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本具有“突破性”的新艺术表现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接触与认知。这种“突破性”的探索不仅开启了绘画的新篇章,更为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艺术存在的本身就在于突破人类固定的思维方式,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突破创新,多重“突破性”的探索在创作中所占的比重更是不言而喻的。文章浅析了综合材料绘画“突破性”的多重语言探索及融合等多方面内容。多重“突破性”原则包含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对绘画而言的绘画形式突破、情感语言的突破、材料选择与技法的突破、综合绘画所包含的精神性内涵的突破等。单一的绘画表现或许在表达方式上略有局限,而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突破性”的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必不可少的,青年艺术家更要大胆的进行多重“突破性”探索。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多重“突破性”探索;艺术创作;新艺术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57-03
【本文著录格式】张芷源.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中的“突破性”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157-159.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课题: 高专《合唱与指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H-21456 )研究成果”
引言
材料、媒介的轉换为创作呈现的艺术作品显著地表达了差异性,材料的个体特征与绘画作品之间产生微妙的趋向性。艺术的冲击性与不同一性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呈现与创作思维的有机结合,是不确定性将碎片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高度连接。将创作与最初的绘画意识结合使其完整的出现,也是创作中融合与探索最令人兴奋的过程。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影响与多重“突破性”的含义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和“突破性”发展历程
综合材料绘画是艺术发展更迭的产物。它是从绘画方式、材料的选择、当代艺术思想的转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媒介及技法的运用等多种艺术层面进行转变的。它体现了不同年代的人对艺术进程、艺术审美、艺术态度以及生活看法的转变。
20世纪初,综合材料绘画的“突破性”开始出现,这是超脱于以往的传统绘画的新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立体主义首先尝试用材料来表达绘画中不同的情感和画面,达达主义的逆向研究,让综合材料推进观念和艺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成为实验艺术的新研究方向。
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些自成体系、风格的材料语言的艺术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开始使用新的技法和材料,他们使用乐谱、油画布、多种多样的纸壳、硬纸板、废弃物等多种材料拼贴到画面中,用类似梳子的工具制造木纹的效果,用沙子、泥土、木屑及颜料混合来制造不同质地的材料质感、制造出多种肌理效果,这一创作时期被称为“综合的”立体派——即综合立体主义派[1]。
(二)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中多重“突破性”的含义与影响
多重“突破性”原则包含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对绘画而言的绘画形式突破、情感语言的突破、材料选择与技法的突破、综合绘画所包含的精神性内涵的突破等。
综合材料绘画不同于传统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形式本身的创造是艺术的创新,也是能够长期存在、引起观者共鸣的要素之一。艺术形式不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阶段才能构建新的艺术语言,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综合材料绘画的突破性改变了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传统视觉和思维观念,它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突破性”的艺术创作形式,更是一个独特新鲜视觉角度。
二、现当代艺术作品中的“突破性”表现
(一)安塞姆·基弗的文化独特性突破
他的作品大多运用稻草、沙土、虫胶、照片、沙子、石膏、版画、丙稀等综合性的材料以及铅铁、金属元素结合。复杂的肌理、巨大的篇幅拥有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抽象和具象的象征意义饱含着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使命感。文化独特性的突破表达是基弗所赋予材料的个人情感及观念,画面中无不体现了他对战争带给人类无限灾难的深刻思考,也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无时无刻不禁反思历史的教训。哲学思想及文化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他为日常事物赋予尊严的主张,这种文化独特性的突破建立在艺术工作者对民族文化独特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物质媒介所蕴含文化独特性的认知,实现了材料选择与文化独特性及精神诉求表达的一致,从根本上达到了突破。
