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从20 世纪20年代就具有借鉴国外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随着多元化的兴起和发展,觉醒本土音乐的文化意识,肯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已成为必然。因此,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一定要在学习西方艺术歌曲的精华的同时,也同时继承和发展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挖掘其本土性的精髓。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技法
  引言
  艺术歌曲这一新的音乐形式在中国出现,使西洋唱法在我国得以传播和发展,并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创新和繁荣。中国艺术歌曲是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其结构布局与作品内涵契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一、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由于每个时期的艺术歌曲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出来的,而且大多取材于著名的诗作或民间音乐,所以各时期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各时期的特征,各民族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各民族的特征。因此,演唱者要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风格特征,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风格,这在演唱中是很重要的。
  在此主要是谈一下我国近代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五四”时期至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由产生、发展再到成熟的重要时期,由于近代艺术歌曲大多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并根据中国语言声韵的特点来处理词曲的关系,歌曲大多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对于演唱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既不能照搬欧洲美声的唱法,还要与传统民族唱法有所区别。由于发声要求的不同,美声唱法追求的是“松、通、空”,既喉松、胸通、头空,声音要求浑厚以及具有金属音质;中国民族唱法追求的是“甜、脆、亮”,声音要求甜美、清脆、明亮。借鉴近代声乐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与不同时期的特点,歌曲的演唱以圆润、明亮为基础,刚柔相济,以柔和婉约为主线,以传统美学为原则,用情带声,用声传情,相辅相成,这样才体现出特有的时代风格。
  近代声乐艺术作品十分注意发音与汉语的音韵、吐字时的字音相配合。在演唱时,应注意咬字和吐字,要求咬字清晰干净,富有弹性,字正腔圆。在唱字时,根据歌词的情感需求,适当采用字头“快、慢、深、松”的咬字方法,字尾采取“急、缓、半、全”的收尾方法等等。此外,歌曲与字音四声产生冲突,可以加些装饰音来强调字音。同时,又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衔接,既要界线分明,又要圆滑自然,体现出传统的“累累乎端如贯珠”的风格。
  如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歌曲借花的自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爱怜与赞美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叹。由作者在作品中做了细致的速度、力度和表情记号的标识,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的分寸和情绪发展层次的艺术处理。歌曲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是对玫瑰花形象的描绘。轻柔的歌声在弱起的旋律中进入。这个段落可以理解成不是在描述一朵玫瑰,而是整个园中的玫瑰,有鲜嫩的、有含苞的、有灿开的、有枯萎的,是玫瑰花的群体素描。演唱这段时在声音的把握上应突出高雅、柔和的色调,力度是有所控制的,速度应该是从容的、适中的。下段小调式的音乐拟人化地表现出玫瑰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真诚地发出三愿。对这个转调,黄自先生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有精彩的解释:“小调则表示一种未经约束或无法约束的热情。第一段没有接触到内心世界,音乐形象平静而优雅,第二段说出玫瑰的愿望,音乐就表现出热情来。”三个愿望的音乐线条迂回而上,情绪色彩各有不同。第一愿“我愿那妒我那无情风雨莫吹打”,情绪比较激动,在声音的要求上明显有别于上段,力度也较强,表现出此愿望的强烈;第二愿“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似乎是玫瑰花在自己心中无声唱出的,不敢让外界听到。因此,在演唱时声音要柔和圆润,力度要放小一些,表现出玫瑰花自恋含羞的心态;第三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情绪激动,演唱时可适当地夸张“红颜”的时值和力度,高音和力度都达到全曲的高潮,音色上的表现则是充满热情和渴望的。此后,一个长长的停顿,把声音放下来,加上“胸声”将全曲的主题点出:“好叫我留驻方华。”情绪缓和,速度慢下来,音乐在无限伤感的低声区宣叙调式中结束,像是无奈的喃喃自语,又如同对尘世的恳切期盼。
  二、演唱者对作品歌词寓意的深入探究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歌词,通常以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为题材。有的艺术歌曲的歌词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充分地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从作品题材上来看,以诗词谱曲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在历史上影响较大或广为流传的诗词佳作。这一类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就经历精雕细琢,注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展现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例如作曲家经常采用唐诗如王维的《渭城曲》,现代诗如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体裁进行创作,当诗情画意的歌词遇上高雅优美的音乐,诗与乐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深入挖掘歌词含义是歌唱的重要环节。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音,发音则是根据感情而表意。然而,要做到这些并非看着谱子唱歌词就能够实现,它是在深刻挖掘歌词含意,理解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的。如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女高音独唱曲目《黄水謠》,它的歌词是一个悲痛现实的讲述,简洁得体,接近口语,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音乐空间。歌词上半部分描述了黄河汹涌澎湃和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下半部分叙述了日本侵入后,美好的田园被践踏,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给演唱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心视觉依据。从分析歌词中我们可以得出,它具有叙述性和故事性,在内容上有强烈的对比,音乐语言具有典型的艺术歌曲风格。深入了解词意,不能仅在歌词的表面作一般的粗浅的理解和表现,而要进一步了解歌词所表现的事物的背景,深入挖掘它的潜在内涵。只有深刻全面地了解,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三、演唱歌曲的声音表现
  艺术歌曲的演唱虽然也运用到了美声唱法,但风格却不同于歌剧表演。艺术歌曲独特的表现力及所构成的诗一样的境界,就是感动。因此,演唱艺术歌曲应当十分注重声音的表现力,而不是要炫耀声音本身或是声乐技巧。在声音表现上应追求含蓄、自然、朴素、真挚的演唱风格,要像在打太极一样,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更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常以抒情为主,因为艺术歌曲的演出场地较小,伴奏形式多为钢琴伴奏,观众也不多,较多情况下需要柔和的声音,发音要轻巧灵活,气息的搭配和控制要恰当,不能过猛,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展示你的高音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歌曲比歌剧更显精致,演唱艺术歌曲需要细腻、精美的技巧。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剧要求得那样宏大,但是在音色变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讲究。由此,我们从演唱方法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总体印象:艺术歌曲在风格上需要较多的“精雕细刻”,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工笔画”,是一种细致典雅、清新可人的歌曲艺术;而美声唱法在风格上较多注重“舞台戏剧性效果”,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油画”,是一种浓墨重彩、震撼人心的歌曲艺术。
  四、结束语
  中国艺术歌曲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经历过几代作曲家们艰辛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谱写出了大量有中国风格的优秀艺术歌曲,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些艺术歌曲以深邃的人文精神,含蓄内在的诗意,高超的人声技巧,抒情的格调,深刻的内涵成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促进和繁荣着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孙延广.浅析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J].音乐时空,2015(20):103.
