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影响训练质量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中得出结论,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紧密结合为快速起跳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跳高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助跑;起跳节奏;弧线助跑;倒数第二步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14-02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运动项目,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与否是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能否发挥亚洲运动员快速、灵巧等优势的关键,重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节奏、速度及快速助跑与起跳的完善结合,是当今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从事跳高运动教学及训练的专业研究人员35人。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向资深的跳高教师和教练员进行交流。
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背越式跳高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指跳极限高度时,运动员在充分发挥起跳时所承受的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水平速度连贯自然地转成垂直速度,准确、熟练地完成有力的起跳,从而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达到最高腾起高度,为顺利过杆创造有利条件。
(二)分析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并取得合理的身体姿势,为起跳和顺利过杆创造适宜的、合理的条件。教学过程当中,应注意助跑技术的完成因为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对成功地试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助跑技术的质量,特别是弧线段的助跑,直接影响着起跳技术的发挥,重视助跑技术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完整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错误起跳动作产生的作用。
1、起跳技术的技术特点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起跳的任务实迅速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并获得尽的能大的垂直速度,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保证过杆动作的顺利完成。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和重视起跳技术。这个阶段的技术是整个技术的纽带,是整个技术的中心环节。起跳的教学要点是:(1)助跑最后一步迈出起跳时,摆动退的蹬摆意识,两臂的协调配合意识;(2)起跳脚踏上起跳点前身体内倾动作,放脚的方向和身体与横杆的相对位置;(3)起跳腿蹬伸过程中的摆蹬配合及起跳脚离地瞬间髋、膝、踝关节的充分蹬伸和上体的伸展动作。处理好以上三个环节才可快速、有利的完成起跳动作。
2、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很难求得统一。但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在一定阶段是最好采用一种比较稳定的节奏,特别是当运动在比赛中,冲击“关键性”高度时,只有用自己习惯的助跑节奏,才容易控制好动作并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良好的节奏并不是指助跑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加以“固定”,误差不能超过0. 05S。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跑速度几乎都是固定的,误差很小,原因是助跑速度过快,超过了可控速度,就会引起起跳起点时身体过早地倒向横杆。相反,助跑速度太慢会因重心跟不上起跳点,从而破坏起跳动作。有资料表明:运动员起跳前的速度每增加0.1m/s时,则在起跳时的缓冲阶段增加12—16kg的重直分力,当此压力超过一定限度,起跳动作就无法完成。
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指各部分动作衔接紧密,助跑由慢到快,由直线转为弧线时没有过度节奏,最后发挥出与起跳能力相适应的速度,并达到动作自动化。它要求运动员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而有时运动员在进入弧线之前,就已达到最大速度,结果导致其进入弧线后动作幅度减小,步频减慢,速度降低。反之,如果运动员在进入弧线时还没有来得及达到要求的速度,而企图在助跑的最后阶段急剧加速,造成动作过分紧张、拘束、使步幅缩短,只好靠腿的弯曲来降低身体重心。这两种极端的助跑方式都会影响助跑与起跳的紧密衔接。实际上运动员经常只是加快起跳前最后两步的步频,这样的话,由于起跳脚旋转动作不积极,往往会减弱从支撑到摆腿阶段的衔接速度,减小步幅,同时也会降低助跑速度,导致起跳时的制动力增加,其结果仍是破坏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3、起跳前最后几步的弧线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独特之处就是运动员助跑的最后几步(3—4步)都是弧线助跑。良好的弧线助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起跳的效果,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减轻起跳过程中的制动力量,而且也有利于起跳后身体在过杆的施转。
