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书鸿(1904—1994),我国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他青年时期留法十年学习西洋画,1936年,他放弃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1943年,他辗转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敦煌艰苦环境与漫长的寂寞让前妻不辞而别,1946年,常书鸿结识欲来敦煌学习工作的女学生李承仙,一年后二人结为伉俪。
1946年5月,一块“敦煌艺术工作人员招聘处”的招牌,张贴在常书鸿落脚的旅馆。
令常书鸿万分喜悦的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重庆,竟然也有不少志愿者前来报名。
这天早晨,又来了一位报名者。在问了对方的姓名后,他一反往常鬼使神差地让这位报名者在他的小本子上写下了名字。
“5月29日晨,李承仙来,请求去敦煌,并列其作品呈检,尚合格,准其随去敦煌。”
所有的报名者都“过”了他的眼,所有的报名者都是当场决定录取与否,独独对这个李承仙,不知怎么回事,他让她在本子里记下了名字,还在她的名字下面画了两道杠杠。
这天晚上,常书鸿翻开本子时,奇怪着自己为什么独独记下了李承仙,而且,为什么要在她的名字下画那么两道杠杠?
这一阵,因为太多的事务和太多的忙碌,他不太记得起那些纯属是“过一眼”的来者,因为这些报名者虽然不能用“过江之鲫”形容,却委实不少。
可是,这个李承仙……这个李承仙,确实与众不同。她大约只有二十出头吧?是二十二还是二十三?
常书鸿忍不住问:“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对敦煌感兴趣呢?”
李承仙调皮地反问:“难道对敦煌感兴趣的,就非得是老年人吗?常先生,你也不是老汉嘛!你不也是年纪轻轻就对敦煌感兴趣了吗?”
“……我常听伯父对我说,没有到过敦煌,就不能算一个中国画家!”
“喔,你伯父是谁?”
“李瑞清,他曾教过张大千,我今天来,还是我的老师王临乙鼓动的。”
原来如此!常书鸿立刻兴奋起来,不知不觉间在她刚才签写的李承仙的名下画了一道杠杠。
“李承仙,你要知道敦煌是很艰苦的,嗯,不是一般的苦,你不怕吗?”
“要怕,就不到你这儿报名来了。”
痛快!多长时间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爽人快语了。他马上说:“好,李承仙,要是你真作好了思想准备,我们就录取你,跟我们一块到敦煌去!”
“真的?!”这个叫李承仙的姑娘,眼睛越发明亮起来,可随即,她又低下了头:“只是我怕目前走不了,父亲病得很厉害,我得服侍父亲病好以后才能去敦煌。我今天来,就是想请你一定给我留着这个名额,敦煌,我是一定要去的!”
原来如此!他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好吧,我给你留着。”
李承仙眼睛亮亮地一笑,鞠了一躬,随即又蹦蹦跳跳地走了。
随即,他从王临乙和张大千的嘴里,知道了这个叫李承仙的姑娘更多的事:她母亲早已亡故了,眼下父亲病得很重,家里经济也很拮据……
看来,这位叫李承仙的姑娘,一时半会是去不了敦煌的了。
張大千说:“这样吧,她不能跟你们一块去,过几个月等她父亲李先生的病好了,我带她一块来敦煌吧!”
