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打破了传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城市规划管理的图文一体化要求,有利于解决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办公流程管理与地理信息相脱节的问题,满足了城市规划管理业务领域的实际需要,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更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 城市规划管理GIS OA数字化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是与数字化建设紧密联系在—起的,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建设。
一、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城市用地的规划和建设工程的管理,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数据不仅包括各类表格样式的文档数据,而且还包含各种图件形式的空间数据,同时需要实现基于图文数据的业务审批流转与管理控制。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离不开图和表,需要大量的图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种专业规划等)、表格(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相应的审批表单等)和法规文献的支持。城市规划管理业务人员通过登记和流转报批案件,查询各种法规、规划和档案,确保了解有关政策、项目的周围情况和地块的历史,从而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审批流转和科学决策。城市规划管理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不仅需要具有综合管理海量图文数据的能力,而且能够依据法律规定的流转过程,提供辅助日常办公与文档处理的功能,同时又要具有描述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现行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城市规划数字化技术大致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业务数据一体化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最终是以图、文、表和证的形式来表现,审批过程中各环节需要交叉引用图形、表格作为参考、对比与条件统计,各过程、各环节又要产生新的图和表,需要使用大量的录入编辑、量算比较等业务化工具来支持审批过程,因此种种都要求对图、文、表等业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
(2)群体协同办公与图文审批流转
城市规划管理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面广,既有上下级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案卷处理,又有同级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作办文,且审批过程中需处理文字、表格和图形数据信息。因此,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要求实现基于图文数据的群体协同办公与业务审批流转,既要支持业务化群体协同办公,又要支持图文一体化审批流转。
(3)业务红线绘制与管理
规划用地红线和建设用地红线绘制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书两证”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绘制的各类规划红线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结果。因此,需要具备红线图绘制以及属性管理工具,提供审批办案过程中的红线绘制、面积自动量算、图形与文字注记、打印出图、办案前后的红线图查询统计和专题图制作等城市规划管理专用制图管理功能。
(4)完善丰富的数据库及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
建立开放式的海量城市规划信息库并提供高效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城市规划的管理、分析与决策。
(5)贴近规划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和面向业务的可视化用户界面
系统要与规划管理、业务运作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协同办公能力;应依照用户的习惯,设计规范化业务流程和联网运作模式,并发展简洁友好的可视化用户界面。
(6)办案项目的实时跟踪管理
依据规划管理的服务承诺制度,设计报建项目的状态查询及进度查询功能,提供审批流转的督办和监控,实现审批案件的动态跟踪管理。
(7)业务变更的强适应性和系统扩展的方便性
系统审批流程调整、业务分类变化等业务变更只需要进行控制设置便可实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在数据组织和系统结构上应预留可扩展空间。
(8)严格的保密性和高可靠性
应提供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用户只能通过身份验证确认来访问授权的数据,保证数据访问的合法性及数据安全性;建立系统快速恢复等运行机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的构建
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数字式城市规划信息是系统的血液和运行基础,因此,对于一个良性运转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而言,城市规划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在此,城市规划信息可分为两类:一是支持城市规划的信息(如基础地形、地质、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等),另一类是规划产生的信息(如规划法规、规章、规范、图则等)。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动态性,这两类数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体系的建立上要考虑能保证各系统内信息的一致性和整个系统内信息的及时更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构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数据纵向衔接
主要通过数据在规划业务流程方向上的有机联系体现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的系统性。主要利用以下两种技术手段:
(1)规划数据的设计标准统一。系统中的数字式信息在使用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本系统数据可能被下一流程系统直接使用,另一种可能是下一流程系统将在此数据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无论怎样,上一层次的数据都将成为下一层次操作的基础,因此,保证数据在相关子系统之间的有效流动是数字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相关子系统设计时,要考虑该系统的数据分类标准、编码方式、数据输入方式、数据格式等能在整个系统内连续统一。
(2)信息技术综合。现有的多数城市规划设计都是利用CAD技术辅助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考虑规划成果的表现,而未考虑数据的后期使用,这也是数据资源的一种浪费,尤其是总规和控规,其成果完成后还必然要经常被设计或管理人员访问以指导城市建设,修规数据则还有可能用于审批管理中。由于总规与控规在前期设计与后期辅助管理上基本只涉及同一部门人员,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容易实现,而修规则由于其涉及不同群体的操作人员,所以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一些。
2.数据横向联系
主要通过系统之间的数据综合利用和信息的整体分析加强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因此,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嵌套和叠加。数据的集中和综合将有助于规划方案分析及重要信息的捕捉与提取,例如规划数据与现状数据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分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控规和总规放在一起可以明析不同层次对用地的控制程度,有利于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的适用范围等由于所有的城市规划信息都建立在同一城市空间内,通过相同的坐标就可以把各种数据组织起来,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有三种城市规划信息集中形式:①不同层次城市规划数据的嵌套,进行层层深入。②同一层次规划数据的叠加,如用地布局规划数据和给排水管线规划叠加。③规划与现状数据的叠加。
(2)建立整体分析模型。城市规划中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是建立任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在城市规划管理数据仓库上建立数学模型,把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问题的根源,探索城市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挖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研究方向。
三、结束语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城市规划数字化建设将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以数字城市为长远目标,向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全数字化为方向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将促进数字城市的建立,满足城市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的需要,在公众信息发布、辅助决策、宏观调控能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等方而产生飞跃。
