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发展的本质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它是教师作为主体的自觉、能动、可持续的实践生成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不可能仰仗“学科知识”的学习或“正规”的教育理论学习,而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主发展,依赖于“由内而外”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这种自发产生的科研需求,不仅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愿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为帮助教师用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规划的过程,激发教师更强烈的发展内驱力,实现学校科研工作从“做课题”到“做研究”的深度转变提供了渠道。因此了解教师内心的科研需求,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是实现科研管理向纵深延伸的首要目标。
一、把脉个体需要,合理规划诉求
诚然,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新时期教师的必然要求,但处于专业成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科研的诉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必须创设一种机制,摸清不同教师的科研需求,从而为学校制定更合理的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并可以更好地为教师个体把脉问诊,使其少走弯路,保证科研的实效性。
1. 搭建需求平台
为了全方位了解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真实情感、内心发展需求,学校首先在校园网站上设立教师科研需求平台。此平台为半封闭管理,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自己的需求平台,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科研室可以阅览每位教师的平台信息,并根据教师的诉求在平台上为教师解答需求。一般情况下,普通教师无权阅览其他教师的平台需求。平台设置五个栏目:第一栏是规划的年度,分为单年规划和五年规划;第二栏是指标建议,分为“科研培训”、“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课题评奖”和“其他”五类指标;第三栏是“备注栏”,供教师具体描述自己在某方面的要求;第四栏是“应答栏”,供学校领导对教师需求作出应答;第五栏是“需求结果”,由教师在年度小结时填写“需求是否达成”。
自科研需求网络平台实施以来,很多教师表示此项科研措施和以往学校自上而下的各项制度不同,它更具人性化。课题设计和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需求应答中管理层和教师协商进行;在需求支撑方面按需培养,并以问卷、访谈形式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支撑方式。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提供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个人规划指导,为教师自我发展打开空间。
2. 规范平台操作
为便于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并借此合理梳理自己的科研诉求,同时也便于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厘清教师的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个性化指导,必须规范平台的操作。教师在登录科研需求平台后,依次按需要选择或填写诉求的“年度指标”和“备注栏”。每年科研部门都将对教师在网络上的科研需求进行归类梳理,并且做好统计和分析。之后,学校科研室在制订学期和学年计划的时候,将会根据教师的需求灵活调整。科研部门在对2012年教师的需求进行统计后看出,集团教师对“科研培训”的诉求最多,其次是“课题立项”和“成果评奖”,“课题研究”和“其他”需求最少。从教师们对科研培训的需求中,透露出大家对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了解教育的前端研究具有比较迫切的愿望。
3. 合理规划诉求
建立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搭建教师自我科研诉求和学校科研规划的桥梁,其目的不仅在于让教师厘清自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加深个体与学校、个体与教学实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合理规划出自身的科研项目。其具体的路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认识自我:自我认识是教师制定成长规划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教师“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潜能和确认工作价值观等。面对这个科研需求平台在填写需求之前,每位教师促使自己对科研工作进行一次审视和反思:“我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收获?”“我有哪些困惑?”从而树立科研方面的自我意识,梳理科研方面的自我发展需要。②寻求路径:需求平台上提供的五类指标建议,将科研诉求目标进行了细分,并帮助教师根据个人在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自我认识和规划,如×老师在“指标建议” 指引下逐项认真审视,最终找出了自己需要发展的方向,选择了“科研培训”一项,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了“希望参加科研数据统计方面的学习”的说明。③动态调整:通过学校领导的“诉求应答”和教师自我对“诉求实施结果”的分析,帮助教师获得诉求理性的评价,让教师了解自我规划是否实际、是否合理,促使教师积极地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
二、激活研究思路,提升科研素养
要实现从简单的申报立项“做课题”转向真正的立足教学“做研究”,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激活研究思路,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素养。
1.制度孕思路