与直线助跑相比,弧线助跑在动作形成上主要特征,是身体向内倾斜。这一特征的实质是完成弧线助跑时,身体承受着离心力的作用,背越式的弧线助跑正是利用这种离心力的作用,身体向内倾斜就好像压住了弹簧一样,到起跳时所积累的弹性势能就会帮助运动员向横杆上方弹起。
运动员在起跳前的最后几步助跑中,为了顺利地使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而取得良好的起跳效果,还应该降低身体重心,加长起跳时的工作距离。但是,许多运动员认为可以通过增加髋、膝、踝关节的弯曲度来降低身体重心,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错误,不仅会影响起跳效果,而且会破坏助跑节奏。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最后几步的弧线助跑克服了由弧线运动产生的离心力,根据力学公式:F=mv2/r ,离心力与运动员的身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之积成正比,和弧线半径成反比,所产生的离心力越大,身体向内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起跳时上体过早地倒向横杆。而且,起跳时运动员的上体从倾斜转为垂直产生了向侧上方运动的速度,这既有利于起跳,又有利于过杆。
4、倒数第二步技术对起跳的作用
倒数第二步技术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它主要任务是把助跑已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转换成垂直速度,想帮到这一点。摆动腿的积极蹬趴是至关重要的,摆动腿积极蹬趴推动身体重心快速前移,而重心快速前移加快了起跳腿的放脚和缩短了重心移动的工作时间,为快速起跳和提高起跳功率创造条件。另一点在踏跳脚着地时,倒数第二步的积极蹬趴快速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又加大了踏跳腿对地面的冲力,迫使踏跳腿进行腿让工作,使大腿前群肌得到拉长,增强了肌肉的收缩,为快速起跳打下良好的基础。起跳时,垂直力作用的时间愈长,重心上升的距离愈高。因此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入弧线助跑的最后几步及起跳脚着地瞬间重心低,起跳结束时重心高。后者大多数运动员都能做到,而要做到前者则比较困难。因为它要求运动员在助跑倒数第二步,其非起跳腿必须深屈,以降低重心,这要求起跳腿有—定力量。
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在助跑中能积极加速起跳,与运动员的倒数第二步技术有积极蹬趴有关。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倒数第二步的积极蹬趴实际上已保持了原有的助跑速度,使身体重心也在快速向前移动,重心的快速前移,加快了起跳腿的快速放腿,使起跳动作带有进攻性、积极性,使整个起跳能在快速中完成。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为了加快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不是去积极加速和蹬趴、而是靠倒小步的方法“加快”助跑速度。使整个助跑速度节奏变乱,造成最后几步身体竖直,脚跟着地,重心下降,以及起跳脚在没有摆动腿的积极蹬趴下就往前伸膝放脚。导致身体后仰重心在后。摆动腿不能到位。而这些错误根本原因,是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没能形成前脚支撑和积极蹬趴,而造成重心在减速中前移,不能保持利用原有的助跑速度,而出现最后几步停顿,甚至不能充分完成起跳,因此倒数第二步技术的积极蹬趴是这一技术的主要特征,这是充分发挥和保持助跑速度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影响起跳效果的好坏。
三、结论
(一)良好的助跑节奏是主要的因素。有了良好的助跑节奏,才能保证助跑速度加快,助跑动作放松、自然;才能保证起跳动作熟练、准确及协调。
(二)最后几步弧线助跑能与起跳和过杆自然地衔接,是背越式跳高独有的优势。良好的弧线助跑技术可以提高起跳效果,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减轻起跳过程中的制动力量,还有利于起跳后身体在过杆时的旋转。
(三)背越式跳高倒二步技术的正确性、合理性、为快速起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是跳高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议
(一)掌握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二)训练和理论教学中,不要将助跑与起跳割裂开来。
(三)在理论上取消“助跑、起跳结合点”这一错误概念。
(四)弯道助跑节奏性要强,重心要稳定。训练时合理的专门性助跑与起跳结合练习。
(五)要运用快速助跑起跳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庞俊梅.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张昕.浅谈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0,(2).
[3]郭天荣.浅析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结合的主要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4,(3).