连李承仙自己也没有料到的是,一年后果然到敦煌去时,因为沈福文的撮合,她成了常书鸿的妻子。
冬过了,年过了,春来了,夏来了,时间就如流水而逝。1947年的秋风,使白杨树的叶子,再次镶出了一道金边。
这天,常书鸿接到了一封信。
信是沈福文写的,写得很简短,信中的语气却是不容迟疑的:
“……常先生,您不是说不日要到兰州办事吗?赶快来吧!依我看,趁便,您就把与李小姐李承仙的好事办了算了,我们观察她也近一年了,她真是如您期望的那样,是一位敦煌痴人,我们把您的事都跟她说了,她同意,她从心底尊敬您……”
直到坐上开往兰州的车子,常书鸿还是觉得似信非信——此事就如梦中一般。
现在,什么都在信中约好了,李承仙从成都赴兰州,他从敦煌去兰州。他们将在那里相会并结婚,他再带着她来敦煌。
现在看来,去年她没有一起来倒是好事,好事常常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去年她只是作为一个艺专的毕业生来此工作,也许就跟其他人没两样,她与他只是师生关系了。就像现在聘书上写的,她只是一名助理研究员。可现在,真是鬼使神差,当然,她如果在后来跟张大千一块来敦煌,他们也许也没有其他想法了。可是,谁晓得张大千会遇上那么多麻烦事?他因为甘肃省议会有个人告他剥落了敦煌壁画,要打官司,来不了;她因父亲的病也来不了。两个来不了使她这一耽误就是一年,这一耽误却耽出了他们的缘分。
当然,这是沈福文从中起的作用,沈福文是艺专工艺美术系的漆画教师,李承仙是他家的常客。沈福文的撮合是头一功,还有学生毕晋吉。拿古话讲,他们都是有功劳的大红媒。另外,也许是她的孝心“感天动地”,现在,她父亲的病痊愈了。她没有后顾之忧了。
啊,那天,真是鬼使神差,我为什么偏偏让她在这个小本子上留下名字?否则就不会有那么深的印象和后来的谈话了,哦,她比我年纪要小许多啊!
他急切地回想起上次他们见面的时刻,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能记起他们的对话,能记起她对他说过的对敦煌的向往和痴情,就是想不起她的模样。
常书鸿又从身边摸出了那个本子,他一页一页地翻,终于又翻到了那一页。哦,是的,李承仙,3个字,小小巧巧的,瞧,他还在她的名字下画了两道杠杠。是的,她很年轻,哎,她是二十几岁?他怎么就忘了问她?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来岁的姑娘,常书鸿,你可真的要细心呵护了。今后,她就是走进你的命运、走进你的全部生活的人,她就是……呵,对了,今后,她就是你的飞天,你最心爱的敦煌飞天! 啊,这件事,是的,好像还有一点不太妥当……哦,是的,他没有告诉女儿沙娜,从头至尾没有告诉她,包括这次出来的真正目的。他是有顾虑呀,沙娜太聪明,太敏感,他怕猛一说会伤了她的心,可是这事早晚她会知道的呀,她会怎么看?万一她跟李承仙相处不好,那可怎么办?
那么,当面不好意思讲,就写信吧,对,到兰州后,马上给沙娜写信,把一切都对她说明……不,为什么等到兰州呢?最好是现在就写……越来越响的车轮声,把常书鸿那幸福而又混乱的思绪,搅得更乱……
李承仙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1947年9月10日。
为这一天,她等待过。可是,她本来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她心中的敦煌而等待的呀!人家告诉她:常书鸿就是敦煌,跟了他这个人,没有错!
常书鸿就是敦煌?!一语如同天音!
她见过他:他体态魁梧,说话慢条斯理,一口杭州腔。记得那天与他交谈的时候,也是她说得多,他答得少,他说的话,除了敦煌就是敦煌——“常书鸿就是敦煌!”