为了促使教师的研究热情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制度的保障,通过一系列可行的制度能够不断孕育、孵化教师的研究思路。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拟订、实施了《××教育集团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修改并实施有关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如《杭州市××教育集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杭州市××教育集团科研室主任目标管理责任书》《××教育集团科研室申报和立项制度》《××教育集团科研室成果奖励办法》《××教育集团科研研究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完整制度的孕育和规约下,教师们将研究目光转移到了教育科研的日常过程中,一些课题组长带动本课题组的教师努力将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既规范了科研的过程化,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研究。课题组还在科研室的带动下开展“六个一”活动: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半个月开展一次课题组理论学习;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每月填写一份"课题记录卡",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成败得失;课题组每月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以上的实验课,上交有关教案及教学反思;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2.大赛激思路
教师做研究既需要教育思路的积淀,也需要思路的激发和冲撞。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师论文比赛,每次论文评比都要经历三个流程:①每年论文评比都抽出学校业务精、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他们认真公正评比暑假绿叶杯论文,每次比赛的获奖率控制在60%左右,其中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获奖者在校园网上公布,在大会上颁发证书。这样既鼓励先进又激励后进,大大激发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②科研室主任对每一篇论文认真审阅,向全体教师进行绿叶杯论文的点评,并且对每一篇论文都作了如何修改的电子回复。根据回复,教师对论文进行二度修改,准备选送各级各类论文比赛。③学校每两年编辑一本教师论文集——《绿叶集》,收录两年中教师在各级各类研讨会、杂志上发表及获奖的论文,为教师提供展示价值的机会。
3. 读书求思路
教师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必须开拓视野并不断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而多读书、读好书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读书,才能促进教师发展。为此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读书会,每次读书会都有自选书目和必读书目,都经历“自读—年级组交流—全校教师交流”这样的读书流程。通过读书会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也有交流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可以更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的研究思路。
三、展示研究成果,发挥引领作用
研究不能止步于获奖或简单结题,其最终的指向应是促进教育教学策略的改进。让课题研究教师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让每一位教师也都能够共享研究思路,这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 多层展现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的反思习惯,增强了教师的思考力。通过写课题记载卡等载体促进教师反思,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学会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有科研需求的教师在课题支撑下达到了“教学理论应用、教学专题研究、教学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历练,不断走向丰富与成熟,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为此学校重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专门制定了《成果推广制度》。制度规定:凡是获得学校“绿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给予学校《金鹰论坛》内推广;凡是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给予校园网《教育科研》栏目的“优秀成果”和内部刊物《绿叶集》和《教育科研简报》中推广;凡是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学校给予机会参加市级以上成果推广;未获上述等级奖,但确实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实际作用的,学校给予教研组内推广。如一些应用性强的成果,学校及时将其推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并逐步制定制度,形成常规,发挥科研的真正效益。同时,以校园网为宣传窗口,鼓励发动教师及时撰写信息及文章,提供给《求是教育》及有关网站或有关报刊,加大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区级以上获奖的科研成果,在校内或校外进行课题成果汇报,包括课题成果综述、示范公开课、成果展示等,让优秀课题成果得到及时推广。
2.深度论坛
无声的研究展示是教师们共享研究思路的一种良机,而有形有论的展示则更充分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金鹰论坛”就是这样一种绝好的共享平台。 学校不断完善“金鹰论坛”活动组织过程。为提高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力争学校教科研质量上个新台阶,让教师在论坛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实行资源共享。每个学期初,科研室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定下几个专题,向教师们招标。每隔两周举办论坛一次,主持者都精心准备,不但准备了讲稿,还做了幻灯片,举办论坛前还把提纲发给各位教师,让教师们有一定的思路准备,举办时主持者胸有成竹、发言人各抒己见。通过论坛,改变教师教育科研的观念,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沿着了解需求、激活思路、展现成果的思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科研管理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而且也使研究进一步指向实践化并不断为教育教学实践提质增效服务。就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最近几年的科研状况来看,成效显著。近三年来集团教师申报课题数屡创新高。每年课题立项数都高达100多项,均超过集团专任教师总人数的一半,相当于每1. 7位教师就有一个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现在的“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来与之相适应,而探索、发现的过程正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将科研变成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体现教师在专业工作中的自主性,使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价值得到最大化。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310013)
