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开著传奇,世间曾有张爱玲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
  1920年的上海,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晚清的大学士,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之女。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沉迷鸦片,挥霍无度,母亲黄逸梵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两人不可避免地争吵。
  张爱玲8岁时,父母最终协议离婚。“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张爱玲如是说。张爱玲上中学的时候,张廷重再婚,继母是前北洋政府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有一次张爱玲与继母起了小争执,继母刷的一个巴掌就打过来。张爱玲本能地想要还手,却被继母恶人先告状,父亲冲下楼来,对张爱玲拳脚相加,张爱玲感觉耳朵要被打聋了,
  心里残存的对父亲的爱被打碎了。随后张爱玲被张廷重监禁起来,在一个如同坟墓一般死寂的房子里,年仅17岁的张爱玲被关了半年。
  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张爱玲忽地感慨了一句:“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世人不免猜测童年苦难造成她悲剧人生观。只是,张爱玲的重点不在磨难,而在人生。人们往往忽略了她之前的那句:“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计较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虽然张爱玲的童年充满不幸,但在她单纯的眼里,世界丝毫没有被现实的阴影所遮蔽。
  2.“我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
  上中学的时候,张爱玲就开始有了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除此之外,她还想学卡通画片,想去英国深造。从父亲张廷重那里逃出后,张爱玲投奔母亲黄逸梵。她给了张爱玲两个选择:“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打扮自己,如果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花来买衣服了”张爱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她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她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不放。最终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伦敦大学,但是由于战争爆发,英国不能去了,只能改入香港大学。
  张爱玲始终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子,她后来几乎靠自己的稿费度日,即使她能体味出这种自立背后的悲凉,但她终究是欣喜于自己能挣钱这件事的。她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的。我不能够忘记小时候怎样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我立在烟铺跟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
  3.“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张爱玲刚出道就在一篇英文散文里,刻画了她父亲的暴躁与虚弱,开始写小说之后,她的那些亲戚都在劫难逃,舅舅被她形容为“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几乎要跟她断绝关系。世人只觉得她刻薄,见她出刀的利落,可她对自己也是心狠手辣的。张爱玲曾在给宋淇夫妇的心中写道,《小团圆》中邵之雍就是胡兰成,而盛九莉的故事,正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她揭发了什么呢?与母亲之间毫无爱意的交往,对胡兰成起过的杀意,在纽约打过的胎…香港作家迈克评价《小团圆》:“一翻开就叫人魂飞魄散,一面读一面手心冒汗,如同堕入不见底的梦魇。很少有作家肯这样暴露自己的冷和残酷,不稀罕任何体谅,更不屑廉价的同情”。大学时代香港战乱,张爱玲曾当过一段时间的护士。凌晨三点,张爱玲去热牛奶,多数病人都是醒着的,他们眼睁睁地望着那个肥白的牛奶瓶。然而张爱玲只有这一瓶,她不打算与全人类分享。病人叫她,她亦不理。她在《烬余录》里自承:“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没良心的看护。”张爱玲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
  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真实些”三个字,不仅可以代表和概括张爱玲的所有文字,同样也能代表和概括张爱玲的一生为人。
  4.“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张爱玲在很小的时候,画了一幅漫画投给《大美晚报》,报社后来寄给她五元钱,母亲劝她留下来作纪念,她欢天喜地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对于我,钱就是钱,要买到各种我所需的东西。”她选择替英文报刊写稿,原因是英文报刊的稿酬要比中文高很多。
  每次和炎樱去咖啡店吃点心前,必先言明谁付账,即便是和最亲密的姑姑,她都会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她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我喜欢钱。我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一学会了 ‘拜金主义’这个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然而,这样的一个“拜金主义者”,對金钱并不吝啬。张爱玲曾说,她姑姑的家,对于她是一个精致完全的体系,无论如何不能让它有丝毫毁损,哪怕只是打破桌面上的一块玻璃,又碰上自己的“破产期”,她还是急急地把木匠找了来。与胡兰成诀别之时,她随信还附上了30万元稿费。晚年她与姑姑张茂渊取得联系,将自己在大陆的出版权交给了姑父李开第,
  所得的微薄稿费,都用来济助姑姑一家。当时她亦生活拮据,但她给夏志清的信里仍然写着
  “稿费两百元可以了,再多我就不翻译了。等发下来再寄来,不急。”张爱玲说自己就是俗人,只知道钱的好处,可回首看看她留下的痕迹,她对钱的态度似乎只是够用就好,并不真正放在心上。
  5.“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胡兰成与张爱玲第一次见面,一句“你这样高,这怎么可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今后的张爱玲,是沉沦在这场倾城之恋里了。胡兰成写了一首热诚的诗给张爱玲,她的回信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提起第一次看到的张爱玲的那张相片,第二天她便特意取出,给他背后题上了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担心战后无处可逃,张爱玲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后来胡兰成逃到温州,张爱玲不远千山寻了去,但胡兰成彼时已与农妇范秀美一起,只将她敷衍地打发,回上海那天,张爱玲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后来又寄信一封:“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还有她的稿费30万。她姑姑曾经劝她:“听说他有老婆的。”外界亦对这段感情有种种猜测,但她素来不问外界的事情,管他已有家室,还是汪精卫的宠臣,或是乱世汉奸,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决绝地爱了。就像《半生缘里》写的:“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6.有尊严地老去
  1972年,她独居洛杉矶,离群索居,不喜见人。在最后的二十年里,她开口说话真是奇少,除非不得不说,否则都是沉默。而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她总是请他们代为保密。她下决心,“过往的人一概不见”。