(二)安东尼·塔皮埃斯的实验性突破
二十世纪综合材料绘画的“开创式里程碑”人物[2]——安东尼·塔皮埃斯。他的实验性突破是一种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对冲与反差但同时又相互融合。他的作品有一种二元性的体验,有原生自然的客观层面,也有自我本我的主观层面,在他之前从未有艺术家用材料来表达这层关系即二元之上的隔阂。他在实践中找寻扩充材料语言的范围,用带有实验性的突破材料选择,描绘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观念与精神内涵。
(三)阿尔贝托·布里以及其他艺术家的开放性突破
阿尔贝托·布里开放性的材料选择成就了感性的创伤绘画。绘画中强调开放性的选择物质,赋予无限的能量及张力。他在物质、肌理、形式、物理、心理、象征、隐喻之间直接展现艺术并引发共鸣,从而达到多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性突破。
布鲁斯·康纳用身边发现或捡拾的消费垃圾、残破的机器碎片拼凑用来声讨美国消费主义下所产生的扭曲价值观,也表现了对因为现代化过度而被遗弃的过去的美的怀念。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克洛斯的丙稀与特殊照相写实技法。毕加索、布拉克、杜尚等艺术家不同方向的突破都为综合材料绘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个人艺术创作中的多重“突破性”实践
(一)创作中情感语言的突破性探索融合
确定了大的研究方向后,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创作想法,每件艺术品都包含着艺术家所阐述的事实、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批判、个人情绪的表达、想传递给观者的情感和世界观等。这种情感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它又是一件作品的“根”,是一件作品的精神支撑 。有了它,作品才有创作的意义和生存下去的力量。 笔者的创作情感语言是突破于自身的,思考当下社会中的共生关系,突破性的选择立意、形象以及艺术表达形式。作品是笔者对世界认知反映及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材料是寄托情感内涵的中介体。它有艺术家赋予它的独特情感,将其自带属性和绘画性有机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完美诠释艺术家的情感。
(二)创作中“突破性”材料选择与技法应用
材料是绘画存在和表现的物质载体,每种物质材料拥有不同的自然特性。[3]使用报纸杂志进行自由拼贴的裁剪与组合,训练画面语言的构成与表达;使用色粉制作有色底,又加以多次渲染、皴擦、撕扯、滴洒等多种制作手法反复交织来丰富绘画的层次;使用综合材料与胶混合制作肌理在上面不断的进行罩染、反复,形成层层叠叠、丰富多彩的画面视觉效果;利用褶皱的纸团、布的纹理、海绵的揉蹭、砂纸刷子等其他工具打磨来形成多种多样的肌理与效果层次,利用原有的肌理起伏形成色彩斑驳的效果,这都是不同的突破。
创作本就对材料的突破性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在作品中笔者选择使用粟米壳、粟米须与大白粉、立德粉、VAE胶融合制作肌理;用宣纸、纸巾、麻绳、瓦楞纸等材料附于画面其上,而后使用扯拽拖拉形成不同的肌理,赋予画面不同的情感语言。依托于不同的情感从而呈现不同的质感表现,与作品完全融合。这种突破性的材料选择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中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三)创作方向阐述
1.面孔系列
如何保持真正的自己,社會中“现实的束缚”与“枷锁的挟持”无不逼迫着我们成为不尽相同的面具人。一幅幅“面孔”是否掩盖了背后真实的我们?
面具是一种借喻,它是现世生活中人类不同人格的外在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了不同的面孔,看似面面俱到的我们究竟又是什么样子?作品中的它们扭曲着,挣扎着,呆滞的堆砌塑造成所谓的“人”。但那都不是真实的自我、真正的人格。有些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它们是否违背了你的意愿,吞噬掉你的灵魂,让你成为它而不再是自己。有没有想过卸下面具被无限放大的我们是否会变得面目全非?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4]“被人揭下面具是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才是真正的英雄”[5],别忘了戴上面具,更别忘记摘掉它。
这个系列的作品笔者使用了颗粒感较强的材料来制作面具形象的肌理,衣服等其他部分使用流平性较强的宣纸、纸浆来制作,二者质感相差较为明显。画面中人物形象刻画以线条为支撑,在制作肌理时使用刮刀划出人物形象的结构重要支撑,其为第一层支撑。在颜色厚涂绘画结束之后依旧用线条的形式反复叠加塑造人物形象,为第二层支撑。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使用厚重的颜料进行绘画并不完全调和。在有材料肌理的画布上进行“拖拽式”的绘画,使颜料与材料肌理融合,这是物化的内心与感触,面孔的撕扯、扭曲、狰狞感正是当下人类关于自我认知的缺失。颜色调和的不完全与独特肌理的有机结合,赋予了画面更独特的视觉效果,也形成了具有“突破性”的独特个人风格及绘画语言。
2.共生系列创作
(1)人与社会共生——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我不只一次的在地铁中穿梭的人群中怅然若失,拥挤汹涌的人潮看似都有自己的去处和方向,但在我眼中他们的眼神实则都是空洞无神的。他们是机械的、麻木的、空洞的、呆滞的,甚至是冷血的。望着庞大的人群背影左右晃动,他们的麻木呆滞像是傀儡,像是被操纵的僵尸木偶。笔者我所看到的就是当今社会的现状。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形象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这个社会共同生长。他们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又被“社会制度”限制和无数的条框束缚着。