  [2]于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已毋庸置疑,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委重投艰。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处在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到2030年将成为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届时,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将超过30%,全市超过75岁的老年人口将有80万人。据预测,205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北京市会
期刊
摘 要::伦理选择是继生物选择之后对“是人是兽”提出的另一重回答的可能性,本文旨在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长期以来在流行的对光源氏的基于道德层面的批评进行反拨,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源氏物语》进行解读。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伦理环境;伦理意识;伦理身份  《源氏物语》刻画了光源氏的猎艳众多妇女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卑劣、荒唐的事,乱伦、偷腥、强取豪夺等手段也刻画出一个极度荒淫、猥琐的光源氏
期刊
摘 要:诗歌鉴赏虽然不是高考的重头戏,但确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得分率低,教学推进困难。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结合教辅材料以及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对高中生诗歌鉴赏教学进行初探,从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到诗歌鉴赏教学环节的推进,希望为广大师生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高考  唐詩、宋词,可谓是中华文化最光彩夺目的珍珠,作为传统文化的巅峰,唐诗、宋词凭借其变化多端的表达方式,华丽精致的艺
期刊
摘 要:在当前藏汉两族文化交流中,藏汉翻译充当了桥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播而言,翻译属于一种特别重要的载体,同时翻译和文化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脱离文化因素的翻译往往是苍白无力,甚至漏洞百出的本文基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阐述了藏汉翻译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關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分
期刊
1.“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  1920年的上海,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晚清的大学士,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之女。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沉迷鸦片,挥霍无度,母亲黄逸梵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两人不可避免地争吵。  张爱玲8岁时,父母最终协议离婚。“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张爱玲如是说。张爱玲上中学的时候,张廷重再婚
期刊
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少数民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地区,那里有着美丽的那拉提大草原,其丰富多彩的舞蹈特点也来源于长期在大草原上的生活及劳作,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大自然十分崇拜,受地域文化之影响,加之多元文化的渗透,在漫长的舞蹈文化发展进程中,哈萨克族有着自身独特的舞蹈风格,同时反映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  一、动律风格特
期刊
近代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历史阶段,国内民生凋敝,国际上强敌环伺,曾经无限辉煌的王朝,如今锈迹斑斑、垂死挣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民族心理使得“忧愤”成为一种集体情绪,而文学创作,会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情感体验诉诸于笔端,并常常与作者的生平遭际、家国之思相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不同感受,而龚自珍的诗作就有此特点,《己亥杂诗》的忧愤含有悲感、矛盾、崇高的多层次意蕴。  一 以“悲感”为底色  “忧愤”一般指忧虑而愤慨
期刊
摘 要:被归为英雄传奇小说的《水浒传》,塑造了一批“全忠仗义”的男性形象,“替天行道”的好汉在悖谬的现实中用“朴刀”展开了血的“狂欢”,给予读者一幅幅男性刚健肉体的力量,在作者的笔下,人体和肉体生命都被强烈地夸张化了,在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趣味。  关键词:狂欢化;人体美;文化内蕴  《水浒传》的文本充斥着力量的狂欢,血的暴力盛筵,这样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当时的主流价值体系中对主流的男
期刊
摘 要:《逸周书·王会解》在早期并非是单篇流传的文本文献,而是一篇图文共存文献。在后世的描摹及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后人多次加工改写,后来图画失传,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王会解》。  关键词:《逸周书》,图文共存文献,《王会解》  在文字尚未普及和通行的上古时代,图画很少用于纯粹的装饰,唐兰先生在《文字学导论》中有言:“文字的起源是图画。”图画在先秦时代,大都具有纪念、教化、礼仪等实用功能,一些图
期刊
我国对交响作品发展与推广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壮大和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是从新中国的50年代开始的。  在2014年,四川爱乐乐团的委约作品《锦绣天府》也是描写四川自然风光的。这首作品是四川爱乐乐团委约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先生担纲创作的《锦绣天府》。  其中有一首乐曲叫《我的四川》,这首乐曲从一开始就沁人心脾的纯净,是《锦绣天府》的结尾之曲,在经历了山山水水、人文情怀后,回归到了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