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与中学生相伴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关键,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她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健全,传统的相承,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汲取智慧,提高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中开列了20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据媒体报道,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个别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归纳之,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在课本里进行零散的语段阅读;浮光掠影——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轻松愉悦——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英国的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而大多数名著,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由于其成书的时空都距我们的时代较远,思想性又较为深刻,读起来感觉较现在流行的通俗小说难懂。所以,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不会因对名著产生恐惧感而望而却步,使他们愉悦地走进广阔的阅读天地里。
  
  一、引领学生——认识名著的重要性,点燃阅读名著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市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对他们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使之明白名著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使自己变得聪明、睿智,这就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有一种期待。
  但是学生存在阅读的差异性,学生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况且又处在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倡导。由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热望。有时出示书名或篇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置疑;有时讲述书中的精彩片段后,戛然而止,让学生们带着满腹的疑问主动走进阅读,然后经过学生积极思考,相互探讨,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总之,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而望而却步的胆怯,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
  
  二、启发学生——阅读名著是成长的需要
  
  在众多的课外阅读中,中外文学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孔子教育学生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告诉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读名著,读上乘作品,才有可能接触最高的精神境界,阅读名著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可以说,读名著就是丰富中学生的精神底蕴。“新语文课程标准”,就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得到熏陶感染。
  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的成长史和青少年时期阅读名著有密切的关系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很多作家在青少年时期都爱读名著,比如冰心在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名著,后来成为学生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的。语文特级教师、浦东模范中学校长吴小仲回忆说,自己小时候读过许多文学经典,当时的确“似懂非懂”,但长大后有了社会阅历,不仅理解了读过的作品,还能触类旁通生发出新见解。这种反复升华的快乐,是错过小学、初中阅读“黄金期”的人无法体会的。
  
  三、强调学生——阅读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反复强调阅读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告诉学生可以从名著中学到很多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方法,积累更多优美的语言。曾经有个语文特级教师对我说,读名著,就是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里游泳,一本名著可以让学生在好几天的时间里沉浸进去,对于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都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这话说得非常在理,在诸多名著里,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谋篇布局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等无不为后人树立了写作的榜样。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关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学生描写人物,尤其是刻画个性张扬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佳的范例。在谋篇布局方面,鲁迅结构的严谨,莫泊桑结尾的开放,欧·亨利的突转,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样板,十分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鲜明文风。
  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文学经典的选文时,应以点带而,让学生领略名著的概貌,积极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走进名著、感悟名著,从名著中获得写作的技巧与能力。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通过对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手段、容貌的描画,见黛玉时的一笑一哭的刻划品析讨论,使同学们明确王熙凤泼辣能干、工于心计、八而玲珑的性格,然后要求学生读整本的《红楼梦》,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
  
  四、调动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名著活动
  
  针对学生对阅读名著的被动性,老师应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成立班级读书会,开展名著阅读竞赛,建立班级图书角,评选小小藏书家,举行名著读后感征文活动;可以实行用摘录名著片断代替写日记随笔的“优惠政策”;利用班会课开展名著研讨系列活动等形式。表扬读名著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受到表扬的同学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同时,为了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会更认真地去阅读名著,而那些还没有得到表扬的同学,为了荣誉,为了不落后于别的同学,也会去认真阅读,这样就会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
  
  五、激发学生——结合影视剧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延伸至原著掌握,并与影视作品作比较,加深认识。如在上《三国演义》《红楼梦》专题时,让学生观看名著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积极主动比较原著与影视剧本的异同点,组织观后交流活动,探讨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看完了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再来欣赏经典的文学原著,也许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还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有白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在阅读和看电视时,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电视剧的改编和原著的异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门多萨有一段对话谈到阅读时说:“人们再次阅读某一位作家作品的惟一原因是喜欢他。”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惟有兴趣,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并长期坚持下去;惟有兴趣,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并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电视台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问题迅速、直观,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浙江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校园电视台已经成为该校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本着“龙头专业做强,艺术专业做精”的办学思路,近年来,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一职高”)在制造类、服务类、艺术类等
有机会观摩了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深受启发。他那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课堂上,王老师紧紧抓住周总理工作条件的简单、简朴,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深情渲染,使学生个个沉浸在对总理的怀念与感激之中。  感言之一:王老师有着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  上这节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他自己。教师激动的泪花,顿挫的话语,随课文娓娓叙述而迸发出的激情不但
摘要:课改的本意是要课堂教学消尽浮华。祛魅、解弊、寻根,回归本原。一切教育的改革归根到底是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实践经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这三对矛盾之间找到出路。语文教学应向“常态”靠拢,常态课是自然的回归。  关键词:小学语文;常态课;靠拢;回归    一、永不言弃的背景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课程资源拓宽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学校数学课题组研究的生态课堂的理念核心是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追求本真的课堂。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因为能紧密贯彻课标理念,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灵活性、系统性、开放性,以及数学知识呈现过程中的生成性,因此受到众多师生的欢迎,但同时
摘 要:本文在分析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引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当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理实分离、学用割裂、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问题等。笔者所在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在践行“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中,以“做”引領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幼儿教育专业的有效教学。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改实际,对这一教
新课标教材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适逢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休假和旅游”成为普遍话题,我决定先上第三单兀Travel Journal,与学生一起探讨“旅游”的话题。根据新课标英语(必修I)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的教材内容,我将Warming up、Pre-reading以及练习册中的Talking三
我叫赵脯菠,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选手,是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我的家乡山峦起伏,交通不便,可耕种的土地极其有限。  然而,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我种下了一个梦想。小小的我,时常眺望著山的那一端,梦想着走出大山,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让我和弟弟今后能够更好地生活,父母省吃俭用,把我们送到离家很远的中心学校读书,和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小学二年级的我只
进入2016年,随着国家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渐显现。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1.職业学校的学生的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基础是初中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而这方面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应该采用小坡度教学。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开设班级除了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资源建设 教学方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莫林拉赫、格伦普拉特、迈克尔特雷格拉最早在他们的论文中介绍了翻转教学模式,但他们并没有规定专有名词。同年,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习者通过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来提前学习。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我学习心得和提
缘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子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想说、不敢说,甚至词不达意不会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考试的影响,教师对口语教学重视不够。  (2)有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说得不好,以致课堂上不敢发言。   (3)许多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但苦于词汇量少,想说的表达不出来。  因此,想让学生开口说话,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其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