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珏琦是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初中部数学教师。《修炼“微课程教学法”,甘之如饴》是她研修微课程教学法并付诸实践的初体会。
我注意到,朴实的文章中透射出灵性的光芒,正如她在培训中最早完成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務设计,精准地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那样。也许,人们对“问题导向”的刺激早已麻木,但是,一旦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也就发现了怎样教会学生的方法。
王珏琦的思路很清晰。她很快参透目标与任务的关系,领会微课程教学法奥秘;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只要能够完成好任务,就能达成目标。这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重要表现。
视频支持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路线。王珏琦用活了视频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也帮助学生展开课堂“微项目学习”,恰到好处地支持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之道,也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灵性表现。
我尤其欣赏王珏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学科素养。自从推广微课程教学法以来,我发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做到的。
有教师习惯于用行为主义态度看学生。好像只要给出刺激,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应性。殊不知,人与狗是不一样的,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有倾向性地选择刺激物,从而产生相应的感应。有高校学生上课看书,看手机,乃至睡觉,其实就是选择刺激物的表现。
微项目学习的主题来自真实情境。王珏琦发现,一旦提炼出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所有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在不知不觉之中发展学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乃至协同创新的能力。一旦进入成果展示阶段,质疑反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发与此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时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平等探讨问题的习惯,创新式思维等,就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高阶表现。
王珏琦善于从真实情境中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反映出扎实的学科功底、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机智的教学要素组合能力。她也从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行为中感悟:用好真实情境的主题,既有利于内化知识,形成课堂学习高潮,也有利于拓展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不仅对数学学科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终身成长有益。
在2017年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前沿论坛”上,白雪峰分享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他从以“精确的规范的术语”指导外甥学数学,换来“舅舅,你别讲了,你再讲我都不想学数学了”的回答中,发现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王珏琦读懂了学生,让他们在真实情境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发现的眼光,发展(创新)的思维、简洁的表达、坚持的耐性。这不正是数学教学一直追求的境界吗?
我注意到,朴实的文章中透射出灵性的光芒,正如她在培训中最早完成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務设计,精准地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那样。也许,人们对“问题导向”的刺激早已麻木,但是,一旦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也就发现了怎样教会学生的方法。
王珏琦的思路很清晰。她很快参透目标与任务的关系,领会微课程教学法奥秘;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只要能够完成好任务,就能达成目标。这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重要表现。
视频支持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路线。王珏琦用活了视频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也帮助学生展开课堂“微项目学习”,恰到好处地支持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之道,也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灵性表现。
我尤其欣赏王珏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学科素养。自从推广微课程教学法以来,我发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做到的。
有教师习惯于用行为主义态度看学生。好像只要给出刺激,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应性。殊不知,人与狗是不一样的,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有倾向性地选择刺激物,从而产生相应的感应。有高校学生上课看书,看手机,乃至睡觉,其实就是选择刺激物的表现。
微项目学习的主题来自真实情境。王珏琦发现,一旦提炼出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所有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在不知不觉之中发展学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乃至协同创新的能力。一旦进入成果展示阶段,质疑反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发与此相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时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平等探讨问题的习惯,创新式思维等,就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是教师“主导”新境界的高阶表现。
王珏琦善于从真实情境中提炼微项目学习主题,反映出扎实的学科功底、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机智的教学要素组合能力。她也从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行为中感悟:用好真实情境的主题,既有利于内化知识,形成课堂学习高潮,也有利于拓展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不仅对数学学科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终身成长有益。
在2017年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前沿论坛”上,白雪峰分享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他从以“精确的规范的术语”指导外甥学数学,换来“舅舅,你别讲了,你再讲我都不想学数学了”的回答中,发现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王珏琦读懂了学生,让他们在真实情境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发现的眼光,发展(创新)的思维、简洁的表达、坚持的耐性。这不正是数学教学一直追求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