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生活化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民族性。生活无外不在,语言无处不有,所以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学习也就无时不可,无处不能了。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所谓“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而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率。因而,易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和质量。此外,生活化教学消除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智能的弊端,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前不久,我辅导上二年级的侄女写作业时,遇到一道题,内容是“秋天的田野很美丽,有,有,还有”。本是很简单的一个写话,可侄女除了从书上了解的稻子、高梁、棉花之外,不知道写什么。后来她想了很久,说田野里有野花,有小草,有树,有黄澄澄的梨等等。孩子对大自然的了解之少,这让我困惑。为什么学生对田野里长什么一点都不熟悉呢?是家长不重视自己的孩子吗?不是。许多家长为开阔孩子视野,陶冶孩子情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开眼界、长见识。岂料,这种片面的追求得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对最基本的生活知识却不知,对自己最近的生活是那样的陌生。所以,我建议家长有时间带孩子到田野走一走,到田野里去看一看。不需花钱,家长自己给孩子当导游,相信孩子在家长引导下,不但能领略到一番别样的景象,还能学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因此,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音乐气氛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也可以凭借想象,使空间智能得到展示。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应用语文,发展智力。在口语交际课堂上,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运用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充分显示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生活化教学的确可以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社会性意思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这样全面的、无所不在的社会性,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应用语言,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学生身心以影响”。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专家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到的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他独特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匆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散文的特点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即课堂中请同学以表演的方式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体现生活中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对时间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敞开心扉,进行对话,从而深刻地领悟了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而要看是否有用。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朱自清散文的精髓所在。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这也是新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生活化教学大量地实施了模拟性实践活动,即通过模拟现实实践的主要要素,让学生了解现实实践内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推进实践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灵活安排各项活动进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合理制订。刚迈出摇篮的幼儿,往往更喜欢自己熟知的故事、广告和动画片等等的歌曲。幼儿之所以偏爱它们,是因为他们平时在家接触过它们,有种亲切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去创造音乐,在这些创编活动中要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这样更容易培养幼儿的幻想和创造力。  例如:有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落,各门学科百花齐放,成果硕硕,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一切大大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实际教学实践,然而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他们依然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更希望有切合现阶段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企盼有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百花齐放;教学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主要由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三个科目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实践、开放、综合”为显著特点,把学生的校内模拟同校外体验紧密结合,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目前的化学教学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少老师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要善于创造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
期刊
所谓“分层教学”,指的是在班级授课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它强调: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情况出发,分层推进,分层提高,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1 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群体教学为辅,层次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现阶段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策略探讨;诗意理解;拓展创新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史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篇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古诗词在社会
期刊
【摘要】是渐普及的CAI系统作为现代教学机器和程序中先进的手段,有着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功效,现代教师学习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好CAI,刻不容缓。  【关键词】现代教育;CAI;课堂;课件  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教学机器 、程序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教育领域中逐渐消失,同时又为更先进的教学机器 、程序所替代。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机器、程序,不仅远远优于以往的任何教学机器,而且
期刊
中学生初学英语时,往往感到新鲜、有趣,学习的热情也很高。但是过不了多久,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减退,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厌烦情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单词记不住是关键。那么怎样使学生所学的单词记得容易且牢靠呢?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习必须记忆。要使记忆深刻,保持持久,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勤学苦练的好习惯,这是突破单词关的首要条件。我们
期刊
产品讲开发,资源讲开发,经济讲开发,人才也要讲开发,在诸多开发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开发。  然而,人才开发的关键又在于智力的开发。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由于不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虽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还是欠佳,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要使教学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就必须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可在教学中并未有专门开设智力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智力开发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