关键词:助跑;起跳节奏;弧线助跑;倒数第二步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14-02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运动项目,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与否是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能否发挥亚洲运动员快速、灵巧等优势的关键,重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节奏、速度及快速助跑与起跳的完善结合,是当今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从事跳高运动教学及训练的专业研究人员35人。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向资深的跳高教师和教练员进行交流。
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背越式跳高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是指跳极限高度时,运动员在充分发挥起跳时所承受的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水平速度连贯自然地转成垂直速度,准确、熟练地完成有力的起跳,从而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达到最高腾起高度,为顺利过杆创造有利条件。
(二)分析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并取得合理的身体姿势,为起跳和顺利过杆创造适宜的、合理的条件。教学过程当中,应注意助跑技术的完成因为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对成功地试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助跑技术的质量,特别是弧线段的助跑,直接影响着起跳技术的发挥,重视助跑技术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完整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错误起跳动作产生的作用。
1、起跳技术的技术特点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起跳的任务实迅速改变人体的运动方向,并获得尽的能大的垂直速度,同时还要产生一定的旋转动力,保证过杆动作的顺利完成。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和重视起跳技术。这个阶段的技术是整个技术的纽带,是整个技术的中心环节。起跳的教学要点是:(1)助跑最后一步迈出起跳时,摆动退的蹬摆意识,两臂的协调配合意识;(2)起跳脚踏上起跳点前身体内倾动作,放脚的方向和身体与横杆的相对位置;(3)起跳腿蹬伸过程中的摆蹬配合及起跳脚离地瞬间髋、膝、踝关节的充分蹬伸和上体的伸展动作。处理好以上三个环节才可快速、有利的完成起跳动作。
2、助跑节奏
助跑节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很难求得统一。但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在一定阶段是最好采用一种比较稳定的节奏,特别是当运动在比赛中,冲击“关键性”高度时,只有用自己习惯的助跑节奏,才容易控制好动作并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良好的节奏并不是指助跑速度越快越好,而是要加以“固定”,误差不能超过0. 05S。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跑速度几乎都是固定的,误差很小,原因是助跑速度过快,超过了可控速度,就会引起起跳起点时身体过早地倒向横杆。相反,助跑速度太慢会因重心跟不上起跳点,从而破坏起跳动作。有资料表明:运动员起跳前的速度每增加0.1m/s时,则在起跳时的缓冲阶段增加12—16kg的重直分力,当此压力超过一定限度,起跳动作就无法完成。
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指各部分动作衔接紧密,助跑由慢到快,由直线转为弧线时没有过度节奏,最后发挥出与起跳能力相适应的速度,并达到动作自动化。它要求运动员由慢到快逐渐加速,而有时运动员在进入弧线之前,就已达到最大速度,结果导致其进入弧线后动作幅度减小,步频减慢,速度降低。反之,如果运动员在进入弧线时还没有来得及达到要求的速度,而企图在助跑的最后阶段急剧加速,造成动作过分紧张、拘束、使步幅缩短,只好靠腿的弯曲来降低身体重心。这两种极端的助跑方式都会影响助跑与起跳的紧密衔接。实际上运动员经常只是加快起跳前最后两步的步频,这样的话,由于起跳脚旋转动作不积极,往往会减弱从支撑到摆腿阶段的衔接速度,减小步幅,同时也会降低助跑速度,导致起跳时的制动力增加,其结果仍是破坏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3、起跳前最后几步的弧线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独特之处就是运动员助跑的最后几步(3—4步)都是弧线助跑。良好的弧线助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起跳的效果,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减轻起跳过程中的制动力量,而且也有利于起跳后身体在过杆的施转。