一、把脉个体需要,合理规划诉求
诚然,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新时期教师的必然要求,但处于专业成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科研的诉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必须创设一种机制,摸清不同教师的科研需求,从而为学校制定更合理的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并可以更好地为教师个体把脉问诊,使其少走弯路,保证科研的实效性。
1. 搭建需求平台
为了全方位了解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真实情感、内心发展需求,学校首先在校园网站上设立教师科研需求平台。此平台为半封闭管理,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自己的需求平台,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和科研室可以阅览每位教师的平台信息,并根据教师的诉求在平台上为教师解答需求。一般情况下,普通教师无权阅览其他教师的平台需求。平台设置五个栏目:第一栏是规划的年度,分为单年规划和五年规划;第二栏是指标建议,分为“科研培训”、“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课题评奖”和“其他”五类指标;第三栏是“备注栏”,供教师具体描述自己在某方面的要求;第四栏是“应答栏”,供学校领导对教师需求作出应答;第五栏是“需求结果”,由教师在年度小结时填写“需求是否达成”。
自科研需求网络平台实施以来,很多教师表示此项科研措施和以往学校自上而下的各项制度不同,它更具人性化。课题设计和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需求应答中管理层和教师协商进行;在需求支撑方面按需培养,并以问卷、访谈形式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支撑方式。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对教师提供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个人规划指导,为教师自我发展打开空间。
2. 规范平台操作
为便于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并借此合理梳理自己的科研诉求,同时也便于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厘清教师的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个性化指导,必须规范平台的操作。教师在登录科研需求平台后,依次按需要选择或填写诉求的“年度指标”和“备注栏”。每年科研部门都将对教师在网络上的科研需求进行归类梳理,并且做好统计和分析。之后,学校科研室在制订学期和学年计划的时候,将会根据教师的需求灵活调整。科研部门在对2012年教师的需求进行统计后看出,集团教师对“科研培训”的诉求最多,其次是“课题立项”和“成果评奖”,“课题研究”和“其他”需求最少。从教师们对科研培训的需求中,透露出大家对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了解教育的前端研究具有比较迫切的愿望。
3. 合理规划诉求
建立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搭建教师自我科研诉求和学校科研规划的桥梁,其目的不仅在于让教师厘清自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平台,加深个体与学校、个体与教学实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合理规划出自身的科研项目。其具体的路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认识自我:自我认识是教师制定成长规划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教师“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潜能和确认工作价值观等。面对这个科研需求平台在填写需求之前,每位教师促使自己对科研工作进行一次审视和反思:“我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收获?”“我有哪些困惑?”从而树立科研方面的自我意识,梳理科研方面的自我发展需要。②寻求路径:需求平台上提供的五类指标建议,将科研诉求目标进行了细分,并帮助教师根据个人在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自我认识和规划,如×老师在“指标建议” 指引下逐项认真审视,最终找出了自己需要发展的方向,选择了“科研培训”一项,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了“希望参加科研数据统计方面的学习”的说明。③动态调整:通过学校领导的“诉求应答”和教师自我对“诉求实施结果”的分析,帮助教师获得诉求理性的评价,让教师了解自我规划是否实际、是否合理,促使教师积极地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
二、激活研究思路,提升科研素养
要实现从简单的申报立项“做课题”转向真正的立足教学“做研究”,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激活研究思路,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素养。
1.制度孕思路
为了促使教师的研究热情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制度的保障,通过一系列可行的制度能够不断孕育、孵化教师的研究思路。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拟订、实施了《××教育集团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修改并实施有关教育科研的规章制度,如《杭州市××教育集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杭州市××教育集团科研室主任目标管理责任书》《××教育集团科研室申报和立项制度》《××教育集团科研室成果奖励办法》《××教育集团科研研究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完整制度的孕育和规约下,教师们将研究目光转移到了教育科研的日常过程中,一些课题组长带动本课题组的教师努力将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既规范了科研的过程化,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研究。课题组还在科研室的带动下开展“六个一”活动: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半个月开展一次课题组理论学习;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每月填写一份"课题记录卡",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成败得失;课题组每月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以上的实验课,上交有关教案及教学反思;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2.大赛激思路