[关键词] 城市规划管理GIS OA数字化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是与数字化建设紧密联系在—起的,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建设。
一、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城市用地的规划和建设工程的管理,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数据不仅包括各类表格样式的文档数据,而且还包含各种图件形式的空间数据,同时需要实现基于图文数据的业务审批流转与管理控制。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离不开图和表,需要大量的图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种专业规划等)、表格(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相应的审批表单等)和法规文献的支持。城市规划管理业务人员通过登记和流转报批案件,查询各种法规、规划和档案,确保了解有关政策、项目的周围情况和地块的历史,从而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审批流转和科学决策。城市规划管理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不仅需要具有综合管理海量图文数据的能力,而且能够依据法律规定的流转过程,提供辅助日常办公与文档处理的功能,同时又要具有描述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现行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城市规划数字化技术大致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业务数据一体化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最终是以图、文、表和证的形式来表现,审批过程中各环节需要交叉引用图形、表格作为参考、对比与条件统计,各过程、各环节又要产生新的图和表,需要使用大量的录入编辑、量算比较等业务化工具来支持审批过程,因此种种都要求对图、文、表等业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
(2)群体协同办公与图文审批流转
城市规划管理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面广,既有上下级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案卷处理,又有同级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作办文,且审批过程中需处理文字、表格和图形数据信息。因此,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要求实现基于图文数据的群体协同办公与业务审批流转,既要支持业务化群体协同办公,又要支持图文一体化审批流转。
(3)业务红线绘制与管理
规划用地红线和建设用地红线绘制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书两证”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绘制的各类规划红线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结果。因此,需要具备红线图绘制以及属性管理工具,提供审批办案过程中的红线绘制、面积自动量算、图形与文字注记、打印出图、办案前后的红线图查询统计和专题图制作等城市规划管理专用制图管理功能。
(4)完善丰富的数据库及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
建立开放式的海量城市规划信息库并提供高效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城市规划的管理、分析与决策。
(5)贴近规划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和面向业务的可视化用户界面
系统要与规划管理、业务运作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协同办公能力;应依照用户的习惯,设计规范化业务流程和联网运作模式,并发展简洁友好的可视化用户界面。
(6)办案项目的实时跟踪管理
依据规划管理的服务承诺制度,设计报建项目的状态查询及进度查询功能,提供审批流转的督办和监控,实现审批案件的动态跟踪管理。
(7)业务变更的强适应性和系统扩展的方便性
系统审批流程调整、业务分类变化等业务变更只需要进行控制设置便可实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在数据组织和系统结构上应预留可扩展空间。
(8)严格的保密性和高可靠性
应提供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用户只能通过身份验证确认来访问授权的数据,保证数据访问的合法性及数据安全性;建立系统快速恢复等运行机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的构建
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数字式城市规划信息是系统的血液和运行基础,因此,对于一个良性运转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而言,城市规划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在此,城市规划信息可分为两类:一是支持城市规划的信息(如基础地形、地质、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等),另一类是规划产生的信息(如规划法规、规章、规范、图则等)。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动态性,这两类数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体系的建立上要考虑能保证各系统内信息的一致性和整个系统内信息的及时更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构建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数据纵向衔接
主要通过数据在规划业务流程方向上的有机联系体现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的系统性。主要利用以下两种技术手段:
(1)规划数据的设计标准统一。系统中的数字式信息在使用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本系统数据可能被下一流程系统直接使用,另一种可能是下一流程系统将在此数据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无论怎样,上一层次的数据都将成为下一层次操作的基础,因此,保证数据在相关子系统之间的有效流动是数字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相关子系统设计时,要考虑该系统的数据分类标准、编码方式、数据输入方式、数据格式等能在整个系统内连续统一。
(2)信息技术综合。现有的多数城市规划设计都是利用CAD技术辅助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考虑规划成果的表现,而未考虑数据的后期使用,这也是数据资源的一种浪费,尤其是总规和控规,其成果完成后还必然要经常被设计或管理人员访问以指导城市建设,修规数据则还有可能用于审批管理中。由于总规与控规在前期设计与后期辅助管理上基本只涉及同一部门人员,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容易实现,而修规则由于其涉及不同群体的操作人员,所以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一些。
2.数据横向联系
主要通过系统之间的数据综合利用和信息的整体分析加强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因此,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嵌套和叠加。数据的集中和综合将有助于规划方案分析及重要信息的捕捉与提取,例如规划数据与现状数据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分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控规和总规放在一起可以明析不同层次对用地的控制程度,有利于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的适用范围等由于所有的城市规划信息都建立在同一城市空间内,通过相同的坐标就可以把各种数据组织起来,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有三种城市规划信息集中形式:①不同层次城市规划数据的嵌套,进行层层深入。②同一层次规划数据的叠加,如用地布局规划数据和给排水管线规划叠加。③规划与现状数据的叠加。
(2)建立整体分析模型。城市规划中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是建立任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在城市规划管理数据仓库上建立数学模型,把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问题的根源,探索城市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挖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研究方向。
三、结束语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城市规划数字化建设将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以数字城市为长远目标,向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全数字化为方向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将促进数字城市的建立,满足城市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的需要,在公众信息发布、辅助决策、宏观调控能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等方而产生飞跃。