与直线助跑相比,弧线助跑在动作形成上主要特征,是身体向内倾斜。这一特征的实质是完成弧线助跑时,身体承受着离心力的作用,背越式的弧线助跑正是利用这种离心力的作用,身体向内倾斜就好像压住了弹簧一样,到起跳时所积累的弹性势能就会帮助运动员向横杆上方弹起。
运动员在起跳前的最后几步助跑中,为了顺利地使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速度而取得良好的起跳效果,还应该降低身体重心,加长起跳时的工作距离。但是,许多运动员认为可以通过增加髋、膝、踝关节的弯曲度来降低身体重心,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错误,不仅会影响起跳效果,而且会破坏助跑节奏。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最后几步的弧线助跑克服了由弧线运动产生的离心力,根据力学公式:F=mv2/r ,离心力与运动员的身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之积成正比,和弧线半径成反比,所产生的离心力越大,身体向内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起跳时上体过早地倒向横杆。而且,起跳时运动员的上体从倾斜转为垂直产生了向侧上方运动的速度,这既有利于起跳,又有利于过杆。
4、倒数第二步技术对起跳的作用
倒数第二步技术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它主要任务是把助跑已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转换成垂直速度,想帮到这一点。摆动腿的积极蹬趴是至关重要的,摆动腿积极蹬趴推动身体重心快速前移,而重心快速前移加快了起跳腿的放脚和缩短了重心移动的工作时间,为快速起跳和提高起跳功率创造条件。另一点在踏跳脚着地时,倒数第二步的积极蹬趴快速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又加大了踏跳腿对地面的冲力,迫使踏跳腿进行腿让工作,使大腿前群肌得到拉长,增强了肌肉的收缩,为快速起跳打下良好的基础。起跳时,垂直力作用的时间愈长,重心上升的距离愈高。因此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入弧线助跑的最后几步及起跳脚着地瞬间重心低,起跳结束时重心高。后者大多数运动员都能做到,而要做到前者则比较困难。因为它要求运动员在助跑倒数第二步,其非起跳腿必须深屈,以降低重心,这要求起跳腿有—定力量。
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在助跑中能积极加速起跳,与运动员的倒数第二步技术有积极蹬趴有关。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倒数第二步的积极蹬趴实际上已保持了原有的助跑速度,使身体重心也在快速向前移动,重心的快速前移,加快了起跳腿的快速放腿,使起跳动作带有进攻性、积极性,使整个起跳能在快速中完成。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为了加快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不是去积极加速和蹬趴、而是靠倒小步的方法“加快”助跑速度。使整个助跑速度节奏变乱,造成最后几步身体竖直,脚跟着地,重心下降,以及起跳脚在没有摆动腿的积极蹬趴下就往前伸膝放脚。导致身体后仰重心在后。摆动腿不能到位。而这些错误根本原因,是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没能形成前脚支撑和积极蹬趴,而造成重心在减速中前移,不能保持利用原有的助跑速度,而出现最后几步停顿,甚至不能充分完成起跳,因此倒数第二步技术的积极蹬趴是这一技术的主要特征,这是充分发挥和保持助跑速度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影响起跳效果的好坏。
三、结论
(一)良好的助跑节奏是主要的因素。有了良好的助跑节奏,才能保证助跑速度加快,助跑动作放松、自然;才能保证起跳动作熟练、准确及协调。
(二)最后几步弧线助跑能与起跳和过杆自然地衔接,是背越式跳高独有的优势。良好的弧线助跑技术可以提高起跳效果,增加身体腾起高度,减轻起跳过程中的制动力量,还有利于起跳后身体在过杆时的旋转。
(三)背越式跳高倒二步技术的正确性、合理性、为快速起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是跳高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议
(一)掌握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二)训练和理论教学中,不要将助跑与起跳割裂开来。
(三)在理论上取消“助跑、起跳结合点”这一错误概念。
(四)弯道助跑节奏性要强,重心要稳定。训练时合理的专门性助跑与起跳结合练习。
(五)要运用快速助跑起跳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庞俊梅.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张昕.浅谈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之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0,(2).
[3]郭天荣.浅析背越式跳高中助跑与起跳结合的主要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