在这个作品中不仅延续使用了上述系列的材料,也学习了塔皮埃斯不断寻找综合材料语言,使用厚的涂料、纸箱、废纸壳作画使得画面有极为立体的感觉[6],把综合材料的精神层次不断丰富。还添加了不同纸质的拼贴肌理,也使用瓦楞纸与纸壳来塑造层次,麻绳来组成画面中的二次线性创造,不仅有绘画的线性,还与材料的线性有机结合。接下来的创作笔者可能会侧重于装置的设计,延续绘画性与材料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及语言不断突破自己。
(四)小结
为了探索多重“突破性”,无论是立意、选题的确定、作品形象的选择、作品呈现的表达方式、作品承载的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引导都是在笔者的创作作品中验证突破性原则的必要条件。
当代语境下的材料绘画是充满丰富性和可能性的。综合材料绘画属于绘画范畴。物质是绘画存在和表现的物质载体。它有多重语言,而作为绘画领域中的新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绘画重在材料[3]。材料拥有艺术家所赋予它的无限可能性,当代艺术下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层面影响、制度层面影响、物质材料等多层次的影响构成了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人类所创造的当代艺术充盈着艺术语言,不断的创新提供了无数的借鉴与启示。青年艺术家更应该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
四、结论
本文就综合材料绘画的多重“突破性”语言探索这一话题进行研究,说明了在当代的艺术的发展格局中这种“突破性”的综合材料绘画的意义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接触和认可并应用于艺术创作。重点论述了在个人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绘画的多重“突破性”语言带给笔者的影响。无论是从情感突破性的探索及融合,还是材料选择的突破性探索融合,又或者是突破性的技法应用都为笔者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撑。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影响,不断汲取他们的能量转换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得艺术创作成果初见成效。然而,在多元化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下,这种突破性的震荡与冲击于无形之中改变了艺术形式和观念。青年艺术家更应该进行大胆地突破与探索。突破人类固定的思维方式、艺术表现形式,砥砺艺术品位不断前行。推动当代绘画观念形式的更迭,同时也推动整个艺术行业不断前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华.综合材料绘画浅析[J].艺术科技,2012(6).
[2]孙弘宸.综合材料绘画的溯源与发展[J].艺海,2011(8).
[3]宛少军.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综合材料绘画[EB/OL].(2017-04-21). https://www.chnlib.com/wenhuadongtai/2017-04/214653.html.
[4]鲁迅.鲁迅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5][法].维克多·雨果著,许钧 译.海上劳工[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
[6]邢笑音.浅谈综合材料绘画与表现[J].文学与艺术,2010(3).
作者简介:张芷源(1997-),女,辽宁沈阳,研究生在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绘画材料绘画表现。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多重“突破性”探索;艺术创作;新艺术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57-03
【本文著录格式】张芷源.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中的“突破性”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157-159.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课题: 高专《合唱与指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H-21456 )研究成果”
引言
材料、媒介的轉换为创作呈现的艺术作品显著地表达了差异性,材料的个体特征与绘画作品之间产生微妙的趋向性。艺术的冲击性与不同一性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呈现与创作思维的有机结合,是不确定性将碎片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高度连接。将创作与最初的绘画意识结合使其完整的出现,也是创作中融合与探索最令人兴奋的过程。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影响与多重“突破性”的含义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和“突破性”发展历程
综合材料绘画是艺术发展更迭的产物。它是从绘画方式、材料的选择、当代艺术思想的转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媒介及技法的运用等多种艺术层面进行转变的。它体现了不同年代的人对艺术进程、艺术审美、艺术态度以及生活看法的转变。
20世纪初,综合材料绘画的“突破性”开始出现,这是超脱于以往的传统绘画的新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立体主义首先尝试用材料来表达绘画中不同的情感和画面,达达主义的逆向研究,让综合材料推进观念和艺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成为实验艺术的新研究方向。
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些自成体系、风格的材料语言的艺术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开始使用新的技法和材料,他们使用乐谱、油画布、多种多样的纸壳、硬纸板、废弃物等多种材料拼贴到画面中,用类似梳子的工具制造木纹的效果,用沙子、泥土、木屑及颜料混合来制造不同质地的材料质感、制造出多种肌理效果,这一创作时期被称为“综合的”立体派——即综合立体主义派[1]。