教师做研究既需要教育思路的积淀,也需要思路的激发和冲撞。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师论文比赛,每次论文评比都要经历三个流程:①每年论文评比都抽出学校业务精、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他们认真公正评比暑假绿叶杯论文,每次比赛的获奖率控制在60%左右,其中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20%,三等奖占30%,获奖者在校园网上公布,在大会上颁发证书。这样既鼓励先进又激励后进,大大激发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②科研室主任对每一篇论文认真审阅,向全体教师进行绿叶杯论文的点评,并且对每一篇论文都作了如何修改的电子回复。根据回复,教师对论文进行二度修改,准备选送各级各类论文比赛。③学校每两年编辑一本教师论文集——《绿叶集》,收录两年中教师在各级各类研讨会、杂志上发表及获奖的论文,为教师提供展示价值的机会。
3. 读书求思路
教师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必须开拓视野并不断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而多读书、读好书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读书,才能促进教师发展。为此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读书会,每次读书会都有自选书目和必读书目,都经历“自读—年级组交流—全校教师交流”这样的读书流程。通过读书会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也有交流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可以更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的研究思路。
三、展示研究成果,发挥引领作用
研究不能止步于获奖或简单结题,其最终的指向应是促进教育教学策略的改进。让课题研究教师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让每一位教师也都能够共享研究思路,这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 多层展现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的反思习惯,增强了教师的思考力。通过写课题记载卡等载体促进教师反思,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学会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有科研需求的教师在课题支撑下达到了“教学理论应用、教学专题研究、教学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历练,不断走向丰富与成熟,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为此学校重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专门制定了《成果推广制度》。制度规定:凡是获得学校“绿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给予学校《金鹰论坛》内推广;凡是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给予校园网《教育科研》栏目的“优秀成果”和内部刊物《绿叶集》和《教育科研简报》中推广;凡是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学校给予机会参加市级以上成果推广;未获上述等级奖,但确实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实际作用的,学校给予教研组内推广。如一些应用性强的成果,学校及时将其推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并逐步制定制度,形成常规,发挥科研的真正效益。同时,以校园网为宣传窗口,鼓励发动教师及时撰写信息及文章,提供给《求是教育》及有关网站或有关报刊,加大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区级以上获奖的科研成果,在校内或校外进行课题成果汇报,包括课题成果综述、示范公开课、成果展示等,让优秀课题成果得到及时推广。
2.深度论坛
无声的研究展示是教师们共享研究思路的一种良机,而有形有论的展示则更充分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金鹰论坛”就是这样一种绝好的共享平台。 学校不断完善“金鹰论坛”活动组织过程。为提高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力争学校教科研质量上个新台阶,让教师在论坛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实行资源共享。每个学期初,科研室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定下几个专题,向教师们招标。每隔两周举办论坛一次,主持者都精心准备,不但准备了讲稿,还做了幻灯片,举办论坛前还把提纲发给各位教师,让教师们有一定的思路准备,举办时主持者胸有成竹、发言人各抒己见。通过论坛,改变教师教育科研的观念,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沿着了解需求、激活思路、展现成果的思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科研管理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而且也使研究进一步指向实践化并不断为教育教学实践提质增效服务。就杭州求是教育集团最近几年的科研状况来看,成效显著。近三年来集团教师申报课题数屡创新高。每年课题立项数都高达100多项,均超过集团专任教师总人数的一半,相当于每1. 7位教师就有一个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现在的“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来与之相适应,而探索、发现的过程正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将科研变成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体现教师在专业工作中的自主性,使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价值得到最大化。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3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