这话说得太好了。他这样的人,就是我心中的敦煌。他是那么出色,他在人群中,那气度,真正是鹤立鸡群。当然,不止是他的模样,而是气质,他就是那种一望而知有学问有气质的那种人。他已经整43岁了,比我整整大20岁。20岁,是父辈师辈的年龄,这合适吗?别人会怎么看?不,年龄差别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人品,是真正的白头到老永不分离的爱恋和依赖。
李承仙按照约定,住在常书鸿的朋友张子成家中,等候着常书鸿的到来。
简直跟钟摆一样准确,傍晚6点半,他来了。
她觉得自己目光是僵僵的,盯着门口又不好意思光看门口,紧张极了。平常,她对自己穿什么并不讲究,只是今天她一定要格外讲究,因为,她知道常书鸿的那位前夫人是衣着讲究很漂亮也很会打扮的女人,她不能在这点上输给了她。
他穿的是俄国式的那种半长皮夹克,翻着一条白色的毛皮领子,脚下是一双高筒靴,完全一副西部汉子的打扮,魁梧的汉子一配这穿着,活活像……
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这一笑,紧张的心就松弛了。
没想到,他什么闲话也没有,他望着她,两眼满溢着一种幸福而又安宁的笑。他直截了当地说:“李承仙,你能同意跟我一起生活,我很感动,真的要感谢你。你知道的,我们那边很艰苦的,我的个人生活,当然也很苦,那情形,我不跟你细说了,沈福文去过我们那边,他都知道的,他跟你说了许多,是吗?你说,你有这个思想准备,是吗?”
她应该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当然应该回答:是!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她就是喉头发紧,回答不出来,于是,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那,你想好了吗?沈福文跟你说过了吧?我这回来,就是与你结婚的,我打算明天就举行婚礼,好不好?因为,我不能在这里待得很长,敦煌有许多工作要做,你明白吗?你同意这个计划吗?”
这下,该她回答了,同意或者不同意,可是,不知为什么,她还是说不出来。她稍稍偏头一看,他正紧紧盯着她的眼、她的嘴,于是,她又连忙启齿一笑,点了点头!
“哎,你笑起来真好看,刚才我进门时,你也这么一笑,你是看到我,哎,我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
她摇摇头,仍旧笑了起来,那笑容,带着点顽皮。“是的,我想到了你,你像……”
“像什么?”
“你像头北极熊!”
“啊哈!我是北极熊?!”常书鸿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一早,常书鸿说好要陪着李承仙去买衣服。
她正要出门,为他们张罗婚礼的报社朋友来问:“报上的‘结婚启事’用几号字?”
她当然听人说过,两年前,常书鸿的妻子陈芝秀也是在这张报纸上登过一份与常书鸿“脱离关系”的启事,用的是五号字。于是,她自作主张了,没有征求常书鸿的意见,立刻回答那位朋友:“我们的‘启事’用四号字!”
省长谷正伦主婚,西北军事委员会主任陶峙岳证婚,常书鸿和李承仙的这场婚礼,在兰州算是最高规格了。
来贺喜的朋友将兰州饭店的大厅挤得满满的。在婚礼上手足无措的常书鸿,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劲地对着大家惶惶地微笑。
夜深了,人静了,面对着她,他仿佛才恢复了素常的镇静和儒雅。李承仙等待着她盼望已久的幸福誓词,可是,常书鸿只是凝望着她,久久地未发一言。
“说话呀!嗳,你怎么啦?”急性子的她,终于忍不住了。
“哦!我是在想,不停地想:我是在做梦吧?!”常书鸿低声喃喃道。“仙,从昨天到现在,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做梦,我好像在敦煌壁画中的佛国仙境中遨游。”
原来如此!“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敦煌痴人,一开口就是敦煌……”
“那你呢?你不也是吗?你要不痴,为何会嫁给我这半老头?”
“嗯,以后,以后不许你说自己是老头!”
“真的,仙,到现在我还不太相信我们的结婚是个事实,我一直恍恍惚惚,你在我身边,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还待在石窟中,一颗心伴着头顶上的‘飞天’在游走翱翔。”
原来是这样!李承仙心动如潮,难以言喻的幸福感胀满了胸臆。难道还要别的誓言吗?
她低头一想,立刻快步走到屋子一角,打开她带来的那只小箱,拿出了一套书。
“书鸿,这是大千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
常書鸿接过来一看,是张大千珍藏的一套图册:日本松本荣一著的《敦煌画研究》,而图片则是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这是大千最心爱的书籍,那上面,还有他阅读时圈圈点点的额批,这套书,对于研究敦煌的他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
“仙,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我在想: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最富的人了!有《敦煌画研究》,又有活生生的‘飞天’,我不是人世间的大富翁还是什么?”
