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供线索,给幼儿留想象空间
幼儿的想象力需要足够的空间,但同时也需要适当引导。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留有很大的选择和活动空间。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或倾向及时应对,灵活地控制节奏。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幼儿原有经验及学习特点充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在《我的小手能印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用手指印制各种形状,让幼儿看,然后再让幼儿随便印制,幼儿可依据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想象,进而做出苹果、西瓜、小猴子、小兔子、鱼儿等作品,在引领方向后,不限制题材,可充分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有形的现实联想到无形的想象,要利用幼儿见到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幼儿提供线索,让幼儿展开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经常重复同一题材的绘画,连续几次画向日葵、月亮等,但是并不知道如何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教师应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合理想象。而不能用成年人的审美意识去要求幼儿,强加给幼儿许多条条框框,不然,就会导致孩子们失去最可贵的童心和想象力。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启发幼儿从自己身边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画起,在细致观察的前提下,大胆联想,鼓勵他们大胆地画、自由地画。
二、自由表达,让动手与想象结合
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创作,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力。通过开展的各类感兴趣的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有意识性的观察。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捏橡皮泥、剪纸,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这些活动与绘画相结合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动手参与的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幼儿在捏泥与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有目的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想象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在创作《京剧脸谱》时,幼儿可以用颜料描绘脸谱、彩纸拼贴脸谱,甚至还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总之,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表现空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能力,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大胆创作。
三、提供宽松的想象环境
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宽松的环境,一要创造和谐温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情绪稳定地进行绘画创作;二要创设必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某种色彩,进而引发兴趣,产生顿悟;三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中产生创作艺术的冲动,积极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作业成果。教师可以运用生动而带有启发的语言讲述情节丰富的故事,或以游戏形式作为绘画的开始,并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和体验周围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并展开联想与想象。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各种各样的大型玩具,让幼儿在宽松的想象中无压力地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儿童语言加以引导,鼓励儿童进行想象,并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再造,注意儿童的接收方式和心理感受。避免使用否定、苛责语气跟小朋友对话,在用引导性的语言进行沟通后会发现,美术课中幼儿的想象力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最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特征,鼓励幼儿手口结合,一边讲述,一边进行绘画。这些方法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都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一试之下,孩子们种种奇思妙想都会跃然纸上,老师都会感到非常吃惊。
参考文献:
[1](美)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张 丹,刘海荧,孙 宏,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幼儿的想象力需要足够的空间,但同时也需要适当引导。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留有很大的选择和活动空间。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或倾向及时应对,灵活地控制节奏。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幼儿原有经验及学习特点充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在《我的小手能印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用手指印制各种形状,让幼儿看,然后再让幼儿随便印制,幼儿可依据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想象,进而做出苹果、西瓜、小猴子、小兔子、鱼儿等作品,在引领方向后,不限制题材,可充分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有形的现实联想到无形的想象,要利用幼儿见到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幼儿提供线索,让幼儿展开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经常重复同一题材的绘画,连续几次画向日葵、月亮等,但是并不知道如何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教师应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合理想象。而不能用成年人的审美意识去要求幼儿,强加给幼儿许多条条框框,不然,就会导致孩子们失去最可贵的童心和想象力。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启发幼儿从自己身边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画起,在细致观察的前提下,大胆联想,鼓勵他们大胆地画、自由地画。
二、自由表达,让动手与想象结合
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创作,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力。通过开展的各类感兴趣的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有意识性的观察。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捏橡皮泥、剪纸,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这些活动与绘画相结合的课堂,不是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动手参与的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幼儿在捏泥与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有目的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想象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在创作《京剧脸谱》时,幼儿可以用颜料描绘脸谱、彩纸拼贴脸谱,甚至还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总之,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表现空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能力,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大胆创作。
三、提供宽松的想象环境
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宽松的环境,一要创造和谐温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情绪稳定地进行绘画创作;二要创设必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某种色彩,进而引发兴趣,产生顿悟;三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中产生创作艺术的冲动,积极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作业成果。教师可以运用生动而带有启发的语言讲述情节丰富的故事,或以游戏形式作为绘画的开始,并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和体验周围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并展开联想与想象。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各种各样的大型玩具,让幼儿在宽松的想象中无压力地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儿童语言加以引导,鼓励儿童进行想象,并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再造,注意儿童的接收方式和心理感受。避免使用否定、苛责语气跟小朋友对话,在用引导性的语言进行沟通后会发现,美术课中幼儿的想象力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最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特征,鼓励幼儿手口结合,一边讲述,一边进行绘画。这些方法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都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一试之下,孩子们种种奇思妙想都会跃然纸上,老师都会感到非常吃惊。
参考文献:
[1](美)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张 丹,刘海荧,孙 宏,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