  晚年的张爱玲,创作是她生活中最核心的内容,经济方面,她能够自给自足。曾有个记者戴小姐有幸见过她:“因为距离太远,始终没有看清她的眉目,仅是如此已经十分震动,如见林黛玉从书里走出来葬花,真实到几乎极不真实。岁月攻不进张爱玲自己的氛围。”1995年9月8日,体态瘦弱,身着赫红色旗袍的张爱玲,十分安详地躺在一张相当精美的地毯上。
  桌子上,有一叠铺开的稿子,有一支未合上的笔。她的遗嘱亦非常简单:
  一、一旦弃世,所有财产赠与宋淇夫妇;
  二、希望立即火化,不要殡殓仪式,如在内陆,骨灰撒在任何广漠无人处。
  她已预料到自己的死亡,平和地拥抱了它。
  在被命运,穷窘,漂泊,疾病击落之后,
  没有失态,踉跄,乞怜,烂成站都站不起来的一坨泥,
  还能维持形状,方正,硬净,有尊严地老去,
  这便是张爱玲的美。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研究对象是徽州传统民居的门窗装饰艺术,主旨是结合徽州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现在存有的徽州传统民居门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对明代和清代徽州传统民居门窗的装饰艺术和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有对门窗装饰构件的创作与构思、装饰手法、雕刻工艺、材质运用、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与徽州人文背景融合的研究,以求得出徽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徽
期刊
摘 要:在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家、批评家与收藏家发挥着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家在美术批评中得到进步和改善,批评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探讨和深入研究来获得丰富的艺术资料。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又是收藏家的艺术导师,收藏家是艺术家的最可靠的艺术价值顾问。收藏家是美术批评家的学术顾问,美术批评家又是收藏家的艺术指导。  关键词:批评家;艺术家;收藏家;艺术市场;关系  当代艺术的
期刊
摘 要:石黑一雄的小说见证或再现了各种创伤,其中不仅有个人心理创伤,还包含群体文化创伤,其小说以主人公回忆过去的形式展开,在表现人物创伤经历的同时,描绘了他们各自的救赎之旅,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伤书写。本文以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别让我走》三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创伤叙事的角度分析石黑一雄小说的创傷主题,探究其小说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石黑一雄;创伤;回忆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英语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显得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注重英语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仍必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课程设置不完善、生源基础差异大、教师团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对此,本文浅述了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并深入研究了应该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院
期刊
摘 要: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说唱体史诗,主要讲述英雄格萨尔斩妖除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伟大业绩,除此之外史诗中蕴藏的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是非常丰富,对于现今西北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其表现的生态意识的几个方面,证明史诗中生态意识的巨大现实意义,号召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中国使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格萨
期刊
中国古人讲究礼,讲究屋中的空间风水格局规划,尤其讲究格局风水与全家人的财运、事业、名气的兴衰联系,因此,住宅成了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古人都是迷信封建的,对上天神仙的崇拜,对下地妖魔的害怕,因为这些思想,他们不得不寻找一种东西来保护他们视如财富的住宅,于是,便演变出一种保护住宅的吉祥小物——瓦猫。  最初的瓦猫是秦汉时期的,它们被雕刻在门神的陶板上,等着吃恶鬼。到了隋唐时期,瓦猫被人们
期刊
摘 要: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已毋庸置疑,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委重投艰。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处在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到2030年将成为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届时,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将超过30%,全市超过75岁的老年人口将有80万人。据预测,205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北京市会
期刊
摘 要::伦理选择是继生物选择之后对“是人是兽”提出的另一重回答的可能性,本文旨在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长期以来在流行的对光源氏的基于道德层面的批评进行反拨,即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源氏物语》进行解读。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伦理环境;伦理意识;伦理身份  《源氏物语》刻画了光源氏的猎艳众多妇女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卑劣、荒唐的事,乱伦、偷腥、强取豪夺等手段也刻画出一个极度荒淫、猥琐的光源氏
期刊
摘 要:诗歌鉴赏虽然不是高考的重头戏,但确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得分率低,教学推进困难。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结合教辅材料以及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对高中生诗歌鉴赏教学进行初探,从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到诗歌鉴赏教学环节的推进,希望为广大师生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高考  唐詩、宋词,可谓是中华文化最光彩夺目的珍珠,作为传统文化的巅峰,唐诗、宋词凭借其变化多端的表达方式,华丽精致的艺
期刊
摘 要:在当前藏汉两族文化交流中,藏汉翻译充当了桥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播而言,翻译属于一种特别重要的载体,同时翻译和文化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脱离文化因素的翻译往往是苍白无力,甚至漏洞百出的本文基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阐述了藏汉翻译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關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