(摘自浙江人民出版社《常书鸿传》 作者:叶文玲)
1946年5月,一块“敦煌艺术工作人员招聘处”的招牌,张贴在常书鸿落脚的旅馆。
令常书鸿万分喜悦的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重庆,竟然也有不少志愿者前来报名。
这天早晨,又来了一位报名者。在问了对方的姓名后,他一反往常鬼使神差地让这位报名者在他的小本子上写下了名字。
“5月29日晨,李承仙来,请求去敦煌,并列其作品呈检,尚合格,准其随去敦煌。”
所有的报名者都“过”了他的眼,所有的报名者都是当场决定录取与否,独独对这个李承仙,不知怎么回事,他让她在本子里记下了名字,还在她的名字下面画了两道杠杠。
这天晚上,常书鸿翻开本子时,奇怪着自己为什么独独记下了李承仙,而且,为什么要在她的名字下画那么两道杠杠?
这一阵,因为太多的事务和太多的忙碌,他不太记得起那些纯属是“过一眼”的来者,因为这些报名者虽然不能用“过江之鲫”形容,却委实不少。
可是,这个李承仙……这个李承仙,确实与众不同。她大约只有二十出头吧?是二十二还是二十三?
常书鸿忍不住问:“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对敦煌感兴趣呢?”
李承仙调皮地反问:“难道对敦煌感兴趣的,就非得是老年人吗?常先生,你也不是老汉嘛!你不也是年纪轻轻就对敦煌感兴趣了吗?”
“……我常听伯父对我说,没有到过敦煌,就不能算一个中国画家!”
“喔,你伯父是谁?”
“李瑞清,他曾教过张大千,我今天来,还是我的老师王临乙鼓动的。”
原来如此!常书鸿立刻兴奋起来,不知不觉间在她刚才签写的李承仙的名下画了一道杠杠。
“李承仙,你要知道敦煌是很艰苦的,嗯,不是一般的苦,你不怕吗?”
“要怕,就不到你这儿报名来了。”
痛快!多长时间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爽人快语了。他马上说:“好,李承仙,要是你真作好了思想准备,我们就录取你,跟我们一块到敦煌去!”
“真的?!”这个叫李承仙的姑娘,眼睛越发明亮起来,可随即,她又低下了头:“只是我怕目前走不了,父亲病得很厉害,我得服侍父亲病好以后才能去敦煌。我今天来,就是想请你一定给我留着这个名额,敦煌,我是一定要去的!”
原来如此!他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好吧,我给你留着。”
李承仙眼睛亮亮地一笑,鞠了一躬,随即又蹦蹦跳跳地走了。
随即,他从王临乙和张大千的嘴里,知道了这个叫李承仙的姑娘更多的事:她母亲早已亡故了,眼下父亲病得很重,家里经济也很拮据……
看来,这位叫李承仙的姑娘,一时半会是去不了敦煌的了。
張大千说:“这样吧,她不能跟你们一块去,过几个月等她父亲李先生的病好了,我带她一块来敦煌吧!”
