为又是丑恶的,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学生    我见过这样一个故事: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
摘要:工科类专业英语是大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传统“填灌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差,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需要注重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机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机电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际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实践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阐释了该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应用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实践;任务驱动  
教育领域,大家对传统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并不陌生,世界著名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和M.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广义的双语教育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本族语和主流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在我们音乐领域,中国音乐学院宋飞教授21世纪初提出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也发展成为新型的二胡教学理念与体系架构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习过程本身就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既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也是巩固识字、扩展识字、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图书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谓素养?素养为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博取、积淀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