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课堂“活”起来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展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30-3
  实施有效教学就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目标、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评价的设计等。教材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库”,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突出对教材的解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教材潜在的教学价值,将教材提供的“静态内容”激活,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建构有效的探究教学。现以初中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1 教学设计
  1.1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教材的中心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激发学习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要求教师摒弃“灌输”的思维,充分激活教材,实施教学。
  本节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像,兴趣更浓。但是,由于课本中出现较多的抽象概念,如焦点和焦距、实像和虚像、物距和像距等,加之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操作要求又较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完成教学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
  1.2 设计思路
  教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一个全过程的探究,从提出问题到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整个过程要求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同时注意探究过程中方法的点拨与内化,追求实效。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3 教学过程
  1.3.1 复习引入
  怎样判断一个透镜是否是凸透镜?说出有关凸透镜的物理名词?把焦点的位置称为一倍焦距处,用f表示。如果焦距是10 cm,在主光轴上离光心20 cm处我们可以称之为什么?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回顾,复习了上节课有关透镜的知识,同时补充了一倍焦距处(f)和二倍焦距处(2f)两个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重要的分界点,为下面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作了铺垫。
  1.3.2 引入新课
  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周围的物体,并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结果。通过放大镜来观看物体,看到的像是怎样的?可让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蜡烛烛焰的成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揭示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不同的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同时,为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打下基础。两位同学的演示,不仅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接下来的实验设计,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
  1.3.3 提出问题、猜想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时缩小、有时放大,有时倒立、有时正立,同学们还有哪些想法和问题吗?
  归纳确立探究的问题:像的大小和正倒跟物距、像距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简单归纳学生的问题,确立本堂课探究的内容。
  1.3.4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结合器材如何来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分成5个组独立完成任务,分别找到清晰缩小的像、等大的像、放大的像、倒立的像、正立的像。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表格,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对无法完成的设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特别是在光屏上无法得到正立的像时,引导通过透镜看,找到正立的像。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并没有按照一般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就有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而是简单地提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将原来完整的实验分解成5个单独的任务,并不强调具体方法。目的是降低实验难度,节约实验时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本身就具备了实验要求的所有要素。对正立的像的寻找,使虚像和实像的概念在学生矛盾冲突中得出,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开阔、发散自己的思维。
  1.3.5 实验分析与论证
  把学生实验的数据进行投影,交流讨论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之间应有什么规律?把归纳的结论表示出来:当u>2f时,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不成像;当u  设计意图: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好由学生得出。如果学生提出有困难,则教师要进行引导。实验探究过程节约下来的时间主要用于此时的数据分析。充足的讨论时间保证了分析的完整性,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思考、讨论、发言,让他们得到锻炼和鼓励的机会。用课件演示比较直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1.3.6 实验交流评估
  以小组形式汇报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疑惑。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补充展示:1.实验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在实验中,你发现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呢?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实验得失,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尽可能地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互动,而不是僵化和局限在课本之内,即“神在课本之内,形在课本之外”。
  1.3.7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学习方法,有什么体会?学生进行总结,互相补充及完善。
  设计意图: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不仅回顾学到的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方法及途径,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感。
  2 教学反思
  此案例以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设计,从追求整体效率到关注个体发展,学生通过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从情景设置引出教学内容—猜想、假设导入教学—实验探究进行教学—收集证据深入教学—交流、评估整合教学。整个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2.借助情景设置、设疑、猜想、探究、交流等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并能全神贯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它更是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其本质特征是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教学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动与静”,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既动手又动脑,寻找最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而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二是“指定与开放”,探究中少不了教师的指导,否则学生会盲目操作,教师指导不要框定,要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达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4.让课堂“活”起来,就是根据教材的解读,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动手操作、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尝试解难释疑。教师要搞好探究教学的设计,以“扶”的方式助学生“上路”,以“引”的方式助学生“学走路”,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以此建构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栏目编辑 李富强)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相关理论,以“重力势能”这节概念课为例,通过若干教学片断,呈现了提升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物理课堂所具备的特征,为中学物理开展论证教学提供了参考案例。  关键词:提升;科学论证能力;教学实践;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9-0004-4  2017年底,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最新修订的《普
[摘要]篆字是文字演变的先驱,篆书是书体发展的先驱。篆书的笔法、结构,在书法技法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篆书审美旨趣的确立也是指导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追求古质的必要途径。清人王澍的“书从篆入说”可以阐明以篆书入门在书法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并对当下的中小学书法普及教育和书法艺术兴趣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书法教育;篆书;笔法;古质今妍  [中图分类号]J29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部艺术系列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通县师范学校、通县二中、北京171中学,教授
摘 要:在习题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瓶颈,教师通过构建具体的物理情境,将物理问题融于情境中,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点,又能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习题教学;突破瓶颈;人造卫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05-4  1 习题教学
许筱顏 陈明华 戴安娜
【摘要】审美通感是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的感觉之一,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通常会利用审美通感来打破艺术间的界限,激发创作灵感。指向书法的艺术综合实践课是利用书法和音乐之间的审美通感,从书法作品中字体的大小粗细,线条的虚实轻重,章法的正欹聚散和音乐的节奏韵律之间的异同来赏析名家名帖,提升學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通感;章法;节奏韵律;艺术综合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
【摘 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程,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的并不是孤立的书写教育问题。要把以前失却的书法教育传统找回来,须把相关汉字教育传统也找回来。要想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须把字写好、过好书法关。  【关键词】书法教育;汉字书写;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
上世纪七十年代,睿智的周总理用“乒乓球”打开了同美国的外交大门,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一段“小球转大球”的邦交佳话。今日我们巧用乒乓球来阐释物理概念和规律,为物理教学服务,下面是几则小球转动物理大课堂的实例,以飨读者。     1 可作“救生衣”的乒乓球    过程: 把一枚硬币直接放在水中,硬币沉在容器的底部; 捞出硬币,把它放在开了口的乒乓球内,用透明胶带封上开口,放于水中,硬币借助乒乓球这个"救
【编者按】  如何让书法教育落到实处?这可能是书法特色学校,乃至众多开设有书法课的学校正共同探索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包含教育管理部门、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各层级学生及家长等因素。浓厚的学书环境、一群有识善思的教师团隊以及将爱书学书之热情深入骨髓的师生,都是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对于追寻书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的有效构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墨香之花”在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里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2006年的初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公布,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但,新农村怎么建?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一千个村庄来说,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对于一批批涌向全国各地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而言,燃烧青春,建设新农村无疑都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我们选取5位大学生村官的故事和5个新农村建设的标本,记录他们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