(二)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中多重“突破性”的含义与影响
多重“突破性”原则包含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对绘画而言的绘画形式突破、情感语言的突破、材料选择与技法的突破、综合绘画所包含的精神性内涵的突破等。
综合材料绘画不同于传统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形式本身的创造是艺术的创新,也是能够长期存在、引起观者共鸣的要素之一。艺术形式不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阶段才能构建新的艺术语言,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综合材料绘画的突破性改变了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传统视觉和思维观念,它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突破性”的艺术创作形式,更是一个独特新鲜视觉角度。
二、现当代艺术作品中的“突破性”表现
(一)安塞姆·基弗的文化独特性突破
他的作品大多运用稻草、沙土、虫胶、照片、沙子、石膏、版画、丙稀等综合性的材料以及铅铁、金属元素结合。复杂的肌理、巨大的篇幅拥有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抽象和具象的象征意义饱含着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使命感。文化独特性的突破表达是基弗所赋予材料的个人情感及观念,画面中无不体现了他对战争带给人类无限灾难的深刻思考,也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无时无刻不禁反思历史的教训。哲学思想及文化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他为日常事物赋予尊严的主张,这种文化独特性的突破建立在艺术工作者对民族文化独特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物质媒介所蕴含文化独特性的认知,实现了材料选择与文化独特性及精神诉求表达的一致,从根本上达到了突破。
(二)安东尼·塔皮埃斯的实验性突破
二十世纪综合材料绘画的“开创式里程碑”人物[2]——安东尼·塔皮埃斯。他的实验性突破是一种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对冲与反差但同时又相互融合。他的作品有一种二元性的体验,有原生自然的客观层面,也有自我本我的主观层面,在他之前从未有艺术家用材料来表达这层关系即二元之上的隔阂。他在实践中找寻扩充材料语言的范围,用带有实验性的突破材料选择,描绘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观念与精神内涵。
(三)阿尔贝托·布里以及其他艺术家的开放性突破
阿尔贝托·布里开放性的材料选择成就了感性的创伤绘画。绘画中强调开放性的选择物质,赋予无限的能量及张力。他在物质、肌理、形式、物理、心理、象征、隐喻之间直接展现艺术并引发共鸣,从而达到多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性突破。
布鲁斯·康纳用身边发现或捡拾的消费垃圾、残破的机器碎片拼凑用来声讨美国消费主义下所产生的扭曲价值观,也表现了对因为现代化过度而被遗弃的过去的美的怀念。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克洛斯的丙稀与特殊照相写实技法。毕加索、布拉克、杜尚等艺术家不同方向的突破都为综合材料绘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个人艺术创作中的多重“突破性”实践
(一)创作中情感语言的突破性探索融合
确定了大的研究方向后,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创作想法,每件艺术品都包含着艺术家所阐述的事实、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批判、个人情绪的表达、想传递给观者的情感和世界观等。这种情感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它又是一件作品的“根”,是一件作品的精神支撑 。有了它,作品才有创作的意义和生存下去的力量。 笔者的创作情感语言是突破于自身的,思考当下社会中的共生关系,突破性的选择立意、形象以及艺术表达形式。作品是笔者对世界认知反映及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材料是寄托情感内涵的中介体。它有艺术家赋予它的独特情感,将其自带属性和绘画性有机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完美诠释艺术家的情感。
(二)创作中“突破性”材料选择与技法应用
材料是绘画存在和表现的物质载体,每种物质材料拥有不同的自然特性。[3]使用报纸杂志进行自由拼贴的裁剪与组合,训练画面语言的构成与表达;使用色粉制作有色底,又加以多次渲染、皴擦、撕扯、滴洒等多种制作手法反复交织来丰富绘画的层次;使用综合材料与胶混合制作肌理在上面不断的进行罩染、反复,形成层层叠叠、丰富多彩的画面视觉效果;利用褶皱的纸团、布的纹理、海绵的揉蹭、砂纸刷子等其他工具打磨来形成多种多样的肌理与效果层次,利用原有的肌理起伏形成色彩斑驳的效果,这都是不同的突破。
创作本就对材料的突破性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在作品中笔者选择使用粟米壳、粟米须与大白粉、立德粉、VAE胶融合制作肌理;用宣纸、纸巾、麻绳、瓦楞纸等材料附于画面其上,而后使用扯拽拖拉形成不同的肌理,赋予画面不同的情感语言。依托于不同的情感从而呈现不同的质感表现,与作品完全融合。这种突破性的材料选择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中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三)创作方向阐述
1.面孔系列
如何保持真正的自己,社會中“现实的束缚”与“枷锁的挟持”无不逼迫着我们成为不尽相同的面具人。一幅幅“面孔”是否掩盖了背后真实的我们?
