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每单元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教师在单元内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每教完一篇课文都推荐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学生不仅无法实实在在地进行阅读,而且还会对教师过度增加课外阅读量产生反感。有鉴于此,教师在拓展单元内阅读教学时,要从推荐的数量上适度控制,精选适合学生拓展阅读的文本,让课内外阅读产生叠加效应。
在阅读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时,教师同样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选择那些学生喜欢阅读的选文作为拓展的对象。教师要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在课外的自主阅读情况,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阅读爱好,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容易获得的阅读材料中与所学习的课文相匹配的选文。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在学习这样的童话时,许多教师习惯性地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或者其他童话作家的著名童话。看上去这样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这样的推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又长又难的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虽然颇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三年级学生读起来会觉得比《卖火柴的小女孩》难读懂。所以,有位教师向学生推荐《卖火柴的小男孩》,学生一看题目就想读下去,原因就在于所推荐的文章与课文的题目高度关联。这样的选文推荐就显得十分巧妙。
在单元内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选文时,应该选择内容短小、生动有趣、易懂的材料,学生读起来不觉得吃力,读完了还想读。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的作品,是带有童话意味的散文,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因为现在的乡村里水泥路随处可见,课文描写的景象学生经常见到,所以他们读着课文,好像自己在秋天的雨后穿着彩色的小雨靴走在那落满了梧桐叶的水泥路上。但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喜欢读这样的课文,就将作者的《小巴掌童话》全部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可以从中精选二到三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接近课文的篇目,如《蝴蝶在读香喷喷的报纸》《几片飘落的红叶》《矢车菊开花了》,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阅读目标确定的依据是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要求、学段目标。阅读目标规定了在一篇课文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同样,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选文内容也需要对接教学目标。在学生基本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择能够有效补充学生课堂所学内容的材料作为拓展阅读的选文。
如《清明》一诗,因为编者将这首诗放在传统节日的专题中,但学生在读这首诗时,觉得诗中所写内容与当下人们在清明节的活动不一样,找不出传统节日的感觉。对此,一位教師准确把握这一学情,选择一些描写清明节的诗,配上合适的注释,推荐给学生阅读,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程颢的《郊行即事》等。经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终于弄明白了古人过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在单元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更多的还是考虑同源性,即与课文属于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等。这样的拓展阅读,便于学生在阅读之后从与课文内容、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达形式的领悟。
如《山居秋暝》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学习这首诗之后,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王维《辋川集》中的一些有着类似意境的诗作,如《竹里馆》《辛夷坞》等。对学生已经读过的诗,教师可以让他们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其中的相似之处;学生没有学习的,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注释并引导他们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从作者多篇同类作品的学习与比较中,不仅能够强化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对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的认识。
总之,教师适度拓展单元内阅读教学,要以切实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坚持兴趣为先、适度为宜的原则,精心选择学生喜欢读、读不累的文章。
一、根据兴趣选文
在阅读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时,教师同样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选择那些学生喜欢阅读的选文作为拓展的对象。教师要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在课外的自主阅读情况,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阅读爱好,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容易获得的阅读材料中与所学习的课文相匹配的选文。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在学习这样的童话时,许多教师习惯性地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或者其他童话作家的著名童话。看上去这样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这样的推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又长又难的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虽然颇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三年级学生读起来会觉得比《卖火柴的小女孩》难读懂。所以,有位教师向学生推荐《卖火柴的小男孩》,学生一看题目就想读下去,原因就在于所推荐的文章与课文的题目高度关联。这样的选文推荐就显得十分巧妙。
二、根据适度选文
在单元内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选文时,应该选择内容短小、生动有趣、易懂的材料,学生读起来不觉得吃力,读完了还想读。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的作品,是带有童话意味的散文,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因为现在的乡村里水泥路随处可见,课文描写的景象学生经常见到,所以他们读着课文,好像自己在秋天的雨后穿着彩色的小雨靴走在那落满了梧桐叶的水泥路上。但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喜欢读这样的课文,就将作者的《小巴掌童话》全部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可以从中精选二到三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接近课文的篇目,如《蝴蝶在读香喷喷的报纸》《几片飘落的红叶》《矢车菊开花了》,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三、根据目标选文
阅读目标确定的依据是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要求、学段目标。阅读目标规定了在一篇课文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同样,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选文内容也需要对接教学目标。在学生基本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择能够有效补充学生课堂所学内容的材料作为拓展阅读的选文。
如《清明》一诗,因为编者将这首诗放在传统节日的专题中,但学生在读这首诗时,觉得诗中所写内容与当下人们在清明节的活动不一样,找不出传统节日的感觉。对此,一位教師准确把握这一学情,选择一些描写清明节的诗,配上合适的注释,推荐给学生阅读,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程颢的《郊行即事》等。经过这样的拓展阅读,学生终于弄明白了古人过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四、根据同源选文
在单元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更多的还是考虑同源性,即与课文属于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等。这样的拓展阅读,便于学生在阅读之后从与课文内容、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达形式的领悟。
如《山居秋暝》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学习这首诗之后,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王维《辋川集》中的一些有着类似意境的诗作,如《竹里馆》《辛夷坞》等。对学生已经读过的诗,教师可以让他们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其中的相似之处;学生没有学习的,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注释并引导他们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从作者多篇同类作品的学习与比较中,不仅能够强化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对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的认识。
总之,教师适度拓展单元内阅读教学,要以切实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坚持兴趣为先、适度为宜的原则,精心选择学生喜欢读、读不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