连李承仙自己也没有料到的是,一年后果然到敦煌去时,因为沈福文的撮合,她成了常书鸿的妻子。
冬过了,年过了,春来了,夏来了,时间就如流水而逝。1947年的秋风,使白杨树的叶子,再次镶出了一道金边。
这天,常书鸿接到了一封信。
信是沈福文写的,写得很简短,信中的语气却是不容迟疑的:
“……常先生,您不是说不日要到兰州办事吗?赶快来吧!依我看,趁便,您就把与李小姐李承仙的好事办了算了,我们观察她也近一年了,她真是如您期望的那样,是一位敦煌痴人,我们把您的事都跟她说了,她同意,她从心底尊敬您……”
直到坐上开往兰州的车子,常书鸿还是觉得似信非信——此事就如梦中一般。
现在,什么都在信中约好了,李承仙从成都赴兰州,他从敦煌去兰州。他们将在那里相会并结婚,他再带着她来敦煌。
现在看来,去年她没有一起来倒是好事,好事常常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去年她只是作为一个艺专的毕业生来此工作,也许就跟其他人没两样,她与他只是师生关系了。就像现在聘书上写的,她只是一名助理研究员。可现在,真是鬼使神差,当然,她如果在后来跟张大千一块来敦煌,他们也许也没有其他想法了。可是,谁晓得张大千会遇上那么多麻烦事?他因为甘肃省议会有个人告他剥落了敦煌壁画,要打官司,来不了;她因父亲的病也来不了。两个来不了使她这一耽误就是一年,这一耽误却耽出了他们的缘分。
当然,这是沈福文从中起的作用,沈福文是艺专工艺美术系的漆画教师,李承仙是他家的常客。沈福文的撮合是头一功,还有学生毕晋吉。拿古话讲,他们都是有功劳的大红媒。另外,也许是她的孝心“感天动地”,现在,她父亲的病痊愈了。她没有后顾之忧了。
啊,那天,真是鬼使神差,我为什么偏偏让她在这个小本子上留下名字?否则就不会有那么深的印象和后来的谈话了,哦,她比我年纪要小许多啊!
他急切地回想起上次他们见面的时刻,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能记起他们的对话,能记起她对他说过的对敦煌的向往和痴情,就是想不起她的模样。
常书鸿又从身边摸出了那个本子,他一页一页地翻,终于又翻到了那一页。哦,是的,李承仙,3个字,小小巧巧的,瞧,他还在她的名字下画了两道杠杠。是的,她很年轻,哎,她是二十几岁?他怎么就忘了问她?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来岁的姑娘,常书鸿,你可真的要细心呵护了。今后,她就是走进你的命运、走进你的全部生活的人,她就是……呵,对了,今后,她就是你的飞天,你最心爱的敦煌飞天! 啊,这件事,是的,好像还有一点不太妥当……哦,是的,他没有告诉女儿沙娜,从头至尾没有告诉她,包括这次出来的真正目的。他是有顾虑呀,沙娜太聪明,太敏感,他怕猛一说会伤了她的心,可是这事早晚她会知道的呀,她会怎么看?万一她跟李承仙相处不好,那可怎么办?
那么,当面不好意思讲,就写信吧,对,到兰州后,马上给沙娜写信,把一切都对她说明……不,为什么等到兰州呢?最好是现在就写……越来越响的车轮声,把常书鸿那幸福而又混乱的思绪,搅得更乱……
李承仙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1947年9月10日。
为这一天,她等待过。可是,她本来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她心中的敦煌而等待的呀!人家告诉她:常书鸿就是敦煌,跟了他这个人,没有错!
常书鸿就是敦煌?!一语如同天音!
她见过他:他体态魁梧,说话慢条斯理,一口杭州腔。记得那天与他交谈的时候,也是她说得多,他答得少,他说的话,除了敦煌就是敦煌——“常书鸿就是敦煌!”
这话说得太好了。他这样的人,就是我心中的敦煌。他是那么出色,他在人群中,那气度,真正是鹤立鸡群。当然,不止是他的模样,而是气质,他就是那种一望而知有学问有气质的那种人。他已经整43岁了,比我整整大20岁。20岁,是父辈师辈的年龄,这合适吗?别人会怎么看?不,年龄差别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人品,是真正的白头到老永不分离的爱恋和依赖。
李承仙按照约定,住在常书鸿的朋友张子成家中,等候着常书鸿的到来。
简直跟钟摆一样准确,傍晚6点半,他来了。
她觉得自己目光是僵僵的,盯着门口又不好意思光看门口,紧张极了。平常,她对自己穿什么并不讲究,只是今天她一定要格外讲究,因为,她知道常书鸿的那位前夫人是衣着讲究很漂亮也很会打扮的女人,她不能在这点上输给了她。
他穿的是俄国式的那种半长皮夹克,翻着一条白色的毛皮领子,脚下是一双高筒靴,完全一副西部汉子的打扮,魁梧的汉子一配这穿着,活活像……
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这一笑,紧张的心就松弛了。
没想到,他什么闲话也没有,他望着她,两眼满溢着一种幸福而又安宁的笑。他直截了当地说:“李承仙,你能同意跟我一起生活,我很感动,真的要感谢你。你知道的,我们那边很艰苦的,我的个人生活,当然也很苦,那情形,我不跟你细说了,沈福文去过我们那边,他都知道的,他跟你说了许多,是吗?你说,你有这个思想准备,是吗?”