面具是一种借喻,它是现世生活中人类不同人格的外在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了不同的面孔,看似面面俱到的我们究竟又是什么样子?作品中的它们扭曲着,挣扎着,呆滞的堆砌塑造成所谓的“人”。但那都不是真实的自我、真正的人格。有些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它们是否违背了你的意愿,吞噬掉你的灵魂,让你成为它而不再是自己。有没有想过卸下面具被无限放大的我们是否会变得面目全非?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4]“被人揭下面具是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才是真正的英雄”[5],别忘了戴上面具,更别忘记摘掉它。
这个系列的作品笔者使用了颗粒感较强的材料来制作面具形象的肌理,衣服等其他部分使用流平性较强的宣纸、纸浆来制作,二者质感相差较为明显。画面中人物形象刻画以线条为支撑,在制作肌理时使用刮刀划出人物形象的结构重要支撑,其为第一层支撑。在颜色厚涂绘画结束之后依旧用线条的形式反复叠加塑造人物形象,为第二层支撑。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使用厚重的颜料进行绘画并不完全调和。在有材料肌理的画布上进行“拖拽式”的绘画,使颜料与材料肌理融合,这是物化的内心与感触,面孔的撕扯、扭曲、狰狞感正是当下人类关于自我认知的缺失。颜色调和的不完全与独特肌理的有机结合,赋予了画面更独特的视觉效果,也形成了具有“突破性”的独特个人风格及绘画语言。
2.共生系列创作
(1)人与社会共生——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我不只一次的在地铁中穿梭的人群中怅然若失,拥挤汹涌的人潮看似都有自己的去处和方向,但在我眼中他们的眼神实则都是空洞无神的。他们是机械的、麻木的、空洞的、呆滞的,甚至是冷血的。望着庞大的人群背影左右晃动,他们的麻木呆滞像是傀儡,像是被操纵的僵尸木偶。笔者我所看到的就是当今社会的现状。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形象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这个社会共同生长。他们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又被“社会制度”限制和无数的条框束缚着。
在这个作品中不仅延续使用了上述系列的材料,也学习了塔皮埃斯不断寻找综合材料语言,使用厚的涂料、纸箱、废纸壳作画使得画面有极为立体的感觉[6],把综合材料的精神层次不断丰富。还添加了不同纸质的拼贴肌理,也使用瓦楞纸与纸壳来塑造层次,麻绳来组成画面中的二次线性创造,不仅有绘画的线性,还与材料的线性有机结合。接下来的创作笔者可能会侧重于装置的设计,延续绘画性与材料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及语言不断突破自己。
(四)小结
为了探索多重“突破性”,无论是立意、选题的确定、作品形象的选择、作品呈现的表达方式、作品承载的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引导都是在笔者的创作作品中验证突破性原则的必要条件。
当代语境下的材料绘画是充满丰富性和可能性的。综合材料绘画属于绘画范畴。物质是绘画存在和表现的物质载体。它有多重语言,而作为绘画领域中的新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绘画重在材料[3]。材料拥有艺术家所赋予它的无限可能性,当代艺术下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层面影响、制度层面影响、物质材料等多层次的影响构成了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人类所创造的当代艺术充盈着艺术语言,不断的创新提供了无数的借鉴与启示。青年艺术家更应该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
四、结论
本文就综合材料绘画的多重“突破性”语言探索这一话题进行研究,说明了在当代的艺术的发展格局中这种“突破性”的综合材料绘画的意义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接触和认可并应用于艺术创作。重点论述了在个人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绘画的多重“突破性”语言带给笔者的影响。无论是从情感突破性的探索及融合,还是材料选择的突破性探索融合,又或者是突破性的技法应用都为笔者的创作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撑。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影响,不断汲取他们的能量转换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得艺术创作成果初见成效。然而,在多元化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下,这种突破性的震荡与冲击于无形之中改变了艺术形式和观念。青年艺术家更应该进行大胆地突破与探索。突破人类固定的思维方式、艺术表现形式,砥砺艺术品位不断前行。推动当代绘画观念形式的更迭,同时也推动整个艺术行业不断前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华.综合材料绘画浅析[J].艺术科技,2012(6).
[2]孙弘宸.综合材料绘画的溯源与发展[J].艺海,2011(8).
[3]宛少军.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综合材料绘画[EB/OL].(2017-04-21). https://www.chnlib.com/wenhuadongtai/2017-04/214653.html.
[4]鲁迅.鲁迅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5][法].维克多·雨果著,许钧 译.海上劳工[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
[6]邢笑音.浅谈综合材料绘画与表现[J].文学与艺术,2010(3).
作者简介:张芷源(1997-),女,辽宁沈阳,研究生在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绘画材料绘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