她应该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当然应该回答:是!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她就是喉头发紧,回答不出来,于是,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那,你想好了吗?沈福文跟你说过了吧?我这回来,就是与你结婚的,我打算明天就举行婚礼,好不好?因为,我不能在这里待得很长,敦煌有许多工作要做,你明白吗?你同意这个计划吗?”
这下,该她回答了,同意或者不同意,可是,不知为什么,她还是说不出来。她稍稍偏头一看,他正紧紧盯着她的眼、她的嘴,于是,她又连忙启齿一笑,点了点头!
“哎,你笑起来真好看,刚才我进门时,你也这么一笑,你是看到我,哎,我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
她摇摇头,仍旧笑了起来,那笑容,带着点顽皮。“是的,我想到了你,你像……”
“像什么?”
“你像头北极熊!”
“啊哈!我是北极熊?!”常书鸿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一早,常书鸿说好要陪着李承仙去买衣服。
她正要出门,为他们张罗婚礼的报社朋友来问:“报上的‘结婚启事’用几号字?”
她当然听人说过,两年前,常书鸿的妻子陈芝秀也是在这张报纸上登过一份与常书鸿“脱离关系”的启事,用的是五号字。于是,她自作主张了,没有征求常书鸿的意见,立刻回答那位朋友:“我们的‘启事’用四号字!”
省长谷正伦主婚,西北军事委员会主任陶峙岳证婚,常书鸿和李承仙的这场婚礼,在兰州算是最高规格了。
来贺喜的朋友将兰州饭店的大厅挤得满满的。在婚礼上手足无措的常书鸿,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劲地对着大家惶惶地微笑。
夜深了,人静了,面对着她,他仿佛才恢复了素常的镇静和儒雅。李承仙等待着她盼望已久的幸福誓词,可是,常书鸿只是凝望着她,久久地未发一言。
“说话呀!嗳,你怎么啦?”急性子的她,终于忍不住了。
“哦!我是在想,不停地想:我是在做梦吧?!”常书鸿低声喃喃道。“仙,从昨天到现在,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做梦,我好像在敦煌壁画中的佛国仙境中遨游。”
原来如此!“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敦煌痴人,一开口就是敦煌……”
“那你呢?你不也是吗?你要不痴,为何会嫁给我这半老头?”
“嗯,以后,以后不许你说自己是老头!”
“真的,仙,到现在我还不太相信我们的结婚是个事实,我一直恍恍惚惚,你在我身边,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还待在石窟中,一颗心伴着头顶上的‘飞天’在游走翱翔。”
原来是这样!李承仙心动如潮,难以言喻的幸福感胀满了胸臆。难道还要别的誓言吗?
她低头一想,立刻快步走到屋子一角,打开她带来的那只小箱,拿出了一套书。
“书鸿,这是大千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
常書鸿接过来一看,是张大千珍藏的一套图册:日本松本荣一著的《敦煌画研究》,而图片则是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这是大千最心爱的书籍,那上面,还有他阅读时圈圈点点的额批,这套书,对于研究敦煌的他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
“仙,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我在想: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最富的人了!有《敦煌画研究》,又有活生生的‘飞天’,我不是人世间的大富翁还是什么?”
(摘自浙江人民出版社《常书鸿传》 作者:叶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